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科学总结】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一、麻疹

(一)病因

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接触麻疹后7 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飞沫传播为主。


(二)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可分为以下四期

1.潜伏期

接触后10~14天,最长可4周。


2.前驱期

一般为3~4 天。特点:

①低-中度发热,体温无一定热型;

②上呼吸道及眼部炎症引起眼睑水肿、眼泪增多及畏光等;

③麻疹粘膜斑(又称Koplik斑)。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 天出现皮疹,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开始见于耳后、颈部,红色斑丘疹。


4.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 着,7~10 天痊愈。


(三)并发症

1.呼吸道

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炎最常见。


2.心肌炎。


3.神经系统

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四)治疗

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五)预防

关键是接种麻疹疫苗。

1.控制传染源

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检疫3周(重点)。


2.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消毒,避免与病人接触。


3.被动免疫

接触麻疹5 天内给予免疫球蛋白。


4.主动免疫

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初种年龄为8个月。

 

结核病


一、病因

肺结核最常见,对人致病的多为人型结核菌。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


二、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感染后4-8 周可呈阳性。

(一)试验方法

皮内注射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48~72小时观测结果,硬结平均 直径不足5mm 为阴性,≥5mm为阳性();10~19mm 为中度阳性( ),≥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 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反应()。


(二)临床意义

1.阳性反应

①曾种过卡介苗;

②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小儿,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③小儿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在两年以内由阴性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从原来小于10mm 增大至大于10mm,而且增大的幅度大于6mm,表示新近有感染。


2.阴性反应

①未感染过结核;

②初次感染4~8 周内;

③假阴性反应;

④技术误差或所用结核菌素已失效。


原发型肺结核

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


一、病理

基本病变为渗出、增殖与坏死。结核性炎症的主要特征是上皮样细胞结节及郎格汉斯细胞。坏死的特征性改变为 干酪样改变。

病理转归:

1.吸收好转

病变完全吸收,钙化或硬结(隐伏或痊愈)。最常见。


2.进展:

①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

②支气管淋巴结周围炎,形成淋巴结支气管瘘,导致支气管内膜结核或干酪性肺炎。

③支气管淋巴结肿大,造成肺不张或阻塞性肺气肿。

④结核性胸膜炎。


3.恶化

血行播散,导致急性栗粒性肺结核或全身栗粒性结核病。 


二、临床表现

症状

低热、纳差、疲乏、盗汗等。咳嗽、轻度呼吸困难。眼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压迫症状。 


体征

周围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肺部体征可不明显,与肺内病变不一致。婴儿可伴肝脾大。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除上述症状及体征外,详细询问卡介苗接种史及结核接触史;有无卡介苗瘢痕。


(二)结核菌素试验

强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应做有关检查。


(三)X线检查

1.原发综合征

肺内原发灶大小不一。典型“双极影“少见。


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①炎症型;

②结节型;

③微小型。


(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致管腔狭窄,或与支气管壁粘连固定,以致活动受限。

2.粘膜充血、水肿、炎性浸润、溃疡或肉芽。

3.在淋巴结穿孔前期,可见突入支气管腔的肿块。

4.淋巴结穿孔形成淋巴结支气管瘘。 


四、治疗

(一)无症状或症状不多的原发性肺结核

①杀死病灶中结核菌;

②防止血行播散。异烟肼配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 疗程9~12个月。


(二)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应用2~3个月后以异烟肼、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维持。异 烟肼疗程12~18个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疗程6~12个月。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多见于3 岁以内婴幼儿。 

一、病理

结核菌使软脑膜弥漫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并形成许多结核结节。炎性渗出物易在脑底诸池聚集。常见第7、 3、4、6、2对颅神经障碍,可有急性动脉炎、脑实质病变、脑室管膜炎、脑积水。


二、临床表现

(一)早期(前驱期)

1~2 周。性格改变和结核中毒症状。


(二)中期(脑膜刺激期)

1~2周。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嗜睡、惊厥;颅神经障碍。


(三)晚期(昏迷期)

1~3 周。昏迷、惊厥频繁发作。 三、诊断


(四)病史

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近期急性传染病史。


(五)临床表现

性格改变,结核中毒症状,颅压高表现。


(六)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外观毛玻璃样,留膜可找到结核菌。白细胞50~500×106/L,分类淋巴细胞为主, 糖氯化物降低,蛋白增高。


(七)X线检查

约85%的患儿胸片有结核病改变,90%为活动性病变,48%呈粟粒性肺结核。


(八)脑CT 扫描

基底节阴影增强,脑池密度增高、模糊、钙化、脑室扩大、脑积水或早期局灶性梗塞。


(九)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对诊断有帮助,但50%患儿呈阴性反应。


四、鉴别诊断

(一)化脓性脑膜炎

重点鉴别点是脑脊液检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二)隐球菌脑膜炎

起病更缓慢,颅高压症状显著,视力障碍及视神经乳头水肿更常见,墨汁染色可见隐球菌。


(三)病毒性脑炎

起病急,脑脊液糖和氯化物正常。 


五、治疗

(一)一般疗法

休息、护理、合理营养。


(二)控制炎症

1.强化治疗阶段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链霉素应用3~4 个月。


2.巩固治疗阶段

异烟肼、利福平或乙胺丁醇。总疗程〉12 个月或脑脊液正常后6 个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9~12 个月。


(三)降低颅内高压

1.脱水剂:20%甘露醇。

2.利尿剂:乙酰唑胺。

3.侧脑室穿刺引流,腰穿减压和鞘内注药,脑外科治疗。


(四)对症治疗

控制惊厥、维持电解质平衡。


(五)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疗程8~12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三
《儿科学》原发型肺结核
小儿结核病--原发型肺结核
肺结核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呼吸系统之肺结核练习题
遏制结核,共享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