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储蓄和投资才是通往富裕的道路
userphoto

2022.06.30 河南

关注

成功投资四定律

一般来说,价值投资者不会对股市行情进行预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对未来的商业趋势没有看法。美国《杰出投资者文摘》1992年2月14日对富兰克林坦普顿成长基金投资大师的约翰·坦普顿与马克·霍罗威斯可的采访,在这方面堪称经典。

同样是最杰出的投资大师,在全球化投资上,坦普顿要比巴菲特走得早走得远,而他的后辈霍罗威斯可对香港股票与内陆经济的分析,15年后(2007年)年看来仍是很有见地:

“他们(中国人)是真正的创业者,如果你去过香港,就会发现这是个奇妙的地方,那是个疯狂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些人充满着无穷的能量,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做自己的生意。中国人历史上就有经商的传统,他们知道如何经营企业。中国的改革开放可能是我们将要见证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增长时期,会持续很长的时间。看着这个市场逐步开放,简直是太美妙了。”

非常正确吧。

约翰·坦普顿

我一直在Value上介绍坦普顿,虽然大多是他退休后倡导的“心灵原则”。但在这儿,坦普顿道出了自己的“成功投资四定律”:

第一条、节约的人最终将拥有奢侈品。在坦普顿看来,通过30年期、九成按揭的住房抵押贷款购买房子实际上要支付相当于房款2倍以上的利息,也是奢侈的人通常向节约的人支付利息的例子。还有,借款买股票的人通常最终都一败涂地(他们被迫在错误的时间出售股票),很少有证券分析师最终非常有钱(这是因为他们难得节约,他们可以使别人富有而获得很高的报酬)。

储蓄和投资才是通往富裕的道路,国家也是如此。100年前,美国人因节俭而闻名,那个时候,欧洲人著书立传,担心美国人买下欧洲所有的资产。现在,中国和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又以节俭而闻名,该是他们成功的时候了。

第二条、悲观时买入,乐观时卖出。这不必多解释,谁都懂,关键是执行力差,正如坦普顿所言,因为它“违背人性”。

第三条、所有的资产都有风险——特别是现金。这条有意思,人们都说现金最没风险,但在任何一个国家,现金都在逐步失去购买力。坦普顿打了个比方:

“如果你在1933年出售了一家阿根廷的杂货店,今天可能需要花费1亿倍以上的金钱来买回这家店。杂货店意味着合理的安全,但现金不是。从长期看,生息资产比现金、黄金、古董或其它资产更容易保持其价格。”

第四条、众口一词的投资注定是平庸的。坦普顿有段话讲得很透彻:

“如果十个医生告诉你吃某种药,你最好还是吃这种药。同样,如果十个工程师告诉你用某种方法修建大桥,你最好用那种方法修建大桥。但在选择股票时,众口一词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十个证券分析师告诉你买入某类资产,记住远离它,它的股价必然已经反映出其受欢迎的程度。”

这一条我屡试不爽。每当我看到报纸上的评论家或记者在谈论我持有的股票或所在的行业板块,我的心就会往下沉,知道事情短期不妙了。当在开市前听到一片愁云惨淡之声,我就会打起精神,股市今天十有八九会上扬。当然,对我这种中长线投资者来说,类似的观察仅仅是自娱自乐,并不构成操作指标。

有些读者看了Value后,忙说相见恨晚,我很能理解这种心情。比如我当初见到坦普顿对房产周期的看法就颇为受用。我在20世纪90年代感受到一波房产热潮,然后看着它缓缓下跌至底部。但当时我主要关注的是单位如何福利分房,根本没花心思在房产市场上,及至 2001年左右,上海楼市再起,我对它的周期特点极为陌生,只能与股市周期类比,这就影响了自己的投资判断。我们看坦普顿是怎么说的:

“每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都有周期。通常来说周期都很长。主要国家股市的周期通常在6年左右,房地产市场的周期通常在18年左右。”

房地产市场周期是股市周期的三倍啊。像我这种对股市周期有点感觉的人,如果没有行家指教,怎么也转不过弯来。

顺便一提,本文的翻译者张芹是位志愿者,不取分文稿费。据说她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有着很好的财经与文化素养。我读她的译文,几乎不“隔”,像读中文般,真是享受。

本卷报告的另一篇重头文章是大卫·史云生的《非核心资产》,这是相对于《核心资产》(详见第7卷《投资者文摘》)而言。截至2007年6月底,这位53岁的首席投资官主持的耶鲁大学基金的规模已增至225亿美元,上年度投资回报率达28%,为7年来最大升幅(2000年则达41%的回报)。该投资回报优于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及国际股市的升幅。耶大基金资产组合中,有约四分之一的股票、23%的对冲基金及16%的并购基金,另有28%投资于实质资产, 包括木材及物业等。

我已说过,由于《非核心资产》等文章都是针对个人投资者而写的,史云生并不赞同我们去效仿耶大基金。史云生建议大家构建一个以股票投资为主、充分分散风险的投资组合,其核心资产的类别与配置是美国国内股票(30%)、国外已开发市场股票(15%)、新兴市场股票(5%)、不动产证券化(20%)、美国政府公债(15%)和美国政府通货膨胀联动公债(15%)。也就是说,将70%的资金配置于与股票相近的资产,这符合以股票投资为主、每类资产配置介于5%-30%的分散风险投资的要求。

而在《非核心资产》中,史云生认为美国国内公司债、高收益债券、免税债券、资产抵押担保证券、外国债券和对冲基金(避险)都有各自的严重缺点,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关于这些产品,一些证券书籍都有论述,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还从未看过像史云生那般直面批判它们致命缺点的。例如,与其买公司债,还不如做公司股东。因为股东才和公司的利益一致,一旦市场有利于公司债的持有人,公司就会启动赎回条款,用固定的价钱提前赎回公司债。公司债的持有人因此会陷入“正面你赢,反面我输”的双输境地,如果利率下跌,投资者持有的高面息债券会被赎回而成为输家;如果利率上涨,投资人因为持有债券票面的利率低于市场,同样也是输家。总之,发行债券的公司无论如何都有利,两者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又如,避险基金投资属于专业投资者的领域,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投入非常多的资源来评估基金经理的优劣。加上高额的收费结构,尤其是考虑到调整风险后的报酬,个人投资者会发现,多数避险基金都很难创造足额的风险调整后的溢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仑虾: 量化投资研究系列(一)大类资产配置
债券基金里只有债券?有些风险不一定要避开,但你一定要知道
打造稳健的个人现金流—浅谈三层次收入结构理论
大卫·史云生:投资再平衡
如何做好资产配置?这里有简单三步法
如何选基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