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受周封远走朝鲜的箕子

箕子,在魏晋谱书《殷氏家传》中,只记载其为子姓殷氏门中人,并记载其封地在箕,故称箕子。因他远走朝鲜,魏晋谱书《殷氏家传》只记载他的谱名叫胥余,乳名叫“己儿”(已日生的意思),为文丁之子,帝乙、比干之弟,即帝辛之叔。

箕子像

因为孔子将箕子列为殷末三仁之一,周武王灭殷以后,又视箕子为理论家而向箕子询问“治国之道”,《尚书·周书·洪范》篇和《史记·宋微子世家》又专门记载了箕子的理论贡献,特别是箕子还留下传颂3000多年的爱国主义诗篇《麦秀之诗》。箕子是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兼爱国诗人。

箕子,子姓殷氏,沫邑(今河南省淇县朝歌)人,被孔子尊为殷末三仁之一。魏晋谱书《殷氏家传》记载,因其封地在箕(大约在今山西太谷以东不远的地方,为古阳邑县的县治在今山西太谷阳邑村),故称箕子。

魏晋谱书《殷氏家传》还记载,武王灭殷后,得到武王默许,可以渡海到朝鲜建立不必朝周也不准反周的王朝,于是,箕子一行人从今胶州湾渡海,到与殷早有族缘关系的朝鲜,创立了箕王国。箕子还在异国他乡不忘中原故土,也不忘武王善待之恩,于是决定“回国朝周”。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伤之情,无以言表,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诗中所谓狡童者,帝辛也。箕子的《麦秀之诗》,是富于感情而为血和泪的文字,它抒发了作者对帝辛不听劝谏反而排斥加害忠良的痛苦、愤懑、怀乡之情。其时,麦子吐穗,禾黍茁壮成长,本是一番喜人的盼望丰收景象。然而,对于亡国的箕子而言,感念故国的覆灭,心头别有一种滋味。这种可贵的爱国情愫,曾引起后世历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深切共鸣。例如,晋代文学家向秀和以《思旧赋》曰“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金陵怀古四首》其一谓:“禾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后人常以“麦秀”“禾离”并举,寄托深切的亡国之痛。箕子的《麦秀之诗》是在箕子到朝鲜建国后回国朝周路过殷故都时写的,那时应是周武王已逝周成王在位时。

武王在世时,至少访问过箕子两次,而且都是在箕子尚未去朝鲜建国之前。第一次是在牧野之战得胜后于朝歌,在武王“释箕子囚”后,武王慕箕子之名访问过箕子。这第一次访问,只是武王初次向箕子“道”。这第一次访问被司马迁记录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通过第一次访问,武王觉得箕子很了不起,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在武王通过牧野一战灭纣西归时,就将箕子从殷都朝歌带到西周的都城镐京。周武王携箕子西归这件事在《尚书·周书·洪范》中有明确记载“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武王第二次访问箕子甚至是第三次、第四次多次频繁访问箕子,应是箕子在周都镐京之时,《尚书·周书·洪范》记载的“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就是记载周武王于其在位的第十三年再次或多次访问箕子的事。正是在箕子滞留周都镐京期间,周武王与箕子朝夕相处,向箕子多次“问道”之后,周武王越来越觉得箕子是个难得的人才,与此同时发现箕子无心侍周,又不忍加害箕子,才允许箕子离开周都远去朝鲜建国并顺水推舟地封箕子于朝鲜且不必定期朝周。

箕子到过周都镐京至少有两次。第一次是牧野战后商王西归至周武王在位的第十三年期间这一次箕子为什么会在周都镐京呢?是为武王“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后,周武王于牧野战后在殷都那几天,拜访箕子时,得知箕子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返周时将箕子带去周都镐京的,这在《尚记载洪范·序》中有明确记载:“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也就是说在周武王十二年至十三年,箕子一直在周都镐京,因而常与周武王朝夕相处,在一起谈论“治国之道”。周灭殷后,箕子对武王“论道”的内容后来被收入《尚书·周书·洪范》和《史记·宋微子世家》中。也正是在箕子滞留周都镐京期间,周武王发现箕子无心侍周,又不忍加害箕子,才顺水推舟封箕子于朝鲜并允许箕子赴封地朝鲜建国后可以不向周朝称臣纳贡,这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有明确记载:“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

第二次是箕子朝鲜王朝建成之后,自朝鲜正式去镐京“朝周”之时,时间当在周武王逝去、周成王即位、周公旦平定武庚复国事件之后。其最可能的“朝周”时间有二:其一是在周成王四年春正月,其时,领头复国的武庚已于周成王三年被杀,周天下已定,周成王初朝于庙,各路诸侯纷赴周都镐京祝贺;其二是在周成王七年,其时,周公旦还政于成王,周成王或在镐京,或在东都洛阳,接受各路诸侯的祝贺。

帝辛执政之时,箕子和比干、微子对帝辛恃才傲物、不听劝告、过于相信天命、对殷周此消彼长的危险形势认识不足,是很有意见的。但看到帝辛对他们的规谏不仅置之不理,而且杀害比干、逼走微子,箕子为保命才不得已装疯卖傻、佯狂为奴,故意引来帝辛为保全殷商贵族颜面将他自己囚禁起来。牧野之战,殷亡。目睹国破家亡,箕子不愿苟且偷生当亡国奴,也不愿受周封当周之诸侯君,乃率领五千余殷商族人从今胶州湾东渡远走朝鲜。一同前往的殷商贵族有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

朝鲜半岛当时尚处于落后的原始阶段,箕子入朝把中原的诗书礼乐、医药卜筮、农作技艺都带到朝鲜,教化臣民,移风易俗,发展生产,为开发朝鲜做出了贡献。《周易·民夷》:“箕子之明夷,利贞。”《汉书·地理志》:“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箕子在朝鲜建立的箕子王朝延续了近千年,成为朝鲜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箕子的理念集中体现在《尚书·洪范》中。《尚书·洪范·序》云:“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尽管今人或认为《洪范》系战国后期儒者所作,但其理念是箕子的主张是肯定的。

《洪范》是中国古代以原始五行说解释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文献,是殷周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箕子向武王提出治理国家的九条根本大法,称作“洪范九畴”:一曰五行水润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従革;土爰稼穑),二曰敬用五事(貌;言;视;听;思),空日农用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四曰协用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五曰建用皇极(建立君权),六曰乂用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七曰明用稽疑(考察疑惑),八曰念用庶徵(各种征兆),九曰飨用五福(劝导用五福:寿;富;康宁;攸好语考终命)、威用六极(威用六种困厄:凶、短、折;疾;优;贫;恶;弱)。认为龟筮可以决疑,政情可使天象变化,治民可用正直、刚克、柔克三种方法。箕子的这一套理论,后来成为汉代董仲舒等汉儒们提出“天人感应”学说的理论基础。

箕子曾在陵川棋子山隐居,利用棋子山上的天然棋石,以朴素的天象景观和原始的自然观,参悟星象运行、天地四时、阴阳五行、万物循变之理,为围棋的起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被后人尊为围棋始祖。

朝鲜王朝史学家安鼎福编著的《东史纲目》记载,箕子的治理不出三年,当地民风大变,夜不闭户,没有了盗贼,妇人守贞不淫,男婚女嫁,不重聘礼,无买卖婚姻,人民节俭敬睦,无争讼私斗,老百姓非常高兴。人们把平壤郊外的大同江比作黄河,把永明岭比作嵩山,编成歌曲来歌颂和赞美箕子。

朝鲜箕子陵

箕子到朝鲜去时已经53岁,40年后箕子去世,享年93岁。箕子故后,葬于殷故都亳,《史记集解》杜预谓:“梁国蒙县有箕子冢。汉代梁国蒙县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以北、今山东省曹县以南。今山东省曹县郑庄乡王胜普村有箕子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朝鲜有箕子衣冠冢,是宋朝曹州人柴成务奉命出使朝鲜,建议朝鲜国设立的,位于平壤市郊外,世称箕子陵。

文    字:殷作斌
主    编:凤凰宅主

朝歌历史文化、淇河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优秀文化的研究展示平台。

《淇园笔记》新媒体编辑部

主      编:凤凰宅主

文史顾问:淇水燕语   王西坡

客座学者:夏天秋雨    沛  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箕子(殷商末期名臣)
医易系列谈之十八
管窥锥指编释我58
纣王不是末代商王?周武王伐商以后,商朝还存在了4年
中国通史之周公摄政(第十集)学习记录
《史记漫漫》五:周本纪与秦本纪(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