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国 解密《祭侄文稿》系列之5-6

解密《祭侄稿》(5)

四、结构特征分析

《祭侄稿》的结构自然天成,神妙不可方物。细细分析,其要旨即在寓变于常、寓奇于正,是不变化而有大变化、不奇崛而有大奇崛,而终能归于中正,孕育大美。大致来说,其字形外廓以方正为主,但又极富变化。其字形长短、宽窄、开合、向背等,皆能妙造自然,各尽其趣,值得玩味。笔者试从每行中各选出一字做一分析。

“元”,第1行有两个“元”字,二字姿态不同,各尽其妙。第一个“元”字,左收而右展,末笔挥出,有飞动之势;第二个“元”字,第二个横画及撇画比上字拉长,竖弯钩内收,引而不发,既平衡字势,又与上字形成对比(见图一);

“申”,密上疏下,以作对比,中竖斜撑,平中寓险(见图二);

“事”,窄之不能再窄,上下伸展以舒其气,极变化而能极自然,无突兀之嫌(见图三);

“开”,外方而内圆,外展而内收,左密右疏,顿破平板(见图四);

“清”,左右拉开,开展字势,勾连映带,顾盼生情(见图五);

“明”,左短右长,左右拉开,字之外廓呈三角之形,而留白匀称,变化自然(见图六);

“夙”,字形外廓得力于楷法,比例疏密几近完美,若写“风”“凤”等字大可参考之(见图七);

“玉”,左密右疏,左画右点,左多右少,形成对比,右点的角度、位置均臻完美,不能移动分毫(见图八);

“戬”,中宫紧收,而中横左伸,上点右展,其收放对比扣人心弦,开后世黄山谷等人结构之法门(见图九);

“称”,“禾”上部左倾,“尔”上部右展,左右扯动,以活字势,最后两横相背而施,不仅与大局的扯动相呼应,也很好地将字身稳住(见图十);

“作”,左右二部分极力拉开,且取相背之势。中部虽留出大空,但单人旁一撇左伸、一竖右抵,两画间拉出小空以与中部大空呼应,使结构稳中有变、平中见奇(见图十一);

“我”,此字大部分左倾,唯最后一点高高跃起并伸展向右,形成对比。背抛钩直捣右下,笔势展开,宋代米芾或得此意(见图十二);

“归”,左上部右倚,右上部昂首以待,右下部中正停匀。左右两部分一正一倚,顾盼有情(见图十三);

“蹙”,上大下小,左密右疏,左紧右松,左部作势左倚,背抛钩向右下直进,形成对比,保持平衡(见图十四);

“巢”,上紧下松,上窄下宽,连用五点,围“田”而居(见图十五);

“悔”,中间空出,呈倒八字之势组合,上开下合,情趣出矣(见图十六);

“残”,左窄右宽,左收右展,左下疏,右上密,多处对比,多有生趣(见图十七);

“哀”,左上紧,右下疏,左竖钩抵下后末笔向右上高高跃起,全字顿活,此字笔意洒脱,刚柔互见,置之晋人帖中亦毫不逊色(见图十八);

“泽”,左右拉开而遥相呼应,呈括号形,为加强此意,其末笔尽力右展后折而向下,奇趣横生(见图十九);

“摧”,“提手旁”往右倾倒,“崔”字上部向左倾倒,呈八字形留出下部大空,险极、奇极而又稳如磐石(见图二十);

“颜”,左右两部分呈八字形拱立,而中间空白反呈倒三角形,构成有趣的黑白对比(见图二十一);

“知”,字的外廓几乎呈等边三角形,左收右展,留出中空,末笔圆转而下,拉出弧线,再次形成曲直的对比,活跃了气氛(见图二十二);

“哉”,字势向左上斜穿而去,中间紧贴似不容透风,最后一点压而向下,拉长为线,有效地挽回了字势的左倾(见图二十三)。(5)

解密《祭侄稿》(6)

五、章法特征分析《祭侄稿》的章法可谓随手万变,浑然天成。因是无意而书,故妙手偶得,神行其间。若定欲以言语析之,实难尽其极。其可言者,或有此三点。其一,比较而言,字距小而行距大。但具体观察,则自然多变,绝无刻意安排之痕迹。举例来说,如第5、6、7行(见图一)及第18、19、20、21行行距之宽,第21、22、23行行距之窄(见图二);又如“事蒲”“刺史”“何图”“仁兄”“孤城”等处字距之窄(见图三),“杨县”“清酌”“兰玉”“期戬谷”“倾卵覆”“魂而”“知无”等处字距之宽(见图四)。其二,由于文体书写格式及作者的书写习惯,《祭侄稿》从第10行开始出现了几处大空,活跃了整篇作品的黑白表现,使密的地方显得更密、空的地方显得更空,强化了黑白疏密的对比,给人更强烈的视觉感受。这几处空白分别是第10、11、12、16、18行(见图五)。这些“偶然”的变化,再加上以行为单位的字的大小、粗细、轻重的变化,给作品的整体黑白疏密关系带来了更大的变数,使其整体章法的表现更加活泼多变且难以捉摸。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笔者试就上述提及的数种变化做出其“空间变化示意图”,行宽、字大、线粗、墨重的以粗线表示,行窄、字小、线细、墨轻的以细线表示(见图六)。其三,《祭侄稿》23行字的轴线的总趋势是垂直于底线,没有后世像王铎等人的某些作品那样出现小于90度角的较大弯折,这是《祭侄稿》章法率意天然的一个旁证。但这并不是说它的轴线是平行呆板的,事实正相反,其轴线的最终趋势虽垂直于底线,但每一根轴线的内部摆动(弯折)却较多较大。这就使得其章法在整体的统一均衡中寓有丰富多样的变化,使作品在沉着浓郁的基调下也能显得活泼、灵动,充满生机和情感的细微律动,进而产生牵动人心的巨大力量。与后世许多有意识地经营和大幅度改变作品轴线的作品相比,《祭侄稿》那种不期而然、自然而然的轴线行走就像高妙的太极一样,阴阳相生,动静相成,不仅不动声色、不露痕迹,而且孕育着无尽的变化,这也使得它成为后世许多书家参详古人、深入古人堂奥的宝典。(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铎布白,独具匠心!
草书留白,王铎是怎么干的
书法的空间构成(4--6)
书法课堂丨行书临习之四——章法解析(三)
书法讲座 | 王羲之尺牍临创四步法
单字写得好看,为何整体就不行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