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路洁跟随父亲国医大师路志正学医的日子——痛风

    幼承庭训,耳濡目染从小受到父亲路志正教授的影响,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诵读中医入门读本,渐渐开始苦读中医经典著作,窥探中医宝藏。后跟随父亲从基础抄方、识别药材开始,深入学习中医,现略有小成,同时与大家分享跟随父亲国医大师路志正学医的日子。

    痛风之名首见于我国,金元时期,朱丹溪所著《格致余论》中,即有痛风专题论述。他在序中说:“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认识到本病在发病学上不仅与湿热有关,且与地域、气候、饮食习惯关系密切。朱氏指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为此,研究本病,须与白虎历节病结合起来求索,始较全面。

   痛风的病因病机有以下几点

(1)血中有热,污浊凝涩

    丹溪在其《格致余论·痛风论》中说:“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或坐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不得运行,所以作痛,痛则夜甚,发于阴也”。明确指出先有血热污浊的内因,再受风寒湿之邪侵袭,外因是在内因血热污浊病变的前提下,而成为诱发因素,与一般风湿病强调外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的病因病机不同。

(2)饮食不节,损伤脾肾

    饮食劳倦,过食肥甘,恣啖生冷,以酒为浆,以乐为常,戕脾损胃,纳化失健,聚湿蕴热,痰浊内生;多饮则伤神耗血,损胃灼津,动火生痰,痰瘀互结,或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戕害肾精,气化不利,不能分清泌浊,湿热蕴结,流注下焦,致浊毒稽留,蕴结膀胱,引起腰痛,肢体关节痹痛,甚至出现石淋、血尿等证。

(3)正气不足,毒邪易侵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湿热之毒,易乘虚入侵。唐·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认为:“白虎病者,大都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络结滞,气血不行,蓄于骨节之间,肉色不变,其疾昼静夜发,发则彻髓,痛如虎之啮,故名白虎也”。其中所说之暑,多兼湿热毒邪,或寒湿郁久成为湿热,湿热蕴久而酿成湿毒。因此,痛风在急性发作期,多见红、肿、热、痛,痛如虎啮等症状。

(4)情志不畅,安逸过度

    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而七情的变化,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一般属于生理活动范畴。若情志过极,思虑过度,或过于安逸,出则坐车,入室则乘电梯,缺乏适当锻炼,日久均可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形体肥胖,而诱发本病。

   如何诊断痛风

    起病急骤,每于夜间突然发作,多以单个趾指关节红肿热痛,痛如虎啮,昼轻夜重,甚至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多为湿热毒邪。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物、饮酒及外受风寒湿热之毒而诱发。近年有年龄提前,发病率上升趋势。

    中期患者,关节周围、耳廓、耳轮、指趾骨间易出现痰核,常侵蚀关节而致畸形,一般皮肤无色质改变,疼痛轻或无疼痛,但按之有硬结,为痰瘀互结所致。

    后期患者尿中可见砂石,小者无任何症状,大者常伴有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为湿热蕴结膀胱,但以血尿酸高为特征。

    实验室检查,高尿酸血症。

   如何辨证论治

    本病宜辨寒热,寒指寒湿,热指湿热。初起以湿热并重为主,而见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扪之灼手,喜凉恶热;寒湿则肢体沉重,拘急不适,关节痹痛,喜热畏寒,得熨则缓。

    若误治、失治,病情迁延,不时发作,致肢体关节僵硬,变形,活动受限,屈伸不利,指趾蜷挛,其痛如掣,昼轻夜重,身起痰核结节,甚至溃破流出脂浊,已进入中晚期。

    临床分本虚标实两端。本虚为正气不足,气血两虚,脾肾阳虚为主。标实为血中郁热,污浊凝涩,湿郁生痰,痰瘀互结。早期多实,治以凉血疏风,祛湿清热,方如麻杏苡甘汤合五神汤、萆薢渗湿汤加减;中、晚期多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虚实兼夹,治以扶正祛邪,标本同治。扶正当益气养血,气充则肺能输津布液,运血有力,水道通调;血足则四肢百骸得滋,关节得荣,而屈伸自利;安奠两天,脾运复则湿自不生,痰何生之有?肾气充则清浊分,污浊除。祛邪则根据不同阶段,凉血疏风,祛湿清热,涤痰通络,泄浊化瘀等法,灵活而施,甚至虫蚁搜剔,拔毒膏等外治法均可随证加入。

   1 下焦湿热

    临床表现  下肢膝关节局部及其周围组织突发性红肿热痛,痛如虎啮,昼轻夜重为特点。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站立、行走困难,烦躁易怒,口渴喜饮冷或喜热饮,但饮水不多,脘闷纳呆,肢体困重无力,便溏或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黄,或伴有头痛,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舌质红或尖边红绛,苔薄黄或黄厚腻,脉濡数。

    辩证分析   湿为阴邪,其性下趋,故沿足太阴脾经之脉,下注到第一跖趾公孙穴等部位,公孙穴是气血、骨髓、筋脉聚会之所,蕴久化热,热盛则痛,湿盛则肿,而见红肿热痛,痛不可触;脾为至阴,故多于夜间发作;湿热为有形之邪,痹阻经脉关节,气血滞涩,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

    治法  清热祛湿,凉血疏风。

   2 寒湿阻络

    临床表现  肢体关节冷痛困重,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昼轻夜重,遇寒湿痛剧,得热则缓,或痛处肿胀,皮色暗红,若挟有风邪,则显游走性疼痛,舌体胖,质暗滞,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缓。

    辩证分析  先有正气不足,复受寒湿外邪,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湿性重浊,易阻气机,气血痹阻不通,致肢体关节冷痛、困重,故遇寒湿痛剧,得热则寒湿得散,气血运行得畅而痛减;风为阳邪易走窜,故疼痛游走不定;舌胖质暗,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缓等,皆为湿寒痹阻之证。

    治法   散寒祛湿,活血通络。

   3 痰瘀痹阻

    临床表现   肢体肌肉疼痛,关节常为刺痛,日轻夜重,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僵硬、变形、肿胀,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有痰核结节,肢体顽麻,面色晦暗,眼睑浮肿,痰核溃破形成瘘管,流出脂浊;或胸闷痰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或黄腻,脉象沉涩或沉滑。

    辩证分析   湿热久羁,灼津耗液,炼液成痰,血浊成瘀,痰瘀胶结,气血运行痹阻,肢体关节筋脉失荣,病邪深入骨骼,故痛如针刺,僵硬、变形、拘挛、麻木,屈伸不利,皮下起有痰核结节;瘀血阻滞,津液不得上承,故口干不欲饮;肌肤失常,故干燥麻木,肤色紫暗甲错,面色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黄腻,脉沉涩或沉滑,皆为痰瘀痹阻之症。

    治法  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最后修改于 2013-07-19 10:5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只从“痹症”理解痛风你错了,跟着国医了解痛风,你也是名中医
尿酸高、痛风,核心就是湿!国医大师朱良春从湿论治,办法确实好
加减痛风方 (汪履秋)
痛风间歇期舌胖有瘀点,脾虚血瘀型,中医咋从疏肝健脾补血三法治
治痛风 中医有优势
“治痹十法”与方药(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