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才算做到“上善若水”

刘三禾


居善地——身位处下固根基。

心善渊——胸怀万物不为主

予善天——给予不报顺自然

言善信——至诚至信能始终

正善治——清静持正守本心

事善能——无难无易无不为

动善时——以静制动行大道

 

《道德经》第八章老子以“水”喻“道”,提出了“道”的另一个特性——“不争”,要求我们为人处世做到“不争”。

道“不争”→水“不争”→得道之人(圣人)“不争”

水是生命之源,水不仅承载着我们肉体生命,也为我们精神文化的启迪、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儒家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佛家说“善心如水”……作为道家创始人的老子更是把水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直接说“水几于道”。“道”是无形之物,是万物之源,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和最高概念,而水则是有形之物。为什么老子说“水几于道”?源于水具有“道”的一些特点,如:无分别心、不仁、不私、不争等。为什么老子不说“水就是道”?“道”生育、成全万物于无形,水利于万物而有形。水不是万物的本源,它只是构成地球生命的组成部分。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地球上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一旦离开水,就只有死亡。对于人类而言,水在我们人体中所占总的比重约为70%,如血液和肾脏约占83%,心脏约为80%,肌肉约为76%,脑约为75%,肝脏约为68%,骨头约为22%……。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饮水可达170-200吨,一个人不吃饭可以活7天,不喝水最多能坚持3天(72小时),否则就会脱水死亡。可见水对我们多么重要!水滋养了我们,却从没有要求回报,我们喜欢高处,水却喜欢我们讨厌的低处,我们喜欢洁净,水却混同于垃圾成为我们厌恶的臭水坑、下水道。水和“道”一样无分别心,具有“不争”的特点。“道”和水都不存在“善与不善”的问题,“善与不善”是针对我们人而言,老子要我们向水学习,努力做到“上善”。什么是“上善”?“上善”不仅要利万物,利万物后还要不求回报、做到“不争”,同时还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做到“处众人之所恶”。老子在指出什么是“上善”之后,进一步提出了向“水德”学习实现“上善”的路径:“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消极的“不争”、“利万物”、“处众人之所恶”不能算“上善”,“上善”是积极、主动的“不争”、“利万物”、“处众人之所恶”。

居善地——身位处下固根基。“善地”不是福地或者风水较好的地方,福地是众人争抢之地,得道之人“不争”,自然不会居于常人眼中的福地。“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荀子·儒效》)。此处的“地”应理解为“低”。水永远流向低处,无论在天上、在高山、在平原,一旦有条件它都毫不迟疑地向下,直至汇集到地球的最低处——海洋。得道之人“居善地”:一是向内自处要把握住根本,即守住“本心”,去除妄念、杂欲;二是向外与人与物相处保持谦卑、守住“自我”。常人都喜欢显贵、位高,老子却要得道之人向水学习,时时处处、无时无刻让自己居于人下、退于人后。无论自己处于什么地位,都要始终保持向下的姿态,“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四十九章)。只有保持向下、居后,才能真正“利万物”。作为个体,自我生命迟早都会退出繁华舞台,由喧闹归于平静,不要被他人、社会所贴“标签”毁了自我,何况有的“标签”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荒唐!只有保持向下,根基才能牢固,如果高高在上就容易倾覆、难以自保。“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三十九章)。

心善渊——胸怀万物不为主。常人由于受利益困扰,鼠目寸光,心像针眼一样小,难以容人容事容物,常常嫉妒、焦虑、烦恼。水像“道”一样具有包容心,面对泥沙俱下,水没有挑剔,水既可以被人尊崇为生命之源,亦接受垃圾等人类厌弃的各种各样肮脏之物。“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三十四章)。“道”生养万物而不主宰它们。一旦“为主”之心生起,器量必然受限。得道之人效法“道”心胸开阔、眼界高远,像水一样包容,不仅自己“不争”,还要包容他人的“争”、成全他人的“争”,只有这样才能“利万物”。“天之道,利而不害”(八十一章)。

予善天——给予不报顺自然。我们尊崇“天”,因为“天”给予地球万物阳光雨露,且不求回报。水也像“天”一样善于给予,水成全了我们生命,成全了万物,万物生长须臾离不开水。得道之人善于给予,善于帮助他人,也要做到给予不求回报,一旦给予希望有所得,心就会被扭曲,心就难以清静自然,就背离了“道”。常人不同,常人有一颗渴求回报的心,为人处世就像商人一样不做赔本的买卖,眼睛紧盯着“利润”,“无利”不起早,“无利”就不为。做了什么事,急切地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褒奖,否则就会有挫败感、失落感;帮助了他人,或者对他人好,内心期望的是他人理所应该地帮助自己,或者应该加倍地对自己更好,一旦没有得到他人的回应,心中怨气就会横生。

言善信——至诚至信能始终。水最讲信用,能停能歇,能止能泄,修一个堤坝,水就安安静静地呆在那里,一旦把堤坝挖个缺口,它就奔涌而下。水最诚信,无论遇到什么千阻万险都矢志不渝,始终奔向大海不停息。佛家讲:休息妄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众人保任,所言皆信;二者、于一切处乃至诸天,发言得中;三者、口出香气,如优钵罗花;四者、于人天中,独作证明;五者、众人爱敬,离诸疑惑;六者、常出实语;七者、心意清净;八者、常无谄语,言必应机;九者、常多欢喜;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大方等大集经》)。可见不打妄语即利己、又利他。得道之人要至诚至信,方得始终。不仅不打妄语,还要在言语上不争对错,始终做到“身教甚于言教”,不要夸夸其谈仅在言语上“不争”,用言语“不争”实际就是“争”,不要只说不做、用言语“利万物”。常人不同,喜欢口舌之争,喜欢戴高帽子的假话、虚言、妄言、诳语。

正善治——清静持正守本心。佛家有言“大海不容死尸”。再浑浊的水,只要时间足够它都会自己变得清澈,无论与什么混同,水最后都能与他物分离,保持至清至洁。无论水在天地间如何循环,它都保住了自己的本色和本性,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没有外物干扰,水始终就处于“持平”的境界。“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得道之人善于治理自己,善于正己正人正物。虽然处于纷争的世界,但永远要有一颗平静的心、端庄的心、公正的心,不为外物迷惑,守住“不争”,守住“利万物”,不好大喜功、张扬喧哗,不为外物动摇“道心”。常人不同,受外在环境影响、左右,今天往东、明天往西,对事对物自相矛盾,俗话说的“翻脸比翻扑克还快”!清晨崇尚的东西,到了晚上就开始厌恶,主要原因在于无恒心、定心,无法做到自清自洁。

事善能——无难无易无不为。水圆融善于积累、善于变通,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遇山则绕道,遇阻拦则累积,遇低洼则冲刷。常人喜欢高、大、全,以及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质变过程,喜欢走捷径、天上掉馅饼,不愿干细小的事,厌恶漫长等待的量变过程;常人容易凭经验办事,梦想“恒久”、祈求“永远”,经常“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不善于接受变化,自以为是,时时刻刻都在吃“后悔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一切事物发展都是量变、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一切大成就都是无数小成就堆砌而成。只要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再难的事也是小事、易事。得道之人为人处世保持平常心、善于累积、善于变通,面对难事不畏难,面对易事不轻视,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能够主动适应事物的变化,既做正确的事,又正确的做事;既成就他人、他物,也成就自己。

动善时——以静制动行大道。水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善于把握时机做到顺时而为、顺势而为。常人要么高估自己,要么低估自己,“好”时就万事都“好”,“坏”时世界都“坏”,不能准确客观地判断自己和外在环境,有时“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有时又“自轻自贱”、“自暴自弃”。外部世界变动不居,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对事物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只有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能把握住与人相处的“度”,只有情绪稳定的时候决策才可能科学正确、做事成功率才高。得道之人守住“无为之心”,以静制动,顺任自然,因势利导,不妄为、不乱为。只有这样“利万物”的好事才能真正办好,否则极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道德经》看为人处世的六条准则
《菜根谭》:习惯沉默少言 守住内心清静
上善若水:《老子》解义(八章)
上善若水
每日一禅:上善若水
一日禅:上善若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