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者丨李明
userphoto

2023.06.18 内蒙古

关注

推 | 荐 | 语

不得不说,李明先生的书法是令人钦佩的。无论从技法还是审美的高度讲,都值得让人刮目。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的水平。在他的书法表现上,既有典雅之美,又备险绝之势,小楷精妙绝伦,得古人神韵,行书洒脱信然,挥洒之间犹进唐宋人境,大字楷书备北碑之势,又参之以行草动态表现,可谓传神。李明的书法在传统与自我之间闲庭信步,可谓参透了书法之妙。

视频欣赏{书者|李明}

艺术见闻{ 唐跃 }

精微,而后苍茫
——我对李明书法创作的理解

唐跃/文

春光明媚,穿过晴窗,照在书案上。我面对李明的书法,感到一种暖人心脾的惬意,那些优雅的锋毫,像新绿的柳芽一样富有生机;那些柔润的笔线,像微风中摆动的柳枝一样飞动着,飘荡着;那满纸的墨色氤氲,仿佛远处的山、近处的水,都已然遍地蓊郁,涌动着澎湃的波潮。

去年11月份,我收到新近印成的《李明书法集》,其中收入的40件作品中,仅少数两、三件为2017年以前的创作,其他都是近作。三个多月了,这本集子一直放在案头,时而翻阅,偶有心得,总是享受。曾经产生过梳理出一些印象来的念头,为此上网浏览他前些年的创作,以及相关评论文章。没想到,浏览的结果并不如愿,原先理出的那点头绪非但没有清晰,反而愈加纷乱。直到今年春节期间,李明来肥餐叙,我才似乎找到了梳理印象的切入点。

那次餐叙,座中有几位“介庐拾古”成员,各自谈到在这个民间书法群体的互动中获益良多,李明也诚恳地表示,群体互动以来的几年里,他的创作有了长足进步。平心而论,李明“负笈北上”多年,后来贵为“沈门七子”之一,无疑是他创作进步的主要动力,但他这样说,表明他从来念叨乡梓之情,尤其看重这份乡情在他的前行道路上所发挥的作用。他这样说,还使我此前的纠结有所缓解,这几个月面对《李明书法集》,所看到的都属近作,后来浏览网上作品,大多是前些年的创作,难免风貌上有些差异,而那些应时的评论,也难以概括当下,自然就会感到头绪纷繁。随着餐叙的进行,我从李明的谈吐变化中又得到许多启示,逐渐明白了他的近作有着怎样的进步。大家刚刚坐定时,李明表现为一如既往的沉静和内在,语词不多,语调舒缓,说出话来不紧不慢,好似经过字斟句酌,套用评论家们的表述就是:俊秀、优雅、精微。酒过三巡,李明的语词多了起来,语速也快了起来,特别是说到一些记忆深刻的往事,比如初闯京城时期碰到过的知遇之恩,以及后来在南京举办的“沈门七子”展,在合肥举办的“介庐拾古”展等,语调渐次激昂和飞扬,整个表述风格为之一变,从俊秀变为跌宕,从优雅变为圆浑,从精微变为奔放而苍茫。

说李明书法俊秀、优雅、精微,那是恰如其分。前些年,李明写小楷最多,取得的成效也最大。他由赵松雪入手,以温文尔雅的气息作为底色,其后转益多师,从宋人、唐人和北碑中汲取了很多东西,最终追溯“二王”,展现出优雅、旷达、飘逸的魏晋风韵。到了2008年,那册仅有10多页的《李明书徐渭小品文四则》印制出来,赢得好评如潮,以至曾来德先生赞许说:“全篇洋洋洒洒,数以千字,一气而成,精微入扣,法度谨严,始终如一。”然而,李明没有被初战告捷冲昏头脑,总是思考着南宋学人陈槱在《负暄野录》里提出的课题:“昔人云,作大字要如小字,作小字要如大字,盖谓大字则欲如小字之详细曲折,小字则欲具大字之体格气势也。”他意识到,写小楷不能满足于纤毫毕现,无微不至,法度俱在,而要努力表现出更阔达的格局,释放出更充沛的气势。于是,他又进入了颜真卿、苏东坡的书法天地,探寻怎样“放大”小楷这个精微之物的有效途径,进而攀登宽博厚重、雄浑苍茫的精神高度。从《李明书法集》所收的几件小楷来看,他一方面保持着俊秀、优雅、精微的感觉,一方面通过用笔之藏与露、粗与细,方与圆,结体之疏与密、宽与窄,正与欹等各种矛盾关系的处理,使精准的书写规范与冲淡、豪放的情感流露很好的融合一体。比如《东坡题跋四则》,以70多行写下洋洋千言,每行15字左右,每字两厘米见方,又有许多略小的字迹随意穿插在字里行间,形成大与小的变化对比,既照应了随缘自适的题跋内容,也在整体形式上呈现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壮观。又如《倪瓒题画诗》,结体明显偏于方正,用墨上注重浓与淡的变化处理,淡到了多处运用枯笔,营造出老辣而又沧桑的意境。

但是,小楷毕竟是小楷,在小字中追求大字的气势终究有些局限。而实际上,李明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继续精熟小楷笔墨技术和拓展小楷意味的同时,从不忘记打通行草二脉,从不忘记追求更饱满的体量和更厚密的气质。早在2000年以前,李明曾于北碑墓志浸淫多年,试图增加笔力的重量,把最初研习赵松雪时所掌握的灵动笔线写的更加札实、更加浑朴。此后,他一段时间写小字,一段时间写大字,一段时间写正楷,一段时间写行草,经过多方的比较取舍,把行书的调性落脚在二王的经典法式上。再往后,李明发现,二王时代的书写形式均为文书、信札之类的书斋小品,如今不同,随着书写场合越来越多样,尺幅和字迹越写越大,那些用于小字的技术元素如用笔、结体、行气、章法等,或许应该朝着大气磅礴的方向有所转换。于是,他再次深入北碑,这些年反复意临被康南海誉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石门铭》,从斑驳漫漶的摩崖石刻中找寻开张闳肆、沉雄浑厚的气韵,颇多收获,大见成效。反映在这册《李明书法集》中,所收小楷为数不多,所收行书可见《文质洁清联》《泰始能仁联》等八尺、乃至丈二的鸿篇巨制,并以一件不计尺寸的全文临写《石门铭》压轴,面貌一新,令人震撼。仔细品味之下,用笔上减少了点画起止的回环往复,淡化了点画之间的起承转合,专注于线条的苍厚运行,以及向两端的刚劲延伸,有些长画笔线更是恣情纵横,势不可遏;结体上偏于横向取势,显得开张宽绰,铺展阔朗,具有天真烂漫的视角效果,有些转折处化圆为方,使字形端庄方整,而又不失柔韧;章法上每字之间并不相连,完全通过体势的摇曳,顾盼生姿,波澜壮阔,一片苍茫,大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概。

精微,而后苍茫,可以解读为书法风格的兼容,我却更愿意解读为书法境界的提升。放眼当下书坛,能够不断精进笔墨技术而精微入扣的书家,实属稀而罕之;已经精微入扣,继而走向苍茫,这山看着那山高的书家,更是凤毛麟角,这就超越了所有的技术指标,显然是更宏伟、更崇高的精神境界。所以,我们有理由对李明寄予厚望。行文至此,李明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件墨迹未干的新作,以丈二尺幅临写《石门铭》中的60个字,字迹之博大,气魄之恢弘,再创新高。由此可见,他仰望着云水苍茫的天际,正在健步前行。

2021年元宵节

作品赏析十六件作品高清 }


李明 

1971年9月生,安徽省怀远县人。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工作室导师,安徽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国展评委。作品曾获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第五届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第二届兰亭奖提名奖、第九届国展提名奖、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一等奖等。入展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五届兰亭奖作品展,"民族脊梁"全国书法大展,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提名展,现状与理想书法批评展,源流·时代二王书风主题展、建党百年伟业大展、迎接和庆祝二十大召开征程大展等40余次全国性展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写:一种被墨迹擦亮的生命态度——李明书法艺术漫笔
沚斋书法之“古雅清刚”及其启示
小楷书法的创作技巧
对书法“大小”元素的思考
隶书《桃花源记》不同凡响●贺炜炜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