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帖]关于紫砂壶的介绍,爱壶者不可不看,申请加精| 紫砂茗茶 - 青鸟,花鸟鱼虫网 ?鸟...
紫 砂 壶 的 特 点 
 
  据科学分析,紫砂壶确实保有茶汤原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而且具有耐冷耐热的特性。总的来说,紫砂陶有五大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且长久抚摩手感非常好。 
 
  第二、紫砂茶壶具有双气孔结构,能吸收茶味,使用一段时日后,就是往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笫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後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笫五、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於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 
 
   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紫砂壶的历史  
 
  早在北宋时期,江苏宜兴已开始有紫砂器的出土记录,不过当时的紫砂器,还未出现作为今日泡茶用途的小茶壶,仅有些许残片显示为煮茶的炊具。直到明代正德年间,才开始产生所谓的紫砂茶壶。 
  当时在宜兴近郊有一座金沙寺中,有位爱好喝茶的金少僧,他自行取附近的紫砂细泥制成小茶壶,经过焙烧后,成为历史上最早的紫砂壶,不过,金沙僧制作的紫砂壶是什么模样,文献中很难找到答案,倒是后来在金沙寺陪公子读书的供春,成了紫砂茶壶之父。 
据说那时有位读书人吴颐山,在金沙寺借宿读书以备参加考试,随他一同住在寺中的还有书童供春。供春对金沙僧制作的紫砂壶很感兴趣,便仿照老银杏树上长出的树瘤制成树瘿壶,又称供春壶,而供春也就成了世上第一位制作紫砂壶的名家。 
其后,历史制作紫砂茶壶名家辈出,如明代万历年间的“四大家”董翰、赵梁、元畅、时朋,以及李茂林;时朋之子时大彬的大彬壶,也颇负盛名。 
  明末清初之际,紫砂茶壶开始以有落款,刻字等作品的形式出现,随着壶艺名家与文人雅士共襄盛举,在这里特别要提到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号老曼、曼公、曼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等。款:阿曼陀室。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道光二年卒。陈曼生是一位书画家和金石家,在金石篆刻上造诣很深,被后世尊为“西泠八大家”之一。 
  陈曼生科举出身,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溧阳知县,溧阳毗邻宜兴,得地利之便,陈曼生结识了制壶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由陈曼生设计,杨氏兄妹成型,再由陈曼和他的一帮文友题字刻铭的壶,后世称之为“曼生壶”。曼生壶有三十八种款式,各种款式均造型新颖独特,制作精湛,更有书画铭刻为装饰,故“壶以文贵,文以壶传”,文化与工艺珠联璧合,使得“曼生壶”完成“紫砂壶”的全部美学价值,使“紫砂壶”以诗、书、画与工艺;四位一体的风韵,迈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曼生壶传世较多,因其名震于世,赝品也较多,收藏时应特别注意鉴别。紫砂茶壶的艺术价值日益高升,也就不难了解人们喜爱紫砂茶壶的原因了。 
 
zt 
 
 
 
紫 砂 壶 的 泥 料 
 
 
  历代制壶名家,对紫砂泥料都非常讲究。据说他们都是直接到矿上去挑选紫砂矿料的,然后请熟人代为加工,有的则自己炼制,再陈腐很长的时间,当然越长越熟越好,做出的壶,经过泡养,温润凝重,不作任何加工,入手便光润古雅,可比三代铜器。 
 
  紫砂泥,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含铁量较高,是紫泥、红泥(朱泥)、绿泥(米黄色)的总称。 
 
  这三种泥由于矿区、矿层分布的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思。紫砂泥色丰富多彩,其中以紫、红、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而紫有深浅,红又有浓淡,黄则富有变化。如果辨色命名,则有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珠砂紫、水碧、沈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铜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 
 
  现代,在基泥里加配不同的化工着色剂,其发色效果也不同,能生成诸多泥色来,如古铜色、墨绿色等。还有一种是调砂泥,包括粗砂、细砂,做出的壶表现粗犷风格的特点,摸上去有颗粒不平感,与光滑平整的细腻风格相左。单纯品种的泥料俗称“清水泥。 
 
  紫砂泥,是一种矿石,主要出产在太湖西岸的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这种块状岩石自矿层中开采出来后,首先经露天堆放,风吹雨打数月后,自然松散如黄豆大小,再用石磨或轮辗机碾碎,用不同规格的筛网筛选后,加水拌匀掇成湿泥块,俗称生泥,再用木槌反复敲打,成为可以制作用的熟泥。 
 
  紫砂矿料,外观呈紫红色、紫色,有微细银点闪烁,并隐显浅绿色的斑点,更有天青色的,称天青泥,只在丁山镇中心的大水潭矿中有过。 
 
  紫泥烧后外观为紫色、棕色和深紫色。本山绿泥烧后呈米黄色。红泥烧后呈暗红色。 
 
  团泥,也称团山泥,是一个时期在团山矿层里出现的紫砂泥与星点式本山绿泥混在一起无法分开,烧成后即成了铜色的团山泥。以后,把紫泥与本山绿泥拼在一起,也称为团泥。 
 
  宜兴紫砂矿主要产在丁山镇黄龙山和南部的川埠等地。 
 
  长兴的紫砂矿资源,蕴藏量丰富、品位高,自古誉称长兴为"南窑"丁山为"北陶"。长兴和宜兴,山水相连,矿脉相通。据地质矿产资料反映,长兴紫砂矿主要分布在雉城、小浦、槐坎、泗安、洪桥等丘陵地带,储量达5000万吨。像小浦朱砂岭这个地名,以产朱砂泥而得。小浦箬卡村裸露的紫砂泥随处可见。由于量大品优,近年来,宜兴不少用户到长兴采购紫砂泥矿料。 
 
  宜兴和长兴地区的陶土矿床,自古生代志留纪末至今,经历了四次海退和三次海浸,大约在2-4亿年前,陶土在泥盆纪和早石炭纪中期形成的。其中甲泥、紫砂泥属沉积矿床,嫩泥、红泥〈朱砂泥〉属沉积风化形矿床。所以,若有人说他拥有时大彬时的明代泥料,又有何不可? 
 
  紫泥,深藏在黄石岩下,夹于夹泥矿层中,时厚时薄,底皂青是矿底层品质较好的紫泥。 
 
  红泥,是泥矿中的石黄,红泥中的佳品是朱泥。《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称「石黄泥」。产于宜兴川埠赵庄,矿层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含氧化铁极高,质坚如石。但其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因不利独自成陶,成型工艺难度亦高,通常用作紫砂器表的化妆土。 
 
  朱泥因矿源有限,且采掘困难。1973年原矿将近枯竭,红泥产品近乎停产。乃以新材质,川埠红泥、东山红泥取代,呈色和可塑性不可拟比。1980年间,终于试制成功沾浆红泥。一度曾用沾浆红泥,替代生产的红泥水平壶,以供出口,但工序复杂,成品率低,不久停产。到1982年运用科技配方,采用川埠土黄色的岩泥〈俗称川埠红泥〉嫩泥,加入适量铁红粉作为红泥原料,从此大批量的应用,沿至今日。 
 
  今日朱泥因不比昔日「石黄」,所以一定要加铁红粉,方能泛红,否则只是黄橙色系,不受市场欢迎。此外,因为台湾人追求「铿锵」之声,所以陶工多会在泥土添加玻璃水,藉此提高其结晶程度,产生较高的音频。但添加玻璃水过多,虽则色泽水亮,但其气孔几乎已闭,不利养壶变化。 
 
  地摊廉价朱泥壶,甚至采用宜兴制作日用陶的白泥,添加大量的铁红粉、玻璃水,基本上是合成泥,泥性已失,只能骗骗外行人。 
 
  本山绿泥则是紫泥层的夹脂,也是原矿中比较稀少的泥料,一般很少单独成型。因为:一是可朔性差,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二是用后容易出现龟裂现象;三是数量较少,以至目前市场上纯正本山绿泥制作的壶很少见到。 
 
  本山绿泥和墨绿泥不是同一种泥料。墨绿泥已经差不多绝迹了,本山绿泥还是有的。 
 
  紫砂泥互相配比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前人在实践中摸索出各自的经验,这种绝活自然不轻易外传,“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 
 
  紫砂泥,其美不在“艳”,恰恰相反,美在一个“朴”字上。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太湖南岸这块水土,还"养"出了举世闻名的紫砂壶。只有这种独特的泥料,才促成独特的成型工艺,才融和了造型、雕塑、绘画、诗文、书法、篆刻於一体,才使紫砂壶成为一种兼具实用和欣赏双重价值的工艺美术品。zt 
 
 
紫 砂 壶 的 造 型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是存世各种器皿中最丰富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大体上可以分自然物体造型、几何形态造型和筋纹器形造型三大类。 
 
  自然物体造型,用浮雕、半浮雕手法装饰设计成仿生形象的壶,人们俗称“花货”。取材于自然界中的物体形象,制作入微,雅俗共赏,如瓜果花木、虫鱼鸟兽、日常用品等,融自然之形和艺术之魂于一体。如常见的供春壶、牡丹壶、荷花壶、西瓜壶、芒果壶、茄段壶、竹节壶、梅桩壶、劲松壶、松鼠葡萄壶、印包壶等。传统造型的鱼化龙壶、岁寒三友壶等是花货造型的代表作品。 
 
  几何形态造型,是从圆形、方形、六角形等基本几何形演变而成的,俗称“光货”。线条简炼,点面和谐,富有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光货”讲究外轮廓线的组合,并用各种线作为装饰变化,面、线与角的表现,或粗犷,或丰腴,或刚健,或清秀,呈现出不同的造型风格,其中又可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 
   “圆器”讲究“圆、稳、匀、正”,圆中要有变化,壶体本身和线条的大小、曲直要匀称,比例要恰当。如石瓢壶、石铫壶、仿古壶、掇球壶、井栏壶、汉云壶、集玉壶等都是驰名中外的典型作品。 
 
  方器造型要求轮廓线条分明,块面挺括平正,口盖规矩划一,如四方桥顶壶、僧帽壶是其典型作品。 
 
  筋纹器形造型,讲究上下、左右对衬,用立体线条把壶体分成若干部分,给人以简洁、清逸、含蓄的美感。如风卷葵壶、合菊壶、菱花壶等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筋纹表达从盖顶端放谢到盖口,再舒展过渡到壶体,直到壶底,贯通一气,瓣面大小一致。 
 
  在诸多型制的茶壶中,水平壶应有特别的说明。从壶型来说无疑应归类于“光货”,但容量很小,一般只有60-80毫升左右,是喝“工夫茶”必需的茶具,“水平”二字是做好此壶的难处。前人惠孟臣的水平壶最为人称道。 
 
   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体来说,古拙为最佳,大度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zt 
 
 
紫 砂 壶 的 选 购 
 
  如何选择一把贴心好壶?其实是个可大可小,可难可易的问题。一般说来,紫砂壶的选择标准可从四个角度来逐一考虑。 
  壶之为壶,实用第一。茶壶是拿来泡茶的,这当然是毋庸置疑,换言之,选择茶壶时便不应违背“实用”的基本原则。一把实用的贴心好壶至少应具备下列几点﹕ 
 
  容量大小适用。茶壶容量大小差距甚多,大者容水数升,小者仅一杯之量。人多用大壶,人少用小壶,自己要把握好。 
 
  口盖设计合理,茶叶进出方便。爱喝乌龙茶系的,在冲泡前呈干燥紧缩条状,借着茶则置入壶中并不太难,但经热水冲泡数巡之后,叶片逐一伸展膨胀开来,会将整个壶身塞得饱饱紧紧的(尤其置茶量过多时),此时如果壶口太小或设计不当时,就得费一番工夫才能将茶渣掏出。若一时疏忽,未清除干净,甚易在壶身内壁形成茶垢,甚至发霉。 
  重心要稳,端拿要顺手。有些茶壶端拿之际十分沉重,这如果不是壶把设计不当,不符合人体力学,便是壶壁过厚(用泥太多)。新手买壶时,不妨先在壶内盛装四分之三的水,单手提起,临摹倒水姿势。此举,一则试其量感是否过重。二则可趁此感觉执壶间,手指与壶把的施力位置是否舒适。端拿是否顺手相当重要。 
 
  出水要顺畅,收水要果断。这是大部分购茶壶人不易顾及的。好壶出水刚劲有力,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打麻花。断水时,即倾即止,简洁利落,不流口水,并且倾壶之后,壶内不留残水。 
 
  工艺技巧 用心所在。紫砂壶艺向以其高度精巧的工艺性著称于世,几乎所有好的砂壶都是手工成型的,即使是为求其产量与规格化而采用的挡坯成型法,其手工修整的工序仍相当繁琐,所以工艺水平的高低自是评断砂壶好坏的重要条件。 
 
  砂壶的工艺要求,基本上有下述几项﹕ 
 
  嘴、钮、把,三点成一线。这点是诸多藏家所特意注重的,尤其是水平壶、西施壶等基本壶式更是如此,它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甚至包含名家壶在内,仍有许许多多的砂壶嘴歪把斜。另外,上把与下把不在同一垂直线上的亦相当常见。当然,这样的砂壶一样能泡能养,只是中国人讲究的是“大中至正”,所以除非是特意设计的砂壶,不然仍应慎重审视为宜。 
 
  盖要严紧密合。圆壶要能旋转滑顺无碍,方壶要求面面接缝平直不变形,筋纹器更要达到面面俱到的「通转」地步。除了以上的目视、手试外,我们尚可在壶内盛水后,举壶作注水状,并按住气孔,若能达到即压即停且滴水不漏,就表示壶盖与壶身的密合度甚高,与外界空气接触极少。部分技术特佳的陶手还能达到将壶嘴塞住时,手捏壶钮可将全壶提起的境地。 
 
  壶身线面修饰平整、内壁收拾利落,落款明确端正。通常,一件砂壶的做工优劣,我们可从外观上审视陶手是否有用心将壶身线条、转折、修饰漂亮规整来作判断。还有,此壶的落款是否大小得宜、位置适中、深浅合度,亦是重要参考。此外,最易遭受忽略的是,壶身内壁流嘴的接囗、块面的接缝是否遗有施工泥屑,内壁、内底是否收拾匀当……这些小细节都足以看出作者的制作态度是否严谨、审慎。 
 
  泥料要求纯正,火度要求适当。有些砂壶乍看之下油光暗然,未养先亮;有的则是贼光浮动,色相诡异,这些征兆都显示着此壶的泥料不纯或是作者配泥太差。至于砂壶的烧结火候是否恰当?则需要经验的累积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可用壶盖(请切勿用盖沿,那是全器最脆弱的地方)轻轻敲击壶身(务请注意,莫伤壶表),若呈铿锵含韵之声,代表火度适中;若呈混沌低郁之声、代表火度稍嫌不足;反之,若呈高尖干脆之声,则表过火,壶身已呈瓷化。 
 
  慎选真爱 切忌冲动。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但美感的标准则依各人的审美涵养而有所不同。你爱花货的精工细描,我爱光货的简单大方,谁也不用委曲谁、所以砂壶的造型孰优孰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真正重要的是、无论如何,买壶千万不要光为了作者的名气或别人的强力鼓吹而冲动下单,否则日后极易后悔。因为泡茶赏壶之际是人类最冷静、最客观的时候,这时手中的砂壶势必会遭受到自己最严苛的挑剔,这也就是为什么茶壶就像女人的恋衣情结一样──永远少一把。 
 
  尽管每个人的审美涵养有所不同,但初入此道的朋友仍可依循下述两点略作参考﹕ 
 
  几何造型的砂壶,该圆的就要圆,该方的就要方,线条当直则直,当曲则曲。千万不要选择口盖歪曲变形、嘴歪把斜者,因为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全器力度。此外,全器各配件大小需与壶身相衬,大而无当固然不宜,小鼻小眼睛的更应避免。 
 
  自然造型的砂壶,该写实的就要写实,该写意的就要写意。由于花货的捏塑较多,所以应细心体会,浑然一体而无生硬之感,亦应注意壶身与捏塑的接触点有无微细裂缝,以免日后断裂。 
 
  价格合理 量力而为。经过前述的一番挑肥捡瘦,最后的一个问题便是“壶价几何”?事实上,近十余年来,紫砂壶的涨势咄咄逼人,屡创新高,流风所及,似乎千元以下的壶泡出来的茶不堪入喉般。尤有甚者,壶价动辄十万、百万,果真应验了古书所载的“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总而言之,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各式砂壶,以及店老板的如簧之舌时,切切要分清楚“选择一把别人公认的好壶”和“选择一把贴心好壶”之间的差异。因为惟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好壶,若硬是要随波逐流,附庸风雅,可就失却了茶艺怡情养性的那份闲适之美了。  

 
紫砂壶的艺术性  
 
  一般来说,紫砂茶壶约略可分为三种基本形状:几何形、仿生形、筋纹形。几何形:以圆或方等线条组成的形体为主,外观简朴,线条流畅,表面平滑,其中又以圆形茶壶最为常见。 
  仿生形:指茶壶依照实物形态制作而成。如仿花果树木、动物外形,做工精巧,结构严谨。特殊之处在于制壶师傅对实物的抽象比例拿捏,一件好成品应抓住实物的内涵而作,而不是完全相同照抄。 
  筋纹形:在制作上先分成若干等份,再组成精密的整体造型,最重要的是每个部分的比例要恰当,筋纹的设计与壶盖、壶把、壶嘴的造型相互搭配。 
  紫砂茶虽以“紫砂”称之,然而紫砂茶壶却非仅为紫色而已。紫砂土矿在未经处理前有三种基本颜色,分别称为紫泥、朱泥、与本山绿泥,而后都原呈灰绿色,经窑烧后却成为淡黄色,所以有煅泥之称。因为各色土矿以紫泥为大宗,而统称紫砂矿。 
古时称为五色泥的紫砂矿,若用各种不同颜色泥质混合烧制,就可呈现色彩缤纷的外观,而焙烧的温度的不同,茶壶显现的颜色也不相同。特别是今日科技进步,制作与焙烧过程更加精细,紫砂壶的颜色势必更为争斗艳! 
壶艺鉴赏  
 
  用“神韵”二字去理解紫砂壶的“艺术”灵魂。作品的表现主题,是件大气、秀气、雅气,而不是小气、邪气、俗气的作品。作品的气度、力度,角度、形体。物动气移,气移则流,流则有量,量积形力,力出有角。看线条的流畅和贯通,遵从客观法则,发掘自然内在美和艺术的真理性。古人云"事在四方,要在*****"。"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性刚者则玩柔壶。心乱者玩条直壶。身孤者玩自然壶。气软者玩方壶。阴阳中和,事半功倍,玩壶之奥妙所在。 
  综上所述,收藏一把壶都是根据收藏者本身修养的感觉而论。人心都是及物而动,动而生欲,欲有所求,求物有形,饰、赏、用等完整的视觉美和感觉美。从而陶冶情操激发联想,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达到心平气和,修身养性之目的。 
  鉴赏作壶之功底。首先要赏壶面的圆润、光滑而有质感。二赏:壶的泥质、砂粒结构,颜色光泽、饱满、滋润,整体的质感美。三赏:壶的圆心力,垂直性,对称性,同心律,同心准确的辐射性。四赏:壶体各部搭配的合理性,包括长短、粗细、高矮、方圆、线条的曲直、刚柔、紧凑与舒展、秀美和稳重饱满等。五赏:壶的细部处理,各部份过渡的自然和协调,包括倒角、口沿、钮孔、网孔壶口等细部的处理(注:最后一次出窑后不能做任何处理,一把好壶在最后一次出窑后是不得再修口、打磨、抛光或上蜡,更不可做旧。)是否精细,六赏:壶的内部处理是否精细。七赏:壶的使用功能,如出水是否顺畅有力,握把手处是否稳妥、顺手、舒适。八赏:声音,细听壶盖与壶身轻微接触所发出的声音,从中能分辨出新、旧之壶和所用泥料的情况,从而得到听觉享受。九赏:壶的安全性,是否有不稳定因素存在,是否有锋口、毛刺会割伤手指等方面。十赏:壶的整体点、线、面的完整结合,黄金分割比例是否人性化,从而久玩不腻,爱不释手。 
  不过我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个“用”字,因为我们买一把壶不只是用来观赏,而是在使用中加以典藏,功能的优良以否会直接影响您对一把壶的感觉,这点非常重要,壶友们应加以重视。 
 
新壶的处理方法  
 
  茶壶因为窑烧的关系,常常留有些怪味,若直接用来泡茶将严重影响茶汤的香气滋味。因此,几个清洁地步骤绝对必须实行。 
  首先,把买回来的新壶以清洁剂如牙膏、洗涤剂等,将壶身里里外外彻底清洗干净,若瓜瓤布、百洁布之类清洁用具,最好作为洗涤茶具的专用洁具,以免因沾染油腻菜肴味反而使茶具吸附怪味。 
  清洁新壶后,取您常泡的茶叶装入壶内一小撮(约壶体的1/6)注满凉水盖上壶盖,再将壶放入锅内。锅内装水,水面淹过整把壶体,用慢火煮,水开后(约30分钟)关火,等水温下降后将壶取出自然冷却。待壶风干后即可开始使用。(注:此后便不可用凉水洗壶,以免在忽然的热胀冷缩情况下改变气孔自然机理) 
  有些人习惯将处理过的新壶先作为茶盅(及:茶海、公道杯)使用,让茶壶吸收茶汤的气味,一旦开始以新壶泡茶,茶壶本身的味道便能与茶香得益彰。 
由于茶叶滋味不同,加上茶壶易吸附茶气,在泡不同茶叶时,茶壶也应不同。有人认为一把壶最好泡一种茶,才不易串味。我认为还应该做到多少人用多大的壶,这样才不会产生壶小人多不够喝,壶大人少多出的茶汤凉了香气又挥发掉口感不足。 
紫 砂 壶 的 泡 养 
 
  真正的好壶,仅仅是泥好、工好、款好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养",才能使壶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才能出细、润、柔的效果,才能神采奕奕,温润如美玉。 
  买来新壶,首先要做的是"开壶"。在洁净的锅内,放入冷水使壶浸泡淹没,水里放一把好的茶叶,朱泥壶放红茶,其他泥料的壶放绿茶。煲上半个小时后取出洗净,壶上的杂味和蜡质除掉,便可开始泡茶养壶了。 
  “养”壶,最好朱泥壶用红茶,紫泥、段泥壶用绿茶,有益扬香,茶叶以当年产新茶为佳。茶叶的等级要高,越是精品紫砂壶越发要上等茶叶。泡茶的水质也要好,最好用山泉或矿泉水。 
  冲泡也讲究,先用沸水浇壶身外璧,品茗者常说的“润壶”,然后再往壶里冲水。品茗时若常用湿毛巾擦拭壶身,则润朴之色油然而生。玩赏家常喜爱多把壶轮番使用,并习惯饮什么茶用什么壶,饮红茶用甲壶,绿茶用乙壶,乌龙茶改用丙壶,严加区别,不相混淆。 
 
  茶壶每次使用后,壶身应擦拭干净,壶内残茶剩汤不必立即倒弃,放一放也不要紧。这倒不是为了过后再饮,因为紫砂有一定吸水性,残茶留在壶内任其吸收,久而久之,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当然,茶汤不能变质是前提。如果壶暂时不用,壶身内外要擦干净,贮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紫砂壶切忌包裹式密封,封闭久后易生"斑"。养壶之中最忌沾油烟,污染后难洗涤,洗刷时不要使用清洗剂,这样很容易破坏“包浆”。 
  当然,只有好泥、好工、好款的壶,才能"养"出好壶来,养上三个月就可以看看了。 
 
 
 
紫 砂 壶 的 收 藏 
 
  紫砂壶,制作水平档次拉得特别开,有卖几块钱一把的,也有卖几百上千、上万、几十万元的。现代工艺大师的精品紫砂壶,价格较高,古代紫砂名人名壶,更不用说了,当时的价格就非常高,黄金有价名壶难求。 
  紫砂壶爱好者买什么档次的壶,首先要看你的经济实力。当代不少中青年陶艺师,他们的制作水平和艺术气质都相当不错,只是目前尚未成名或名气不大,作品的价格就低得多,他们之中肯定会有些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名家或大师,这就看你的眼力了。玩紫砂跟收藏书画是一个道理。有时在低档产品中,偶而也有可能选出古拙朴实的好壶来,须知黄金本是从沙里淘出来的,关键还是在于你会不会"淘"了。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狂热炒作,令紫砂壶市场着实地虚高一阵儿,而目前持续低迷的行情恰恰是投资人介入的有利时机。 
  自古以来,文人雅客都有收藏紫砂壶的嗜好,一些出自名家之手、做工精良的紫砂壶,往往呈现“泥土与黄金等价”的现象。近年来,紫砂壶更成为投资者的主要目标。 
  紫砂壶的集藏与投资,古已有之,但明清时代主要以收藏为主。进入20世纪70年代,其投资价值受到市场人士青睐,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华大地曾刮起一阵炒作紫砂壶的旋风,一些当代烧制的平淡作品一夜之间身价百倍,令人难以理解。之后,随着大量仿制品的出现,一度供不应求的局面发生转变。到90年代,紫砂集藏投资热不断降温,脱离实际价值的紫砂壶价格出现了价值回归,集藏投资由此进入相对低迷阶段。 
  从紫砂由热到冷的过程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初,紫砂壶的市场需求量并不大,尤其是名贵紫砂壶,制作量较小,市场上看到的通常都是些普通的紫砂壶产品,仅具使用价值而没有收藏价值。但是这个时候港台地区的紫砂集藏却异常活跃,尤其是当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市场价格越来越高。 
  一些造型特殊、线条流畅的紫砂壶逐渐变成了高档收藏品,像目前陶艺家和工艺师制作的紫砂壶,在部分商家的炒作下,价格扶摇直上,市场交易价格少则几万元,高的则攀上了十数万元;即使是普通技术员的作品,也能卖到上万元。需求的大幅增加,令紫砂壶价格暴涨,一些为暴利驱使的买家纷纷抬高收购价格,使紫砂壶的供求关系发生质变,并最终导致国内集藏市场上紫砂壶价格的快速攀升,参与其间者日增。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港台商人的过度炒作,严重透支了紫砂壶未来的升值空间,加上受高企利润的诱惑,市场上名家赝品横行,紫砂壶的声誉江河日下,市场从此走入下坡路。直到目前,许多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壶其身价也不及高峰时的十分之一,形成了明显的低谷。 
  不过从去年开始,紫砂壶的收藏有走出低谷的表现,尽管尚无明显的回暖迹象,但已有国内企业家和收藏者正在寻购精品佳作,说明紫砂壶的集藏群体有了新的发展。因此,投资者不妨从现在开始关注紫砂壶的走势,熟悉其集藏与投资门道。 
  应选择哪些紫砂壶为投资对象呢? 
  名家制作的紫砂壶是首选。作为一种绝技,紫砂壶除了讲究泥质、工艺独特和装饰方式外,制作水平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鉴于名家通常具备高超的技艺,在师承传统的同时往往会不断创新,代表着一种工艺特色和流派,因此,他们的作品历来受到藏家的重视和青睐。所以,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条件下,投资者应该首选名家之作。目前,一些高级工艺师的佳作,市场价格在万元之上。 
  艺术价值反映市场价格。紫砂壶的造型各有千秋,但艺术水准的高低却是衡量市场价格的重要标准。紫砂壶上各种奇异的树枝、花果、筋纹和描绘的图案及文字,是紫砂壶精美绝伦的艺术价值的体现,自然受到集藏者的眷顾与珍爱。 
  具有时代烙印的品种受重视。紫砂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行特点,往往具有时代的印迹,尤其是某段时期代表性的作品,常常是千金难求之杰作,在紫砂集藏界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其历史价值和投资价值也非同寻常。如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制作的紫砂壶,主要以泥绘或镌刻革命图案与文字为特征,而且在造型与内部结构上也出现了变革。 
  总之,投资紫砂壶需要根据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名人效应和流行趋势等进行综合考虑,优中选佳不仅是集藏的真谛,也是市场投资最基本的着眼点。 
  此外,在投资紫砂壶时还需要了解和掌握鉴别方面的基本知识,因为紫砂壶也存在良莠之别,同时由于上世纪80年代的炒作,致使大量仿冒作假品种在市场上不断涌现。所以,对紫砂壶的鉴定与甄别就显得非常重要。 
  紫砂壶的鉴定与甄别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断代。紫砂壶的形状、款识、泥质和技艺等,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一些重要特征入手进行鉴别;二是识别制作者。主要通过制作者标示的署款来识别,其署名特点至关重要;三是辨伪。这方面的专业要求非常高,不仅要知道断代和分辨作者,还要掌握各个名家的制作特点、款识格式和擅长技艺,尤其对早期紫砂壶,其辨别难度更高,稍不留神或行道不深,就极容易看走眼。 
  尽管近年来紫砂壶赝品泛滥,但并不影响收藏者和投资者参与,毕竟绝大多数赝品均属粗制滥造之列,识别也较为容易,而且这些东西一般售价较低,大量属于地摊商品,投资者完全可以抛弃这类紫砂壶而选择那些"根正苗红"的商家或到拍卖行中竞拍。 
  尽管近十余年来紫砂壶的价格持续走低给紫砂壶投资带来负面影响,但应当看到,其炒作泡沫已基本散尽,一些当代名家之作的价格明显偏低,无形中又孕育着新的投资机会。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民间收藏繁荣,紫砂壶的集藏也有重新升温的趋势,这些都是投资潜力的表现,颇值得投资者关心和重视。zt 
 
 
紫砂器的款识 
紫砂器的款识是物质文化同精神文化的结合点,也是特定作者及年代标志和象征。它在历代紫砂器的研究中与器形、泥质、制作工艺及烧制工艺一样,也是鉴定年代、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组成部分。因此了解历代紫砂款识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如款式、内容及工艺手段和字体等,可以为紫砂器的鉴定和辨伪提供科学的依据。  
  紫砂器的款识最早见之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所制壶上的刻款“供春”二字。不同时期紫砂器的款识,具有不同时代风格,经历了由毛笔题写、竹刀刻划至印章钤印的工艺演变过程,同时其内容也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民俗及社会发展的变化历程。  
  紫砂器款识的表现方法有两两种,,一是在素胎体上用刀刻划文字或符号;另个就是将印章印于半干的素坯上,明代周高起所作的《阳羡茗壶系》记载:“镌壶款识,即时大彬初倩能书者落墨,用竹刀划之或以印记。”可见印款方法自明代起就有使用。  
  刻划款识,由于使用竹或铁等不同工具和刀法不同,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款识效果。一种为等线体,每字的笔划粗细基本相同,有用圆珠笔书写的效果。另一种为颇具书法效果的楷书或行书体款识,但大多为后者。由于当时宜兴一部分制壶艺人自己写不好字,所以只好请人落墨镌款。于是当时也就出现了如陈辰等镌高手。  
  到了清代印章款和刻款共存,但印章款使用的比较普遍,文人雅士撰铭则用刻款。由于用刻款要求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一般工匠很难达到。当时紫砂壶日益被时人喜爱,刻款速度不能适应批量生产的要求,因此刻款也逐渐被印款所取代。印章款识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瓦当形、葫芦形等不同造型的阴阳文印。  
  紫砂器的款识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其主要内容为制壶者的姓名字号,这也是紫砂器款识的一个主要特点。其他还有干支纪年款、堂名斋号款、监制定造款、商号店号款、诗词吉语款、地名款、记事款、图案数字款等等。其姓名字号款还有几种不同形式,有只用姓的;有只用名号的,如刻款的“大彬”等;有姓加名或号的,如印款的“陈鸣远”、“顾景舟”等;有名号加制(造、制陶、制壶……),如“孟臣制”、“景舟制陶”等;有姓加名号加制(造),如“李茂林造”、“时大彬制”等;还有地名加姓加名加制的,如“阳羡杨彭年制”等等。  
  紫砂器的款识可以说是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器物的各个不同部位,款识文字的排列方式也不尽相同。  
  明代紫砂壶的制作者和定制者大多把款识放在把下、壶腹、壶底。清代以后落款的位置较之明代又多了几处,有盖上、盖内、流(壶嘴)下等部位,但以盖内、把下、壶底最为常见,刻陶者多在壶腹镌刻后落款,并成为当时乃至现在制壶落款的一种模式。明末清初店号的印章款大都落于盖上,盖内多为工匠、监制定造者的印款。工匠的印款有只印一名的;也有一姓一名两个印款的。监制者多为一个印款,同工匠款分列于盖内两侧。一般只有工匠的姓或名款落于或流下。大凡与紫砂器有关的人或单位都有可能在壶底镌刻款,如制陶者、定制者、监造者、店号、纪年、地名、记事等等。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讲“紫砂款识遍器身”,一点都不夸张。  
  紫砂器款识的字体,楷书为流行于明代刻划款识的主要字体,约在明末清初逐渐为印章款所取代。印章款的字体中最常见的是篆书,也有部分人使用楷书,而隶、魏、行草等则多见于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砂辨伪
让你成为一个紫砂专家---紫砂知识大全
紫砂专家---紫砂知识大全(4)
紫砂壶的鉴别养护与收藏
明代茶事(二)——紫砂茶壶的成熟期
追壶人:紫砂壶目数怎么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