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脏与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关系

情志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向来有“七情”、“五志”之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中,思与忧,情感相似,可以相合;惊亦有恐惧之意,故惊可归于恐。由此七情简化为喜、怒、思、悲、恐,与五脏一一对应,即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悲,肾志恐,称为“五志”

情志致病不同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是因人与自然环境不相合所致;而情志由内而发,直中脏腑,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比之伤风感冒要直接和沉重得多。如果不明白情志为因,仅在外形上做文章,往往难以奏效。比如社会上常见的,因为精神因素导致的瘫痪病症,各种各样先进的医学检查,各种各样的高级药物都用上了,效果却不明显,难倒了无数医生。

因为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所以五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可以关系到五志的变化,而五志的变化也可反过来影响相应的脏腑。这就打破了过去的一个观念——“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很多人会说:“我的性格就这样,改不了。”其实所谓的性格取决于其脏腑的健康状况。比如女性例假前后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这是生理现象决定的,并不能说明她天生脾气就是如此。

1

心在志为喜

心为情志之主。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所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心神通过统领脏腑,主持血脉,以调节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及维持各脏腑之间的平衡协调。“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所以心的功能异常反映在情志上,就不仅仅表现为过喜或易悲,还常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志变化。

心在志为喜。喜,一般来说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良性反应。喜乐愉悦有助于心主血脉的功能,但喜乐过度则可使心神受伤。为什么很多心脏不好的老人,见孩子们回来了,特别高兴,哈哈一笑就走了?因为喜则气散,过于高兴的时候,他的心气就耗散了。《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一个人特别容易高兴,或者特别容易生气,都是心力不足的表现。心力越强的人能量会越稳,叫阳密乃固,既不容易生气,也不轻易高兴。



心开窍于舌。经常被鼓励、被表扬的小孩子往往心气旺,所以口齿伶俐,善于言谈;而经常被批评、被漠视的孩子容易心气弱,表现为木讷少语,郁郁寡欢。甚至患上自闭症(孤独症)。

2

肝在志为怒

肝为情志之本。木为火之母,肝血充足以生心血,可助心养神。肝主疏泄,利于心脉和畅,情志正常。因此,肝脏对情志产生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木火相生影响到心血的生成,从而影响心主神的功能;另一方面可通过肝的疏泄调畅情志。情志的正常表达,以肝气的协调为首要前提,肝气和则五志和,肝气乖则五志乖。


肝在志为怒。适当的发怒,可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是肝气得以疏泄的一种途径,对人体生理、心理是有益的。但总体而言,怒属于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还可引起郁证等病理变化。

女性在月经期间爱生气,因为女性是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当月经要来的时候,血往下行,而气浮于上,气血容易不平衡,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就爱发怒了。如果这时候夫妻吵架,一定得让妻子哭出来。因为生气的时候肝气非常旺盛,如果就此结束,这个气淤滞在里面,发泄不出去,淤久就会化热。哭属悲为肺,一哭肺气旺盛起来,金克木,就把肝气平下去了。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特别难受的时候,要是能找个没人儿的地方大哭一场,哭完会觉得舒服很多。所以有时候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为了面子,或者不耐烦,会命令孩子:“不许哭,你给我闭嘴!”结果孩子只能小声哽咽,这样做就是压抑了孩子的情志。如果不能转移他的注意力,不如索性让孩子痛痛快快地哭完。




肝开窍于目。所以常常生气,无论是发怒还是生闷气,都会对眼睛造成损害。比如眼睛肿痛、干涩、发黄,视物模糊等等。

肝主风,主筋。小孩子多动症、抽动症、性格急躁等往往是由于肝风内动。要养护肝脏,从身体方面讲最好是舒展筋骨,可以带孩子多去参加户外活动、在草地打滚、蹦蹦跳跳、你追我跑;从情志方面最好是做低投入高回报的事,比如制定容易达成的小目标,让肝木之气顺利宣发。

3

脾在志为思

脾为情志之枢。脾主情感的内在转变,具有调节、稳定其它情志的作用,一是中焦化生的气血,是情志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是中焦脾胃的升降斡旋,对于情志之气的正常运行是一个重要的保证;三是思为其它情志活动的基础,其它情感变化须通过思而产生。

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的人脾胃就会出现问题。我们每天吃完饭,人的气血会往胃上走,帮助你消化。如果刚吃完饭你就去办公,等于强制气血往脑子上走。时间长了,脾胃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男生女生一旦患了相思病,脑海里反复琢磨对方的每一个举动,也是影响到了脾胃功能,所以会茶饭不思;还有大家平时一有空就刷手机,刷剧,脑子没有一刻停下来,脾怎么会不虚呢?


脾主肌肉,主湿。现在不单是大人很容易脾虚,连孩子也不能幸免。因为学校里面活动时间相对较少,作业又多,再加上水果冷饮这些食物进一步伤害脾胃,很多孩子都是面色萎黄,挑食厌食,严重的还可能生长迟缓。脾虚还容易引起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敏捷及智力下降等症。很多人知道自己湿气重,要喝红豆薏米之类的去湿,却不知道健脾才是根本。多活动、少思虑、细嚼慢咽健康饮食,是养护脾胃的法宝。



4

肾在志为恐

肾为情志之根。肾藏精,其封藏的先天之精推动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功能旺盛,五脏才能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神明出焉。”脑通过各种感官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产生情志。脑的功能异常时,情志也会随之异常。

肾在志为恐。《素问·奇病论》曰:“肾风而不能食,善惊。” 老百姓有一句话,说“吓得屁滚尿流”,因为肾是控制二便的。当一个人过度恐惧的时候,他的肾气散了,肾的固摄功能失常,大小便就失禁了。小孩子尿床也往往如此,如果不是因为遗传因素或者发育不良,父母就要反思一下平时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如果再因为尿床而数落埋怨他,孩子会进一步发展出深深的自卑感,会压抑、抑郁、情绪低落,就是郁郁不得志。压抑到一定程度会逆反,大发脾气。还有个女孩子,小时候父母天天吵架,长大以后卵巢发育不良,这也是恐伤肾,肾主生殖的缘故。

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人年纪大了容易耳鸣耳聋,头发变白,就是因为肾精不足。有些人虽然年纪尚轻,但是长期熬夜、或者房事不节,肾精严重透支,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现实里也有个小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头发全部掉光,这是受了多大的刺激呀!


5

肺在志为悲

肺为情志之节。肺朝百脉而主治节,肺主气司呼吸,调节着全身的气机,血液的运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散布和调节,肺气充沛,辅助心血运行,心神才能得到充分滋养,使之神清气旺,故曰肺为情志之节。

肺在志为悲。大家都看过《红楼梦》,林黛玉一开始就有肺病,所以成日愁眉不展,悲悲切切,后来终于发展成肺痨而死。曾经有个年轻的血液病患者,病情起起伏伏,几度病危,他的妈妈每日以泪洗面。过了半年妈妈出现刺激性咳嗽,经CT检查发现己是肺癌晚期,最后去世比她的儿子还早一个月。

如果不是这样持续性的悲伤,偶尔的刺激对肺并没有太大影响,那为什么人们经常会发生肺部疾病呢?因为肺主一身之气,身上哪里的气不匀,肺就要赶紧去调和,去平息。然而,如果一个人心态失衡,处处要攀比、计较、追求完美……这就很难调节。“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心是皇帝,肺只是个宰相,宰相要给皇帝顺气,难度就大得多了。肺遇到了不争气的君主,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像蜀相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肺开窍于鼻,大多数鼻炎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肺,普遍是因为肺部受寒,或者肺气虚,但也有人发现工作压力大、忧虑的时候鼻炎也容易复发,就是因为忧伤肺的缘故。

6

情志调养方法摘要


很多人一提到养生,下意识就认为是解除身体疼痛不适,诸如颈肩腰腿痛之类,或者驱寒排毒去湿气……殊不知情志养生才是最高境界的养生。《黄帝内经》开篇即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个人如果能做到精神内守,无欲无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又怎么会生病呢?情志养生看似无聊无趣,和主流认知大相径庭,但深入其中,却发现这反而是一条通往真理的捷径。


1、环境疗法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平天气。……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环境景物、崇高品德和良好性格的榜样,和谐的心理气氛,均可收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2、静坐疗法
《庄子·在宥》曰“元视不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通过静坐或静卧,排除心内的思虑,消除外界的干扰,不被疾病所困惑,使精神得以舒畅。




3、行动疗法
行动受心理主使,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心理活动。“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站桩、八段锦、五禽戏等均属行动治疗。通过外在肢体躯干的屈伸俯仰,调节内部气机的升降开合,从而达到导气引体、调畅气血的目的。此外,琴棋书画也是值得推荐的活动。


4、调身疗法
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外治法优于内治法,而导引按跷又在外治法中占有首要地位。进行导引按跷,首先需要医者有深厚的导引练功基础,在一种潜意识高度入静的放松状态,或捉腕持手,或捉踝持足,对病人身体内脏腑、经络、筋骨、关节、皮肉等进行深层次的调节,再辅以点穴、拍击、拂、爪、劈砍等刺激。通过外治而通脏腑,继而实现调节情志的效果。


5、语言疗法
合适的言辞,以及说话的方式,对心理、生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医生和病人的交流过程中,如果能正确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直入人心,使病人的情绪得以宣泄而出;或转换思路,消除顾虑、使病人心结得解。

6、以情制情疗法
情志同五脏一样,也有相生相克之说。《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并主张“以恬愉为务”来调节人的情志,为以情制情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7、经典诵读疗法
前面说过,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唇,故诵读的方式本身就能够调整心中智识与脾土意识;其次,《黄帝内经·素问》指出: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说明五声五脏有相应配属的关系。中医治病之前首先要望闻问切,通过声音可以发现身体的状况,同样也可以通过声音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再次,选择诵读经典,是与先贤的人生智慧对话,可以使人知事明理、提振正气,以德行润身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喜恐伤心,怒悲伤肝,忧喜伤肺,思怒伤脾、恐思伤肾
金·张从正《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术》
五脏、五味和五志的关系是什么?
七情考
你了解五脏与七情的关系吗
情绪和五脏六腑关系示意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