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逼公司被搞残、被收购,这波操作让无数企业中招!
牛逼公司被搞残、被收购,这波操作让无数企业中招!
原创 2018-03-02 名片君 CC名片
大家好,我是名片君,好久不见了。
年后回来就看到特大消息炸锅了:
“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的传闻。
平时点外卖比较多,难免有些震惊。

当看到新闻中纷纷提到的“对赌”这两个字,
名片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虽然作为吃瓜群众,
我们并不知道是否对赌、对赌细节是什么......
虽然昨天,
饿了么 Boss 张旭豪亲自在朋友圈作了澄清......



但名片君今天还是想聊聊,
让无数公司中招的、号称“资本劫”的
神秘操作 —— “对赌协议”。
别看它是一个又专又深的理论名词,
在日常中,大至一家企业,
小到大家熟悉的影视圈明星,乃至普通个体,
都有可能被对赌协议牢牢套住,“中招”。



巧合的是,提到对赌,
必然绕不开的是另一家上海名企:永乐电器。
永乐的对赌,应该是中国商界第一个
因为创始人和资本方对赌失败,而将企业拱手让人的案例。(不要太让人心疼)



现在,一说起卖电器的,
大家也许只知国美苏宁,不知永乐电器。
事实上,在巅峰时期,永乐还是相当厉害的,
它和国美、苏宁曾是并驾齐驱的“三大巨头”。
尤其在上海的家电连锁市场,
永乐电器一直保持着 60% 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2004 年,家电连锁市场进入“跑马圈地”的时代,
比起盈利能力,资本更看重市场份额。
彼时,国美、苏宁已经分别在港股、A 股上市,
拿到融资、市场扩张一气呵成。


昔日家电行业三大巨头。

即使未实现上市,永乐也不甘落后。
为配合自己的市场扩张,
永乐决定另走险棋 —— 找私募股权基金(PE)拿钱。
2005 年 1 月,永乐获得了
摩根士利丹和鼎晖的 5000 万美元联合投资。

先介绍下这两位资本方大佬。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财经界简称“大摩”,
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
它在中国投资的企业,除永乐外包括:
平安保险、南孚电池、蒙牛乳业、百丽国际等。



鼎晖投资(CDH Investments ),
是中国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
它投资的企业包括蒙牛、美的集团、奇虎 360、分众传媒等。



2004 年,永乐的净利润只有 2.12 亿元。
而摩根士利丹认为:
“永乐电器过去几年的净利润增长一直保持在 50% 以上的速度,按照这样的速度,2007 年实现 6.75 亿的目标不太困难......”

永乐电器的创始人陈晓也自信地认为,
“企业可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顺利实现盈利目标,先度过这次难关再说......”

于是,这次融资让永乐电器的创始人陈晓
与摩根士丹利金、鼎晖在内的资本方签订了一项神秘的“对赌协议”,
定下“2007 年净利润达到 6.75 亿元”的指标。
双方的约定具体如下:

若永乐 2007 年净利润 > 7.5 亿元,则资本方无偿向陈晓团队支付 3% 的股权;

若永乐 2007 年净利润介于 6.75 亿~7.5 亿之间,则双方不发生股权支付;

若永乐电器 2007 年净利润介于 6 亿~6.75 亿之间,则陈晓团队无偿赔付资本方 3% 的股权;

若永乐电器 2007 年净利润 < 6 亿元,则陈晓团队需无偿向资本方赔付 6% 的股权。

在资本力量的助推下,2005 年 10 月 14 日,
永乐电器以超过 10 亿港元的融资,
登陆香港联交所,顺利上市。

上市确实是成功了,但“对赌”还要继续呀~
为实现 50% 的净利润增长率,
永乐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 —— 快速扩张。

不料没打好算盘,运气又太差,
在时代大背景下,永乐遭遇家电行业寒冬......
从战略上来讲,往外地的扩张极其不顺......
摩根士丹利也见缝插针地减持手中 50% 的永乐股票......

无时无刻不被“对赌协议”牵动着神经,
无奈,陈晓只好做出最终的退步
将自己卖给财大气粗的行业老大:国美电器。。
2006 年 7 月25 日,
国美电器以 52.68 亿港元全资收购永乐电器。
上市未满一年,永乐就从香港联交所黯然退市。

左为永乐创始人陈晓,右为国美创始人黄光裕。

同年 11 月,陈晓低调出任国美总裁,
听上去很气派,实际上职位很虚。。
持有不到 4% 国美股权的永乐创始人,
一时之间风光扫地,从以前一言九鼎的大股东,
变成国美创始人黄光裕的职业经理人。

这位人称“铁算盘”的上海精明商人,
终究还是将企业拱手让给了别人。
这应该是他人生中最心有不甘、最失落的时刻。
而那份一直高悬在他头顶上的“对赌协议”,
正是这场悲剧的关键导火线。

永乐创始人陈晓。

同样是摩根士丹利作为资本方,
同样是创始人与资本方之间的对赌,
比起永乐电器的惨淡收场,
蒙牛的结局却截然不同......

2003 年,蒙牛管理层与摩根士丹利等资本方也签订了类似的“一纸赌约”。
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约定的:

2003 年~2006 年期间,若蒙牛的业绩复合增长率 < 50%,则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要向资本方赔偿约 7800 万股蒙牛股票;

2003 年~2006 年期间,若蒙牛的业绩 > 50%,则资本方将这些股票赠予蒙牛管理层。

这次,蒙牛管理层笑到了最后。
2004 年 6 月,
蒙牛业绩增长达到预期目标,一切得以兑现。
不仅蒙牛乳业股票价格达到了 6 港元以上,
蒙牛高管也获得了价值数十亿元的股票,简直赚翻了......
当然,摩根士利丹等资本方更是不亏,
他们获得的投资回报率至少超过了 4 倍......
自然也是乐呵呵~

更神奇的是,
由于蒙牛业绩增长得过于惊人,
摩根士丹利等资本方们不得不提前、主动终止了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不仅为蒙牛的发展注入了相当充足的资金,
同时,蒙牛超常规的快速增长,
肯定是与对赌里的激励密不可分的。

“玩的就是心跳”
这是名片君对永乐和蒙牛案例的最直接感受了。



在“对赌”这一刺激战场上,
牛逼公司被收购甚至是被搞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为对赌胜利而赚翻了、而变得更厉害的,
也不在少数。

引以为鉴,至少你应该做到:
1. 居安思危,不对自己的企业发展盲目乐观。
2. 不要心存侥幸地抱着“赌一把”的心态,
为了高估值的融资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中了失败的招。
3. 三思而后行总是没错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1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创始人如何设置股权,避免成功后被踢出局
对赌协议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
什么叫对赌?
中国最低调的投资奇才:曾抄底蒙牛赚3.2亿,今又想410亿吃下格力
对赌协议,这个改变中国无数企业命运的“魔鬼”,该怎么赌?
陈晓 资本时代的悲情角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