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压5
施师语录

高血压病,分为实性高血压及虚性高血压两种。古医籍文献中无此病名记载,但在中风门论述之症状,与高血压病多有吻合。如姜天叙《风劳鼓膈四大证治》所述: “中风外症错见不一,风火相煽,多上高巅。”是语与高血压之血液上冲脑部之意类同。

实性高血压病,多与六淫之邪,及饮食过饱,或素嗜厚味有关。虚性高血压病,多由内伤七情,又藉外因及生活条件、环境影响而症状显著。且有患者血压已高并不自觉,以无外因引起也。若单纯之高血压病以致死亡,确属少见。在临床上,高血压病能致死亡者必有其他因素。如外感时邪,致罹脑炎、肺炎; 或因饮食过饱,胃热蕴甚,气滞壅胀,致使血管破裂; 亦有暴怒暴喜,精神过度紧张,血压陡然升高,造成血管破裂,卒中致死; 亦有大便干结,闭气努力排便,而致气血上涌,陡然昏厥。如生生子论中风门谓: “至其得病则必有所感触,或因风,或因寒,或因湿,或因酒,或因七情,或劳役、房劳汗出,因感受风寒湿气,遂成此病” 之语。至于微量出血或脑血管痉挛,虽一时神识不清,旋即苏醒,而后遗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亦属常见。

虚性高血压,升不致血管破裂,降不能低于正常。由于血压升降不定,影响神经系统机能失调,遂有头痛、眩晕、耳鸣、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全身作窜作痛,颜面四肢麻木之感。其脉或虚数,或数大无力,重按则无。虚性高血压所以多属于内伤七情者,以患者体质本弱,情绪又不正常,或多思虑忧愁,或性急善怒,或受惊恐,或内工心计,五志之火郁结于内。心为君主之官,脑为神经中枢,经日营营为七情所扰,心脑隐受其伤,导致血压发生变化,稍触外因,高血压病随即暴发,引起前述种种症状。此等病症其受病也深,其发病也渐,其治疗收效也缓。治之得当,期以岁月,一方面固需药物之治疗,一方面尤赖调护之得宜。于用药之外,应审察其病之所自,开导说服,正其偏执,戒其荡佚,起居有时,饮食有节,蠲忿节欲,劳逸有度。示以保身养命之道,以摒绝妄念为第一要义,四肢活动为必要条件,动静结合,方能收效。其法莫如气功与太极拳并习,持之以恒。气功凝神调息,外静而内动也; 拳术意念专一,肢体运动,外动而内静也。如是则患者精神有所寄托,不致外驰,妄念捐除,心脑安泰,再藉药物调理,身体日健而病自除。

高血压病之治法,本诸一 “通” 字。因此病各症之产生,多由 “血管细,血液集,血瘀潴,血凝泣”。头部血管充盈,他部血不流畅,上实下虚,盈亏失调,因之致病。如引血下行,使盈者平、亏者和,血量协调,血压自降,此即“上病取其下” 之法。消除壅阻,非 “通”不可。但通之不宜用动药,宜用静通之法。所以忌用动药者,以血压过分上升即是动,故不可再用动药。静以制动,故以静通以胜之,去有余,补不足,即是通。

此通字必须活看,且将通药分动与静而别之。昔贤孙一奎谓: “辛香窜散之品,中脏闭证暂借开窍,邪在血脉,反误投之,引邪深入莫之能出。” 深以妄用动荡通药为戒。缪仲淳云: “东南之地素多湿痰,质多柔脆,往往多热多痰,真阴既亏,内热弥甚,煎熬津液,壅塞气道,不得通利,用药以清热顺气之品。”一遵《内经》 “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之旨,辛燥之品摒而不用,以静通为主。故治高血压病,一般均不宜用动药如芎、归之类。须引之下行,如牛膝、茺蔚子之类,顺而导之,使血压不致上升,则脉络贯通,上下之血液均衡,血压自然恢复正常。若头部血管充盈难减,可暂用重坠之品,如磁石、赭石、石蟹、铁落、石英之流,以镇之下降,使病势稍稳后,仍以柔肝为主。

实性高血压,如见精神昏愦、面红颊赤、二便秘结等症状,可施以折逆法,用苦寒降药如龙胆草、夏枯草、芩、连、栀、柏等味,常用三黄石膏汤为主方。但苦寒之药不宜久服,俟血压有下降之势,仍以静通为要。昔贤治中风实证,外有六淫之形证,内有便溺之阻隔,每每用三化汤以折之,邪滞既去,随证施治,亦即此意。在实证中亦有精神萎靡,不现面赤、红胀之象,但脉必洪数有力。此乃热极而伏于内,是属壮火食气,只须用苦寒降药,消其妄炎之火,切忌破气香燥之品,反助风火相煽之势。

高血压病如无瘀血症状,不宜妄用活血破血之药,以防鼓荡血流,反致伤及已硬化与狭窄之血管,而成血管破裂之弊。但脑溢血之后,血管内有凝瘀,则须参用活血祛瘀之药以通之。又有加厚血管壁能力的胶类药也不宜轻用,否则血液通行益受壅阻,于病更为不利。

由高血压引起之并发症甚多,究因何病源而致此颇不一致,仍以治本为主。必须推求其病源所在,参其形证,诊其脉象,为何脏腑致疾,施以治疗,调之使平,方是正当办法。若杂症甚多,则先从标治,标病既治,血压亦自平复。

从本从标,应守法度,更要灵活,切忌拘泥偏执。

医案1

张某,女,54岁。1952.5.21

平时喜进膏腴,体态素丰。年及五旬时,经水闭止,逐渐发现头晕,耳鸣,心跳,气促。经医院检查血压为180/100~210/120毫米汞柱。三年来屡经治疗,时轻时重,血压迄未降至正常。近数月来,除上述症状外,又添鼻衄,有时周身窜痛,胸间堵闷,性情急躁,饮食减退,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苔黄垢,脉象寸关弦数有力。

喜食膏脂,体质丰满,腑实生热,热甚生火,迫血上行,遂有头晕、耳鸣诸症。上焦郁热甚久,邪寻出路,致生鼻衄。肝热气实,急躁,胸闷,又以更年期之后,益使症状明显。脉象弦数,舌苔黄垢,均属腑实火盛之象。理应苦寒折逆,清火泻实之法。

处方:

条黄芩6克 川黄连3克 生石膏18克 酒川军4.5克 鲜生地10克 大生地6克 山栀子6克 龙胆草4.5克 旋覆花6克 (代赭石12克同布包) 东白薇6克 怀牛膝12克 白蒺藜10克 沙蒺藜10克 代代花4.5克厚朴花4.5克 川郁金6克 3剂。

二诊: 前方连服3剂,大便已通畅,鼻衄未发,头晕、胸闷均已减轻,耳鸣、心跳仍存,血压180/110毫米汞柱,仍照前法略作调整。

处方:

灵磁石24克 (紫石英24克同打,布包先煎) 旋覆花6克 (代赭石12克同布包) 大生地6克 鲜生地6克炒山栀6克 酒黄连3克 酒黄芩6克 龙胆草4.5克 (酒炒) 怀牛膝12克 白茅根18克 东白薇6克 沙蒺藜10克 厚朴花6克 佛手花6克 炒远志6克 黄菊花10克 7剂。

三诊: 前方服后鼻衄未发,头晕、耳鸣均甚见轻,食欲渐开,胸间不闷,大便亦不干结。据检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患者即将返乡,要求常服方。

处方: 前方去白薇、白蒺藜、厚朴花、佛手花,加蝉衣4.5克,菖蒲4.5克。

医案2

陈某,女,38岁。出诊。

病已匝年,主要症状为头时晕痛,失眠,精神不振,心烦怕吵。屡经治疗,时轻时重,经北检查血压190/120毫米汞柱。近日来上述诸病症均感加甚,又有恶心,易于出汗现象,月经量少。脉弦上溢鱼际,尺弱。

情志郁结,气血阻抑,血充于上,盈亏失调,肝阳上亢,致有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病久不愈,正气已亏,体倦乏力,精神不振,血少则心烦,月经量少,阴病则喜静。

先拟上病治下,移盈补亏之法治之。俟血压有下降之势,再拟补血强心,使之阴平阳秘,斯病可痊。

处方:

紫石英18克 灵磁石18克 (打,先煎) 旋覆花6克(代赭石15克同布包) 炒远志6克 蟹化石30克 (打碎先煎) 云苓神各10克 白蒺藜12克 川牛膝15克 熟枣仁12克 半夏曲12克 玫瑰花4.5克 厚朴花4.5克东白薇6克 谷麦芽各10克

二诊: 前方连服9剂,血压172/110毫米汞柱,较诸前时已有下降之势,症状均有所减轻,病属慢性,拟服丸药,以观其效。仍按原方,将剂量加一倍,研细末,为蜜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三诊: 服丸药一个月,情况甚好,诸症大为减轻。睡眠可达五六小时,精神甚佳,已不心烦,据检血压160/100毫米汞柱。

处方:

夏枯草10克 生龙骨12克 生牡蛎12克 蟹化石24克 (打碎先煎) 灵磁石18克 (紫石英18克同打布包)云苓神各10克 白蒺藜12克 炒远志10克 鹿角霜10克橘红络各4.5克

四诊: 前方连服20剂,除觉乏力口干之外,诸症若失。

血压为140/100毫米汞柱。病邪已退,正气未复,拟用强心补血,巩固疗效。

处方:

夏枯草10克 白蒺藜12克 蟹化石30克 (打碎先煎)朱寸冬10克 朱茯神10克 远志肉10克 金石斛6克鲜石斛6克 黄菊花10克 东白薇6克 大生地6克 鲜生地6克 西洋参4.5克 (另炖兑服) 陈阿胶10克 (另烊兑服) 鹿角胶6克 (另烊兑服)

五诊: 前方连服20剂,检查血压130/90毫米汞柱,已趋正常,仍将上方去鲜石斛、鲜生地,加龟胶20克,除三胶另兑服外,其余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评按

案1为一实性高血压,喜食厚味,体肥少动,积热生火,火热迫血上行,郁结不下,血压迄未下降,腑实便结,必用苦寒挫其腾焰。初诊用三黄石膏汤者有釜底抽薪之意。

一俟腑气已通,火势稍减,无须累进酒军、石膏之类。况年已五旬有四,更年期后,本元渐衰,泻实过甚,反伤元气,用药宜适当,不应过分。二诊既然大便通畅,血压亦有下降之势,以用静通之法为宜。患者旅居不便,病情好转,即欲返乡,处以常服方以巩固疗效。

案2为一虚性高血压病,始则因其下虚上盛,脉上鱼际,血压过高,即以四石 (磁石、赭石、石英、石蟹) 重坠之品,平肝潜阳以治其标。一俟标证减轻,改用丸药培补本元。鹿角纯阳,龟板纯阴,阿胶养血,西洋参益气,以四药为主,补益阴阳气血,又佐以大量滋阴之药,育阴涵木以从根本图治。

医案3

吴某,男,48岁。

头痛眩晕,颜面潮红,耳鸣,心悸,两足易冷,有时麻木,大便秘结。血压165/100毫米汞柱。脉象弦细,苔少质红。

处方:

紫石英15克 灵磁石24克 金狗脊18克 (去毛)怀牛膝12克 双钩藤6克 首乌藤5克 白蒺藜15克 龙胆草2克 (酒炒) 酒川军5克 全瓜蒌18克 (风化硝3克同捣) 焦远志10克 桑寄生24克 白僵蚕5克 (炒)盐地龙6克 条黄芩10克 5剂。

二诊: 大便已通,诸症奏效。再进药方,加重药力。

处方:

怀牛膝15克 首乌藤15克 双钩藤10克 龙胆草3克 (酒炒) 宣木瓜6克 桑寄生24克 金狗脊18克 (去毛) 生白果10枚 (连皮打) 条黄芩10克 白蒺藜15克 盐地龙6克 白僵蚕5克 (炒) 酒川军5克 全瓜蒌18克 (风化硝3克同捣) 焦远志10克 西洋参5克 新青铅30克 (捶扁) 灵磁石30克 紫石英30克 西瓜子仁60克 (煮汤代水煎药) 10剂。

三诊: 前方连服10剂后,舒张血压由165毫米汞柱降至140毫米汞柱,头已不痛,唯有时眩晕,两脚已不麻木,大便通畅,精神亦佳。拟用常服方,每周服2剂,可望血压渐复如常。

处方:

紫石英30克 灵磁石30克 怀牛膝12克 龙胆草3克 条黄芩10克 嫩桑枝30克 酒地龙6克 白僵蚕5克酒军炭5克 金狗脊18克 蝉蜕衣5克 焦远志10克 西洋参5克 朱茯神10克 首乌藤15克 双钩藤10克 东白薇6克 薤白头10克

评按

施师认为高血压病有虚、实两途,实证为标,虚证为本,治宜静通为主,而不宜以归、芎等动药。析其案,实证以重镇降压、清脑安神为主,虚证则以和肝益肾、育阴熄风为主。其重镇药有磁石、石英、贝齿、龙骨、牡蛎、石蟹,犹如《外台》风引汤。清热泄肝,如夏枯草、丹皮、山栀、黄芩、连翘、菊花、桑叶、龙胆草。和血通络,药如茺蔚子、丹参、牛膝、赤芍。滋肾养肝,有生地、熟地、玄参、白芍、萸肉、石斛、杜仲、川断、首乌、桑寄生。安神宁心,有远志、茯神、夜交藤、石菖蒲、五味子、西洋参、麦冬、酸枣仁。通大便以瓜蒌、薤白、蚕砂、皂角子、桃仁、杏仁。利小便用竹叶、灯心、通草、车前子。又用旋覆花、玫瑰花、厚朴花、佛手花和胃疏解。白蒺藜、沙苑子、钩藤、天麻、僵蚕、地龙熄风。较特殊的用药,有白果治头晕; 豨莶草治手麻、手颤; 蝉衣治耳鸣; 用龟板、鹿角入任脉督脉,贯通奇经而缓解头脑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名方施今墨高血压病头晕案
磁石山楂汤治高血压
高血压病与高血压有什么区别
施今墨老先生:头晕之治,不过此二法也
治疗高血压,国医大师李济仁有独门秘籍!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高血压病辨证论治:周仲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