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讲堂 | 侧支循环及其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我国医疗卫生及国民健康造成了沉重负担。目前,在时间窗或组织窗内进行早期血管开通是AIS的一线治疗方案;提高早期血管开通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是AIS治疗的关键。静脉途径的血管开通治疗首选阿替普酶(rt-PA),约46.3%的患者在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第90天神经功能可达到自理水平。动脉途径的血管开通主要采用第二代取栓支架装置进行,66%~88%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7分]可实现mTICI分级≥2b级的血流再通,约46%的患者在第90天的神经功能可达到自理水平。接受血管开通治疗后仍有部分AIS患者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

近来,有研究发现,AIS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及预后与侧支循环密切相关,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血管开通率较高,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可能会更好。有学者认为侧支循环状况是AIS预后的预测指标,甚至尝试将其作为血管开通的筛选和排除指标。也有研究指出,临床中不乏存在一些伴有良好侧支循环却仍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例。此外,侧支循环的评估及应用,其与过度灌注及无效再通的关系,静脉侧支循环的病理生理作用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血管评估及人工智能等神经影像辅助诊断设备和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作用研究将不断成熟和完善,以推动其在AIS诊断和治疗中的转化和应用。

01
侧支循环的检查及评估手段

所有用于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组织代谢及灌注的检查手段均可用作脑侧支循环的评估。可选择的检测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经颅多普勒(TCD)、CT、磁共振、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EP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

1. TCD:TCD可动态观测血管狭窄、血管畸形、血管收缩舒张等,同时可得到血流动力学参数,以评估脑血流储备能力。有研究利用TCD测定吸入CO2后的血管舒缩情况,以此作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危险因素的预测因子,并据此指导是否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然而,因其探查到的血管有限,且探查精度取决于操作者水平,TCD主要用于初级侧支循环的评估。

2. CT:CT血管造影(CTA)是目前最常用的血管检查手段。单时相CTA对大血管的检测效力与DSA相当,但其对末梢低灌注区的敏感度低,加上次级侧支循环开放存在延迟,容易被单时相CTA低估,目前主要用于初级侧支循环的评估;多时相CTA分别采集动脉相、早期静脉相和晚期静脉相,并分别进行对比,可同时对初级侧支循环及次级侧支循环进行检测。CT灌注成像是在CTA基础上对脑血流进行定量分析,包括平均通过时间、脑血流量等;由于CT灌注成像扫描速度快,检查禁忌较MRI少,是目前灌注扫描成像的首选;被多项研究用于AIS血管开通的辅助决策。

3. 磁共振:MR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因辐射低、脑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也较常用于血管评估。TOF(time of flight)检测技术受血流速度影响,其对末梢或侧支远端的分辨力较低;虽然钆增强MRA较TOF-MRA对血管细节成像更好,但其对次级侧支循环的评估不如CTA;因此,MRA目前仍主要用于评估初级侧支循环。磁共振灌注成像与CT灌注成像类似,可通过脑血流灌注情况间接评估侧支循环。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种类较多,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有T2 star或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T1灌注或动态对比增强等;不注射造影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有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等。其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通过标记颈内动脉血流,对比标记血流和对照血流进行灌注成像,其用于AIS侧支评估的方法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趋于热门。其他非成熟序列的临床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4. DSA:DSA为评估血管结构的金标准,其能得到直接、清晰、连续的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影像,不仅能判断血管结构,也能观察血流方向,并且能选择性地检查不同血管。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也可以对血管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及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进行半定量分析。但DSA也存在技术要求高、耗时长、费用高、有创等缺点,且其无法同时观察对侧血流,目前主要用于血管内治疗前后的检查。

5.SEPCT和PET:SEPCT和PET由于存在放射性和价格高等原因尚未普遍开展。

02
侧支循环的评分体系

基于DSA的侧支循环评分系统主要为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介入放射学会(SIR)评分系统和Christoforidis评分系统两种(表1)。一项基于ASITN/SIR评分系统探讨大脑中动脉近端梗阻型脑梗死的预后与侧支循环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指出,侧支循环越好,血管再通率越高、梗死体积越小、患者预后更好。与前者不同,Christoforidis评分系统主要用于预测动脉溶栓的预后。一项回顾性研究指出,无论血管被完全开通还是部分开通,次级侧支循环良好患者的梗死面积及出院时神经功能要优于次级侧支循环不足的患者。另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次级侧支循环与动脉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率相关。

表1 基于DSA的侧支循环评分系

相对DSA而言,目前基于CTA的侧支循环评分系统较多,如Miteff中动脉侧支评分、Tan评分、改良ASITN/SIR评分、基于单时相CTA或多时相CTA的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等(表2)。目前,ASPECTS评分和改良的ASITN/SIR评分在预测梗死核心区和不匹配区中较为准确。而基于不同评分系统的应用研究均指出,侧支循环良好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出血转化发生率更低,可作为AIS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表2 基于CTA的侧支循环评分系统

其他血管评估检查,如TCD、MRI、SPECT或PET等,尚未建立成熟的评分体系,该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侧支循环的应用
侧支循环的干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脑血管病检查技术哪家强?
神经综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影像评估新进展
专家共识 |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
脑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
指南共识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