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真牛,可惜被毁了!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这篇德云社剧场惯用的开场白,原创者是明朝学霸杨慎。

他创作这篇词的时间,距今已逾五百年。但你听起来,毫无违和感。

除此之外,很多现代人耳熟能详的金句,都是出自他的笔下: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不一而足。

最具知名度的,当属94版《三国演义》的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源自杨慎的《廿一史弹词》,其间涵盖了二十一个王朝的评词,杨慎也因此被誉为“后世弹词之祖”。


字里行间,历史的硝烟,个人的荣辱,穿越千年后都化作平淡无奇的日常,大气磅礴中蕴藏着莫可名状的慷慨悲壮,雄浑豁达下隐含着怀才不遇的喟叹无奈,无不流溢出参透人生的超脱。

有了文字的载体,人类的悲欢离合,是相通的。

就像五百年前的杨慎,你没见过他,可你一定听过他的歌,明白他的心,他的喜怒哀乐。

01

总有些成功学家,会不遗余力地给你灌鸡汤: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可他们并不会告诉你,有些人不用挤,因为他的起点,就足以令无数人拼搏一生。

杨慎,就是这样的人。

1488年十一月初六,杨慎含着金钥匙出生了。

几年后,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继承的,不止是父亲给他的北京户口,还有家族传承了多年的文化基因。

杨慎的祖籍江西庐陵,后来迁居至四川成都。其祖父杨春早年科举及第,曾任湖广提学佥事。

父亲杨廷和更是学霸中的天花板,12岁乡试中举、19岁殿试及第,随即被授予翰林检讨,给当时的皇太子,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做老师,之后一路开挂,在正德、嘉靖年间均出任内阁首辅。

杨慎的叔父杨瑞红,在弘治年间担任兵部侍郎。杨慎的母亲黄氏,是云南督学黄明善的女儿,知书达理精通诗词。

不难想象,这样的家庭配置,已经秒杀了当时绝大多数家庭。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据说尚在襁褓中的杨慎,每临啼哭时,只要听到母亲诵读《论语》《中庸》,就很快入睡。

刚学会说话,他就能熟背《中庸》、两岁半识字后可一目十行、十一岁作诗技惊四座、十二岁作文文采斐然,妥妥的别人家孩子。

十三岁那年,杨慎随父亲杨廷和入京,当着众多政坛大佬的面,杨慎作了首《黄叶诗》。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看到后,甚至俯下身段称其为“小友”。

这样的天才,中个状元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没中,倒是很令人质疑。

不负众望的是,二十岁那年,杨慎的试卷被主考官列为头名,如果不是一场意外,他将续写学霸的传奇。

那天夜晚,杨慎的试卷被滴出的蜡油损毁了一角,因为这处失误,杨慎与状元失之交臂。

按照他的背景,找内阁通融一下也不是难事,但得知真相后,杨慎微微一笑:无妨,待我再考就是。

1511年,杨慎再次走进考场,毫无悬念地中了进士,而且是头甲头名,即俗称的“状元”。

更令人艳羡的是,他又娶了官宦世家的闺秀王氏为妻。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最理想的剧本,都被他拿到了。

可现实却容不得任何彩排,皇权至上的时代,君王内心的一丝触动,就足以颠覆一个家族的命运。

就算拿到了剧本,翻云覆雨间就能让你出局。

02

那个让杨慎出局的人,叫朱厚熜,大明王朝的第十一任皇帝,即嘉靖皇帝。

起因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事件”,历时三年半,过程有点复杂,这里简单说下。

概括一句话就是:皇帝要认自己的亲爹为爹,以杨廷、杨慎父子为首的朝臣们不同意。

这事听起来挺荒诞,以杨氏父子的聪明,怎么就这么不近人情呢?

这事儿还得从杨廷和说起,杨廷和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三朝,承蒙皇恩数十年,在明武宗时代又出任内阁首辅,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明武宗的信任。

1521年,明武宗驾崩,膝下没有儿子承袭皇位,而他的父亲明孝宗也只有这一棵独苗,一时皇位无主。

根据兄终弟及的祖训,杨廷和挑选了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位,改元嘉靖。

朱厚熜的生父兴献王,是明孝宗的异母兄弟,生前只是个藩王。

在杨廷和看来,朱厚熜应该尊明武宗的生父明孝宗为父亲,这样他就变成了明孝宗的儿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

此时兴献王已经亡故,与亡父感情深厚的朱厚熜,哪里能接受这样的提议?

什么规矩?当了皇上连自己的亲爹都不认了,这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不干了,我要回自己的封地去!这时的朱厚熜只有15岁,年纪虽小却极有主见。

于是,以杨廷和为首的前朝旧臣们,与以嘉靖帝为首的帝党一派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双方你来我往,一番扯皮推诿竟然耗时三年半。

这期间,杨廷和被迫告老还乡,身为翰林院编修的杨慎,表现得特别抢眼。他口才好理论水平高,“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句话激得群情激愤。

这让嘉靖帝敏感的内心很受伤,盛怒之下,他命侍卫们杖责以杨慎为首的一百多位反对派,一通棍棒之下,哭声震天血肉齐飞,十几位老臣当场毙命。

嘉靖帝原本以为,以杨慎的体格,定然会扛不住这通酷刑,届时就能神不动声色地将其处死,没想到杨慎的生命力太顽强,愣是抗了下来。

等他康复得差不多了,嘉靖帝又寻个由头将其杖责一次,却仍然没能要了杨慎的命。

天意如此,就让他京城彻底消失吧,越远越好!

03

37岁那年,杨慎步履蹒跚地走向云南永昌卫,一处远离京师的边陲小城,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京师。

正值鼎盛年华的他,政治生命却已经死了。

嘉靖帝是个睚眦必报的帝王,一直没能忘记杨慎带给他的意难平。

在位四十五年间,他先后颁布了九次赦令,唯独没有杨慎的名字。

甚至有一次,他担心杨慎在云南活得太滋润,还问侍从:杨慎在那活得怎么样?侍从回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嘉靖帝听罢大笑而去。

刚到永昌卫那几年,杨慎还幻想着有朝一日,嘉靖幡然醒悟召他回京:京华一朵千金价,肯信空山委路尘。

可春去秋来,鬓边青丝成白发,也没能如愿:江花江草每年同,君不见,憔悴已成翁。

每个在逆境中重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半辈子都在困境中求生的杨慎,之所以能位列明代三才子,很大程度上源自他有一个被誉为明朝李清照的老婆--黄娥。

杨慎三十岁那年,发妻王氏去世,续弦黄娥是尚书黄珂之女,长相清丽性情温柔。更完美的是,她还博通经史善诗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这又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嫁给杨慎没几年,就被连累成了罪臣之妇。

从京城到云南,山高路险长途跋涉,身受杖刑的杨慎,不能骑马坐轿,只能趴在轱辘车上赶路,还得躲避政敌追杀。

若不是黄娥的照料,杨慎断然活不到云南。

安顿好丈夫后,黄娥又返回四川老家照料公婆,自此天各一方,十几年间以书信互通往来。

人世间最好的爱,走到最后,其实都是灵魂的相依为命。

灵魂高度契合的两人,将对彼此的欣赏与爱慕,融进了书信里。杨慎感念妻子不离不弃:玉堂金马,曾同富贵;竹篱茅舍,也共尘埃。

黄娥盼望丈夫早日归来: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春山不杜鹃。

许多年后,有人将两人的词曲往来汇编《杨升庵夫妇散曲》,升庵,即为杨慎的初号。

而且黄娥的作品也被收录成辑,《杨升庵夫人词曲》、《杨夫人乐府》广为传世。

其家乡,如今的四川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更是因黄娥故里而成为国家4A级景区。

04

文人的风骨,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腐朽。

像杨慎这样的人,尽管身处泥沼,却也不会就此放下心中的道义。

昆明海门一带有恶霸以修治河道为名,勾结官府强占河道,百姓敢怒不敢言。杨慎闻知后,利用自己的声望,写下了《海门行》《后海门行》曝光这一恶行,专门呈书给云南巡抚赵剑门,请求制止这样假公济私的工程。

彝族土司凤朝文起兵叛乱,杨慎将身边的差人衙役组织起来,亲率这支一百多人的武装协助平叛。

远离中原的云南,文化教育极其落后,杨慎在当地设馆教学广收学生,在各地少数民族中掀起了学习汉文化的热潮。

在他的倾心教导下,云南出现了以杨门七子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更有4人考中进士,而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里,云南没有出过一名进士。

得知嘉靖帝打听他的境遇后,杨慎开始远离政治,寄情山水放浪形骸,潜心钻研经学、史学、金石学、书法、绘画,留下了400余种著作和2000多首诗词散曲。

他编撰的《南诏野史》、《云南通志》,系统地梳理了云南的历史地理,为后世研究云南地方文化留下了丰富的资料。

已消湖海元龙气,只有沧浪渔夫心。

晚年的杨慎,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他想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却迟迟没能等到朝廷的赦令。

65岁那年,发髻斑白的杨慎,借兵役之名回老家养老,可六年后,新任的云南巡抚又派人将其带回永昌卫。

一句“千里有家归未得,可怜长作滇南人”的感叹,道尽了他心中无尽的悲凉。

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所有的富贵荣华恩怨荣辱,终究尘归尘,土归土,唯有那逶迤的青山,天外的斜阳,亘古不变。

就如同他在《临江仙》中所感叹的那样: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两年后,杨慎病故于云南,自37岁被贬黜,余生的三十五年里,都没能等到嘉靖帝的赦免。

御史游居敬看不下去了,上奏请求将杨慎的棺椁运回四川新都,安葬于其父杨廷和的墓旁,这才让一代才子魂归故里。

纵观三百年间,名列大明三才子之一的杨慎(另两人为解缙、徐渭),成了后人眼中学识最渊博的那个。

滚滚长江东逝水,但浪花永远不会淘尽真正的英雄。因为英雄如磐石,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隐退,只会在岁月的洗礼下,泛露出宝石般的光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谋深算的内阁首辅,被年轻皇帝一击必杀!这就是明朝“大礼议”
嘉靖皇帝为什么要搞大礼仪?因为他并非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
嘉靖皇帝到底有多可怕?沉迷修道,,25年不上朝,权术玩弄的出神入化
刚继位的15岁少年天子,凭什么打败老谋深算的内阁首辅?
释读中国历史312:嘉靖跟大臣们对抗17年,大礼议风波让他终于给亲爹争取了个名分
明朝第一权谋高手是谁?二十多年不上朝,却天下太平权臣拱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