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述思:道歉了才会被原谅

只有道歉了才会被原谅,这是中国家庭经常用来教育孩子的一句话。这句话隐藏着十分简单的逻辑顺序:在和解的过程中,道歉是先决的,原谅不能和道歉并行更不能先于道歉发生。

这种人际关系的常识在国际关系上也是适用的,在和解的过程中,一方道歉之后才会取得被原谅的资格。德国和法国、波兰、以色列的和解都建立在德国诚恳道歉的基础上。在中国,德国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总是被拿来和日本对历史的态度作对比。提到德国,我们想到的是怀揣忐忑拜访戴高乐将军的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想到的是1995年在以色列下跪的“统一总理”科尔,想到的是柏林市中心建立了庞大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想到的是德国政府把防止反犹太主义写入法律,想到的是历届德国政府对历史责任的一次次强调,想到的是默克尔总理说的“以色列的安全是德国的国家利益”。

而现在,当德国驻华大使选择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来“教导”我们,和解同时需要“施害者的忏悔”和“受害者的原谅意愿”,而混淆了两者的逻辑顺序时,我们从理智和情感上都是无法接受的。因为我们等待日本的道歉和道歉背后的忏悔已经等了太多年!

视线回到1951年的德国波恩,9月27日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在议会发表演讲:“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因此我们在道德上和物质上都有义务赔偿和弥补这种罪行。”德国人要为“洗刷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铺平道路”。而一个月前,联邦德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民众游行,要求联邦德国政府对犹太人大屠杀承担责任,主动与以色列和解。正是这种民间和官方一致的忏悔态度,为德以和解迈出了第一步。

在地中海的那一侧,以色列的宗教领袖早已对“德国存在(Deutschsein)”提出了宗教禁令和接触禁绝:“纳粹刽子手”的语言犹太人不说,“杀害我们家人的凶手”制造的产品犹太人不买,那“沾满犹太人鲜血的土地”犹太人绝不踏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联邦德国坚持要与以色列和世界犹太人大会展开接触,主题只有一个:德国要补偿以色列,德国要补偿犹太人。在以色列决定是否接受德国人的道歉和赔偿时,以色列议会爆发了激烈的讨论:犹太人要不要和“刽子手”、“行刑人”直接接触,血债可否用钱来偿还?所以,受害者有权决定是否接受施害者的忏悔,但更重要的是:施害者道歉忏悔的意志必须是坚决的。

这种坚决道歉的意志和在历史责任上深刻的态度也体现在了当今德国政府对以色列政策的方方面面。历届德国政府都会在执政宣言中强调德国的历史责任和德国对以色列的特殊承诺。默克尔总理领导下的德国现政府在其执政宣言中强调:“对欧洲犹太人和其他民族和群体的大规模屠杀将永远留在德国的记忆文化之中。由于当代年轻人对纳粹德国独裁的历史知识尚且不足,我们要强化年轻人在课堂内外对于这种知识的学习。”2008年3月18日,在以色列议会的讲话中,默克尔这样说道:“德国的这种历史责任是我们国家国家利益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以色列的安全对于我作为德国总理来说是不容许任何讨价还价的。”这些多角度、高规格的表态侧面印证了一点:德国政府清楚了解到,道歉和忏悔是长期而持久的系统性工程。

美国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首都之后,德国多地爆发了游行,游行中一些人烧毁了以色列的国旗、喊出了反犹主义的口号。几天后,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拜访了以色列驻德大使并发表演说称,反犹主义在德国没有一席之地,没有任何犹太公民应该在德国的街道和广场上受到羞辱,焚烧以色列国旗的行为让他感到震惊和羞愧。这让我想起了1985年5月5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和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到访比特堡军人公墓,此访在以色列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因为该公墓还葬有纳粹武装党卫军的成员。三天后,时任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Richard von Weizsäcker)在德国联邦议会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他强烈谴责德国在纳粹时代的罪行,称纳粹政权垮台的日子为“解放日”,并留下了“谁在历史面前闭上双眼,谁就会对现实视而不见;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就可能重蹈覆辙”的名句。德国政府永远知道在历史和受害者面前低下头颅反思,知道在特殊的时候照顾受害者的感受。

就在几天前,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驳回了一位96岁老人的上诉,认定其具备服刑能力,要求其于近期服刑。这位老人叫奥斯卡·格罗宁(Oskar Gröning),曾经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名会计,2015年7月被吕内堡地方法院认定为奥斯维辛大屠杀的从犯而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格罗宁随即提出上诉认为自己年迈、身体状况无法服刑,这项上诉被联邦宪法法院驳回,格罗宁最快将于2018年1月开始服刑。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忘记到来。道歉和忏悔或许会迟到,但罪行绝不会自行减轻。

令我们感到惊讶且不解的是,德国政府的这种对历史负责、对现实负责、更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似乎没有体现在这位德国驻华大使的言论之中。作为派驻中国的大使理应了解中国的历史,德国大使阁下想必对施害者对于历史和受害者的正确态度还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更遑论中国儿童都了然于胸的一点:道歉了才会被原谅。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张述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色列被德国纳粹几乎灭绝,现在以色列国内为何不反德?
德国屠杀600万犹太人,又怎样助以色列崛起?
绅士德国总理的道歉 DM
德国前总理的华沙之跪
历史事件连环画:《华沙之跪》曹亚洲绘画 选自《连环画报》
战败国如何“正常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