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说》详解

《马说》详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同“只”( 受屈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并列而死。)于(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 )之间,不( 把  )千里称也。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马之千里(日行千里 )者,一食(吃一顿 有时 (吃完 )粟一(十斗为一石),(同“饲” ,喂养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这)马也,(即使)里之能,(吃),力不足,才美不外(同“现”,显露。)欲 跟)常马 等同)不可得,(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鞭打  (按照  )其(方法  ),(同“饲”,喂养)之不能尽( 竭尽)其材(“才”,才能),(鸣叫 )之而不能(通晓)其意,执(鞭子 )而(靠近;到它的跟前)之,曰:“天下无马!”呜呼,(难道)真无马(通“耶”,吗 )?其(恐怕)真不知马也。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一、识记

1、.课文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 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 柳宗元 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3、成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二、用原文填空: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才不遇,这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6.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0.文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问题

     1.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答: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人才(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答: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概括全文主旨,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被摧残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答: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6.“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7.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 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8.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

    答: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9.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文章主旨。

    10.“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千里马的特性。

    11.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强烈的愤慨。

    12.作者的人才观是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

    答: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3.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答:可以围绕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现人才。

    14.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答:《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

1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

     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推销自己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16.读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

答: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

17.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

    答: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答: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19.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答:31.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20.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答: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21.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2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答: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者进行嘲讽和鞭挞。.

三、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辱没,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也就不能从外面表现出来。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赶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够(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战国策·楚策四》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原文如下:
  夫(千里马)之齿至(年老)矣,(拉)盐车而上太行,蹄(伸)膝折,尾(沉)(脚背)溃,(马口鼻中流出的白沫)头洒地,白汗交流,中(山坡)迁延(步履艰难),(背)辕不能上。伯乐(遇)之,下车辕而哭之,解(苧麻织成的布)衣以(覆盖)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好像)金石者,何也?(它)见伯乐之知己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说》教案精选二篇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知识点归纳
马说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精要学习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