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战安庆——湘军与太平天国的天王山之战

咫尺安庆,却是“英王”的天涯

       猎猎作响的北风,呼啸着穿过城垣上巨大的豁口;四周腾起的浓烈黑烟,在黎明的薄雾中久久不能散去;堆积如山的尸骸,填平了纵横的沟壑;粘稠的血水裹挟着泥浆,在蜿蜒的护城河中翻滚;混合着浓重血腥与尸体腐烂的恶臭,在空气中弥漫,交织成一股令人作呕的气息。

       一整个昼夜,十二次冲锋,付出无数天国将士的生命,初秋的皖北,横亘在“英王”陈玉成面前的,除了炼狱一般的惨状,依然是湘军绵延交错的营垒和无法逾越的壕沟。

       斑驳灰暗的城墙之内,激烈的喊杀声逐渐停止,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哭泣和哀嚎,在静谧的旷野回荡,似乎提醒着城外精疲力竭的人们,这场双方倾尽全力的战争,终于在这一刻分出了胜负。

       陈玉成血红的双眼写满了愤怒与不甘,青筋毕现的双手在身侧不受控制的颤抖,最后望了一眼咫尺天涯的安庆城,心内无限的悲痛化作“撤军”两字,从紧咬的牙关艰难的吐出,随后,头裹红巾的太平天国士兵,缓缓后退,消失在安庆城北茫茫的群山之间。

       1861年9月,陈玉成拼死救援失败,太平天国重镇安庆沦陷,城破之日,湘军屠城。

安庆 最后的屏障

       奔腾蜿蜒的长江,流经由皖北群山和江南丘陵形成的绵延通道,在这里突然收紧,湍急的水流围绕城区形成90º的天然转折,随即向东流入安徽境内。

       安庆,这座800年历史的古城,在今天的知名度和存在感,可能远远不及相邻的省会合肥(庐州),甚至也比不上曾经齐名的徽州(现改为黄山,安徽即来自于安庆与徽州之名)

       但如果我们把时间的坐标轴拨回到1860年前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安庆是除清朝的首府北京和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南京)之外,中国版图上战略意义最重要的城市,没有之一。

       对于极度依赖长江做为天然防线的太平天国,拱卫天京的九江和安庆,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两座城市。

       安庆,背群山而面长江,遏控水道咽喉,是太平天国和皖北捻军的联系纽带,而且自1853年太平军攻占安庆后,通过多年的经营,这里已然成为保证首都粮食供应的战略要地。

       1858年太平天国丢失重镇九江后,安庆便成为天京唯一也是最后的屏障。若安庆失守,不仅重要的水路运输和粮食来源被切断,更重要的,长江下游沿岸再无险可据,则湘军可挥师顺流直下,兵锋直抵天国京师。

       湘军统帅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的不断交手和失败中,总结了多次战斗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逐步制定和完善了争取上游、高屋建瓴、直捣金陵的战略决策,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倾水陆之兵,全力争夺天京上游重镇安庆。

安庆之得失,关系吾家之气运,即关系天下之安危 ——曾国藩

       而同时,九江的沦陷,也让太平天国开始意识到安庆的重要性,洪仁玕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

       面对湘军对重镇安庆的步步紧逼,太平天国的决策层也派出所有能调动的力量,紧急驰援,以保安庆不失。

       风雨欲来的安庆,即将成为清朝和太平天国这两股庞大力量,全力角逐的舞台。

草草收场的“围魏救赵”

       1860年5月,太平军东征取得巨大成功,连下无锡、昆山,尽占苏、常等江南富庶之地,但曾国藩也趁陈玉成返回天京,太平天国西线空虚之机,以重兵猛扑安庆。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迅速做出反应,制定了“合取湖北”的西征部署,以攻敌之必救而解安庆之围,并派出了太平天国后期最杰出的两位将领“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沿长江两岸而上,分南北两路,以钳形之势,直取武昌。

忠王李秀成

       湖北可以说是湘军的战略大后方,面对太平天国来势汹汹的“西征”大军,面对湖北雪片一般的告急文书,面对朝廷严令进兵湖北的命令,湘军统帅曾国藩始终没有撤兵回援,这个擅长“结硬寨、打呆仗”的“曾剃头”,现在眼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倾尽一切,困死安庆。

曾国藩

关键时刻,命运站在了湘军的一侧。

      1860年3月,“英王”陈玉成十数万大军于湖北境内连破霍山、英山、蕲水,18日攻取黄州,此时,太平军离武昌仅200里路程,湖广首府、华中重镇武昌已如囊中之物,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在发展,除了谁都没有预测到的第三方力量。

       3月22日,英国海军司令巴夏礼抵达黄州,拜访陈玉成,为维护汉口英租界的利益,劝告太平军停止攻打武昌,否则长江上的英军舰艇将为保护租界而介入战争。

       年轻英王缺乏政治经验,显然也没有与帝国主义打过交道,在这种半威胁半恐吓的劝告中,竟然停止了攻击武汉的步伐。

       而另一边的忠王李秀成,根据地主要在苏南一带,他图谋通过进一步开辟苏南根据地,扩展自身的力量,因此,更在意苏南战场,对西援救皖并不热心,只是碍于洪秀全的严责,才引师西援,也主要是为了招兵买马,扩充势力,以致西进行动相当迟缓,而且在安庆危急时刻,他所拥有的数十万大军却在稍受挫折以后,即由鄂返赣。

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

       太平天国最能征善战的将领,两路精锐之师,就这样结束了“西征”,“围魏救赵”无功而返,安庆战役对交战双方而言,都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只不过胜利的天平,开始悄悄向湘军倾斜。

血战安庆,别无他途

       现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曾国藩可以更加心无旁骛的“困死”安庆,无功而返的陈玉成,也只剩死磕安庆一途。

       安庆除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之外,对于英王陈玉成还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太平天国后期,各部太平军主要将领都划分了不同的势力范围,陈玉成的势力范围多在安徽境内,他历来注重皖北战场,而安庆,可以说是英王的根基和命脉所在,因此,在安庆会战中倾注了大量兵力,全力救援。

       陈玉成是太平军后期最闪耀的将星,少年成名的他,在与清朝军队的交手中,几乎是无往而不利,此时虽然其他各路诸侯的援军对救援安庆并不积极,但23岁陈玉成相信,凭借自己十数万英殿将士,刀锋所指,定能所向披靡。

       尤其让陈玉成喊到心里踏实的,是安庆城中,还有将近2万人马,守将叶芸来和吴定彩也是悍勇善战之辈。

       1861年8月,安庆已被围困长达十五个月,此时已经岌岌可危,8月25日,陈玉成指挥手下的将士从外围发起了几乎是亡命式的进攻,将队伍呈扇形展开,数个梯队一刻不停,轮番向阻隔在中间的湘军营垒冲锋,每一名冲锋的太平天国士兵,除了武器以外,还背着一捆稻草,只要冲到湘军挖掘的沟壑之前,就用稻草堆填。

       前方湘军的火炮和枪弹,交织成密不透风的壁垒,漫天飞舞的血肉和躯体,火药爆炸的轰鸣,四处飞溅的泥土和血水,一批批飞快前冲的身影和一片片如衰草一样倒下的躯体,但太平军将士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停留,依然悍不畏死的迎着湘军猛扑不止,防守的清军也像发了疯一样玩命的抵抗

       此时,安庆城中的叶芸来和吴定彩,知道最后的机会就在眼前,打开西侧城门,带领人马里应外合,冲向包围的湘军。

       就这样整整一个昼夜,一刻都没有停歇,十二次集团式,自杀性的冲锋,陈玉成的部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而眼前的安庆,咫尺之间,似乎再也无法逾越。

       8月26的太阳升起在这片人间地狱时,城内的守军被迫再次撤回城中,因为城外的陈玉成部队,已经没有能力靠近安庆城哪怕一步了。

       9月4日,湘军将通道由阵地挖到安庆城墙之下,埋下了大量的炸药,9月5日清晨,伴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鸣,安庆城城墙被炸开几十丈的缺口,湘军由缺口处如潮水一般涌入,叶芸来、吴定彩率领城内的太平军将士用血肉之躯堵住缺口,拚死奋战。

       但此时安庆城内的太平军,经历了将近2年的围困,粮食、补给早已断绝,整体的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之前依托安庆的城池,还能勉强支撑,此时最后的防御也荡然无存,哪里还顶得住以逸待劳的湘军从城外猛扑,汹涌的人潮如巨浪一般,瞬间就冲垮了太平军最后的“肉盾”,吴定彩当场战死,叶芸来且战且退,带领剩下的太平军在安庆城继续与湘军展开最后的巷战。只是此时,无论城外的陈玉成,还是城内的太平军,都知道安庆的失败,已无法挽回。

       激战在9月6号傍晚结束,经过两年的围困,付出数万人的生命,湘军时隔9年重新占领了重镇安庆,叶芸来及安庆城2万太平天国守军全部战死。

安庆沦陷 帝国已是黄昏

       夺取安庆之后,“曾剃头”像八年前攻下九江城一样,用屠城发泄胜利后的怒火,命令湘军在城内“大索三日”,疯狂的湘军如恶魔一般,四处烧杀抢夺,奸淫掳掠,同时,在城内展开了报复性的杀戮,无论太平军还是无辜的百姓,凡16岁以上男子,一律斩杀,老弱妇孺全部充军。这座以“平安吉庆”而得名的古城,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劫难。

       安庆失守,太平天国最后的防线瓦解了,帝国的黄昏,在安庆的悲歌声中缓缓降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败亡
陈玉成的私心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最后的联手作战:未能扭转乾坤
一组偶然发现的墙头诗,揭开太平天国历史上一大冤案
他在太平天国绰号“四眼狗”,死法比“翼王”惨 死前被割上千刀
英王陈玉成勇冠三军,他有多少个老婆?陈玉成与李秀成关系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