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商隐最悲伤的一首诗《泪》,写了人生七件伤心事,字字句句引人落泪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

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是诗歌史上少数追求极致“诗美”的诗人,无论是指陈政事、讥评时世的咏史诗,还是情思宛转、辞藻精丽的爱情诗,都构思新奇、情味隽永。

虽然经常因为诗歌内容晦涩难懂、典故过多而被诟病,但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

今天想要分享的是他的一首比较冷门的诗,以“泪”为主题,全文却没有一个“泪”字。

李商隐的这首诗,名为《泪》: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的诗,往往用典较多,这首诗就是典型代表。

在诗中他写了七件人世悲伤之事,前六句都是古人悲哀落泪的典故,尾句写的却是眼前之事,以“未抵”二字,用前六件往事来衬托眼前事的感伤。

永巷长年怨罗绮”,是宫妃失宠之泪。

永巷:本是汉代宫内一条狭窄的长巷,后来变成了幽禁妃嫔、宫女的地方。据《三辅黄图》记载,“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

在永巷众多被关押的女囚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戚夫人貌美如花、能歌善舞,深受刘邦的宠爱,甚至曾想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待刘邦死后,吕后下令将戚夫人关押于永巷,剔去秀发,戴上脚镣,穿上囚服,罚她每天舂米。

戚夫人思儿过度,于是写了一首《舂米歌》,其中写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全诗歌辞朴实,明白如话,却哀怨感愤、摄人心魄。吕后读后大恨,不仅下令杀害了刘如意召来杀死,还令人将戚夫人制成了“人彘”,折磨至死,堪称人间惨剧。

离情终日思风波”,是思念离人之泪。

闺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浪阻拦他归来的脚步。

“风波”代表着游子在异乡漂泊,《楚辞·九章·哀郢》中有诗曰,“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意为顺着风波、随着江流漂泊吧,飘流失所客居他乡。

离愁别绪总是令人难以释怀的,更何况独居深闺的女子,没有许多消解愁怨的方法,只能长久地沉溺于思念之中,日日担心着远方的游子是否遇到危险,盼望着他能够早些归来,难免泪流不止。

湘江竹上痕无限”,是生死别离之泪。

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痕迹无计其数,那痕迹是什么呢?

据李衎《竹谱详录》卷六记载,“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传说舜帝南巡时在苍梧病逝,他的妃子蛾皇、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她们的眼泪洒在江边的竹子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痕迹,世人称之为“斑竹”。

她们痛哭一阵之后,毅然飞身跃入湘江,殉情而死,遂为湘水之神,也被后人称为“湘灵”、“湘妃”。

除却生死无大事,湘妃的眼泪是为了与丈夫阴阳相隔而流,自然痛彻心扉。

岘首碑前洒几多”,是怀古感德之泪。

岘首碑,即羊祜的堕泪碑,也称羊公碑,位于岘山。

岘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传说是伏羲死后身体所化,刘备跃马、孟浩然隐居、杜甫埋骨,都发生在这里,而流传最盛的当属西晋名士羊祜登山落泪的典故。

传说羊祜非常喜欢到岘山游乐,饮酒赋诗,终日不倦。他曾在山上发出感慨,“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晋书》记载,“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羊祜的继任者、西晋名臣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

后世诗人多用此典故表达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悲伤。

人去紫台秋入塞”,是永离故土之泪。

紫台,即紫宫、宫阙,指的是帝王居所,用的是王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塞外的典故。

“人去紫台”化用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王昭君是西汉元帝时的宫女,由于不肯贿赂画师,画像被丑化,入宫多年未能得到汉元帝的宠幸。后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昭君的泪,虽然也有“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重要的却是一个身在万里之外女子,永离故土、又永怀故土的忧思,是最朴实、最深厚的思乡之泪。

兵残楚帐夜闻歌”,是败亡悲壮之泪。

楚汉之争时,项羽被刘邦围在垓下,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让汉军唱起楚地歌谣。

楚军听到外面的歌声,以为汉军已得楚地,军中人心大乱,“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一路突围到乌江,身边军士只剩下了二十八骑。在数千追击者的围困下,项羽斩杀汉兵数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战至力竭后挥刀自刎。

垓下被困,英雄末路,兵残将危,这是楚汉相争中最后的悲壮,荡气回肠。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清代诗人程梦星评道:“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

这一句写的是眼前之事,也点出了全诗主题:清晨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古人那些悲伤落泪之事都算不了什么。

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流经长安市东,入渭河。灞桥在灞水之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在此地送别践行。

青袍,指的是穿着青衣的寒门士人;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玉珂代指达官贵人。

比起古人那些真实的惨烈或悲壮、哀戚或愁恨,这两句诗读起来似乎没有那么惊心动魄。

或许有人会问,灞桥送别不也是常见的场景吗?哪里比得上那些故事里的生离死别呢?

事实上,这句诗最适合的品评,个人认为可以用《诗经》中的那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李商隐以“青袍送玉珂”为泪之最痛者,是因为融入两人自己的身世之伤,表达了地位低微的读书人不得不对上官贵人们迎来送往的精神上的痛苦。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新旧两派势力的斗争最为激烈之时,朝堂之上的官员大多陷于“牛李党争”中。

李商隐却因为自己的婚姻,被两派所不容,一生沉沦下僚,辗转各地却只能担任极为低微的职位。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中曾说道:“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綯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

了解了李商隐的生平境遇,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感受他的痛苦,才能真正明白他为什么认为“青袍送玉珂”时,落下的才是最痛最伤的泪。

作者:林家清欢,谢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李商隐《泪》赏析
李商隐《泪》
老街诗词闲话106-从创作角度看唐人的18般武艺 李商隐七律《泪》
李商隐《泪》背后的伤感故事
李商隐这首千古绝唱,一句一典故,字字蕴泪却未见泪滴,读来断肠
李商隐 《泪》 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