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岛|苦吟一生 凄苦一世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来源于:叶楚桥


  1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剑客》

  大唐元和年间,京城长安。

  第N次应试的贾岛,依然信心百倍,豪情万丈。

  前半场很顺利,贾同学甚是满意。

  到了诗赋环节,要求以“蝉”话题,除诗歌外,不得使用其他文体。

  贾岛嘴角掠过一丝微笑:“论写诗,谁的基础有我牢,呦,呦,切克闹——”

  大脑却在飞速旋转:有唐以来,最出彩的两首咏蝉诗,除了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自信雍容,呼之欲出,就是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郁闷压抑,令人窒息。

  想到自己这几年的苦逼经历,也和骆宾王相差无几,贾岛不禁悲从中来,大笔一挥,开始答题。

  几番推敲,终于定稿: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

  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病蝉》

  走出考场,考生们相互打探消息,听闻贾岛答了这样一首诗,都说其必死无疑。

  果然,不出几日,贾岛便因“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被朝廷评定为“无才无德之人”,并冠以“考场十恶”的骂名。

  就酱,贾岛用自己瘦骨嶙峋的双手,活活堵死了科举之路。

  2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冷风飒飒,枯叶纷飞,落榜的贾岛,一边吟诵诗句,一边唉声叹气。

  “贾兄为何如此感慨?”屋里走出一位书生,意气风发,志得意满。

  “庆馀老弟刚刚及第,春风得意。哪里像我,多次下第,郁闷之极。”贾岛走到梧桐树下,抚摸着那头瘦驴,又是一声叹息。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刚刚拜读《剑客》,觉得贾兄依然满腔热血。”朱庆馀继续安慰贾岛。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因为功力太差,只得取消原计划。”贾岛一声苦笑,开始自嘲。

  朱庆馀见其心情好转,便小心翼翼地试探:“我一直不明白,贾兄的才华,决不在我之下,这次为何名落孙山?”

  贾岛从怀中掏出一张便笺:“昂,这是我的应试之作。”

  朱庆馀接过一看,倒吸一口凉气:“你的意思是,黄雀、乌鸦,都想加害你这只病蝉?”

  “那是,总有赃官想害民”,贾岛越说越激动,一脚踢开了路旁的小石头:

  “我都记不清考了几次,每次都因受人排挤,未能及第。不就是因为我不屑于炒作,也不愿意行卷拜码头吗?”

  朱庆馀没有继续言语,他心里清楚,自己连续科考落第,这次侥幸中举,全靠水部郎中张籍的引荐和帮助。

  开考前,他曾写下一首绝句呈给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近试上张籍水部》

  昨夜刚刚洞房,今早须拜公婆,梳妆打扮后,悄悄问丈夫:“我画的眉毛,颜色深浅是否合适,样子是否时尚?”

  朱庆馀以新娘自比,将参考前的这一份忐忑和期许,刻画得入骨三分,深得张籍好评,很快得到了回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酬朱庆馀》

  哎呀,别管人家穿的衣服有多贵重,香奈儿、爱马仕还是巴宝莉,你的天生丽质和一曲菱歌便是天下无敌。

  两人一唱一和,珠联璧合,成为了文坛佳话。

  一时间,朱庆馀名满京城,很快就成为了天子门生,从此一帆风顺。

  试想一下,若是贾岛有朱庆馀这般机智灵活,或许早已金榜题名。

  可他偏偏就是一个木头人,不解风情。

  3

  公元779年,贾岛生于幽州范阳(河北涿州)。

  十岁时,父母双亡,贾岛无依无靠,只得跑到邻村,进了寺庙,遁入空门,法号无本。

  好在方丈对贾岛极为关照,除了督促念经修行,闲暇之余,还带着他云游四方,交友论道,学习诗文。

  恒山,易水,龙兴寺,都留下了贾岛的足迹和诗篇。

  修行多年,阅历渐深,贾岛的诗文功力日益长进。

  方丈心里清楚,这孩子当初削发为僧,实为生活所迫。现已长大成人,应让其走出寺门,以期更多可能。

  这天,方丈特意将贾岛喊到禅房:“无本啊,你出家已近十年啦。依为师看,修行的道路上,不应该只有经书和木鱼,还应该有诗和远方啊。”

  贾岛一愣:“徒儿一心向佛,认真做功课,既不玩农药,也不沉迷于网络,师父为何要赶我出门?”

  方丈微笑不语,只从怀中掏出一页纸,递给了贾岛。

  贾岛接过一看,顿时满脸通红。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松下偶成》

  原来自己每天嘴里念经,心中吟诗,早已被方丈机智地看穿。

  方丈接着说“你如此酷爱作诗,又何必困守与乡野山庙之中。况且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何处无佛陀,何时不修行?”

  贾岛沉默。

  方丈继续发力:“自古大唐最繁华处,非长安与洛阳莫属。你前往两地,交友练笔,定会大有裨益。”

  贾岛连连叩首,感谢方丈的收留与教诲之恩,然后,便骑着一头瘦驴,离开了寺庙。

  正是在前往长安的途中,贾岛结识了孟郊。

  4

  在大唐,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靠什么判断是不是自己的同类?

  不是大金链子小手表,也不是安卓苹果鸭舌帽,而是诗风文风与创作技巧。

  这是个初秋时节,贾岛正坐在小饭馆内,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嘴里念念有词,手中比比划划,面前的两碟素菜,早已冰凉。

  “有了”,贾岛突然一拍大腿,高声吟出:

  北客入西京,北雁再离北。

  秋寝独前兴,天梭星落织。

  ……

  “嘘——”贾岛长叹一口气,苦吟数月的诗句,终于尘埃落定。

  来不及沉醉,来不及回味,突然传来一阵喝彩:“好一个‘秋寝独前兴,天梭星落织’,妙哉妙哉!”

  贾岛回过头一看,邻座一位清瘦老者,正冲着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老者径自走过来,向贾岛拱了拱手:“老夫孟郊,吟诗是我唯一爱好,阁下的诗句,着实让我吃惊不小。”

  贾岛连忙起身:“哪里哪里,小僧才疏学浅,老丈莫要见笑。”

  孟郊略做沉思:“老朽也赋诗一首,请阁下指点一二。”

  说罢,不待贾岛搭话,便吟将起来:

  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

  ……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苦、鬼、愁”这些字眼,让贾岛大感惊艳,激动得浑身发抖:“看来孟老先生也是苦吟之人啊,那我再来一首——”

  ……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又是“清冷”,又是“苦辛”,果真是没有最苦,只有更苦。

  孟郊自然不会认输,旋即吟出一首:

  ……

  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

  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

  ……

  天了噜,大千世界,竟还有与我如此接近之人,贾岛开始兴奋:

  半夜长安雨,灯前越客吟。

  孤舟行一月,万水与千岑。

  ……

  孟郊有点坐不住了,起身转了两圈,颤声吟道:

  饿犬齰枯骨,自吃馋饥涎。

  今文与古文,各各称可怜。

  ……

  你来我往,彼吟此唱,这场苦寒无比、令人不寒而栗的斗诗大会,终于在日暮前落下帷幕。

  双方气喘嘘嘘,汗如雨注,依旧难分难解,未分胜负。

  孟郊二人都以“苦吟”见长,字里行间,满满的负能量。

  这一次的比试场景,大家可以参照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里“谁敢比我惨”和“华府对诗”片段,自行脑补,不再赘述。

  我们只需要记住,两人意气相投,从此成为了挚友。

  后来孟郊去世,贾岛痛失知音,大哭一场,作《哭孟郊》吊唁,并帮助其家人料理后事。

  5

  酒馆辞别孟郊后,贾岛继续前行,终于在仲秋时节,赶到了长安城。

  夜里,贾岛无处留宿,便去投奔一位叫李凝的故交。

  好一阵打听,才找到李府的大门,却吃了个闭门羹。

  贾岛心有不甘,用手推了推门,文丝未动,又敲了几下,依旧无人应答。

  访友不遇,很是惆怅。此情此景,却勾起了吟诗的欲望。

  于是,贾岛将驴系好,坐在池塘边,开始打腹稿。

  月儿高高挂,四周静悄悄,贾岛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手舞足蹈,一会儿走过去推推门,一会儿又跑过去敲敲门。

  不知不觉,天色渐明。

  贾岛终于将这篇五律写好,唯独颔联的一个字,还未最终定稿。

  贾岛边走边想,一不留神,竟然撞上了刑部侍郎韩愈的仪仗队。

  贾岛吓得不轻,以为就此丢掉性命。

  幸亏韩愈厚待文人,弄清缘由后,不仅没有责罚贾岛,反而与他一起探讨“推”与“敲”: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

  过了几天,贾岛又犯了老毛病。

  长安街头,落叶纷纷,贾岛触景生情,写下一首《忆江上吴处士》。

  吟到“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之时,贾岛颇为兴奋,一不小心,又撞上了别人的仪仗队。

  贾岛以为又能认识一位高官,正暗自高兴,没想到,此次官轿中乘坐的,却是京兆尹刘栖楚。

  刘大人很是恼怒,反手就是一巴掌,打得贾岛鼻青脸肿、晕头转向。

  随后,抓起贾岛,关入了大牢。

  当晚,韩愈出面求情,贾岛才被放了出来。

  见贾岛如此痴迷写诗,且诗名日盛,韩愈便鼓励其还俗,踏上科举之路。

  有韩愈这样的文坛领袖兼朝中高官撑腰,贾岛自然求之不得,连忙脱去袈裟,还俗为民。

  次年,科考在即,贾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不料,韩愈却因为“谏佛事件”,触怒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少了韩愈的支持与推荐,贾岛连续多次应试,均名落孙山。

  但对于谪迁的韩愈,他仍然深表关切与感激,多次寄诗,安慰劝勉。

  长庆年间,适逢大赦,韩愈终于回到长安,又在镇州兵变中立下大功,深受皇上信任。

  贾岛也跟着沾光,在京城谋了一份小差事,并认识了张籍、姚合等名流。

  这应该是贾岛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衣食无忧,有诗有酒。

  只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却改变了贾岛的命运。

  6

  宰相裴度新居落成,达官贵人,公子王孙,都前来祝贺。

  贾岛作为一个低等小吏,诗名虽盛,却以“苦寒”见长,这么喜庆的场合,裴大人自然不会邀请他了。

  路经裴府大门,见新修的宅院占地千亩,亭台楼阁,花红柳绿,极为铺张与奢华。

  贾岛难掩心中不平,即兴赋诗一首: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题兴化寺园亭》

  很快,这首以讽刺和诅咒为主题的诗歌,就传到了裴度的手中。

  裴相爷一声冷哼:“我倒要看看,谁让谁荆棘满亭!”

  数日后,贾岛嫌闹市太吵,便携带一卷诗作,到城外的寺庙里改稿。

  坐在楼上的禅房里,贾岛摇头晃脑,逐字推敲,陶醉其中,感觉甚妙。

  突然闯进来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吓了贾诗人一大跳。

  男子二话不说,抄起桌上的诗稿,现场吟诵起来。

  贾岛特意寻了个清净的地方,好不容易有点灵感,却被这个不速之客打乱,很是恼火。

  于是,便冲着男子一阵劈头盖脸:“你个脑满肠肥的家伙,一看就是个不学无术之人,怎么可能懂我的诗,粗去,不送!”

  中年男子瞪了瞪贾岛,丢下诗稿,拂袖而去。

  良久,贾岛气消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满脑子都是中年男子的身影。突然一拍脑袋:“完了,刚才好像是皇上啊!”

  没错,那位中年男子,正是微服出游的唐宣宗。

  回宫后,宣宗甚为恼怒,将此事告诉了相爷裴度。

  裴大人义愤填膺,马上就为皇上鸣不平:“这个贾岛,太过霸道,必须给他点颜色瞧瞧!”

  第二天,贾岛就被赶出了京城,任长江(四川大英县)主簿。

  到了巴蜀,贾岛依旧手不释卷,苦吟作诗,留下了《寻隐者不遇》《暮过山村》等诸多名篇。

  三年期满,贾岛调任普州司仓参军。又三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

  7

  空门,应试和苦吟,这三个关键词,足以概括贾岛的生平。

  贾岛出身寒门,孤苦无依,寄身寺庙,方得温饱。

  离开了青灯古佛,贾岛的生活日益窘迫。外出游学之时,全靠师友接济,才能勉强度日。

  贫困潦倒的生活,促使贾岛产生了强烈的入仕愿望,尽管屡试屡败,依然屡败屡试。

  另一方面,现实的悲凉也投射在诗作之中,贾岛的诗句,总是荒凉凄苦,清寒彻骨。

  由于眼界不宽,取材逼仄,贾岛的诗歌,缺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心壮志,多为避世内省、幽峭落寞之语,“形貌上虽然是个儒生,骨子里恐怕还有个释子在”。

  当然,号称“诗囚”的贾岛,最大的特点,就是遣词造句,刻意锤炼,求工、求偏、求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题诗后》

  至于有无知音,贾岛大可不必担心。

  相传晚唐诗人李洞,尤为膜拜贾岛,专门请人雕刻贾岛的铜像,挂在胸前,经常手持佛珠,口念“贾岛仙”,一日千遍。

  还有南唐的孙晟,将贾岛的画像挂在壁上,朝夕焚香叩拜。

  北宋的潘阆,更是对贾岛尊崇备至:

  风雅道何玄,高吟忆阆仙。

  人虽终百岁,君合寿千年。

  骨已西埋蜀,魂应北入燕。

  不知天地内,谁为读遗编。

  ——《忆贾阆仙》

  贾岛若有知,一生“苦吟”,也值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戏说贾岛:空门、入仕、苦吟三个词概括一生!
一个和尚喜欢写诗,本该六根清净,却热衷功名
贾岛:穷和尚一生苦吟,还俗后的他久考不中,在贫困中凄凉离世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贾岛
18.一代诗奴善苦吟——贾岛
《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