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昌龄很著名的一首诗《送柴侍御》,短短4句送别知己,最后14字已家喻户晓

文/顾无

【引觞漫谈】

唐代,尤其是初盛唐的送别诗,都写得独具一格,乐观而豪迈,带有整个时代赋予地进取开拓精神,那时候的人们,好像着眼点都不在离别上。

而在于相互分离之后,祝福对方拥有更加辉煌成功的前途。而空间上的离别,不过是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事情,不过是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事情,不过是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事情。

盛唐有一个著名的诗歌派别,叫做边塞诗。这与诗人们四处漫游,意图建功边塞的进取精神是分不开的。细数盛唐时期的几位大诗人,几乎都与边塞有过交集,或者亲身去过边塞,或者写边塞的诗歌,向往着边塞的风光,向往着沙场立功,扬名万里。

这些诗人中间的送别诗,也是最令人慷慨激昂的一派。或者送朋友去边塞幕府,或者朋友送自己去边塞从军,总之是为了搏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彼此之间是说不尽的豪情壮志与相互祝福。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诗家夫子”王昌龄的送别诗,是一首七绝。而且我敢打包票,即使这整首诗你没有完整的见过,诗歌的最后两句你也一定从什么地方听说过,堪称是送别诗中最为经典的千古名句之一,堪比“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知名度。

【临其诗境】

我们先来看看王昌龄这个人。

与其他诗人各种有背景有传奇的出身不同,王昌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像所有穷人家的孩子一样,早年因为家境贫寒根本没有条件读书,半耕半读到快要40岁的时候才中了进士,开始自己的仕途。

人生的前半段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励志故事,此后仕途一路顺遂,先是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来又考中了博学宏辞,封出去作了地方官,汜水尉。按照常理,做完地方官再回中央就可以得到重用了,可是王昌龄不拘小节的特点给自己惹了祸,被贬到了岭南。

岭南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民风混乱。王昌龄在岭南任上很重要的一功就是调节了民俗民风,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后来返回长安,又被授为江宁丞,王昌龄后来被称为王江宁,就是从此而来。

可惜这一任也不太平,在中央被毁谤,贬到了龙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个很熟悉的题目,就写于此时。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王昌龄在路上被刺史闾丘所杀,死得不明不白。

这样的一生比之其他盛唐诗人或潇洒或显赫的履历,显得很平凡。但就是在这样的平凡中,我们看到了诗家夫子王昌龄一颗炽热的盛唐之心。因为平凡,反而能将时代精神展现得更加纯粹。

来看这首《送柴侍御》。

【经典原文】

送柴侍御

唐代: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条分缕析】

一首送别诗,写在龙标任上。

一般人被贬,心情肯定是抑郁的,如后来不久的柳宗元,借山水抒发自己的孤独与凄寒,最终郁郁早夭。

可是王昌龄不同,虽然被贬谪至此,依然以一种乐观的态度看待着世间一切,即使是朋友之间最难接受的离别。

沅水的水流一直通往武冈,所以送你的时候,也感觉不到有什么离别的伤感。这一条水流,足以将我们的友谊连在一起。

“送君不觉有离伤”,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你与谁分别的时候会说出这句话,一定是一个亲密要好到了一定程度的朋友。送一个不太熟的人,你告诉他我其实不怎么难过是很奇怪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两人的交情。

后面就是这一千古名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你我之间并无青山相隔,风云卷席,倾盆大雨或者淅淅沥沥,我们都可以一起感知。

更何况,夜夜面对同一轮明月,我们何曾分别两乡呢?

我才疏学浅,用现代的语言很难解释这一句诗的魅力,古诗的意韵在于它构建出的诗境,而这首诗中的青山,明月,流水,就构成了一种明朗的,开阔的送别,很美很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送别友人时,王昌龄写下一首深情的诗,短短4句打动无数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来自哪首诗 明月何曾是两乡什么意思
一文读懂唐代诗人关系网之盛唐朋友圈
王昌龄经典诗词10首:陌头杨柳,秦时明月,问一片冰心
快珍藏!有图有翻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90首系列二(11~20首)!
一首千年前的冷门唐诗,穿越时光,惊艳了日本人,更感动了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