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在世界上的位置就是白天做鬼,晚上做人

回到内心,向内求而非向外求

余世存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到山东栖霞和大家分享我今年的读书心得,我今天也是很匆忙的来到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一时还没有想到要跟大家讲什么问题。我觉得很多内容可以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这两天一直有人在问:在现代社会,人如何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如何能具足时空?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人回到内心就够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说我们要谈一下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我们中国人,特别是成年人都很理解一句话:白天做鬼,晚上做人。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听过这句话,很多官员,包括他们的秘书,还有很多老板在跟我们抱怨,说他们白天在做鬼,晚上才做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人格分裂的。

这句话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在讲,或者说我们自己在大都市生活也是这么感受到的:我们每天挤公车去上班,到了公司跟同事争执,在体制内被束缚,在市场上受打压,伤痕累累地回到家,晚上到家才能舒一口气,才有做人的空间,这是中国人的感受。其实西方社会也有,有一句名言:“白天做桑丘,晚上做堂吉诃德。”和我们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人格分裂现象,很多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会认为这是人格分裂现象,但我今天想说,这是人类和人性的一种正常的状态。为什么是正常的?

如果说我们人需要回到内心的话,那么当然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你可能对世界有憧憬,甚至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但是你一旦从自己的内心走出来,就进入到时间的轨迹当中,只能属于时间的一个阶段,是有限的,这是一个时间尺度。人一旦向前走一步,空间就变了,你只是空间的一个点,是一个局部的部分。

也就是说,人在空间中是局部的,在时间中是有限的,所以人不是全部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又知道,时间和空间可以用世界来表示,我们只是时间和空间的一个维度。

这个话题比较好玩,我们把全部的生活方式抽象出来之后,只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

比如说我们的档案里面,都会填两个内容:一个是你的出生,这是时间;一个是你是哪个地方的人,这个是空间,有了时间和空间坐标,我们才能和你做交流。我们和人寒暄的时候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有限的,都是一个局部的存在,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人如何能超过此时此刻的局限性,拥有全部的世界呢?

我们说“世”是时间,“界”是空间,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全部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我想给大家提供的一个思想方法和框架,因为我后来在研究《易经》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人的有限性。如果把一年365天划分成64等分的话,我发现每个人的出生都可以用《易经》的一个命卦来表示:比如说今天是7月5号,7月5号出身的人可能属于鼎卦,出生在这个时间段的人会有一些特点,比如:一言九鼎、鼎力合作,或者鼎卦人爱做饭,爱追求精神。

我后来发现,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这两种元素就给了他源代码,就像电脑语言,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的源代码,在跟新的时间和空间做一些组合,这些组合导致我们产生不同的命运。

有的人为什么会唱歌呢?有的人为什么口才好呢?是因为他的出生的那个时间的源代码中又那样的唱歌、口才的元素在,这其实是我在《易经》、在中国文化中学到的道理:我们每个人从大自然、造物主那里取得了很有限的知识和能量,没有一个人是全知全能的。我们作为一个人想要获得全知全能怎么办?永远不会,永远只能去接近全知全能。人一生通过两种方式达到圆满:一种是在人生百年的时间去经历,你自己出身的有限性,比如今天出生的人是鼎卦,但是他在人生百年当中会经历乾卦坤卦甚至否卦等不同的时空的感受,这是一种人生百年的感受。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告诫一个人的时候说:“你得意的时候不要太得意,因为泰极否来,落难或者坎坷的时候也没有必要太悲伤,因为否极泰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人生如果要追求圆满的话,需要向外求。但今天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也可以向内求:回到自己的内心状态,就可以获得全部的时空经验。

这是东西方的文明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参考:东方的儒释道文化都在告诉大家要安静下来,因为静可以入定,定可以生慧;佛教也有持戒、止定、生慧。你只有在入定的状态下向内求,你才能够觉得自己和世界合一了。就像古人说的“万物皆备于我”,这才是全部的时间和空间。

向内求和向外求既是人个体的一个状态,也是文明的一种状态,我们所说的人道,人在世界的一个坐标,我们怎么把这个坐标认识清楚,并且跟这个世界建立起更有机和有效的联系,这就要说起“道”。

什么叫做“道”?很多人都以为“道”很容易理解,比如说“道可道。非常道”,我曾经把这一句做了另外一种断法,今天可以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之前将这句话断为“道可、道非、常道”,因为这和《易经》的三易是相通的,《易经》有变化,有简易、变易和不易,这其实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

我们的古老的中国文化已经有辩证法的逻辑和辩证法的思维了。我们不仅说中国的“道”文化很厉害,外邦也有“道”,如果在座有基督徒的话,肯定读过《圣经》,第一句话就是“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圣经》里的“道”到底是不是中国人的“道”?跟中国人的“道”有没有区别,如果我们把“道”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说法,“道”其实是对万物对宇宙的总体的解释,就必须承认我们的“道”是“道”,《圣经》里的“道”同样是“道”。

我们在全球化的时代,就不应该彼此隔离,说“只有我们的道才是道,他们的道不是道”,我们必须有新的信心和新的胸怀来跟他们对话,甚至吸纳他们对“道”的论述,把对“道”的理解能做一个新的综合,而不是皈依于某种传统的对“道”的论述。

这也是我认为全球化时代的人有福祉福报的原因,因为我们不再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年代和文明里,在那种文明里面,我们可能会对某些圣贤大德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会跪下来成为他的信徒,然后我们就把他当做是宇宙、天道,是唯一的论述。

当然,他们中间也有比较自信的,比如释迦牟尼一生下来就在地上走了7步,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但是我们能不能只有佛陀的教诲才是唯一的、终极的呢?不能。

还有我们山东的孔子,被称为集大成者,孔子的信徒认为孔子把一切的古往今来的一切道理、伦理说尽了,好像我们应该去尊奉他,把他当成唯一的行动指南,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只要有老子的存在,孔子就不是唯一性的,老子说他天下第一,孔子就变成“孔老二”了,这是中国文化很好玩的一个比喻或者称为象征,它其实暗示我们,任何一种文化,存在的就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只要有另外一个存在,那么你就变成有限性了。

我们刚刚一再讲,只要我站在这个地方闭上眼睛,沉入我的内心,我就是整个世界,但是只要我睁开眼睛,你们存在,我就是时空中的有限的、局部的一个生命。我必须尊重你们,你们跟我一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某种关系,我们在这种关系的互动中,把这个关系推向和谐,这是我今天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我这几年的一个思路:我们每个人都在时间空间当中,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以及思想理论和学说,再伟大的道理都有时间和空间的维度。

有一个说法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否知道,德国美国哲学家都论述过“轴心时代”:在2500年前,北半球35度左右的地区,东西方同时出现了一些伟大的哲人、先知、思想家,东方有老子、孔子、墨子,南方的印度有释迦牟尼这样的圣人,希伯来有先知,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人的出现特别有意思,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600年间同时出现而且都是出现在北纬35度左右,没有人说清为什么那个时候他们会同时出现,这个问题你们在百度百科上、在书本中可能都找不到答案,但是我觉得我这几年通过学习《易经》,或者说通过利用一些现代的知识,包括数学的二进位制,对这个话题稍作了推论。

比如:懂易经会用先天八卦来看北纬35度其实从赤道开始数起到北极点,是中国先天八卦的正卦区域,文王八卦的论述叫“帝出乎正”,所有生命的突破性思考都是出于正卦的时空,北半球的地震带也在正卦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在那个时代东西方文明同事出现了突破,在信徒的眼中都认为某一个派别将所有的道理说尽了,但是很有意思:老子说尽的道理,为什么孔子又说出另一套道理来了?如果东方的老子、孔子说完了之后,为什么南方的释迦牟尼又说出一套道理来,我们肯定能够想到,他们的道理还是有限的、局限的。

那么很简单,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他们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当时用庄子的话来理解这段话的时候,就是在轴心时代,那次的全球化浪潮出现了超越性的突破,这个突破很了不起,但是庄子说,一旦突破,固定在这个地方,你就跟这个世界分裂了。

所以庄子有一句话叫“道数为天下裂”,裂开了之后,就成为了时代和空间的维度,这也是我后来想到的,原来人的精神、思维也有时间的维度。我们本来认为自己的头脑中,我们在晚上做人的时候,是我们想象最为充分的时候,我们一旦走出去,睁开眼睛,我们就是有限的。如果儒家的信徒认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集大成者,但是如果他一旦睁开眼睛,看见孟子在旁边,他就不会说他(孔子)拥有全部的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在太极中也有理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所以分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如果孔子睁开眼睛看见孟子在的话,他就会往东边让一让。孔子的学问是东方之学,这是空间维度,他的时间维度是春天之学,所以我们看论语,他的话语都是很活泼的,而且他的仁爱的哲学都是跟儿童有关,跟孩子的教育有关,跟忠孝立国有关。

但是孟子来了,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义”,义在秋天,义在西方,这就是儒家内部构成的完整时空,但是儒家内部的完整性够不够?如果他们睁开眼睛看发现墨子在旁边,他们肯定同样需要挪一下位置,还是要挪到东方来,墨子的学问代表秋天,代表平民阶级,代表科技、理性、逻辑,代表小手工业者,这其实是西方之学和秋天之学的现象。

然后,还有老子的存在,老子是伟大的哲人,他的文化是从“易经哲学”而来,他很厉害的一点是占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南方纬度,一个是北方维度。

这是道家、儒家、墨家,在先秦的中国内部的东南西北的时空的完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知道秦汉之后墨家衰败,因为他个人的原因,因为学说内部的原因,同时也是因为上层的合力绞杀了这个学派,使得他走向式微,所以你们要想一想,此时的中国在精神维度上少了秋天这个维度。

我们都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有财产的季节,是有义务有责任的时候,所以中国人到目前为止,没有明晰的财产权利,没有多少责任感,都是因为中国欠缺了秋天的西方的维度,只有东、南、北,只有春天、夏天和冬天这三个时空维度。

所以到秦汉二代,中国的皇帝都梦见了西方也有圣人,到东汉年间,许多高僧都向西去求法。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前秦的国君在发动淝水大战的时候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派他的大将去西域地区攻灭一个国家,因为他想夺取这个国家的一位高僧,叫久木罗实,很有意思的是,一个国家想要去攻灭另一个国家,只是因为一个人,而且仅仅因为这个人是高僧,这说明中国文化在那个时候,已经不太够用了。

中国人要把西方的学问引进来,以构建中国时空的完整,所以我们派高僧去西方引进了佛法,跟传统中国文化一起构建了新的精神空间,构成了千年性的完整,到宋代,儒释道文化甚至又融为了一体,这是精神时空的完整,但是在时空的维度里面,印度学问和佛法的时间维度是在夏天,空间维度是在南方,所以,儒释道的空间维度只是东南北,春夏冬,还少一块儿。

所以,元代,明代、清代,我们都在引进西学,我们最初是把罗马的历法引进来,帮我们修订历法;到明清的时候,一些传教士比如利玛窦都做了天朝官员帮我们修改历法。这就是西学大规模引进中国的一个开端,此后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处于一个西方化的过程中。因为只有我们引入一定程度的西学,我们的精神世界的时空维度才是完整的。

这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和大家展开得太多,今天有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点拙见,是想跟大家说:我们白天虽然做鬼了,但是我们晚上还是可以做人,而且在做人的时候,我们能够超越有限性和局部性。

今天晚上,我们诸位不仅仅是山东栖霞人,或者山东烟台人,我们是中国人,今天晚上也有可能有人可能是纽约人,有人是香港人,有人是伦敦人,其实我们都是人类。我们白天的限制是可以接受可以理解的,但是晚上我们做人的时候,那些限制、隔阂应该在我们面前泯灭,我们应该要有一颗共同的人类之心。

教也是如此,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基督教,它可能有很多的门派,但是如果我们放在一个时空维度里面,他们各自有可安顿的位置。

就像我们刚刚讲到的,儒在东方、在春天,佛在南方在夏天,基督教在西方在秋天,当然还有未来的北方和冬天之学,它是不是我们中国的道教?我认为不是,但是北半球的冬或北方之学是另外一种文化,只不过我们现在的意识还没有演变到可以理解、接受它们。它们其实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对这个世界存在的东西抱有一定程度的尊重、理解和同情,而不是党同伐异,过于狂妄自大。

我们闭上眼睛以为自己是全部的世界,而当我们睁开眼睛又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这是我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我不知道是不是表达得清楚了,时间已经到了,我就先讲到这儿。

对谈环节

田延友:刚刚有声音说:(您的演讲)蛮玄的。那我想问一个问题,您是北大毕业的,您怎么看现在的大学教育

余世存:现在的大学教育我了解得不是很多。当然据我身边的朋友的了解,确实在中国,教育是一件很痛苦和束缚人的事情。

因为刚才跟大家讲人在时空中的坐标和位置的时候,已经涉及到一点这个状况,就是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虽然我们拥有全部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其实我们被人为地隔绝了,那么中国的大学教育其实也是被人为地隔绝。

如果用传统中国文化的语言去表达,这就叫“绝地天通”,它已经跟真正的天和地绝缘了。所以我们很多有条件的家长或者说有责任的家长,他愿意自己去教孩子,当然还有条路是把孩子送出去。我想无论哪条路可能都比在大学受教育要好一点。

田延友:从您的判断,在您的时空坐标里边,栖霞这边的旅游、我们的道教文化什么时候能发扬光大?

余世存:这是给我提出的一个难题。从我们走过的这么多地方看来,栖霞地区的旅游确实是起步慢了一点,或者说起步晚了一些。但是正因为起步慢、起步晚,所以它留下的资源我觉得还是没有经过污染的,没有经多少破坏的,这些都为栖霞后来居上打下了一个基础。

当然,我们有很多人是反对开发的,我知道有些道长都是反对开发的。因为按我刚才说的概念,“道”是在冬天,它不希望或者说尽量少跟春天这种东西发生过多的联系。

当然一个旅游产业不一样,它目前肯定还是处于一个不免有些荒芜或者荒凉的冬天,那么冬天能否迎来一个春天?我觉得可能还是要靠栖霞人自己。这个在中国《易经》的天道里面春夏秋冬有一个论述就是“元亨利贞”,所以对荒凉、荒芜的一个本质规定是需要你贞定,你要能守住自己。

只有“贞”,才能够“贞下起元”,因为你贞定好了,你淋漓的元气在跟环境的互动中就能一下子被催发。就像我们说,冬天来了之后春天会远吗?我们一旦看到太阳从南回归线回到了我们北半球,我们都会向大家恭喜,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不对?这个“元”目前还在栖霞人民手里、心里,还在沉积着,如果它一旦打开,那肯定是一个很美好的旅游业的春天。这是我的想法,谢谢。

拙见演讲嘉宾余世存介绍

诗人、思想家、学者、自由作家;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多次入选年度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

本次活动主题介绍

为宣传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丘祖“和平、养生、环保”的理念,由广州拙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栖霞市旅游局联合推出的“丘祖西行”大型系列文化活动,7月5日晚在首站栖霞太虚宫进行了“中国‘病’与中国‘药的主题演讲。此次“丘祖西行”活动,是把活动本身当成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在沿途不断探寻“丘祖西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丘处机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推介烟台栖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隐藏了中国人的什么秘密?
《易经》在说什么(4)——《易经》的经和传
不一样的《易经》!如何解读“元亨利贞”?
论程新峰先生易经多维空间,随和的人,到哪都有福气
读这三本书,养大格局,成大境界
易经智慧100则 第1则:找对人生位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