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届高考作文指导系列之三十二:题有千变万化,意守一定之规

编者按:本文写于2018年高考之后,故所举之例皆为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这些题目,虽然具体的文字信息和2019年的作文全不相同,但内部隐藏着的写作信息却大同小异。认真琢磨这些问题,对于2020届高三学生的审题立意会有一定的帮助。

面纱撩起后,所有的神秘便都转化为会心一笑。与2017年的9份高考卷、10道作文题相比,2018年的高考作文数量上减少为8份试卷、9道作文题,形式上则依旧延续了惯常的风格:北京卷依旧是二选一的写作形式,且文体形式固定;江苏卷仍然坚持一个关键词、多重解读意义的命题策略;三套全国卷也同样坚守了对时事热点的有效关注。唯一变化的是浙江卷,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纳入了作文中,增强了写作的指向性。下面,结合具体的题目,对2018高考作文命题作概括分析。

一、融“小我”于“大我”,借“素材”考眼界

无论何种形式、何种主题的高考作文命题,其最终指向都只能是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说,即使最宏大的作文命题,如2018新课标全国III卷的三则标语,其真正的考核目的,也只能是考生这个“小我”对于时代这个“大我”的个性化认知,是考生将个体的生命成长与所置身的时代潮流以及国家命运进行有效关联,发现并准确表达出二者间的逻辑关系的个性化思考。这样的作文命题,既可以展示大时代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也可以通过巧妙的选点,描绘或阐释出个体生命在时代中的闪光。

从这一考核目的出发看2018年的8份试卷、9道作文题,可发现全国卷I的写给2035年时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时光瓶”中的文字、北京卷的“新时代新青年一一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浙江卷的浙江精神与浙江文化、江苏卷的“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都具有这样的命题特色。考生写作这类作文时,固然需要关注时代、社会与生活这样的“大我”,更须将个性化的人生体验融入其中,如此,写出来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避免空洞。

这类型作文题的另一考核目的,是考生的眼界。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中,如果不能正确认知这个时代,不了解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不了解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状况,则这样的考生只能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核,当然不需要为国挑选书呆子。因而,能否读得懂这类型的“大我”素材,就是检验考生是否具有开阔眼界的一把尺子。

二、藏“完整”于“零碎”,用“联系”测素养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全国卷I、全国卷III、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的材料,都包含了若干个零碎的信息。命题人将这样一些零散的标语口号或者概念释义组合在一起构成作文材料,显然不是让考生孤立地分析这些语句,而是希望考生能够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凭借自身的相关知识积淀,丰富完善这些信息中的空白内容,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链,然后从中挖掘出独特的写作意义,表达出相对自由、相对个性化的见解。

这样的材料结构,一方面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另一方面却增强了作文谋篇布局的难度。因为考生可以抓住其中任意一个标语或一种释义作为立意基础,却很难把这些材料完全地整合为一个整体,从哲学思辨的层面上宏观驾驭这些素材。如此,考场作文中充彻地便多是寻常的立意、寻常的结构和寻常的话语,难以出现真正站立在时代潮头最高峰处全方位阐释的佳作。

比如,写作全国卷III的作文时,真正的好文章就必须打通这三则标语,既从中发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解读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为政主张,又能够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而对这些存在着差异的为政主张进行理性分析。写作全国卷I时,则又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既回顾往昔,又关照当下,还展望未来。要做到这一点,考生就必须具备极为丰富的历史学知识、政治学知识和逻辑学知识,能够在零碎信息中发现完整的时代,展示特定的社会画卷。对于终日厮守在书桌上的18岁少年而言,这样的要求确实有点高。考生唯有善于运用联系的方法来审视写作材料,唯有凭借了丰厚的学养作支撑,便无法达成此种目标。

三、以“多元”代“一元”,凭“思辨”验思维

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天津卷的“器”、江苏卷的“语言”、浙江卷的浙江精神与浙江文化等命题,都为考生提供了并非一种立意的思辨空间。即使是另外几套主题指向相对集中的命题,也都具有着“答案丰富多彩”的审题立意空间。

这样的命题构成,一如既往地体现着命题人的善意。毕竟,面对“器”“语言”这样的相对虚空的名词时,置身在高考考场上的考生很可能一下子丧失了立意的方向。而有了命题材料中的几种意义阐释,考生便有了思考的抓手,有了打开思维的窗子。

写作这类型的考场作文时,最忌讳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考生切不可看到了一种释义,觉得有话说,便只围绕这一释义来阐述,且为了抬高自己的文章而故意批判其他的观点。事实上,这类意义多元的命题,必须全方位思考材料中的各种意义,并比较这些意义中的认知差异,发现形成差异的主客观原因,才能发现看似缤纷多彩的各种释义,其实不过是某一基本性认知的逐层引申。

由历年来类似作文命题中诞生的满分作文看,这类多元思维的命题,必须能够在文章中体现出思辨色彩,才能获得成功。只围绕一个方面写作的,很难进入到二类卷。这一点,值得注意。

四、隐“深刻”于“寻常”,由“层次”呈胸襟

2018高考全国卷II的作文题,或许是九道作文题目中最具语文韵味的一道题目。这类故事型的命题材料,只呈现一个客观的事例于考生面前,是非曲直任由考生评述。

此种命题的检测方向,与全国卷I、全国卷III和北京卷属于两个不同的价值空间。全国卷II需要考生具备的,是“小中见大”“寻常中见深刻”。而另三个命题则突出“大题小作”“宏大中见微观”。

2018上海卷的“被需要的心态”,也可以看作一道“小中见大”的命题。只是,上海卷的这道题目,更具生活化。海派语文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是常态化的价值诉求。这一点,从多年来上海作文的命题材料中可以发现。

此类“小”命题的作文,对考生的写作要求其实极高。考生要想从“小”中发现“大”,就必须能够从具体的事件中提炼出抽象的意义,再由这抽象的意义去分析探究更多的大大小小的事。考生写作这类型的作文,一般需要在主体部分至少呈现出思维的三个层次:由具体事例到一般性认知,由一般性认知到文化哲学剖析,回归日常生活验证。

五、蕴“宏观”于“微观”,从“我在”看构思

与小众化的竞赛作文不同,高考作文面对的是绝大多数写作能力并不出众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要保证一道作文题目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又能让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则作文命题便永远无法脱离时代、生活与生命这三个宏观性主题。2018年高考作文的9个命题,无一例外地都遵循着这样的选题主张:全国卷I、全国卷III和北京卷的议论文,探究时代发展与考生个体生活的关系,全国卷II和上海卷,探究具体内容中蕴含的生命主张,江苏卷和天津卷,围绕一个关键词而展示不同的生命态势,浙江卷则立足地域文化而弘扬应有的生命诉求。

宏大的命题,当然不希望考生同样从宏大处进行叙写。所以,这些作文题目都更希望考生能够贴近自己的生活、从微观处观察与感悟。基于这样的理解,则所有的作文命题中,必然都隐藏着一个不可或缺的“我”:我如何看待这个内容?我如何思考这些行为?我该如何选择生活形式?我应该坚守什么样的价值主张……这些,都是命题材料中隐藏着的意义,也都是写作考场作文时需要把握的构思技巧。

当然,所有的隐藏着的“我”,都不是偏狭的、自私的个体,而是能够体现时代风采和社会应有价值风尚的群体性的角色。也就是说,每一道考题中的应有人生态势或生命诉求,都不来自某个具体个体的心愿,而是来自中学生这个群体的共性化的价值追求。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读懂2018上海卷中的“被需要”的时代性,才能读懂江苏卷中的“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才能明了天津卷中的“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六、赋“自主”于“文体”,依“才情”展特长

2018年的9道作文命题中,明确文体要求的只有北京卷的两道题目。这两个题目中,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作一篇记叙文,对大多数考生而言,难度明显大于以“新时代新青年一一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与北京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卷和天津卷。这两个直辖市的高考作文,都只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并不顾忌考生写出来的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记叙文,还是“《读者》体”“《意林》体”的故事加感悟的鸡汤文。

全国卷的三套作文题和江苏卷、浙江卷的作文题则都延续了以往的写作要求,“文体不限”或“确定文体”。这样的文体要求,和上海卷、天津卷并无太大差异。

由上述分析可见,当下的高考作文并不刻意用某种特定的文体捆绑考生的思维,而是尽量地赋予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使其能够依照自身的写作习惯与才情而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写作特长。尽管绝大多数考生依旧会“自主”地选择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但毕竟会有一小部分写作能力出众者,可以解下了头上的紧箍咒,自在地舞动文字,表达出灵魂的真实声音。

对文体的淡化,其实也暗合了当下学术界有关中学生作文文体的争论。因为,记叙和议论原本不过是两种常规的表达方式,并不能依此而形成两种所谓的固定文体。同样是阐释事理,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就很难说清其文体。这一考试要求的变化,值得同学们关注并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刘祥 ,“三度语文”首倡者,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出版个人教育专著12部,发表教育类文章一千余篇。其“三度语文”教学主张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中学语文》等报刊均有专文推介。应邀在17个省开设示范课和主题讲座共二百余场。教学专著各大实体书店和各大网络书店有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年高考作文考什么、怎么考:2017年的“解析”说得清清楚楚
走出滥情的泥淖,走向理性的清明 ——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评
梁挺福:2023高考作文命题思路解析
海城:2016年高考作文题除了北京题都是“话题作文”
2023年高考作文趋势预测及备考建议
关键词里看中国——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作文试题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