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归纳与演绎方法,是人们对事物形成正确认知的必要手段
userphoto

2023.02.05 河北

关注

(原创)

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人的正确认识需要借助必要的方法和手段;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最终是对事物发展内部矛盾性的了解,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并由此形成推进认识深化的逻辑思维。

认识事物采用的归纳方法,是通过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认知扩展具有普遍性意义。演绎方式则与之相反,是使认识从一般到个别,达成普遍认识具体到个别事物的正确认知,使人的认识更丰满、更具体。归纳与演绎方法共同对人的认识产生方法论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形成正确认识的互相渗透、相互作用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核心是人们对事物矛盾过程的分析、认识和把握。这就使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在反复连续的思维过程方面具有了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说,归纳和演绎方法,实质上是紧紧围绕事物的矛盾关系来展开与推进,引导人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对事物矛盾性质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产生认知。人们认识事物需要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来进行,但是思维方法永远不能取代思维认识的客观对象,以及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性及其矛盾关系。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其作用是引导人们进入到对事物矛盾性的分析和认识,进而产生正确认知的过度性方法与有效手段。

人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思维过程,体现了一种思维本身蕴含的生命力,造就了一种对事物持久进行认识的动力源泉。归纳作为人认识具体客观事物的一种汇集、梳理、提炼方法,意在推导发现事物之间相应、相近、扩展的联系及规律。人在社会活动交往中常见的谈话、会议、协调事宜、文字资料传达意向等等,凡是有人际交往、信息传递、人们思想活动的地方,就有归纳的思维方法存在,并始终贯穿其中。

从逻辑的角度说,有归纳就有演绎,这是思维方法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前提、相互补充,甚至在某种条件下互相转化。由此进入到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获取事物间相互关联及矛盾性存在这个真知的更高层次。两种思维方法,其中演绎由一般到个别事物的认识过程,表现为思维方法的“收”。而归纳则是由个别到一般事物的认识过程,表现为思维方法的“放”。两种思维方式的一收一放,体现了人们社会活动过程中,思维方式决定的思维方法,具有的广博性、深刻性与事物本身矛盾情况的曲折性、复杂性。然而,无论“放”或“收”,不同条件下都可以作为研究事物的起点或基础,没有“放”出去的条条线索和适度容量,不可能通过“收”对事物特点、规律产生认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放”出去的相应广度与深度,如果缺乏站位的高度、严密的思维和逻辑辨析,“收”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方法问题,其中包含了人使用各种认识方法时,应具有的顺应趋势的眼界与胸怀。

比如,老子《道德经》中的“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又如,荀子对事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再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学创作原则的“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如此等等。无不是在顺势眼界的前提下,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在综合论证过程中,使某种认识具有相对的普遍意义和深刻性。

归纳和演绎,是人们在研究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事物矛盾性当中去展开思维活动的方式。归纳和演绎方法体现思维活动,其任务表现为:

对事物矛盾关系综合概括的提炼过程;

剖析事物现象,寻找事物本质的过程;

确认事物形式与内容的虚实判断过程;

事物因果关系链条的梳理、归结过程;

深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对未知进行预判的过程等等。

把归纳和演绎方法,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结合起来,是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较高级应用过程;是人们使用逻辑思维正确指导实践的过程;是学习结合应用,推进学习和应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何实现充分的演绎和精准的归纳,是一个大题目。

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是哲学及逻辑学相关研究及探索者的任务,但是这种研究不可能离开人们的社会存在。如果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复,或者在宽度、深度上绕圈子,可能不是人类逻辑思维丰富发展的本来面目,甚至不是先哲们的初衷。特别是逻辑思维及其方式并不是哲学家们的专利和独享的智慧大餐,只有与最广大众多的实践者相结合,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才是保持哲学思考旺盛生命力的唯一坦途。当然,这需要时间,甚至是以历史过程为单位的漫漫长路。然而,这个过程却是人类综合素质提高所不可或缺、越快越好的,因为这是正确的哲学思想普及并发扬光大的历史性任务。当人们为某个社会性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如果用哲学观点来看,问题产生的历史性根源及矛盾关系,问题存在的必然性,争论过程不同认知的表述及方式,问题将来的走向和表现形式等等,都可以得到某种宽度、某种深度、某种倾向性的说明,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归根源以纳矛盾,演特点以绎关联,捋数量界限而探事物本质,是概括演绎与归纳思维方法的核心性内容及要达到的目的。

我们以解析一篇说理性文章为例:

文章无论篇幅长短、观点深浅,总是要针对某个问题。然后辨析和论证其中的事物成因、制约因素、发展过程、内在动力以及形成结论。其中,无论概念、判断、推理,还是论点、论据、论证过程,都是对事物内部的矛盾关联及性质等的区分与剖析,因而这个过程离不开辩证思维的方法,包括归纳和演绎。

我们再以景物文章或画作为例:

神来之笔,妙笔生花很美。描写与布局可以共性,但不可以罗列;可以异同区分,但不可以堆砌;可以在景致中强化联系编织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一个立体部分等,但不可以“越位插图”、“横穿马路”、杂乱无章。我们通过逻辑辨析手法,从中揭示客观存在的事物与事物、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和规律。把与天地共存的人之精神、天地融和、意境主题之间的密切呼应等,书写并勾勒成完美的、寓意深刻的、完整统一的上乘佳作。

归纳和演绎方法,既不是堆砌现象的罗列与排序;也不是凭借提前设置主观愿望,在客观事物中寻找依据;还不是以孤立的单一例证,推论具有普遍意义的综合性结论。

归纳和演绎,本质上是在互为前提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事物内部的联系与矛盾性质;以分析矛盾事物的质、量积累与相互转化,把握形成推动事物质变的决定性因素;研究事物性质确立的条件变化,如何在逐步趋于成熟的过程中,形成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综上所述,实践中的逻辑思维与方法,是人们辨是非、接地气、做成事的先导;是实践活动的核心性要点和关键性步骤;是取得预期效果的思维和工作方法;是人们在客观事物规律的制约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树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辩证思维方法
缜密的逻辑思维是企业创新之源头
看过逻辑思维 你懂思维了吗?
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
直觉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之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