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上生长》:打破自毁趋势,这才是高手逆袭的秘诀
userphoto

2023.11.09 河北

关注

很多孤立的系统就像我们小时候用的煤油灯一样,只要燃烧着最终都会油尽灯枯。同样,人如果不吃饭,消耗完也会死亡。这种定律就是熵增定律。

在不引入外力的情况下,孤立的系统都会走向灭亡。

但是如果我们持续输入能量,比如油灯添加油,比如人饿了去吃饭,这个系统就会继续运转起来,灯油和饭就是负熵流。

同样的,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思想作为一个孤立系统,一直不输入新的信息,就会陷入熵增定律,思想系统不更新,我们的身体就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没有了生机。

如何去抗争这种自毁定律,作者九边在《向上成长》中写到:外部的挑战,新的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都是系统或者人的“负熵流”,只有那种有持续输入的系统或者个人才有活路。

01

打破思维定式,走出熵增循环

最近跟家里小朋友的同学家长聊天,很多家长就是陷入了这种自毁趋势的熵增循环中。

家里的小朋友听不懂课了,家长就把孩子扔给托管老师。往往一个托管老师要面对很多个孩子,他们能做到辅导孩子做对作业,却没有办法真的教会孩子。

于是家长就会更着急,拼命给孩子换新的辅导班,因为我家孩子相对成绩还不错,很多家长会向我咨询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我会提建议,可以家长自己研究孩子不会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时候家长就会说,我们学问不行,这太难了,线上老师讲的我们也听不进去。

每次聊天到这里,我都会停止继续提建议,因为基本上,没有家长真的能听进去让自己改变的建议。

想一想,二三四年级的孩子能听懂的课程,再低学问的家长怎么听不懂?

就是他们把自己的思维系统定义成了不能更新的系统,不愿意接受负熵流,最后孩子只能放任自流。还要被他们不停责骂浪费钱。

这种思维定式就是典型的个人思维系统的熵增趋势,不引入新的思维,就会不停在现有困境中打转。

我们常常听人说,有人死于30岁,说的就是一个人到了30岁后不再学习新的东西,任由自己跟着既有经验去生活。看着人依然每天在不停做着事情,其实每天都在重复过往的日子。

有这样一个笑话,如果只是不停努力奔跑就有用的话,那最努力的可能就是拉磨的驴子,一个人如果不去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和蒙住眼睛只会玩命奔跑的驴子有什么区别呢?

02

不设限,保持学习,不断突破边界

持续的学习就是不断给自身输入抵抗负趋势的动力,这种积累过程会让我们不断突破自身的边界,到达新的高度。

记得看《当幸福来敲门》时,对男主角做出要去做股市交易员的决定,那时觉得简直是异想天开。

自己面临破产,妻子离家,自己带着几岁的孩子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却想要去做金领。

但他却带着这种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守在交易所大楼下希望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不久,他得到了这个面试机会,也通过面试,成为20人中留下实习的一员。

学历最低,老同事一直让他买咖啡干杂活,实习期间也没有任何收入,他没有放弃,别人休息,他不休息,不停打电话,最终成为留下的那一个。

没有地方住,不停被驱赶,没有收入,下班后还要去推销器材,他都没有放弃,而是突破重重阻碍,不断输入学习,最终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成为交易员的梦想,而且还做得很不错。

从濒临破产到成为人人称羡的金领,他做到了这些:去跳出当前的困境,不断学习,做有价值的事情,最终跨越了阶层。

作者九边在书中讲了自己导师的故事,他的导师已经六十多岁了,不仅坚持长跑,还在网上学习Python,编写脚本,同时还在写一本关于匈奴史的小册子,除此之外,还在搞一本怎么教小朋友学数学的书,对红酒也研究的很深。

不管是幸福来敲门的男主角还是九边的导师,他们不因为环境和年龄给自己设限,而是保持学习,一点点对抗生活和生理上的自毁趋势,不断突破边界,也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很多人无法行动,理由无非是自己所处环境不好,或者年龄不小了,不想折腾,最终每日沉浸在短视频、家长里短之中消耗生命。

所有向上走的路都是更需要费力的,只有那些不设限,不停学习的人才能打破边界,让生命走向绚烂生辉的道路。

03

用对方法,坚持读书,有效成长

并不是所有的方向都奔向好的终点,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正向的回报,我们在付出努力的时候也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成长。

什么叫学习有效果,那一定是有效输出足够多,但是如果想输出,就需要依赖积累。

那么如何坚持读书并有效看书呢?

《向上生长》提了这几种方法:

【1】抢占式,每天强制要求自己一定要看两页书,看完两页再看别的,就这样,每天都能抢到看书的“时间片”。

我自己是一个有些完美主义的强迫症患者,表现在读书上就是,必须要有整块的时间,手边有随时能记录的工具。

这样就导致,我拿起一本书看就需要很多勇气,而且总觉得要有纸质书才能读,就这样拖着拖着,往往结束阅读了,我还没能写一篇笔记。

后来尝试在地铁上看电子书,用加标签的方式进行阅读,发现一个上班的车程就完成了一天的读书量,简直太惊喜了。

现在去写读书笔记时,只需要翻开有标签的地方重点再看一遍就行了。

【2】目标要小,每天目标一定要小,跟自己先妥协,不要太为难自己,你不为难“他”,“他”才给你干活。

目标的作用就是为了让一件事情开始,如果目标太大就很不容易启动。

这让我想起《微习惯》这本书,作者就讲了运用小目标开始一项任务,最小目标往往都被超越,但是超越后,第二天依然是最小目标要求自己。

这样反而能开始了。

【3】要奖励自己,当你持续多长时间搞定一件事之后,你要给自己适当的奖励,比如你每天看两页书的目标坚持了三四十天就奖励一下自己,完全把你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

给自己奖励,这件事是我们在对自己有要求时最不会做的事情。

因为要做的事情总会当成自己的任务,完成任务自然是应该的。

当我辅导孩子听课时,我发现同样的老师讲类似的内容,那个在课堂中间环节让孩子抢积分的老师总是更受欢迎,孩子也更有兴趣听进去讲的内容。

这也让我深受启发,适当的奖励其实是一种调整,就像马拉松设置中途喝水的地方一样,是为了更有动力往前。

在给自己制定目标时,要给自己惊喜,给自己奖励,做一个开心前进的人。

【4】坚持,你做一件事坚持一两百天,习惯了以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脑会给习惯性的动作修“高速公路”。

做一件事情,一天做,是一天的量。

但是如果能坚持形成习惯,那么坚持就变成了刷牙洗脸一样的事情,丝毫不会觉得痛苦了。

这样保持坚持的动作,需要有固定不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

不论结果如何,先保证做的动作,然后去用时间养成习惯。

【5】搭建知识框架,然后再看专题方面的书,一点一点地填充哪个整体知识框架,你的知识就丰富了

要真正有成果,一定是要有系统性的东西。

我们看书的时候往往只看眼前感兴趣的书,如果今天医书觉得读着有意思,就看医书,明天理财有意思,就去读理财的书,后天情感,大后天育儿。

但是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其实就是缺少框架意识。

把每一个当前想要解决的问题,做一个主题阅读,搭建一个完整的框架,一点点跟着问题就填充内容,这样解决一个问题,就真的解决了一个系统的问题。

【6】看完什么东西之后就随手写点心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即可。随着时间的叠加,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我们很多人其实是有读书量的,一年几十本上百本都可能读,但是读完后,脑子里却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时间久了,再翻起书就像一本新的书一样。

这就是读书只有形,而缺少神。如果读书是形,那么读后输出总结的感受和心得就是神。

不管写的是什么,写成什么样子,先用自己的理解去完成。和自己形成链接的文字才能真的在现在和未来支援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九边老师在书中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大家往往高估自己一天能学会的东西,低估三年能学会的东西

高手成为高手靠得从来不是捷径和神来之笔的运气,而是蛰伏下的有效积累。

所谓逆袭,不过是经历苦难和积累,迎来大放异彩。


简介:张帆,读书追剧学习,用自己的节奏历经这个世界,写温暖的文字,让昨日可忆,愿未来可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边:二十五个有用的思维模型
帮孩子克服八大系统发展短板,获取高效学习能力,实现学渣逆袭梦
英语从60分到147分,只需掌握这17张图!差生也能逆袭!
柯云路: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
好作文不只是写出来
小学生古诗学习,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练习起来,从现在就开始逆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