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之旅之我心中的大槐树

这次去山西,第一站便是魂牵梦萦的洪洞大槐树寻根园。

小时候,喜欢追根问底。听老人们说,我们的祖先来自洪洞大槐树。当时只是隐隐觉得:在一个遥远地方,有一个比我们村大的村庄,街头有一颗大槐树,树身遒劲,树荫蔽日,枝繁叶茂,槐香扑鼻,枝桠间筑有鸟巢,树底下稀稀落落地洒下许多树叶和鸟屎。

后来,大人们形容一个地方民风不好的时候,常常说:“洪洞县里没好人”,问其缘由,不得而知。于是又无端的觉得,洪洞县民风彪悍,欺男霸女。或许,我们的祖先就是被迫离开那里的。

再后来,与不熟悉的人走到一起,只要知道是同姓,就完全可以说“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对方也会笑着说:“哈哈,都是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

在前往洪洞的路上,心里就一直在想,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颗树?大槐树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留给人们无限情思的是一颗树?而不是广济寺?也不是汾河?

其实,洪洞的大槐树和小时候大伯家门口那颗槐树看上去没什么两样,然而那并不久远的历史却为洪洞大槐树赋予了非常的意义。洪洞大槐树,因为当年的那些故事而生动,更因为那则民谣而留下无限的情思。我们现在追忆那段历史,感慨那一幕一幕饱含着辛酸和泪水的情景,最终寻求的是饮水思源的心灵慰籍。叶落归根,人们需要生命的完整。

洪桐大槐树的闻名,源于一则流传广泛的民谣,这首民谣以其朴实的语调,叙述了一段与我们许多人身世息息相关的关于人口大迁徙的史实。

问我祖先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鹳窝。

树是有生命的,也是有灵性的,因而人们对于一颗树的眷恋往往会胜过一条河、一座庙。经过无数代人的口口相传,一则民谣天下知。而当人们返回头来寻根祭祖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已经被延续了很远很远,于是便开始从纷杂的历史中梳理属于自己的根系,将“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等作为自己的根祖,但这些都是被图腾了的神话,而求证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但那也不过是一种推测。人类哪有那么大的能耐可以穿透历史的长河?远古的神话和推测也过于遥远和飘渺了,而“大槐树”却是几百年以前的事,相比之下,大槐树离我们更近。因为近,所以我们的感受才更加真切。

大槐树底下的人口迁徙,确实是被强迫的。但不是同族之间,而是官府。

元朝末年,由于战乱与灾荒,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特别是两淮和中原一带几乎成为无人之地。而当时 “表里山河”的山西,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许多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明朝消灭元朝后,就决定采取移民的政策以休生养息。当时,晋南是山西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方,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在洪洞城北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香客不断,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明朝政府就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事宜,而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的聚集之地。

因为那里地肥水美,人们故土难离,所以明政府的移民一直收效甚微。有一天,明政府颁布了一则告示:“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限三天赶到。愿迁徙者可在家等候。”消息传来,许多人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簇拥而来,三日之内,大槐树下便集结了数万之众。这时,突然大队官兵蜂拥而至,一下子就把手无寸铁的百姓包围起来。紧接着有一官员高声宣布:“大明皇帝敕命,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原来这是一个弥天骗局,人们犹恶梦初醒,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上当了。无数官兵先将青壮年带铐上枷,然后逐人登记,发给资照,一家一户,绳索相连,如串蚂蚱,百姓在刀逼棒喝下踏上了漫漫迁徙的路途……

他们得知大明政府的告示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来到大槐树下的,甚至没有多穿一件衣裳,多带一点干粮。他们撇下自己的寒窑敝舍以及里面的锅碗匙瓢、家具什物,抛弃了自己精心喂养的牛马猪羊,离开了养育他们的那一方水土。仰望大槐树,枯黄的槐叶随风飘落;叩问上苍,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发出声声哀鸣。他们一步一回头,盘桓眷恋,不忍离去。捧一掬黄土,折一根槐枝,回望故乡,最后只能老远看到大槐树上的老鹳窝,禁不住潸然泪下。

苦心建造起来的家园回不去了,辛勤耕耘的田地种不成了。一次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使他们像一株株枯黄的无根草,随风摇曳;一场前途未卜的人生遭遇,使他们像黄土高原上流失的水土,四处漂泊。他们不知将流落到哪里?更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家?

在大槐树下,我们饶有兴致地听导游讲述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刻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小趾甲都是两瓣子,于是又留下了另一首民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一个一个都反绑起来,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在一起押解着上路。由于手臂长时间被捆绑着,胳膊逐渐麻木,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到后来,这些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们大都习惯于倒背着手走路,及至他们的后裔也是如此。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这些移民的双手被绑,所以凡大小便者都要报告给解差后,才可以被解开双手。由于长途跋涉,行走缓慢,长此以往,这种口头的请求便逐渐趋于简单化,只要一说“解手”,官差便心知肚明。从此,“解手”便成了人们大小便的代名词。

这些移民到了新的地方后,开始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劈山建房,开荒种地。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他们就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栽种槐树,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到后来,许多地方的村头都有这样的老槐树。

著名戏曲《玉堂春》里有一段“苏三起解”的唱腔,“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越思越想越伤情,洪洞县里无好人!”说的就是当年苏三从大槐树下经过时的情景,而最后这一句“洪洞县里无好人”,也便这样被流传下来了。

过去的这些故事,不管是确有史料记载,还是源于人们的传说,也不管这些故事里包含了多少辛酸和苦难,都没有一点荒诞的意味,是那样的合情合理,是那样的顺理成章。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要在大槐树下举办寻根祭祖活动。在这一天前后,总会从四面八方飞来一些状似麻雀的小鸟,在汾河岸边、在大槐树上空徘徊盘旋,啾啾鸣叫,人们不知道这种小鸟叫什么名字,就叫作“思乡鸟”。祭祀活动结束后,这些思乡鸟也随之纷纷离去。有人猜测,这是那些当年从大槐树下走出去的移民的转世,虽没什么科学道理,但在每年一度的寻根祭祖活动中,成群结队的“思乡鸟”却像是有了灵性似的,让人叹为观止。

一直怀念大槐树。怀念它的原因并不单是推测自己的祖先来自洪洞,而是大槐树下曾经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

小时候大伯家门前家那颗有一颗老槐树。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祖先栽上的?也没有人知道这颗老槐树到底多少岁了?硕大的树冠足足遮盖了门前到街道的一片空地,枝桠间有几个鸟窝,伶俐的孩子敢于爬上去掏鸟蛋,而我最多只是骑在树杈上。听母亲说过,槐树老了会成精的,从此以后,就再没敢肆意地爬到那颗老槐树上嬉戏。树身在一人高的地方分了两杈,在分杈的地方有一个小坑,里面积了半坑黄土,上面长着几株小草,湿漉漉的。有时,整个小坑里会积满清水,小草便被淹没在水中。也许,那便是大槐树眼睛里噙满的泪水。

每到傍晚的时候,人们便聚集到槐树底下纳凉,人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天南海北,张长李短,前三十年,后四十年,一直到月明星稀。最有趣的是:当有人说到得意处,忽然从脖子里掉进一堆鸟屎,故事噶然而止,众人哈哈大笑,然后站起来掸一掸坐在屁股上的黄土,起身回家。

就让我相信,那颗槐树就是当年祖先从洪洞过来的时候栽上的。因为,我的两只小脚趾也是鱼尾状的两瓣瓣。“阴宅松柏、阳宅槐。”黄土高原上多年来的这种习俗想来是有缘由的。

六七百年多年过去了,洪洞那颗古槐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在旁边同根孳生的第二代槐树也已经枯萎,而同样在旁边孳生出来的第三代槐树,却依然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显然,谁来寻根祭祖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的根依然还在。

“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仰望那颗茂密的大槐树,心中便凝为了“根”的情结;揣摸自己的小脚趾,找到了自己“祖”的印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系洪洞大槐树(图文)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图)
[原创]寻根老槐树 - 林中漫步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明朝时洪洞县人口不到十万,为何全国各地的人都说来自老槐树下?
这棵树历经千年,因朱元璋的一个举措,后来变成了百姓心中的国宝
洪洞大槐树情结——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古槐移民后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