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00亿网红产业残酷真相:与李佳琦合作也血亏,40%被坑过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刘晓月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若论今年最大的风,直播电商当属其中之一。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让人们习惯于网络化生存,没花出去的年终奖也转在网上“报复性消费”。数据显示,年前直播间观看人数在6000到7000一小时,疫情后的2月份,人数翻倍到1万3到1万5每小时。

直播电商,有望成为万亿级别的巨大市场。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商直播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2020年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将达5.24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预计2020年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将增至5.26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9160亿元,约占中国网络零售规模8.7%。

风口之下,大小玩家纷纷入场。智联招聘携手淘榜单发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产业人才报告》显示,2020年2月份,淘宝新增加100万商家,新开播商家环比增长719%,用户环比增长153%,并带动平台成交额同比翻倍,每周订单量环比增速超20%。

各界大佬也纷纷开播,商业圈有梁建章、董明珠等知名企业家,娱乐圈有李小璐、李湘等明星,除此之外还有各县长、村长纷纷为本地农产品扶贫带货.......

直播商品种类也不断丰富,似乎万物皆可直播。云卖房、云卖车、云上博物馆、云上演唱会.......吃、住、行、娱、购、游均转至线上。

但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直播电商的表面繁荣之下,问题却开始不断浮现。直播电商,必将迎来一轮残酷的洗牌期。

对于商家而言,直播电商往往会变成一项“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要想直播,你首先需要付出一系列高额的成本。光是和顶级主播合作所支付的佣金就高达30%,其中包括平台、外包淘客/MCN机构和大主播等各环节的抽佣。

如果为了降低成本,选用小主播,那么带货能力就会大受影响。在马太效应日渐突出的网络环境下,粉丝们往往只会关注那些头部主播。

有业内人士就这样说过:“你无法阻挡粉丝涌向辛巴等头部主播直播间。大家被热闹表象蒙蔽了,没有原始流量积累和顶级主播加持,贸然开播难以幸存下来。”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淘宝直播双11巅峰直播热度排行榜显示,薇娅、李佳琦二人的热度(粉丝关注度、导购成交等指标综合考量)是第二梯队的10倍以上,考虑到成交额也是数倍以上。

但头部主播就是万能的吗?

事实证明,虽然他们的流量大,但转化未必强。据第一财经报道,朴西电商的负责人透露,李佳琦“双11”当天的链接费为15万,分成比例为20%,他们和李佳琦合作了5次亏了3次,双十一当天更是亏了50万。

明星带货更是如此,名气大不等于带货强。比如李湘,去年直播卖一款白鹅绒羽绒服,直播间吸引了131万人观看,但并未产生任何实际购买。而且李湘的直播报价是5分钟80万!

而且,主播的专业能力也受到了质疑,对于所带货商品,主播往往并不了解却为其大力站台。比如薇娅在直播卖房时分不清40年和70年、住宅和公寓概念以及出现学区房概念混淆等问题,就遭到了网友的差评。

尤其是车子、房子这种大宗商品,往往也是看热闹的多、成交的却很少。

比如前段时间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化身汽车界“李佳琦”,亲自为自家品牌“带货”,吸引了50万人在线观看,但实际成交却很少。房地产行业更是如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首先是线上看房的用户本来就少;其次是在有限的用户之中,前来“刺探敌情”的同行,甚至比真正想买房的消费者还多;最后是在这些消费者中,大家都是看看热闹,纷纷表示还是等疫情结束线下再看房。

直播其实是有门槛的,尤其是这种大宗商品,必须要有粉丝的信任基础、必须要有前期的粉丝积累。

快手上一位坐拥305万粉丝的主播“二哥评车”,曾在六场直播中卖出过288辆车,他如此分享了自己的销售经验——

从2015年进驻快手平台起,他4年期间一直只做与新车相关的内容,为了保证粉丝黏度,还添加了“在直播间打赏超过60元的人”的微信,承诺永远不删,并且及时回复咨询信息。他称自己有“9个加满好友的微信号”,而且有人曾断断续续向他咨询了一年的买车建议。

其实,如果长期做直播电商,对品牌价值反而可能有损伤。

现在直播想要带动货,基本上都要靠打折、促销的方法,这必然会大大提高用户的价格敏感性。前段时间抖音某网红账号和某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里,某原价近4000元的知名轻奢手表,就以不到1000元的进货价卖出限量2000份。

如此“骨折型”的促销,恐怕会大大降低用户对于商品的价值感预期,以后商家想要恢复原价,恐怕很难会有跟原来一样多的用户愿意为之买单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直播买的货,往往坑更多。

首先,“冲动是魔鬼”,直播电商的重要优势之一是能够激起用户的冲动消费,“oh my god”“买买买”“我的妈呀”来自于主播的现场测评、讲解推荐、即时答疑、实时互动能够瞬间点燃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但冲动之后,消费者也很容易后悔,直播电商的退换货率居高不下。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受访用户中取消直播购物订单或者退货的比例较高,取消订单或退货频率极少的用户仅占27.01%。原本单场利润就已经被打到极薄的品牌和商家,一退货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来源: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用户画像及行为洞察》

其次,“卖家秀”与“买家秀”的天差地别,也让直播电商颇受诟病。

大量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商品以次充好.......直播电商成为消费纠纷的重灾区。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拒绝直播购物的消费者主要是担心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和售后问题,分别占比60.5%和44.8%。

(中国消费者协会,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

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烤虾事件”,看上去朴实善良的大妈,大力宣传的“纯天然无污染美味大虾”,曾经撩动了无数用户的心及钱包。

但是,很多人收到东西后却发现:包装袋里装的根本就不是大妈直播中出现的色香味俱全的烤虾,而是看上去就像风干的焦炭一样一捏就碎的地摊货。

装烤虾的袋子上没有标注生产厂家,没有质量合格证和卫生许可证,甚至连装模作样的投诉电话都没有一个!即使有用户“揭露真相”时,大妈也不怕,分分钟转换阵地,去另一个直播平台“直播假货”了。

在遇到消费问题之后,用户往往还没处去说理,维权十分艰难。

如果你找平台解决,直播平台会说你去找电商平台,货是它们发的;电商平台会说你找直播平台,货是它们卖的;如果你找商家,你觉得商品有问题,但具体商品有没有问题,问题产品该怎么解决,都是看商家良心的,即使有平台介入,强制性也十分有限。而且商家售后不力,平台最多也只是发罚款,违法成本很低。

最夸张的是,有的用户找主播退货时,反而遭到了威胁:我能找人调你身份证!

这些年来,从O2O到区块链、共享单车,我们见证了太多的风口爆发,资本和玩家蜂拥而至;也见证了太多的风口幻灭,给投资人和用户留下一地鸡毛。

如今风头正盛的直播电商,也走到了问题爆发的阶段,大量主播的涌入、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的种种乱象......一系列迹象都预示着行业出清的信号。

面向未来看,有几个趋势可以确定:监管势必加强,行业定会出现洗牌,大量玩家会被淘汰.......留给直播电商的时间,或许真的不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风口上的直播带货:公司全员直播,还要打卡,单场销售500万
淘宝直播是下一个风口吗?
日播场次超6万 81位主播年成交破亿 电商直播已成传统商家逆袭风口
罗永浩投身直播电商,“带货一哥”是个伪命题吗?
90后李佳琦,85后薇娅,凭啥站上「直播2020」的C位?
薇娅李佳琦年入千万,淘宝直播下一波风口暴风式来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