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看书,但写作却不好,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学习之道

班里有许多书痴。第一书痴是球球。

他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看书,不过,他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是安静的。他看书时喜欢咬手指,准确地说是喜欢咬手掌,从手指到掌心,啃一个遍。所以,他的手皮肤皱皱的、湿湿的、黏黏的,好像在泡椒水里泡了太长时间的凤爪。

他如此喜欢看书,但他的写作却令人头疼。

我可能举了个极端的例子。

然而,真的有许多孩子,看了很多书,可写作对他们来说,却依然非常艰难。

总有一些家长来请教你,说自己的孩子爱看书,但作文写不好,他们可以做些什么。

有的是真的来取经的,想为孩子做点儿什么;有的只是没话找话,假惺惺地客套;还有的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你教学的不满。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作为老师,我们都要表现得专业点儿,做出相对专业的解答。

为什么很多孩子读了不少书,写作水平就是没有提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书是读了,词汇量却没有增加。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不乏一些比较“高级”的词句、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一些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想象空间的修辞。

可问题是,很多孩子的独立阅读,往往是闪读,他们追求速度,只解大意,是不会慢下来细细体会这些词句的。因此书是读了,词汇量却没有增加。这些追求闪读、阅读时只关注情节的孩子往往更偏好读漫画书。举例来说,“敌将发出震天的叫声,好像大树倒下来”这句话,在漫画书中只用“咚”这一个拟声词来表示。长期只看这样的漫画书,势必会造成词汇贫乏,而一个词汇贫乏的孩子在文字阅读时是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的;在表达时,不但用词捉襟见肘,文章也很难丰富而饱满。因为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想象、批判、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等“高级”思维活动才可能发生。

生活中的提醒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9岁以前吧,下面这些建议希望你关注,说不定能帮助孩子养成对词语的关注,丰富孩子的词汇。

◎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很多人谈话。就算有再多的语词,如果不去使用,就无法变成自己的。要不断地重复使用,并记取新学习的语词,进而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语词。

◎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用话语来指示。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尽量用准确的语言去表示,而不用手去指示。例如,可以说“请你把房间地板上绿色的扫帚拿过来”,而不要指着扫帚,说:“拿过来。”

◎边散步边聊天儿。例如:“蓝色屋顶那家的墙上开的是什么花?”“你昨天做了一个什么梦,这么开心?”在聊天儿过程中,父母可以随时修正孩子话语中错误的词语。

◎玩词语游戏。比如词语接龙、句子接龙、亲子造句什么的都可以。

◎给孩子大声读书。读的时候,最好两人共同看着书,关键的句子,速度可以放慢,用语气的变化来强调,以引起孩子的注意。

用荧光笔提前标注

以提升文笔为目的的读书方式和以消遣为主的读书方式,肯定是不同的。

一般人读书,见到良言金句,感叹一声便会迅速略过。你若想化为己用,就必须清楚文字之间深层次的关系。有些人的做法是把觉得不错的段落摘抄下来,之后复述乃至背诵,留意所谓字里行间的感觉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心中的模糊印象便会慢慢清晰。

于是,很多大人便要求孩子摘录好词好句。

这种要求完全是用威权的方式实施的。试想,你每读完一本书,都要摘录好词好句,是不是会影响到你读这本书的心情?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会取得相似效果的替代方法—把一些好词好句标注出来。

家长提前把书看一遍,然后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用记号笔标注出来,这样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就会关注。如果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较高,并且在孩子阅读前郑重地对他明示“我看过这本书,并且把好的词句画出来了,希望你也去关注”,或许效果会更好。

像临摹一样背临文章

什么是背临文章?就是事先看一遍文章(不能太长),然后默写这篇文章,尽可能地使用原文的词语,实在想不起来时再用自己的句子。

持续这样练习,或许会培养起孩子对词语的敏感。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被作者的叙事方式所影响,在默写过程中也容易凭记忆使用相同的句式和词语。

利用这种训练方法,写作最需要的一种能力—想象力,就得到了锻炼。每天坚持如此,慢慢提高字数要求,从扩写200字练到扩写2000字,慢慢地写作水平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大声读出来

大声读的好处挺多。首先,是帮助理解和记忆。小学生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阅读困难,或者会念文字但是不怎么能理解。朗声而读则是一种调动耳、目、嘴、脑等各种感官的活跃的全身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加快理解,也会使他的记忆更持久(据测算,默读时所需的记忆强度是朗读时的整整两倍)。其次,客观上大声读比默读速度明显降下来,词句在孩子脑海里停留的时间更长,这样的读、这样的听,会让孩子慢慢认识到粗读和细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让孩子领会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词汇丰富的读者。

其实,除了大声读名家名篇,还可以让孩子大声读自己的文章。如果做得更到位一点儿,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写的文章朗读出来并录音,然后回放给自己听。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看孩子的句法与词语的运用是不是晦涩、拗口,如果自己读起来都费劲,就更别说别人读他文章的感受了。其次是在他反复听自己读文章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哪些地方节奏拖沓,哪些地方说得不过瘾、不够详细。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能让他发现自己在故事结构设计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这样坚持练习,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能成为一个入门写手。

成为孩子文章的“句子迷”

我的小学老师是一个代课老师。他的一个做法至今想起来我都想笑,那就是他经常挑一担粪放在教室门口,课上完了就去地里了。

尽管是个代课老师,但他教语文有自己的绝招儿,那就是用一条线把黑板分成两半。上课的时候,如果谁嘴里蹦出一个好词好句,他就会把这个词句很工整地抄到黑板的左半边。这节课上完后,再要大家一齐把这些词句读一遍。

在那个没有课外书的时代,这种方法实在管用,自己说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被看中抄到黑板上,实在是一种骄傲,然后这个词或句子被运用到自己文章中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因此每个人都期望说出一两个让老师关注的词句来。

这个做法对我有启发,我们要成为孩子文章的“句子迷”。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主动提升自己文章中句子的品位。

像作家一样阅读和写作

所谓像作家一样阅读,就是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但要弄清它写了什么,更要了解它是怎样写的,还要思考它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心里可以不断问以下这些问题。

1.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2.他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3.他的语言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4.他是怎样把事情讲得那么清楚的?

5.若也提供给我相应的材料,让我写篇文章,我将如何从所读文章中有所借鉴?我将如何创新,如何行文?

6.我能针对自己写作上的薄弱环节,从中有所领悟和吸收吗?—比如作者的内心感受、选材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特色。

所谓像作家一样写作,就是指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想法—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我们在写作时要考虑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感受,要经常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我想写什么?

我能让这个想法变得有趣吗?

我表达得清楚吗?

我表达得充分吗?

如何开始?

我充分想象了吗?

我的讲述有条理吗?

如何结尾?

我的内容切题吗?

我喜欢这篇文章吗?

这听起来像是我说的话吗?

我想给我的读者什么感觉呢?

我用到完整的句子了吗?

我用不同的方式开头了吗?

我使用长短句了吗?

我的文章读起来给人感觉连贯吗?

我用了一些我特别喜欢的词语了吗?

我的词语使用正确吗?

我用到我新学会的词语了吗?

我重复使用一些词了吗?

我的内容包含我的题目了吗?

我的文章大小写和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吗?

我检查我的拼写了吗?我的书写整洁吗?

我的段落布局、句子结构正确吗?

(文章选自源创图书《让孩子学会写作》,蒋军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内容有删减)

中国教育新闻网
查询更多教育专业资讯
欢迎点击www.jyb.cn登录网站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爱看书但作文就是写不好?特级教师蒋军晶有妙招!
蒋军晶:作文拥有高级词汇的6个技巧
老师让孩子摘抄好词好句效果不佳 怎么做对写作才能更有帮助?
为什么孩子看了很多书却总是记不住?原因竟然是......
中考语文,好词好句作用有限,立意深刻排第一才会离高分更近
课题研究:读写转换障碍解决——字、词、句的生活化结连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