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东文:真心希望乐视能成功

在别人的镜子里看到自己,最好的镜子就是你最大的对手。

  创维刚赞助国足没几天,这帮废人就在号称上上签的小组里输掉了出线权。拿这个话题暖场我脑子是不是抽住了?好在杨东文并不介意:“我们亏大了!我也想要回来啊,但没办法,钱已经交了拿不回来了。”

  老杨的心态居然比他的逻辑还好。很多人知道他是财务出身,但很少人知道他研究生学的是社会心理学。“性格决定命运,企业领导人是天生的,一家企业能否成功,领导人是决定性因素。性格又跟一个人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老杨问我,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广东和浙江诞生的领导企业占到了绝大多数?“沿海地区人的思维方式和内陆山区绝对有很大不同。”

  这个话题如果展开,会是一篇很好的商业地理吧,可惜我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机会。

  在江西长大,却能讲客家话的杨东文说,他的老家是当年秋收起义的铜鼓县,骨子里有造反基因。可杨东文看上去太温和了,根本不像“霸道总裁”,“管理有多种方式,我很少骂人,算是比较温和的。”

  身为创维集团总裁,老杨的风格就是创维的风格,市场地位稳固,财报无可挑剔。创维数码上半年营收195.5亿港币,净利润8.69亿港币,同比分别增8.5%和5.5%,在市场低迷期已属难能可贵。2015年创维国内市场销量依然过千万,与海信平起平坐国内老大。

  但也仅此而已。在撕B蔚然成风的今天,创维是被遗忘的角落,曝光率和市场占有率完全不成比例。即使酷开的王志国几次公开对乐视放炮,声音也还是太小。

  老杨对乐视倒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他觉得贾跃亭“还是一个认真做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说实话,老杨的眼光和格局真不像是51岁。12月1日晚上,我和老杨在合肥交流了两个多小时,获益匪浅。下面原文照录,有点长,不过干货满满,懂的人自然会懂。

  一、为什么欣赏乐视?

  对乐视我是正面看待,确实有很多值得传统企业学习的地方,原因有三点:

  首先要感谢乐视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活力,给所有彩电企业做了推广。电视机曾经被误认为夕阳产业,现在大家公认它是朝阳产业了,渗透力、影响力、关注度都有很大提升,电视重新成了老百姓关心的热点。

  第二,乐视通过全产业链的方式来竞争,确实给我们只靠硬件赚钱的思维带来了很大冲击。互联网这块目前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管制压力比较小,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想法出来,不断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贾跃亭提出了硬件+内容的模式,而且很认真的在实施。做这件事需要梦想,更需要勇气。

  第三、乐视的品牌传播方式,原来我们都是通过电视、传统媒体做广告,乐视是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粉丝活动迅速推广,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快速提升,给我们很大借鉴意义。

  第四、通过电商、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新的渠道销售,把价格拉低、迅速放量,对我们线下的价格体系、经销商冲击很大。在可控范围内的价格战,乐视短时间内获得了预期销售量。在销售环节的费用乐视比我们低,效率比我们高。乐视在JD、天猫的费用大概在10个点,自己官网更低,彩电企业走国美苏宁大合同就要20个点,加上其他费用会有34、35个点。

  当然,国美苏宁目前还是效率最高的渠道,从坪效、单品上量、覆盖商圈多个指标来看都是这样。京东今年起来得很快,但是要注意控制费用上涨。

  2015年乐视如果卖到300万,康佳和长虹会有很大压力,创维今年国内会做到1000万,加出口有1500万台,和去年基本持平。乐视提出明年要卖600万台,如果能实现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做电视要500万台才有可能挣钱,因为资本量大,环节更长。

  乐视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初步认可,但还需要继续观察。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资本市场已经认可乐视,股价这么高,上市五年乐视网市值千亿,在业内没有几个企业能达到。

  第二,聚集了一批来自各个领域,人格独立、能力出色的优秀人才,这和贾跃亭个人有很大关系。一个团队的领导人要有吸引力,才能凝聚人才。最终创造价值的是人而不是钱,人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也在往这方面走,酷开已经完全独立,30%股权给团队,70%是集团的,这个比例不低。酷开就做智能硬件,后台的运营和维护,未来目标肯定是要独立上市,不过需要解决关联交易等障碍。

  大企业和创业公司没有可比性,必须要一个新的平台,另起炉灶。但大企业也有好处,家底厚,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就可以让年轻人去闯,说不定就走出一条路,控制预算范围之内。大企业就这点好,家底厚。当然能不能闯出来有很多条件,还要有一点运气。

  第三,关键的财务指标,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不足,全靠资本输血撑着,这种模式能不能走下去?目前还不好说,需要继续观察。一个商业模式不能产生经营性现金流的企业绝对长久不了。现在很多创业公司融资,融到B轮还没有人投就死掉了,就是因为没有经营性净现金流。

  二、为什么不做内容?

  乐视靠内容起家,影视、体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特别是乐视体育。创维为什么不做内容?原因有三点:

  第一,内容也会走向同质化,你有的我也有,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各家电视打开一看,大家内容都差不多。

  第二,内容版权不在于多,而在于即时性和有效性,如果你手里的片子都是几年前的老电影,那价值自然大打折扣。

  第三,内容的差异化有两条路径,一个是垄断稀缺资源,比如说NBA,腾讯看好所以从新浪手里抢了,乐视买了英超也是垄断稀缺资源,第二是控制有才华的制造团队,像乐视的养人、养写手是一种模式。另一种是买手制度,认为未来内容的运营仍然是直播分离。举个例子柴静的穹顶之下,当时出来没人敢买,马化腾就判断这个东西肯定有价值的,腾讯视频第一时间播了,马上火了。这就是买手能力,你要有判断力,什么样的东西会火。

  要做内容差异化会面临两个压力,第一是资本压力,原来大家不重视,现在很多公司越来越看重内容。马化腾买了NBA,他有资本,万一英超他也看上了呢?想垄断资源的明年会面临很大压力。第二是你对制作团队的判断力,养一批导演、写手,有几个最后能拿出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个非常考验买手的判断力。

  三、为什么要多元化?

  关于企业做大和做强的关系一直有很多争议,我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一个企业需要持续增长,如果没有持续增长,企业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人才会流失。年轻人缺少平台,你就留不住人,

  第二、如果没有持续增长,在行业里会缺乏产业地位。做硬件靠什么挣钱?一个是品牌溢价,产品力强品牌强,你的产品就可以比别人卖贵一点。另一个是追求供应链效率,我的效率比你高,盈利就比你强。

  中国目前还处于产品相对同质化时期,品牌溢价是比较难的,价格战是主要竞争手段。我们目前挣钱是来自供应链的效率。供应链很长,包括采购、生产、劳动力效率、运输、系统设计等等,对彩电企业来说,供应链很重要的环节是关键部件,首先你能不能买到面板,其次能不能用合适的价格买到。面板的价格一直在波动,去年供不应求,今年供过于求,大幅跌价,这就非常考验企业的供应链能力。

  第三、企业做大是市场环境决定的,中国已经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做到第一就有可能做到全球第一。有梦想的企业家一定会有这样的理想,要追求行业的领导地位。什么是领导地位?就是规模,市场占有率。在大市场做企业,一定会关注产业规模,会往全球品牌走。

  成熟的市场最终会走向寡头竞争,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只有老大老二,没有老三老四了。

  创维做白电,大家也有很多疑问,为什么要多元化?多元化是家电业的产业规律,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找不到一个单一品类的家电企业了,你看美国欧洲日本,全部是多元化的。

  单打冠军总会碰到一个天花板,它的市场风险更大。比如柯达,一下子就被数码干掉了,技术变化的风险太大了。多元化,很多资源可以协同利用,提高效率,比如说渠道、物流和售后服务,多元化搭配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

  我所说的多元化是相关多元化,这是理性的,过分的跨产业跨行业多元化,就不理智了。怎么判断是否相关?看技术上是否有相关性,资源上有没有协同效应。

  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每个品类都是行业第一名,但至少要在一两个品类要做到行业领先。做不到第一怎么办?那就做细分品类,做到能赚钱就行。

  创维做白电还没想要冲第一,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活下来。创维空调还很小,但冰洗不错,今年有近300万台销量,盈利有五六个点,放着有钱赚为什么不做?我们希望明年、后年能到500万台,很可以了。

  四、为什么喜欢熊市?

  我更喜欢熊市而不是牛市。越是经济碰到压力时,反而是企业弯道超车、发展壮大的机会,在这种时候会抢到更多口粮。产业是有周期的,产业低潮期往往是重构的时候,会出现品牌重组、产业链重构的机会,新的商业模式会大量出现。

  现在的流行观点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什么意思?需求仍然存在,用户需要更好的产品,但你没有满足。明年供给侧的结构调整会非常明显,新兴的外来力量会分化,有些品牌会消失,有些会走出来。产业格局会重构,有些二线品牌会顶不住,把份额让出来,给强者和成功的新入者。

  中国企业未来十年还是黄金时代,但肯定也会死很多。我们创维准备好口粮,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做好自己该做的。

  另一个机会是国际化,要看到国外市场机会巨大。增量市场依然在迅速成长,像印度、非洲、亚洲等地新兴市场,依然处于从无到有阶段。第二是品牌重组过程,日资品牌还在进一步退出市场。韩资品牌也到了一定高度,下面就是走下坡路的时候,三星在手机和彩电上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正在面临很大挑战,唯一的优势是品牌和渠道优势。那别人就可以通过新的渠道进入,比如乐视从电商入手迅速上量。在印度、在菲律宾,像国美苏宁这样的连锁店正在迅速起来,可能是弯道超车的机会。

  海外市场并购的机会很多,最近两年包括创维在内中国企业都开始在国外买品牌,今后可能还会考虑收渠道。在国外类似国美苏宁这种大连锁店一定会出现,因为中国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作者是《中国企业家》黄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彩电碰到天花板,创维进军白电市场能否挺进行业前三?
一些中外家电企业市场经营败局揭秘
家电多元化战略升级,主流综合家电企业(黑电)阵营形成
创维新总裁心忧苹果电视冲击
聚焦||高层动荡产品乏力:创维电视陷量跌利滑泥潭中
企业就是品牌,品牌就是企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