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1年中考复习第九单元<溶液>考点解析

命题指津

1.在往年的中考中,对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侧重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固体溶解度等方面,多以选择题出现,四个选项涵盖了上述内容,选起来难度较大。

2.在2010年的中考中,这类试题有所减少,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成为热门考点,几乎每省必考,多数是选择题、填空题,分值3—5分,难度比往年降低,考核内容注意实用性。

3.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要部分,每省市必考,但很少单独考核,多数是关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知识清单

1.溶液、溶质、溶剂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最常见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两种液体混合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如果有水,水是溶剂。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溶解的过程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3)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

(2)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做溶解性。影响因素有物质的性质和温度,以溶解度为衡量的依据,初中阶段,只讨论物质在20°时在水中的溶解性:

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6.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变化有关;一般温度降低、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7.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②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8.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技能

9.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

10.溶液的用途

    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如: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速度最快;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也有很大意义。

    乳浊液也有重要的用途。如餐具、衣物上的油污的洗涤;农业上把农药制成乳浊液,可喷撒均匀节省农药。

基础示例

1.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

2.向20% NaCl溶液中加入1.5 g的NaCl和6 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A.等于20%             B.大于20%           C.小于20%          D.无法判断

3.制汽水时,为了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压强                                 B.降压、升温

C.升高温度                                 D.增压、降温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温度发生改变

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5.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稀硫酸              B.医用酒精             C.浓盐酸              D.碘酒溶液

6.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食盐                B.熟石灰               C.硝酸钠              D.硫酸铜

7.40 g 5%的NaCl溶液,将其质量分数增加到10%,可用的方法(    )

A.将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40 g 15%的NaCl溶液

C.将溶液质量蒸发掉一半                       D.加入2 g NaCl固体

8.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11年中考复习第九单元<溶液>考点解析

A.t ℃,a、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将一定质量的a饱和溶液从20 ℃升温到3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当a中混有少量b,可以用结晶法提纯a

D.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9.为什么用洗洁净和汽油都能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示例提示

1.C  2.A  3.D  4.C  5.D  6.B  7.BC  8.D  9.洗洁净是乳化剂,洗洁净洗掉衣服上的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是汽油能溶解植物油形成溶液。

知识点点通

重难透析

重点 溶液的概念、形成和特征的理解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浓度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凡是具备上述三个特征的物质均可看作是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液态,如空气就符合上述三个特征,就可以看作是溶液。但初中阶段只研究液态的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但一般都是透明的。

④浊液不均一,也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溶液不同于悬浊液和乳浊液,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分层。

重点 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个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此过程放出热量。若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大于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则该物质溶解时有吸热现象,反之则为放热现象。

注:物质溶于水时放热和吸热现象不一定都明显。

重点 溶液的用途

(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类的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3)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4)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

重点 学会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讨论“饱和”与“不饱和”时,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的量,因为温度和溶剂的量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物质在溶液中能达到饱和状态的原因:当温度和溶剂量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不是任何物质在水中都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醋酸、硫酸、硝酸,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就没有限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水中。因此,它们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对绝大部分溶液而言:

饱和溶液 2011年中考复习第九单元<溶液>考点解析不饱和溶液

重点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从溶质的质量分数上看,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的是浓溶液,反之是稀溶液。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是相对而言,例如:40%的硫酸溶液是稀硫酸,而37%的盐酸则是浓盐酸。

它们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1)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2)对不同溶质的溶液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比饱和溶液稀。

重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定义:固体物质溶解度四要素:

①“一定温度下”:是条件,说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先指明温度,因为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受温度影响的,在同样多的水中,高温和低温时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同种溶质的质量也不相同。②“在100 g溶剂”是标准,因为固体溶解度实质是“溶质的质量”,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有关,把溶剂量规定为“100 g”,溶解度就建立在同一个标准上了。③“饱和状态”:是状态,只有在饱和状态下,在100 g溶剂里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才有一个确定的值。④“溶液的质量”:表明了单位。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内因和外因。

①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气压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温度的影响尤为重要,初中阶段也只研究气压不变时,温度与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关系。

(3)溶解度曲线

①以温度作横坐标,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作纵坐标,采用描点法,即可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②溶解度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意义:表示相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或相应温度下,在100 g溶剂里最多溶解该溶质的质量。

③两条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④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为过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重点 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因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因有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重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

(1)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准确地知道溶液的组成,即溶质、溶剂、溶液质量上的关系。

(2)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都等于溶解度除以100 g与溶解度之和。

(3)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是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质量。

(4)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时,所涉及的全是物质的质量,因此如果涉及物质的体积的,一定要通过密度转化成质量。

注: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百分数,解题不要忘记乘以100%。

原始公式的几种变形

①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重点 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称取、量取)  ③溶解

仪器:

如果溶质是固体:

需要用到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如果是两种液体(如浓硫酸稀释):

需要用到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配制溶液一定要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量筒只有一个用途,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重点10  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本课题要求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其中重要的一项应用是学会稀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以解决农业、工业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稀释计算时的原则是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3)稀释过程中,总溶液的质量不变,体积可能改变。所以,计算时若给出的已知量是体积,必须通过密度转化成质量,然后再进行计算。

典题诠释

典题1

(经典好题)假若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特征。溶液是具有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谓的均一性,是指一份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完全相同;所谓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本题中是在室温下,密封放置,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答案:B

典题2

(2010 江苏苏州,11) 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浓硫酸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的过程。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蔗糖、氯化钠溶于水时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差不多,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答案:A

典题3

(2010河北课改,8) 我省地大物博,丰富的农、林、牧资源铸成了食品工业的雄厚基础,也使人们的饮食丰富多样。我省出产的下列液体食品一定属于溶液的是(    )

A.三鹿牛奶                                  B.露露植物蛋白饮料

C.板城烧锅酒                                D.珍极美味酱油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和特征。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以上四种液体中是溶液的只有板城烧锅酒。

答案:C

典题4

(2010四川眉山,41) 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2011年中考复习第九单元<溶液>考点解析

 

   A图             B图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氯化钠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及溶解过程伴随热量的变化。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加入物质溶于水时应放出热量。A、B、C溶于水都放出大量的热。需了解一些特殊物质的性质。

答案:D

典题5

(2010四川眉山课改,7) 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30 ℃的不饱和溶液                             B.30 ℃的饱和溶液

C.90 ℃的不饱和溶液                             D.90 ℃的饱和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饱和性与温度、质量分数的关系。在相同的温度下, 对于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30 ℃的饱和溶液要比90 ℃的饱和溶液浓。

答案:B

典题6

(2010江苏连云港,1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1年中考复习第九单元<溶液>考点解析

 

A.t1 ℃时,取50 g 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 ℃,此时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 ℃,将A、B、C各a g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 ℃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由上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选项中将温度升高到t2 ℃,此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改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变化,故A选项错误;B选项中由A、B、C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是正确的;D选项中当降低温度时C的溶解度变大,所以降低温度可以提纯含少量C物质的A。B、C、D 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所以选A 。

答案:A

典题7

(创新题型)夏季黄昏鱼儿为什么要浮出水面?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夏季黄昏温度高, 水中溶解的氧气少,鱼儿浮出水面呼吸清新的空气。

典题8

(2010江苏宿迁,19) 无土栽培的某种营养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1%,某蔬菜生产基地欲配制该营养液200 kg,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

A.7.1 kg               B.14.2 kg                C.71 kg                D.142 kg

  解析:本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但题目中并没有直接让我们求溶质的质量分数。而是告诉了我们质量分数和所需营养液的质量,求需要硝酸钾的质量。

答案:B

典题9

(2010天津,25) 现有下列7种仪器,若要用NaCl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50 g,应选择的仪器有(填写序号)__________。

①水槽  ②托盘天平  ③烧杯  ④玻璃棒  ⑤铁架台  ⑥量筒  ⑦药匙

解析:本题考查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考虑所用的仪器便不会漏掉所需的仪器。称量要用托盘天平,取固体药品要用药匙,量液体用量筒,配制溶液在烧杯中进行,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

答案:②③④⑥⑦

典题10

(2010江苏常州,28) 现有5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钾溶液(密度约为1.1 g·mL-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后(水的密度为1.0 g·mL-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

解析:本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在整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溶质质量为:500 mL×1.1 g·mL-1×10%=55 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5 g/(500 mL×1.1 g·mL-1+500 mL×1.0 g·mL-1)=5.2%

答案: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下化学复习课件第9单元 :溶液
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中考化学真题—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溶液转换、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2016年中考复习溶解度曲线的专题
让你秒杀化学难点!关于溶液的3个考点
化学(9年级).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人教版).pdf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