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1 
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1 
文言文阅读(19分)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文帝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是做了大行台郎中。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得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
刘彦不接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文帝动用大军镇压比较困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谋取刘彦。申徽率轻骑五十人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归附朝廷,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申徽又派人赞助促成刘彦到宾馆商事,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来到宾馆。
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叱捆绑了刘彦。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没有一点点的功劳,却掌管着一方重要的权力,依仗着地方偏远做一些违背欺骗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杀害朝廷派的人,轻视朝廷的命令。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处,来向边地的百姓谢罪。”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敢闹事。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
十二年,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申徽在瓜州五年,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边地的老百姓乐来而安定。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后来虽然达到公卿的职位,但这个志向一点不松懈。
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出京城做襄州刺史。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旧风俗官员都相互交往馈赠钱财。申徽性情廉洁谨慎,于是就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放在寝室且来自我告诫。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几十里不断绝。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不管年长年幼,听说这诗,都争着前来阅读,互相称赞说:“这是申使君手迹。”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吏宾客并委去               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          殷:盛,众多
C.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谢:道歉、谢罪
D.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          微:稍微
 
D(微:暗中,暗暗地。)
5.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
 
D(A项前者表现其“忠于职守”,后者表现其“机智”;B项前者表现其“机智”“审慎”,后者表现其“忠义”,C项前者表现其“俭约”,后者表现其“勤至”)
6.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C(申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他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
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
(2)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
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旧风俗官员都相互交往馈赠钱财。
 
《三事忠告》二则 张养浩(2015年高考湖南卷)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治理官职好比治理家庭,古人曾经有这样的教诲。大概一家的事情,不论缓急巨细,都应当知道;如果有些不知道,就不能治理好。何况治理百姓的长官,要做的事有那么多,比如学校、驿站、粮库、监狱、农田水利、桥梁堤坝等,凡是要做的事,都要适时努力去做。破旧的修葺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旧的地方没有的把它经营好。如果认为,那些事情不去做,与我有什么相干?反正不久我就要卸任,为什么去自找苦吃呢?这样的念头一旦产生,那么一切政务都会做不成了。所以,前辈说:对待公家的事务,只要有一点不尽心思,就是无功而受俸禄,就会得罪了苍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做官的本人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他的趋势一定是从别人那里获取,有的谋取私利侵扰百姓,有的趁着打官司收受贿赂,有的以借贷为名,有的以婚姻相托,一个接一个宴请接受馈赠,全家人没有禁止,以致于动不动就受到牵制,威力无处施展。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讙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 )言。有官君子,()审择焉。自己虽然一天天兴旺,老百姓却一天天劳累;自己虽然一天天高兴,老百姓却一天天埋怨。因为这个而名声败坏,遭受污辱,最后一并被拘禁。唉,如果为了妻妾来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来救我,哪里比得上任职时廉洁勤勉,自己把它做得更好呢!大概为了自己廉洁勤勉,即使全家总是清贫,但子孙安康荣耀。为了别人侵吞牟利即使欢然安乐,但祸患随时会在身边发生。上述两种情况,如果不是真正懂得深切领悟的人,是不轻易与他讲的。做官的君子,一定要谨慎作出选择。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有是训矣    训:斥责    B.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  牧:治理
C.相时度力,敝者葺之    相:观察
D.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愈:更好
 
【答案】A.
【解析】A项“古人常有是训矣”中的“训”是“教导”的意思,根据语境代入检验:古代的人常常有这样教导。
试题分析:如果一个文言实词的解释是它最常见的现代汉语的组词,那么它十有八九是错误。“训”不是“斥责”,是在某方面有经历的总结教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A.之 与 而         B.者 与 其        C.之 所 其    D.者 所 而
【答案】B
【解析】“上述两种情况,如果不是真正懂得深切领悟的人,是不轻易与他讲的。做官的君子,一定要仔细作出选择。”根据最后一空应选填副词“其(一定)”,第一空是属于“者”字结构。选B项
试题分析:结合题目可知这是作者张养浩的为官忠告,“二者之间”是指列出的两种情况,希望做官的君子仔细作出选择。联系课文“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了解“其”的这一用法,选出此题不难。关键是由翻译学会反推。本题沿袭去年的题型,考查的虚词数量有所减少,本题只考了6个文言虚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答案】A
【解析】先看四字句,“彼之不修”“何预我事”,排除B、D;再看主谓句“此念一萌”和固定句式“则庶务皆堕矣”,排除C项。最后确认A项。
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对称分析,语法分析,标志分析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官如治家,凡事当如,而官府所司范围更广,责任更重,因此治官更应尽心。    B.管理若对家人侵吞牟利的“侵渔”行为不加禁止,那就会处处受制,祸生几席。  C.前一则谈如何做事,后一则言如何做人,彰显出张养浩勤奋而淡泊的为官态度。  D.两则忠告观点鲜明,论证方法则有所区别,前者正反说理,后者重在反面论证。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三事忠告》二则”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的“为官”忠告。选项置换为“前一则谈如何做事,后一则言如何做人”,内容分析有误。故选C。
试题分析:文言理解归纳题,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本文的题目是《三事忠告》,叙说的内容是作者的“为官”忠告。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3分)
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
(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4分)
(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3分)
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解析】(1)句中的“洁”“堙”“疏”共三个采分点;(2)句中的“……者……也”判断句式,“所以”“率”“然”共四个采分点;(3)句中的“使”“之”“不能我救”(宾语前置句)共三个采分点。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到位。
试题分析:洁:形作动,清扫;“堙”:堵塞;“疏”:疏通。“所以”:……的原因;“率”:大都;“然”:这样;“所以……者……也”是判断句式的固定句式。“使”:如果;“之”:代这些事;“不能我救”是宾语前置句,译为“救不了我”,“则”:那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原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中举人。代理南平县教谕,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⑴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总督、巡抚等边面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人敢说时政。海瑞单独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免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减少了舆从。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
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徐阶罢相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土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⑵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遂被改任南京粮储。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  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注释】
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  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南平教谕署:委任
B.墨者多自免去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执政阴沮之阴: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疾:憎恶、痛恨
 
4、B。(B.墨:贪污,不廉洁。)
5、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③⑤⑥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⑤⑥
 
5、D。(①说明海瑞廉洁为官;③和④分别是从皇上和任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6、C。(“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问题,原文中说“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忤”“市”“遁”各一分,句意2分)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不久,给事中戴凤雨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或“督察南京粮储事官”)。(“已而”“劾”“鱼肉”“缙绅”各占1分,句意1分,满分1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宜以南京清秩处之   之二虫又何知
B.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D.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A.人称代词 ,他 / 指示代词, 这 B.介词,在 / 表被动 被    C.连词 于是, 就   D.介词 凭借……身份 /连词表因果,因为)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3分)
乡试中举人后,代理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3分,“举”“署”“迁”各1分)
(2)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3分)
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辖地区,路过淳安,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直言本县太小,容纳不下都御史车马。(3分,“行”“抗言”各1分,句意1分)
(3)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4分)
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把土大夫当作鱼肉),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南京任粮储之职。(4分,“已而”“庇”“鱼肉”各1分,句意1分)
 
人兽之间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
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做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牙齿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做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通“冀”)也。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高才大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节选自《列子·黄帝》)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外形
B.智不必童而状童             童:儿童
C.戴发含齿                     戴:顶着,(头上)长着
D.未可几也                     几:希望
 
解析:B项,“童”通“同”,相同。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        遗:丢开,丢下
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亲近
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疏远
D.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
E.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
 
解析:E项,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或高才大智。
答案:E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年从师于名士梦吉,熟读《春秋》诸部史书。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里学正。过了很久,被推荐给朝廷,授于南康丞。南康风俗凶悍,认为县丞文人,轻视他。过了几个月,吴履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大家都很吃惊,相继收敛形迹。吴履于是放宽政策,让百姓休生养息。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骂)。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所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原故,立即释放百姓,并告诉以中。周以中更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多而犯人未捕住,情况紧急有些变化怎么办?”周以中怒气才消解。邑里无节制地祭祀,每次祭祀一有蛇出门,百姓认其为神明。吴履缚住巫师责备他,把神像沉到江里,淫祠于是消亡。
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当县丞六年,百姓爱戴他。升迁到安化当知县,大户人易姓占据险要地势并自己守住,江阴侯吴良要击破他,召吴履商量。吴履说:“易氏为免死而逃跑,并非谋反。叫他他应该来,不来杀他也不晚。”吴良听从他的计谋,易氏果然来了。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吴履说:“世事清明,老百姓安心务农。登记招收愿当兵的,不愿也不要勉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事常用牛羊代替秋天税收,吴履给百姓出谋说:“牛羊有生病死的隐患,不如输送粟子方便。”他日,上级让百姓送牛羊到陕西,其他县百姓多倾家荡产,淮州百姓独保存。逢改州为县,上级召吴履回去,潍民都哭泣着跟着送。吴履向皇帝请求罢官回家。
(选自《明史·循吏传》)
11.下列 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         崇:崇尚、推崇
B.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白:报告、陈述
C.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易:轻视、看不起
D.良欲籍农故为兵者                籍:籍贯、名册
 
D(籍:登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①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    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B.①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        ②久之,举于朝
D.①今絷者众,而捕未已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A(A、都是代词,译为“他的”。B、前一个是介词:用,拿;后一个是连词:因为。C、前一个是动词:到,往;后一个是音节助词;D、前一个是“而且”;后一个通“尔”,译为“你的”)。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履宽政爱民的一组是(   )( 3分 )
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          ②履阅狱问故,立释之
③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④为丞六年,百姓爱之
⑤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        ⑥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B(①很显然不是;③是说他破除迷信,不能表现宽政爱民;④百姓爱戴他)
14.下列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吴履做南康县丞时,断案老练,使百姓惊服,不敢再做坏事,接着他改变措施,用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使百姓休养生息。
B.知县周以中被百姓辱骂之后非常气恼,抓了许多无辜的人,吴履在问清情况后把这些人释放了,并说服了周以中。
C.吴履做安化知县时,反对百姓以蛇为神的迷信活动,责罚了神汉,并把神像投入江中,这使当地盲目崇拜鬼神的活动得以禁止。
D.吴履做潍州知州时,让百姓以粮食代替牛羊输税,使百姓获得利益,他离开潍州时,百姓都哭着为他送别。
 
C(做南康县丞时的事迹,并 非做安化知县时。)
15.把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三个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3分)  
  (吴履)年轻时从名人梦吉那儿接受学业,熟读《春秋》众多史书。(“少”1分,“闻”1分,“通”,译为“通读”、“精通”皆可, 1分)
② 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4分)    
现在被拘禁的人已经很多,而且抓捕还没有停止,急切(的抓捕)将会发生变故,那怎么办呢?(“絷”1分,“且”1分,“奈何”1分,文句通顺1分)
③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3分)
恰逢改州为县,朝廷召吴履回去,潍州百姓都哭泣着跑来送行。(“会” 1分,“涕泣”1分,句意1分)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日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
常梦锡,字孟图,陕西扶风人,也有的人说他是西安万年县人。岐王李茂贞不推重读书人,所以当地的风俗是把善长狩猎、骑射、博弈的人当作豪杰。惟独常梦锡自幼特别爱好读书,擅长写文章,官至秦陇诸州从事一职。李茂贞死后,他的儿子李从严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沿袭旧制让常梦锡担任宝鸡县令。
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①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后唐长兴初年,李从俨进京谒见天子,让梦锡跟随去镇汴。因为被从俨周围人的诬谄,于是投奔南吴。烈祖李昪辅佐吴王杨行密,把常梦锡招至门下,推荐他做了大理司直。等到烈祖即位,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更加被赏识器重。于是在中书省当值,参与并负责命制诏书,晋升为给事中。当时因为枢密院隶属东省,所以,很多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吏,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②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的主张。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他并抚慰勉励,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好让他在自己身边。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耶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
宋齐丘结党营私,对梦锡不依附自己非常憎恨,后因封驳皇帝的诏书而获罪,被贬为池州判官。等到宋齐丘出任地方长官,元宗又召梦锡做户部郎中,升迁为谏议大夫,最终让他做了翰林学士。又在宫禁以内设置宣政院,让梦锡专门掌管机密的命令。这时魏岑已是枢密副使,善于逢迎,在外结交冯延已等人里应外合。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梦锡整天同他们争论劝告,不能取胜,被罢免了在宣政院的职务,仍然像以前一样做翰林学士。梦锡就宣称自己生病,放纵饮酒,希望再回到朝廷。恰好钟谟、李德明分别掌管兵部和吏部,对元宗进谏说梦锡很有声望,请求让梦锡做长史,于是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负责处理政务。梦锡对自己被小人推荐深感耻辱,坚决拒绝,但没获批准,就只是在文书末尾署名,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冯延已最终玩弄文字罗织罪名,把梦锡贬为饶州团练副使。梦锡当时因为经常喝醉酒而生病,元宗怜爱他,就让他留守在东都。
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卒,年六十一。卒后才逾月,齐丘党与政。元宗叹日:“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赠右仆射,谥日康。
周宗努力劝说梦锡戒酒治病,梦锡听从了他的建议,才渐渐病愈。又被征召为卫尉卿,改任吏部侍郎,又成为翰林学士。交泰元年,正与客人坐着谈话,忽然气息微弱而死,享年六十一岁。去世一月,齐丘朋党失败。元宗感叹说:“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宋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追赠他右仆射官职,谥号是“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
梦锡的文章很典雅,诗歌清新华美,但他很不喜欢让人看。他性情刚强,气量狭小,很少宽容他人,常常因为直言不讳而触犯别人。曾经同元宗努力辩论齐丘这些人,元宗很有辩才,绕着弯子和他解释,梦锡无话可说,就一边磕头一边说:“大奸之人貌似忠诚,陛下如果始终不觉察醒悟的话,国家就会灭亡啊!”
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等到南唐向后周割地自降尊号后,公卿集会,谈论到后周时,有人认为后周是正统的朝廷,梦锡就大笑说:“你们这些人曾经说要辅佐皇上,让他成为比肩尧舜的明主,为什么今天我们自己成了小朝廷呢?”众人都沉默不语,悄然散去。每当公卿集会,梦锡就厉声怒喝,让在坐的人感到震惊,因为这个缘故他不被当时的人亲近。但是他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即使是仇人,也不敢诋毁他。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七》,有删改)
  ①烈祖: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②元宗: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左右所谮   谮:诬陷
  B.元宗怜之    怜:可怜
  C.乃少瘳     瘳:病愈
  D.每以直言忤物  忤:触犯
B(怜:怜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机事多委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臣具以表闻
  c.乃称疾纵酒,希复朝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C都是“于是,就”;A前者为兼词,“于之”的合音词;后者为句末语气词。B前者为目的连词“来”;后者为介词,用。D前者为假设关系连词“即使”;后者为转折关系连词“虽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②首召见慰勉。③梦锡终日论诤。
  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
  ⑥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D(①表现常梦锡自幼好学,擅长写文章;②通过写常梦锡被元宗抚慰勉励,间接表现其品格方正;⑤表现常梦锡虽诗歌清丽却不事张扬的性格)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
  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
 A(是元宗让常梦锡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i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抚,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4分)
 常梦锡就苦口婆心规劝他改正,从不屈服,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规”“挠”“多”各1分,句意通顺l分,共4分)
  (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3分)
 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去”“恨”各1分,句意通顺l分,共3分)
  (3)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3分)
 但是常梦锡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既”“没”“许”各l分,共3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海瑞并不无能,反而是堪比张居正的名臣|文史宴
海口海瑞墓与海瑞故居
​海瑞年谱:1514-1587
“天下第一直臣”与“天下第一疏”
读海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