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语文开放型题解题思路精点例释

  近两年来,开放型试题在中考试卷上的权重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解答这一类试题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多数学生面对这一类试题时,还仅仅是“凭感觉做题”,于是得分率就偏低。其实,这一类试题在解题思路上也大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能够变“凭感觉做题”为“靠规律解题”,自然就可以大大提高其得分率。笔者在认真研究各地中招试题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开放型试题的解题规律,以期能给大家带来些帮助。

  (一)拟广告类

  精点:语言简明醒目,内容关注主题。

  形式力求新颖,风格讲究创新。

  例⒈ 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2001年武汉市政府在全体市民中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支持。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标语。

  拟广告词,一般应努力做到:语言简明醒目,内容关注主题,形式力求新颖,风格讲究创新。要注意根据主题要求,或者是事物、产品等特点,认真组织、锤炼语言,力求简明醒目,并恰当选择语言形式,尽量新颖别致,力争让人一见心为之动,情为之夺,志为之移。

  (二)矛盾类

  精点:先作结论,再分说作用或含义,最后点明二者合用有何意义。

  例⒈“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荔枝蜜》)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从上例可以看出,这一类题的特点,就是故意就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两个方面设题。解答这一类问题,一般应遵循以下思路:①先作结论 要么矛盾,要么不矛盾,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答复。②分说含义或作用 接下来就需要说清楚这两个方面各自的含义或作用。③最后点明二者合用有什么意义或是有什么表达效果。

  如上例⒈参考答案:不矛盾,“渺小”是指蜜蜂形体微小,生命短暂;“高尚”则指其精神伟大,品质崇高。二者合用,更能突出蜜蜂的精神和品质特点。

  (三)想象类

  精点:围绕中心,联系语境,鼓励创新。

  例⒈请展开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描绘一个画面。

  例⒉玉带滩风景绝美。请依据文中第三自然段对“玉带滩”的简要描述,发挥想象,对玉带滩及周边景致作具体描写。

  例⒊亚当斯听到校长宣布的结果时会有怎样的表现?请通过合理想象加以简要描写。

  这几个例子命题的角度虽有不同,但在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做题这一点是相通的,我们在做这一类题时,只要把握信以下三点,就应该能写出比较理想的答案了:①围绕中心 尤其是例⒈类的题,首先必须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写,否则漫无目的,东拉西扯,自然也就做不好题了。至于例⒉例⒊类的题,在叙写时也必须围绕中心才能做到言之有物。②联系语境 如例⒉,就必须写玉带滩的“美”,例⒊则必须写亚当斯的表现,答案若脱离了这样的语境,也就不合要求了。③鼓励创新 思维的新颖性是这一类题考查的一个目标,因此我们在做题时要力求写出个性,写出特点,力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补充类

  精点:内容要上下贯通,格式要前后相合。

  例1 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这类题的解题关键要把握住两点:①内容要上下贯通 补写的句子,在内容上一定要与提供的语境相吻合,力求做到上下贯通。②格式要前后相合 尤其要注意补写句子的句式、修辞,一定要和其前后的句式、修辞相一致。如例1我们就可以补写“一声深情的祝福是一朵花”,但若写为“为他祝福吧”就不合格式了。

  (五)指代类

  精点:回首望月找前句,拨草寻蛇细搜求,

  答案需用原词句,小心错失某一头。

  例1 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由此看来”的“此”指代哪些内容?

  这一类题都是围绕“某一代词”设题,让我们找出其具体指代的内容。在解答时,应把握住以下三点:①回首望月找前句,拨草寻蛇细搜求。这一类题的答案,都在“代词”前的句子中,要么是某个词语,要么是整个句子,有的和“代词”紧紧相连,有的还需往前找几个句子,所以一定要认真搜求,不可盲目作答。②答案需用原词句。这一类题在作答时,一定要用原文中的词句,或者是根据具体情况借用原词句来概括,不能随意发挥,因为“代词”指代的内容一定在原句之中。③小心错失某一头。如例1中的“此”字,指代的内容就包括地表情况、地表植被、地表湿度和积雪覆盖等因素,在做题时,针对一个代词指代多项内容的情况,一定要看仔细,列全面,切不可抓住一点就自认为完事大吉。

  (六)语境析词类

  精点:联系上下定义项,原句当中有文章,

  左看右看仔细看,定会发现准答案。

  例1 在标明B的段落中,作者说“她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和酸楚”。你能说出“她”的委屈和酸楚是什么吗?

  这一类题要求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析词语的含义,做这一类题时,一般不能按照字典、词典上的固定答案来回答,而应紧紧围绕该“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结合原文中的相关词句做出具体的分析。“联系上下定义项,原句当中有文章,左看右看仔细看,定会发现准答案。”就是告诉我们,这一类题的答案一定在原文当中,只要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就一定能够准确地找出来。如例1 我们认真阅读一下文段,就不难看出,“她”的委屈和酸楚指的就是同学里有人笑话好她。

  (七)追因类

  例1 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例2 在预报沙尘暴应考虑的两方面的因素中,作者重点说明了哪方面的因素?为什么?

  例3 “他只好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一类题出现的频率很高,涉及到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各种文体,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这一类题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三点:①带着问题,慢读细品。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然后带着问题到相关的文段部分慢读细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②巧借词句。这一类问题,大多可以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作答,如若没有原句,至少也要选取一些关键性词语来进行概括,这样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率。③联系中心。在挖掘问题的原因时,一定要善于和文章的中心联系,且在不同的文体当中,应有不同的侧重。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应和中心思想,人物的感情、思想、性格、品质挂钩;议论文中,应和中心论点挂钩;说明文中,应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挂钩。

  (八)定序类

  精点:联系上下看仔细,主次顺承照搭配。

  客观规律不能违,确立顺序凭关系。

  例1 第②段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限填2字)

  这一类题牵涉到确定词语、句子、甚至段落在文中的次序,一般来讲,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与上下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主次、顺承、照应、对比等,如例1中应填的三个词语“温度”、“压力”、“气源”,就与上文之间存在着先后照应的关系。在解题时,我们只要理清了这些关系,然后根据关系来确定词语、句子及段落的顺序,一切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另外需要一提的是,涉及到词语类题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词语的搭配问题。

  (九)删除类

  精点:说清含义或作用,点明去后何不同,

  “删词”落到语言上,“句段”落到效果中。

  例1 第③段中加点的“大体”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例2 作者在(10)~(14)段中,对雪山向日葵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想,删去这些内容行不行?为什么?

  这类题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删词”,二是“删句”,三是“删段”。解题时,基本的思路是一致的,首先要说清楚这个“词”或“句”、“段”在文中的含义或作用,然后角度一转,点明如果去掉后会有什么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删词类”题的答案,一般要落脚到“语言特点”上,“删句、段类”题的答案一般要落脚到“表达效果”中。如上例1就可以这样确定答案:“大体”是绝大多数的意思,起限制作用,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全部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这与事实不符,破坏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而例2则可以这样确定答案:不行,因为正是在这一系列的猜想中,表现出了雪山向日葵与众不同的特性,如果去掉,就不能产生这种引人深思的表达效果了。另外,做这一类题时,究竟答案的落点该定在哪一种“语言特点”或“表达效果”上,要能够区别对待,如“删词类”题,一般来讲,在说明文中,要落脚到“语言的准确性”上,在记叙文中,则变为“语言的真实性、生动形象性”,在议论文中,就又变成“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了。

  (十)换词类题

  精点:分说含义(或作用),找出异同,

  指明换用,有何不足。

  例1 “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的词“掀开”能否换成“撕”,为什么?

  换词类题,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相关的两个词语在含义、作用上的不同。在解题时,可按以下两步组织答案:①分说含义(或作用),找出异同。②指明换用,有何不足。如上例1就可这样确定答案:不能,用“撕”显得闪电威力小,用“掀”则能充分显示出闪电的气魄和威力,如果换用,就没有原文形象传神。

  (十一)赏析类

  精点:抓关键词,记常用语,既考虑具体内容,又考虑艺术特点。

  例1 下面是联想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请简单说说它好在哪里。

  “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解赏析类题时,一般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具体内容,二是艺术特点,在组织答案时,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并且了解常用的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记住表达其作用时的常用语,如生动、形象、严密、真实等。如例1,我们就可以这样组织答案:这句广告词中“联想”一词一语双关,既指“联想电脑”,又指“人的联想力”和“联想活动”,二者巧妙联结,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联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会引起人们对“联想心脏”的关注。

  (十二)哲理启示类

  精点:巧挖比喻、象征、引伸,

  选准一点,联系实际。

  例1 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这类题常结合具体语句或物象的比喻、象征、引伸义进行设题,因此解题时,在阅读文章的前提下,首先应认真琢磨命题中所涉及语句或物象的相关含义,如例1中的野菊花,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到在它的身上有“勇敢和进取”的精神,有“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的品质,有“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有“不固守现状”的思想,有“如战胜者的狂放”,搞清了这些,接下来的启示就“叙之有源”了。第二,我们在谈所得到的启示时,按说“横看城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从多角度去谈,但在“考试”这个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时间及答题的字数都有限制,这样,我们就需要“选准一点,联系实际”,来确定具体的答案,切忌面面俱到。只有选准一个角度,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具体感受,才能言有中心,叙之有物。

  (十三)献策类

  精点:扣紧问题,切合实际,鼓励创新。

  例1 你认为当今的中学生应怎样挤时间加强课外阅读?

  这几道题涉及到提建议、谈看法、说方法、找措施等,均可归为“献策类”题,解这一类题时,一般来讲应抓住三点:①扣紧问题。即紧紧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拟措施,如果自己的设想脱离了题中的具体要求,即使答案再完美都不能算正确。②切合实际。我们在设计答案时所提的建议、措施等,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力求能够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不要只说一些无用的空想。③鼓励创新。设计这一类题时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这样,我们在解题时就应该追求想出新点子,找到新方法,提出新建议,拟定新思路。如上例1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设计答案:

  参考(一):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把课外阅读当作调节脑筋的一种休息方式,这样既可增长知识,又有利于身心健康。

  参考(二):中学生时间紧,作业多,任务重,课外阅读在一天内不宜贪多,但若每天坚持二、三十分钟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这样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定会大有收获。

  (十四)话题类

  精点:紧扣话题,选一角度,申明观点,讲点理由。

  例⒈“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合于“自然”的生活应是怎样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例⒉ 抗“非典”引发了人们的一些深思,你是怎么想的,谈谈你的见解。(50字左右)

  例⒊上文阐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请从中选择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上面所选的三道例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我们围绕某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见解或看法。这一类题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应从四个方面去把握答案:①紧扣话题 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如果组织的答案脱离了话题,自然就不行了。②选一角度 一般这类题可以切入的角度很多,在组织答案时,我们只需选取一点即可,不能东说西道,多点开花。③申明观点 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态度一定要明朗,不能模棱两可。④谈点理由 作为一道小题,它不要求我们展开论述,只需围绕自己的观点,用三两句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由就可以了。

  如例⒉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答题:我认为“非典”并不可怕,因为“非典”并非不治之症,已经康复的患者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应当坚信,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去预防、治疗,“非典”一定会远离我们而去。

  以上就笔者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对从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作者:李豹

源自语文报官网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1012高考复习|以2023年新课标卷为例浅谈如何做文言文阅读题
中考语文阅读题型及答题策略(2)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例析
【语文】翻译句子不用愁 巧用实词来解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