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利用惰性,把坏习惯变成好习惯?

We live our lives in chains and

we never even know we have the key.

有时候我们在生活的锁链里作茧自缚,

却忘了钥匙就在自己手中。

  • 为什么说好要开始读书,到最后还是跑去打了游戏?

  • 为什么说好要开始减肥,还是在大吃大喝之后瘫在沙发?

——每当挣扎的内心出现这种旁白,其实我们总有一句潜台词:

好羡慕那些意志力强的人,能养成那么多好习惯,我可能生来就没有这种基因……

可是,“趋利求快偷懒”,是人人都有的毛病。

没有人天生有毅力,惰性才是人类的本性。

而且我要在开头就告诉你:“习惯”几乎是改不掉的。

(不要绝望,后面的方法很有用)

我们不妨这么看:

实际上,“习惯”也是惰性的一种体现。

比如说,在下一次把手滑向手机的时刻,如果你保持一点警觉,可能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伸向手机——解锁屏幕——打开你常刷的APP(微博/头条/朋友圈)开始至少半小时的浏览

这一系列动作是不是几乎出于身体本能,而你根本没有动过脑子?

我们之所以会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在长时间的重复之下,自动地记住了这个行为。

而一旦对这种重复产生了条件反射,再继续重复这个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来说都会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所以我们也许可以说:

习惯就是,我懒得去改变这种重复了。

如果你接受“习惯也是惰性”的这个设定,那有一点非常重要:

坏习惯是这样,好习惯也是

在讨论习惯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

坏习惯和好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并不存在“坏习惯根深蒂固、好习惯难以形成”的区别。

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旦养成,“身体记忆”都会让“重复”做起来自如流畅。

戒掉恶习为什么这样难呢?

美国畅销书《习惯的力量》(查尔·杜希格)提出过一个“习惯圈 habbit loop”理论:

一个习惯的形成是:

因为我们有“需求”,所以会用某种“惯性行为”,来达成满足这种需求的“回报”。

比如这个“习惯圈”:

晚上独自在家——你的需求是:找点乐子——于是你发出了行为:打开了一包零食——达成了回报:开心。

这个过程完全没问题,我们所做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只要我觉得孤单不开心了,我就要吃点零食来填补空虚。

这个圈子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你得满足你的需求。

所以我们总觉得恶习难改——我们怎么能拒绝内心的召唤呢?

没毛病。问题只在于:

你有没有意识到,你内心的召唤,其实并不是“吃点零食”,而是想“找点乐子”?

这就是“习惯圈”里的Bug,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

我们的需求是单一的,但可以满足需求的“惯性行为”其实是个多选题。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更换这个行为,把这套“坏习惯”改变成一个“好习惯”。

比如说,当我们难受想哭需要“消消愁”的时候:

在行为上,我们可以选择喝个一醉方休,也可以选择和朋友倾谈。

——所获得的满足和回报都是一样的:开心,不愁了。

但我们却会因为行为选择的不同养成完全不同的习惯。

再比如说:

每当你对手头的事情产生厌烦情绪,需要一些新鲜的东西来刺激大脑。

——不要拿起手机不停地刷新闻或者朋友圈,你可以画一幅画、做一个小手工、学几个单词、读几行书。

这样,你形成的“习惯圈”就会是一个积极的机制,不仅获得的满足感会比恶习大得多,长期对你形成的影响也会非常正面。

所以说,好习惯其实也是一种条件反射的“惰性”。

我们没有办法抹去一个恶习,因为它满足的是我们的基本需求。

但改变其中的一环,更换我们的反射行为,让身体记住新的行为,产生新的“惰性”,就可以把坏习惯变成好习惯。

当然,知道了原理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行动。

在这一点上,没人能够帮你。

加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招打败惰性,平凡变超凡
造就完美人生的四种习惯
9招教你快速养成一个新习惯
戒掉这7个“恶习”,不用刻意减肥也能轻松瘦
十大积重难返的恶习
外国有关习惯的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