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捍卫理想,你是否愿意付出生命?

为了理想,你愿意走到哪一步?

付出多少?

答案,没有标准的度量尺。

甚至,也有很多不断为着理想和时间赛跑的人,没时间去想这个问题。

今天要跟您聊的这部电影,就和理想有关。

这个关于理想的故事,它付出的代价太大,方法太极端。

有网友说:

从此你不敢轻言自己是理想主义者。

本片在豆瓣TOP250里,排名227。

导演艾伦帕克,是一个产量不高,但质量有保障的人。

看看这一溜片单:

《鸟人》(1984年,8.3分),天使的孩子(8.2分),贝隆夫人(7.7分)

这个片子,8万多人在豆瓣上打出了8.6的高分:

大卫戈尔的一生

(主演:凯文·史派西,凯特·温丝莱特

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德州。

这里,是美国执行死刑最多的一个州。

对于死刑的争论,两个多世纪以来,对立双方均各执一词。

有人站在人权的角度说:要尊重每一个人生存的权利,即使对于罪犯亦然。

也有人站在社会治安的角度说:

刑,可以彰显正义,减少犯罪率。

虽然方法极端,但却是对罪犯最极致的惩罚。

大卫戈尔的一生》是一部悬疑片。

包装在悬疑下的主题,就是死刑是否应当废除。

导演艾伦·帕克对于死刑的立场,在片中表现得很明确。

在一次反死刑的游行中,借着角色康丝坦斯(劳拉·琳妮)之口说出:

当你杀害某人,你破坏了他的全家。

不仅 夺去了他们的爱人,更是夺去了他们的人性。

伤害已经造成了,一旦开始人吃人,就永远不会满足。

如果让死刑制度继续下去,后果只会更糟。

到最后,一个文明的社会必须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

仇恨让人们互相残杀。

影片上映时,因为主题是反对死刑,于是在社会上就掀起了一次反死刑风暴。

艾伦·帕克希望通过此片能提醒一些人:不要轻而易举判处被告死刑。

而据一些西方媒体报道,此片是在表达对美国总统布什支持死刑的不满。

在死刑的主题上,本片的主角就是一个死刑犯:

大卫戈尔

故事有两条时间线交叉叙事:

第一条线:大卫戈尔生命中的最后四天。

这四天中,大卫戈尔通过律师邀请了纽约新闻记者贝茜(凯特温斯莱)前去监狱采访他。

采访规则是:

周二到周四每天采访两个小时。

周五,则是大卫戈尔被处死的日子。

第二条线,则是在采访的过程中,大卫戈尔对贝茜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这个倒叙的故事,则在片中穿插讲述。

再看大卫戈尔被判处的罪名:

强奸并杀死了搭档康丝坦斯。

作案方式极其恐怖:

康丝坦斯双手被反铐,手铐钥匙被她吞进肚子,以防她能自己开锁。

接着,康丝坦斯被凶手用塑料袋蒙着头,痛苦地慢慢窒息而死。

而大卫戈尔犯下的这起凶案,被媒体报道得路人皆知。

甚至,还有人租下康丝坦斯被杀害的那套房子,并将其作为一个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付费餐馆该凶案现场,同时房子的新主人将负责解说作案过程。

而在凶案发生之前,大卫戈尔的名声也已经臭了。

学生告他强奸,一下子使他身败名裂,没人敢聘用他。

家庭,也随之破裂。

这样看来,大卫戈尔的行为,完全符合一个犯罪分子报复社会的杀人动机。

但既然是悬疑片,往往这种面上的东西都是一颗烟雾弹。

本片亦然。

于是,经由大卫戈尔和贝茜接触的6个小时,他把自己的故事向贝茜道来。

故事开始如拼图般补全,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电影的前半部分,做了一堆的铺垫。

这些铺垫,为的是后面剧情的急转直下,不断反转的结局。

有的朋友或许看了前半部分,已经可以猜出这起事件的真相了。

但是,无论是否认同片中的价值观,在最后真相揭晓的那一刻,依然让不少人感到震惊。

有网友说:

我很震动,但并不感动。

不剧透,无法说出这个片子的精髓。

以下将是关键剧透分界线,请大家谨慎。

咱还是从后面往前倒着看吧。

片中,有人给了贝茜一卷录像带。

这是一个重要物证,录像带中,拍下了康丝坦斯的死亡过程。

但贝茜发现,这个录像带只收录了一部分内容。

随后,她又获得了另外这个带子的另外两个版本。

每一版,都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多了一些内容。

第一个版本:是康丝坦斯被残忍杀害的过程。

这个版本,足以让人对凶手的残忍发自内心的痛恨。

但到了第二个版本,开始反转:

贝茜发现,是康丝坦斯把自己锁起来,并套上塑料袋的。

换言之,她不是死于谋杀,而是自杀。

第三个版本,进一步反转:

康丝坦斯死后的现场,大卫戈尔入镜。

原来,这起自杀事件,是两人合谋制造的。

前推一步:

康丝坦斯自杀的动机也算合理了:她患了白血病,时日无多。

而其中一个重要关系是:

她和大卫戈尔是一对支持废除死刑的拍档。

那么,一个死亡,一个被诬陷从而被判死刑,就有合理解释了:

这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废除死刑所设下的一个局。

而且,两人一个时日无多,一个名声已臭。

这个局,等于是他们用自己的命,为理想所做的最后一搏。

再往前推:

设下这个局的诱因,原来在片子开始没多久就已经揭示。

在关于是否废除死刑的一次辩论中,大卫戈尔V.S.州长。

一开始,大卫戈尔完全占据了上风。

但没想到,州长的最后一下,让大卫戈尔无言以对:

戈尔先生,我们按照你的规则来说,说一个发生在德州,因为误判被处死的人。

说一个(在我的任期内)你能证明清白的人。

只要你说出来,我立刻提出废除死刑的法案。

这,就是事实的真相。

既然你要我找出一个无辜者,我就制造出这个无辜者。

我,就是这个殉道者。

这两名殉道者,用生命去推动自己的理想。

民众终于有了更多人发声:废除死刑。

有时候,理想是个很可贵的东西。

它让人甚至愿意放弃生命来达成。

但,理想有时候也是很恐怖的东西。

大卫戈尔和康丝坦斯为了达成理想,将自己的无奈与委屈埋葬在了理想背后。

甚至,走火入魔。

关键剧透结束分界线

回到开头,大卫戈尔向学生这么阐述了理想的定义:

一个人,应该为了目标和理想而奋斗。

衡量一个人,不能看他的欲望实现了多少。

而要看他的品格,例如真诚,同情,理性,甚至自我牺牲。

因为到头来,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

尊重别人的生命。

用我之血,用我之生命,换取我们的理想。

理想最终能否实现,我们看不到了。

但,我们已为之流干了最后的一滴血。

尽。

与其赏析电影,不如享受电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推荐丨大卫戈尔的一生
《大卫-戈尔的一生》
美国【大卫·戈尔的一生】中文字幕
一场“奸杀”案,这个“行凶”的教授,竟是为了“信仰”求死!
被忽视的悬疑神作,教授沦为奸杀犯,《沉默的真相》都在模仿它!
死刑:不可言“死”的生命之痛——《绝命调查》的影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