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其意义可以通过造字法来推知。象形字、会意字,靠得是意会;至于形声字,其形旁也表意,其意义自然可以推知。例如:

 (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

 (3)虽身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韩非子·说疑》)

 (1)句中的“间”,是个会意字,从门从日,像光从门缝中透入,由字形可以推知它的意义是“缝隙”。(2)句中的“刖”是个形声字,根据“月”和“刀”相合之形,“月”表音,“刀”表意,可推知它有“砍”、“截”、“断”之意。(3)句中的“领”,这个词有脖子、衣领、带领等义项。《说文解字·页部》:“领,项也。从页令声。”这是一个形声字,意符是“页”。“页”的本义是人头,凡是从“页”的字都与头、面的意义有关。由此我们看到,“领”的上面几个义项中,脖子的意义是本义,衣领和带领等意义都是由脖子的意义引申出来的。此句中的“要”、“领”用的都是本义,和手足相对,指“腰”和“颈”。

 方法小结:

(1)用“贝”字作偏旁的字:购

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结论:用“贝”作偏旁的字大都与“钱财”有关

(2)用“ 糸 ”作偏旁的字:   缢       绡     缒

例句:  ① 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结论:用“ 糸 ”作偏旁的字大都与丝绸有关

(3)用“  王 ”作偏旁的字:瑾     瑜    璐

例句:①.何故怀瑾握瑜     《屈原列传》﹙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

②.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 ﹙璐:美玉﹚

结论: 用“  王 ”作偏旁的字与玉器有关

(4)补充: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钅(金)、木、氵(水)、(火)、土”  ——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豕 、犭、 鸟、虫”   ——与动物有关; 

“辶(走)、彳(行) 、 (心)、 (言)”  ——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

          禾----五谷、        皿----器具、

          宀----房舍、        冖----笼罩、

          求----毛皮、        歹----死亡、       

          月----肉、           页----首、

          目-----眼、          尸 ----身体、 

          隹(zhuī )----鸟雀 ......

  二、根据对称规则推断。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讲究对称。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根据这一规律来推断词义。例如: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知难。(1)(2)句为同义关系,“用”与“择”易于理解,可推断出“以”与“简”也分别作“任用”、“选择(或选拔)”讲。(3)(4)句为反义关系,(3)句中的“达”意思是“得志”,据此可推知“穷”意为“不得志”。至于(4)句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三、根据词的语法地位推断。即审查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例如: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2)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册府元龟》)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4)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三国志》)

  (1)句中“辟丸”为动宾短语,而宾语多由名词充当,“辟”为“躲避”之意,故“丸”应释为“弹丸”。(2)句中“使”是个使令性动词,不作主要动词用,“婢”、“丸”、“药”三名词连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丸”是个动词,“丸药”即“制药成丸”的意思。(3)句中“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捕鱼砍柴”。(4)句中“取樵”为动宾短语,“樵”作“取”的宾语,故“樵”应释为名词“柴”,而不能释为动词“打柴”。

  四、联想成语推断。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大量源自古诗文,有许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保留了下来。在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借助成语来推断其意义。例如:

  (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

  (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史记·屈原列传》)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1)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此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2)句中的“咎”可据成语“既往不咎”而解释为“责怪、责备”。(3)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4)句中的“克”可由成语“克勤克俭”推知是“能够”之意。

  五、联想课文推断。高考文言文的阅读试题,选文在课外,但往往考查的词语在课文中已经学过。如果我们能够联想到在课文中已学过的同样或类似的词语,通过辨析迁移,往往能茅塞顿开,得到正确答案。现以近几年全国卷高考文言题为例作一一对照。(前句皆为高考文言语段中的例句)

  (1)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2)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结发同枕席(《孔雀东南飞》)

  (3)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4)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

  (5)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谏:规劝)——太后不肯,大臣强谏(《触龙说赵太后》)

  (6)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六、根据具体语境推断。确定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正确含义,最重要的是根据语言环境来推断,所谓语言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例如: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3)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4)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史记·屈原列传》)

  (1)(2)句有两个“战败而亡”,根据上下文,前者与“战胜而得”相对,故“亡”应解释为“丧失”;后者与“革灭殆尽”相对,故“亡”应解释为“灭亡”。(3)(4)句两传中都有“竟死”,必须依文推断,才能看出不同。前者应译为“一直到死”(因为李广是自杀而死,不是因射箭为戏而死);后者应译为“终于死亡”。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难度有所降低,特别是实词的考查一般不超出课本范围。如平时注重积累,强化阅读与训练,再综合运用上述诸法以及其他解题技巧,考试时必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文言实词推测方法四种
中考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九法
文言文阅读2
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学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