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山寺游记——姑苏行(七)

结束老同学的集体活动后,我们俩得空去拜访睽违已久的寒山寺。黄色的照壁上题着遒劲的寺名。记得过去来到这里,有一种历史悠久感和命运沧桑感,而如今,古寺内外无处不被红男绿女所包围,这两种感觉荡然无存了。还好,毕竟苏州人的文化底蕴不浅,没让小商贩进到这充满幽古诗意的圣地来揽客。

寒山寺著名的巨钟。唐朝诗人张继那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中有诗曰:“夜半钟声到客船”。除夕夜到寒山寺听新年钟声,已经成为国人的一大习俗。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尤其是从东瀛蜂拥而至的游客都到这里来。子夜,寒山寺法师要敲一百零八下除夕钟声,表示一年的终结,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个“候”,合计为一百零八。还有一个说法更被人们认同:说人的一生有一百零八个烦恼,每敲一下寒山寺的大钟,烦恼就少一个。听完一百零八下钟声,烦恼随风飘走。故此,游客都乐意来此听古刹钟声,讨个吉利。



史载,寒山寺初名“普明塔院”,因了寒山和拾得这两个传奇人物的故事而改名。相传唐贞观年间,有一对好友,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因为感情纠葛,寒山忍痛割爱,成全了拾得,独自离家出走,看破红尘,剃度为僧。拾得获知寒山出走的原委,自感愧疚,便决定寻觅寒山,皈依佛门。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摘取荷花一支,随身携带。历经千山万水,拾得终于与好友寒山在苏州城外相会。此时,拾得手中那支荷花突方异彩,寒山也手捧盛有素斋的篦盒,迎上前去。

这张图片上展示的就是民间传说中“和合二仙”喜相逢的场景。民间传说,他们二人下凡人间,是为了点化迷茫的世人。在老朽所知的中国寺庙中,此类非传统人像被供奉与释迦牟尼金象同一殿堂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和合思想”深得人心。



听钟楼前听钟石。




枫桥。该桥原名“封桥”,后改名为“枫桥”。





据说,歌手毛宁视频“涛声依旧”的演唱场景就是在寒山寺。














释迦牟尼像金碧辉煌。



藏经楼屋脊上有唐僧带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微型雕塑,别具一格。


寒山寺的来历包含如此动人的故事,如此博大的哲理,难怪古刹历经五次劫难,无论日寇的践踏,文革的肆虐都不能抹去寒山寺的日月光辉。


枫桥下碧水荡漾。






常言道,以诗会友。说明诗歌在中华文明中,在国人的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古诗扬名的不在少数。有咏泰山绝顶的,有颂黄鹤楼的。假设没有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寒山寺无论如何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名气。张老功不可没啊!苏州人世世代代都应该感谢他。


唐张继后,宋元明清的文人墨客竞相题词,刻碑,乃至不吝抄录诗人的原作,以此为荣。唐伯虎(唐寅)是苏州人,他当然责无旁贷,来上一首。


我觉得,还要感谢一位唐代的无名考官,幸亏他老人家没有录取张继,否则这个一心梦想去仕途发迹的年轻人才不会从长安灰溜溜的回来,如此落魄,如此郁闷,也不会在船靠枫桥时,忽听古刹钟声,禁不住“对愁眠”,以至于挥笔写下惊世绝句,流传千古。作为诗人,张继不是大家,他一生只留下50多首。年老时,他写的那首“枫桥再泊”,鲜为人知。全诗如下:“白发重来旧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尚听半夜钟”,是不是很平常?一首诗成就了一位古人,一座古刹,一座石桥,一个古村。诗的能量真大。寒山寺的一切几乎离不开张继,离不开诗碑。归结起来,寒山寺这个名胜古迹靠的是三个人(寒山,拾得,张继),两座桥(枫桥,江村桥),一口钟。再加上无数楹联,包括赵朴初居士撰写的楹联。老朽不才,不懂诗歌,但漫游寒山寺后,觉得中国人值得自豪。游历过欧美诸国,从未见过哪个教堂因诗扬名,而寒山寺的简历体恰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到之处。




这次去寒山寺发现有个过去不知道的景点,叫枫桥景区。那是一条反映古时民俗民情的步行街,有纺织,米糧,丝茶等各类商行。










您能相信这是一间普普通通的厕所吗?






据同行的游客说,这是香港影星刘嘉玲的豪宅。她是苏州人,这我知道。


这块匾挂得不是地方。

清末苏州人抗击倭寇的铁岭阁。日本人对寒山寺情有独钟,他们非常喜欢在除夕夜到寒山寺来听钟声,殊不知我们这些东邻客到不到这里来。

抗击倭寇的大炮。

京杭大运河苏州枫桥驿站。小时候读书,知道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故事。前几年听说中国的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开始对北京通州的大运河感兴趣。几度带着相机去游猎,摄得不少照片。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保留至今的,数枫桥的水路驿站了。在枫桥桥堍下,紧挨着潇洒地“坐”在那里的张继铜雕贴对面,是一座三开间坐北朝南厅堂式的房屋,门楣上有四个大字,“驿传逆旅”。“逆旅”在古语中为迎接旅人之意,若加引申,便是“旅店”,用现代语言来说应该是“Motel”。当然,这不是一般的旅店,是专门接待负责水运的官员准备的。附近“梦诗亭”的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很能说明当年驿站的运作情景。对联曰:“水驿邮程游子梦,霜鈡渔火古人诗”。这“ 霜鈡渔火”四个字恰恰说明张继的《枫桥夜泊》在那时已经脍炙人口了。


作为水运码头,枫桥镇至今还十分忙碌。照片显示,运沙子,运石料,还都依靠驳船。



后面几张照片是2011年拍的通州运河公园。通州人用艺术化的石雕,塔楼,帆影等作品表现当年大运河的气势,与苏州枫桥驿站遥相呼应,足见中华文明的南北贯通,源远流长。








作为半个南方人,半个北方人,无论天南地北,也无论走到何处,都感到祖国山河的伟大,华夏历史的悠久。本来已经结束的苏州纪行,因为舍不得丢却这段见闻和感触,决定再补上几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寒山寺导游词
为什么日本人那么爱《枫桥夜泊》?日本教科书里的中国古诗《枫桥夜泊》
【三维虚拟游览】…寒山寺(9 场景)
日本和寒山寺
苏州这座千年名寺,竟然还进入了日本的小学教科书,你知道吗?
苏州之行(三)枫桥夜泊·寒山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