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百张高清大图燃爆你的眼球!一分钟看尽美国艺术博物馆家具文房珍藏

漆雕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也叫剔红,其技艺始于汉,唐。 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制漆、制胎、打磨、做里退光等等,过程繁复,用时很长,因此大型漆雕也极其昂贵。漆雕是一种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多年来,漆雕以其独特的工艺,精致华美而不失庄重感的造型受到海内外漆雕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此次分享的是来自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博物馆的馆藏。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 Minneapolis, MN)是美国最重要的古代艺术收藏地之一,拥有各类藏品8万余件。该馆也是美国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重镇之一,14个展厅陈列着约6510件中国艺术品。除了美国少数几个博物馆才有的中国古代绘画陈列,还有连国内大博物馆也少见的中国古代建筑和古代家具陈列。


家具

清 紫檀灯笼一对 紫檀与玻璃 22.23 x 25.72 x 22.23 cm

明或清早期 大座屏 黄花梨、铁力 、大理石 215.27 x 179.07 x 105.41 c

明 万历 黄花梨 交椅104.62 x 76.52 x 76.2 cm 是迄今所见制作最上乘之一

此椅上面的金属件非常特殊,不是通常所见的铜制,而是铁制。每一个金属件上都刻有缠卷莲纹。

此椅和现存上海博物馆的那张黄花梨交椅是一对此对交椅原本属于学者陈梦家。

明 黄花梨绿石芯座屏 64.77 x 57.79 x 26.04 cm

明末 黄花梨六柱架子床 227.97 x 233.05 x 170.18 cm

明--清早期 黄花梨衣架181.61 x 165.1 x 45.09 cm

明 万历 霸王枨四面平 黄花梨嵌柏木琴桌

此桌极具文人品味。它示范了在中国家具的黄金时代,中国家具的设计所达到的丰富内涵。其简洁、流畅的线条和极好的平衡性,是由极为先进科学的榫卯结构达成的在省料的同时,也形成了其优雅的造型比例。

明 万历 黄花梨与瘿木高束腰小桌 87 x 76.84 x 55.25 cm

这个小桌模仿宋元时期类似的软木家具的造型。此桌非常地轻巧秀雅,显示了黄花梨木独特的坚固性

使得顶级的工匠能够制造出非常苗条的造型却无损整件家具的坚固。

明 万历 黄花梨镜台80.01 x 53.02 x 33.97 cm

此镜台尺寸雄伟,示范了明代家具的装饰传统。后背模仿通常宝座后面使用的五屏风。通体饰龙凤。如此大量集中地使用精细的宫廷图案的黄花梨家具并不多见,可能此镜台当年曾属于一个皇室里的女性。5个抽屉内外上下全部使用黄花梨制作。

雍正 桌面小剔红香几 42.55 x 29.85 x 29.85 cm

明代,剔漆家具越来越普遍。满洲朝廷吸收了明代对满雕剔漆家具的品味,这个精心雕刻的小香几从结构造型,到其华丽的装饰上都继承了明代的传统。这个小尺寸使它可以被放在桌面、罗汉床或炕上使用。

康熙 12片黄花梨镶绢本挂画大围屏 325.76 x 57.79 x 3.49 cm

大型的12片围屏在康熙年间流行起来,它们是正式场合的背景。每一片屏风都成为一幅画或书法作品的框。这套非常精彩的围屏可能是唯一的一套至今,还镶着当初的原装挂画的黄花梨围屏。所有透雕都是双面精雕这在大型屏风中并不多见。

明 万历 黄花梨 四面平 长条桌85.09 x 215.58 x 46.04 cm

全桌总共只用了11块木料,整体比例优美,桌面独板“一块玉”,四腿没有用霸王枨。其结果是极其简单简约派的造型---四面平。结构上,这是由一种很复杂的榫卯,使四腿得以与其两侧的两条牙板和面板同时相交

明 万历 黄花梨刀牙板翘头案85.73 x 207.01 x 45.4 cm

明 嘉靖 首饰箱30.8 x 33.97 x 24.13 cm


文房小件

鸡翅木文盘18世纪晚期

明--清 紫檀大理石文房盘3.8 x 30.6 x 30.8 cm

清 嘉庆 卢葵生填金盖漆砂砚与剔红笔3.5 x 12.22 cm

漆的不寻常用法之一就是制作漆砂砚。出墨质地同样优良,却比普通石砚台要轻便。此砚盖用填漆工艺填入金线。整个风格可看为万历时代的复苏。底部刻“卢栋”款识。

明 黄花梨官皮箱22.23 x 25.72 x 22.23 cm

明代 黄花梨围棋盒 一对8.26 x 12.38 cm

明到清初 黄花梨 笔筒22.54 x 26.19 cm

明--清早 黄花梨仿瘿木笔筒25.4 x 30.8 cm

此笔筒以雕工模仿天然的瘿木,以其富有回味的造型和自由风格的雕工而让士人欣赏。此罕见大尺寸的黄花梨笔筒底部有一栓,以缓和因热胀冷缩而会出现的裂痕。

明 万历 黑漆白铜文件盒

明 万历 程君房制红漆墨盒3.2 x 15.4 x 15.4 cm

明 万历 黄花梨 圆盒16.51 x 29.21 cm

明 万历 黄花梨 浮雕花卉笔筒19.05 x 20.96 cm

明中 弘治 剔红毛笔与盖21.4 x 1.6 x 1.6 cm


漆盒

金 漆盒9.05 x 31.75 x 31.75 cm

明 圆填漆盒8.4 x 17 x 17 cm

清乾隆 六边花瓣形官制填漆盒15.24 x 33.02 cm

此盒底部有乾隆六字款识。它高超精细的工艺和款识表明这是一件官制品。填漆工艺和通常所见的剔漆工艺有颇大不同。填漆在16世纪特别流行。它另一个制作的高峰期便是乾隆期。

清 剔漆春字盒盖6.5 x 31 x 31.1 cm

这件完美无瑕的剔彩漆盒盖很可能是出自官漆器作坊。复杂的图案象征着祝福皇上富贵长寿和永恒的春天。“春字主题“最早出现于明代嘉靖的官制漆器,但不久就归于沉寂。直到1743年,乾隆给予这些“春字主题”的漆器高度评价,并于1758年下旨御制了12件。“春”是十八世纪宫廷里的一个重要主题。复杂的图案、极端精细的线条和多重的色彩,使得这件作品为漆器高手提供了一个展现他们高超技艺的极好平台。

元 剔犀小圆盒3.8 x 11.1 x 11.1 cm

明初 官制剔红山水圆盒5.08 x 13.97 x 13.97 cm

明永乐的官制剔漆器被认为是中国剔漆器历史上工艺最好的。这件剔红器底部刻有六字永乐官制款识。官制剔漆器的工艺要求是非常高的,仅是底漆就可能超过100层,才能有足够的厚度雕刻出这件器物上的刀法风格。山水图案比花卉图案要少见,工艺难度要大很多。

明中 剔红荔枝花叶多层盒7.3 X 7 X7cm

明 万历 黑漆镶螺钿刘海戏金蟾盒2.5 x 7.8 x 7.8 cm

元代 嵌锡线与螺钿圆形瓜棱盒17.8 x 22.5 x 22.5 cm

明 填金漆圆盒10.8 x 36.0 x 36.0 cm

清 乾隆 剔彩九龙盒21 x 28.6 x 28.6 cm

在明清之交,官制漆器还很少,近乎没有。情况到1739年(山妹注:乾隆)有了改变,首个官制漆器工厂在苏州成立,从此大量的官制漆器开始出现。

明 八角型剔犀盒23.5 x 32.1 x 32.1 cm

漆盒上雕刻这种花纹开始于大约宋代,在元代与明初达最盛,但直到16世纪还是很盛行。此件作品上了三层黑漆,掩于红漆中几乎看不见。宽足,足内髹黑漆。如此大尺寸的剔犀盒应为当时上层社会用来呈奉礼物的盒子。

明初 六边形剔犀盒9.5 x 17.8 x 17.8 cm

这件作品的形状与风格属于14世纪晚到15世纪初。两层红漆掩于厚重的黑漆中几乎看不见。雕刻手法很象14世纪初的标准元代剔犀风格,但相较于早期剔犀品的V形槽底,这些花纹的边缘更圆润,槽底为U形。这些美丽精巧坚固的盒子,可以储藏东西,也常被作为互相交换的礼物和珍贵的家传。这种基础的主题流行了一个多世纪,一直流行到明初。南宋和元代制作了很多这种形状和尺寸的带盖的瓷器出口到整个东南亚。

清 剔红流觞节图案圆盒7.6 x 18.6 x 18.6 cm

很多十八世纪的剔红作品雕刻都非常精细,并且不经抛光,如这件。此盒描述士人们在庆祝“流觞节“——每隔三个月的第三天。流觞节的习俗由王羲之的《兰亭序》发展而来。

清 剔红四瓣花 形三龙戏珠盒11.7 x 31.6 x 23.2 cm

此盒的这种旋转海水花纹的刻法始见于清中期。此处龙的形状流行于18世纪晚期。虽然此盒没有“官制”款识,但从其取材可以猜测这应该是一件乾隆官制剔红漆器。

明中期 带盖剔红桃花图案小香盒 4 x 8.3 x 8.3 cm

荔枝、桃花和其他吉祥花卉是明代香盒常见的主题。此处精细雕刻的打底条纹代表着天空。重复型几何图形、看上去如织物般的,花纹开始进入剔漆作品,尤以花卉作品中为多见。不同的此类重复型几何图形分别被用来,代表天空、水和泥土。 代表泥土的重复型几何图形通常看上去如纺织物般,而代表天空和水的此类图形通常是极细的水平平行线,例如此件作品。

清 剔红人物小圆盒3.8 x 7.9 x 7.9 cm

明 弘治 剔红多层方盒13.3 x 13 x 13 cm

盒盖雕刻的底纹为象征着水和天空的重复型几何图形。这类精致的多层盒虽可以储藏好些不同的小物件,很实用但在当时不经常被用作实际储藏用途。

乾隆 剔彩“春”字礼品盒15.88 x 24.45 x 24.45 cm

清 康熙 人物图案剔红盒 一对10.48 x 20.96 x 27.94 cm

这对雕工精巧的剔红盒面上是士人在花园里的情景,四围是佛教的八宝。虽然人物山水画面的剔漆作品的出现早于明代,但这类作品在明初才成熟。这对小盒雕刻精美,造型秀雅,应为大户人家的日用品。

清 道光 剔红香盒与座4.45 x 9.84 x 18.1 cm


漆盘

清 康熙 黑漆嵌螺钿盘4.45 x 40.64 x 40.96 cm

元代 黑红漆莲花盘1.9 x 18.6 x 18.6 cm

清 咸丰 剔红双龙长方盘40.3 x 27.9 x 3.8cm

东汉 漆盘 一对 直径 21.34厘米

明 棕黑漆嵌螺钿山水人物长方盘 2.4 x 13.5 x 40 cm

明 万历 漆盘6.5 x 56.04 cm

明 嘉靖剔彩雕双龙长方盘4.3 x 40.5 x 31.8 cm

剔彩工艺始见于宋,但直到嘉靖才盛行,约是受到嘉靖盛行的彩色瓷器的影响。这一类可从多个角度看得到的鼻端几乎独立存在于脸部之外的龙的造型,一直流行于整个万历年间。

元 剔红双凤花卉方盘2.9 x 23.3 x 23.3 cm

明 嘉靖-隆庆 剔红花瓣形方盘3.3 x 17.1 x 17.5 cm


杯盏

战国漆盏 一对 5.08 x 18.57 x 14.92 cm

17-18世纪 黄花梨杯盏 一对9.4 x 13.5 x 13.5 cm

元 剔犀镀铜小杯 4 x 6.4 x 6.4 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30张海量大图,一张帖子带你看尽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家具文房珍藏| 退藏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家具文房珍藏,200多张图刷到手酸!
230张海量大图刷到手疼,一览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家具文房
中国古代箱匣种类大全(多图慎点)
谈漆说器
书箱——古代是有知识、有身份的象征,你想拥有一个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