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8分美剧神作,暗黑世界不见底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小刀欧美电影重度痴迷症患者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有言:

“当你与恶龙缠斗时,小心自己变成恶龙。当你凝视深渊,深渊将回以凝视。”

黑色电影中那个道德虚无、阴郁绝望、荒诞失序的世界,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有一部被称为”神作“的美剧就将镜头聚焦于此。

继第一季播出后,时隔2年,第二季更掀狂潮,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口碑爆表。

它,就是《心灵猎人》

《心灵猎人》系列第一季豆瓣8.9分,IMDb9.0,烂番茄新鲜指数高达97%;第二季豆瓣8.8分,IMDb8.4,烂番茄新鲜指数高达100%

热爱犯罪、悬疑、惊悚片的朋友当然不会对导演大卫·芬奇感到陌生。

他的《七宗罪》《搏击俱乐部》《返老还童》……都是豆瓣Top250的“常驻客”。美剧《纸牌屋》也将“政治惊悚”这一类型登峰造极。

你说人类变态,我觉得你可爱

流媒体Netflix“财大气粗”,他们瞄准“内容输出”,收拢了好莱坞许多才华横溢的创作者,大卫·芬奇就是其中之一(三顾茅庐请来的)。

相比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Netflix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创作自由。

(第二季的前三集由大卫·芬奇执导,用他的镜语为全篇拉开帷幕,奠定基调。酷炫的芬奇独家片头不可错过。)

《心灵猎人》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剧集,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一对弗吉尼亚州匡蒂科联邦调查局特工搭档,建立早期的犯罪分析部门的故事。

通过采访被监禁的连环杀手,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帮助联邦调查局抓住像他们一样的人。

作者约翰·道格拉斯,本剧男主角的原型

全剧的题眼“心理侧写”指的是什么呢?

约翰·道格拉斯(被誉为美国现代福尔摩斯),美国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调查支援科创建人,在以自己亲身经历为蓝本的书里告诉大家:

所谓侧写,是指根据犯罪现场收集的信息,来给凶手“画像”——推断他的心理状态,分析他的性格、生活环境、职业和成长背景等,从而指引破案。

两位的原型都是FBI探员

当探员们积累了许多罪案中犯罪者的“人格画像”,研究大量严重暴力犯罪的数据后,他们建立起一套相对科学的模型,用“行为科学调查”来预防和打击犯罪。

探员比尔·坦奇和霍顿·福特

本剧讲的就是FBI的心理侧写部门,是如何从不受重视的“地下”,一步步被情报系统的主流接纳,走向公众视野,发挥作用。

特工搭档霍顿·福特(乔纳森·格罗夫 饰)和比尔·坦奇(霍特·麦克卡兰尼 饰),一个热忱专注、天赋异禀;一个成熟老道、世故圆滑。

双雄探案的人物设置,写实的背景氛围,暧昧、复杂、多变的人性和情感,一幅70年代的“犯罪生态学”报告就此铺陈。

第二季“山姆之子”和警探的深度对谈

我们通常把芬奇归为特别会用视听语言讲故事(影像思维佳)的导演,除去他对暴力美学的痴迷和内容上一贯的连环杀手母题。

在电影化技巧上,他还能低调摄影化骨绵掌,声色光极尽风格,快速剪辑凌厉,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再加上场面调度的精准(演员和摄影机运动),对整体影像风格的高度把控,使得芬奇的作品都有着极度特色。

在《心灵猎人》满是暗黑伤痕的世界里,与罪恶交手,能否从混沌中全身而退(不被深渊吞没)的霍尔顿·福特让每一个观者屏气凝神。

影像冷冽深沉,叙事克制内敛。反类型的情节结构、反高潮的设置、慢节奏的文火慢炖,高密度的文本,经常在恍惚间就给你一记重拳。

整体气质较之噱头十足的血浆情色,更贴近一部严肃文学。

对话难拍,但大卫·芬奇是一个注重场景信息量的导演。

第一、二季中大量5-10分钟的对话场面,攻守分明、推诿拉锯的心理战,受访者(凶手)和采访者(FBI探员)暗藏玄机锋的角力,让人大呼过瘾。

语言是行为的道具,万物皆有裂缝,穿过裂缝才能直指人心。

让“山姆之子”的谎话露出了马脚

第二季更是对话/采访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山姆之子、查尔斯·曼森、艾德·坎伯、BTK……

第一季中,我们见证了霍顿·福特的成长,他因艾德·坎伯的拥抱陷入混乱,导致恐慌病发作的结局直指深渊回望的主题。

“当我们与精神病患共情时,我们其实否定了自己。我们摒除了自己关于是非善恶与人性的理念。”

这样一枚“定时炸弹”埋在了第二季的开头,新上任的上司泰德·甘恩准备善用霍顿,大力发展行为科学部(出于政治目的)温蒂·卡尔博士担心霍顿的心病,她让搭档比尔看好这匹随时都有可能脱缰的野马。

神奇的办公室4人组

除了霍顿的事业线外,比尔的家庭线和卡尔博士的情感线也与之并行:

比尔的家庭根基摇摇欲坠,卡尔博士遇到身份认同的阻碍……

它们与罪案交织,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事件的推理判断相互影响。

心理侧写不再高高在上。当人们落下神坛,掉进生活的深渊,他们才发现所谓的理智、科学、知识,在时代和命运前是多么的无力。

貌合神离的一家人

第二季的后半篇幅,围绕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展开。

黑人儿童的连环死亡重燃历史上黑人对白人的复仇之火。阶级、种族、性别、权力的纷争四起。

剧中用大量真实的细节交代了案情抽丝剥茧的全过程。相较第一季有了更强的刑侦意识。

多方立场、多角度的还原,最终让真相坠入了“罗生门”式的历史迷雾。

霍顿背负十字架,试图诱出真凶的一幕。

在手持镜头的失重下,仿佛一出人类文明的寓言,通往和平的道路道阻且长,有先驱者,也有牺牲者。为除世人之罪而受难的他,渺小又伟大。

亚特兰大案三人组

高敏感的人格特质,让霍顿贴近真相的同时被笼在死亡的阴影下

他不是一个传统的英雄式人物,偶尔哗众取宠、自命不凡,贪婪且深情,偏执又顺遂,很多矛盾特质在体内共存。

“是否一切的伟大都诞生于混乱和调理之间?”有时,人的正常和疯狂只有一线之隔。

“女学生杀手”艾德·坎伯(角色还原度极高)

就像暴力之于某些人,是情感维系的纽带,渴望共鸣是真实诉求。

不幸的童年、性心理变态……都会导致人在和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乔纳森·格罗夫(饰霍顿·福特)

饰演霍顿的小乔(乔纳森·格罗夫),真实的性取向和直男角色的微妙错位,包含了本我的表演,真假难辨。

孩子般的天真里渗着恶作剧式的邪气,不断受挫的男性自尊和“杀手自画”偶有重叠。

戏内外人格气质的互动,让一些看似单一的场景弥漫出更加复杂、暧昧的层次。

霍顿、温蒂和比尔,行为科学部三剑客

除了连环杀手的访谈,那些“平淡无奇”的办公室戏份——三人的关系也形成了奇妙的张力。

平静下的暗流涌动,在完美主义者芬奇的镜头下,纤毫毕现。

第二季,温蒂和比尔的戏份大幅增加。菜鸟格雷格也慢慢加入到调查访谈的计划中。编导的野心绝对不止于对变态心理的猎奇,而是在以小见大中,一窥时代痛症。

第一季的时代侧写总结:“世界变得荒诞,犯罪也无章可循。”

了解美国历史的人,一定知道“反文化”运动、女权主义、黑人民权运动、嬉皮士风潮在70年代的兴起。

FBI内部,混乱既带来危机,也为求新求变提供机遇。

霍顿和他的小伙伴们到底是时代的弄潮儿还是会成为官僚主义权力斗争下的炮灰

毫无疑问,大卫·芬奇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在他极富盛名的《七宗罪》里,片尾:“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之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的论调,悲伤地一语成谶。

总有一个全知、俯瞰的上帝视角潜隐在芬奇的作品背后,它冷眼旁观人间一切遭际。自由意志和宿命先验的对立,让观者生出人不能胜天的悲剧感。

绝望自有绝望的力量,就像希望也有希望的无能。

心灵猎人发出的子弹,最终伤到了自己,一池相隔的深渊永远报以凝视。那么,怎么办?

希望《心灵猎人》能为你带来不一样的“答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瓣9.1,神剧回归!全季已放出
四年前他重新定义了美剧,这次又刷出新高度
开局9.4,改变美剧历史的导演果然够“变态”!
大卫·芬奇的新剧再次告诉我们:人,才是最可怕的魔鬼
这部剧贼烧脑,令人窒息!
今年通宵追剧清单,它排第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