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色列:一个和上帝签订盟约的民族
2017-10-31 陈浩武 人类行为密码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世界文明的阅读与行走。作者陈浩武,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江证券公司创始人,北京大学研究员,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巴比伦之囚”囚了50年,这50年做了什么?每个人都在看书、反省、检讨、悔过。所以被囚的50年是犹太人精神涅槃的50年,这时候有一个重要的成果出现,就是《摩西五经》。《摩西五经》不是在和平年代形成的,是在犹太人最艰苦、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反省而成的。当圣殿被毁灭的时候,犹太人已经不是“圣殿之民”(people of the temple),而是“圣书之民”(people of the books)。圣书是什么?就是《摩西五经》,当他们没有圣殿的时候,就回到书上来,什么书?就是《圣经》!





从轴心文明说起


我从2010年开始的对于古丝绸之路沿线“轴心文明”地带考察与寻访的“人文行走”之旅项目,从长安到罗马,向西穿越河西走廊,翻过帕米尔高原,从中亚走到中东,最终抵达地中海北岸的希腊和意大利等地,走遍了沿线的每一个国家,有的国家甚至反复探访过多次,我就是一个历史学的发烧友,对历史、人文有兴趣。


这一带的行走,涉及大量的阅读,因为这条道路上主要是佛教、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德国学者雅斯贝斯提出了“轴心文明”的概念,所谓轴心文明是指人类历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明突破期,这期间所产生的重要文明与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全球的人类。


首先是时间的轴心,这些重要文明的突破全部发生在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另一个是地理的轴心,所有的文明的突破都发生在北纬25度—北纬35度之间的地带。从东到西,我们数过去,中国的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然后他的弟子——孟子这一代人形成了中国的儒家文明。再往西,释迦摩尼,出生在公元前565年左右,创立了一个很重要的宗教——“佛教”;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大雄,他创立了“耆那教”。耆那教和佛教非常深刻地影响了印度。再往前走是波斯,波斯出了一个伟大的宗教领袖——琐罗亚斯德,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琐罗亚斯德教”,中国老百姓把它称为“拜火教”,学者称为“祆教”,但是从我多年行走了解到,波斯人很不喜欢“拜火教”这个称谓,它正式的名字是“琐罗亚斯德教”,简称“琐教”。它的精神领袖是阿胡拉.马兹达——日本人造了一辆车叫马兹达,为什么取这个名?因为要开拓中东市场,于是就以该地宗教的神——阿胡拉. 马兹达作为这部车的车名,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中东的文化方面研究的深入。再往前,犹太,就是犹太教的先知——还不是耶稣,因为耶稣是在公元时才出现,比他更早在公元800年前,犹太是犹太教的先知。再往前,希腊,有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这些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出生在公元前469年左右。所以你可以看到当年最伟大的文明的突破,全部在这个轴心上面,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轴心文明”。


这些年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在这条轴心文明上行走;加上我个人的习惯,我对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产生了兴趣。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以色列的部分,它涉及到的是犹太教。


犹太人与“摩西十诫”


圣经涉及到两部分,《旧约》和《新约》,《旧约》部分就是涉及到犹太教,犹太教的先知写了《摩西五经》,从创世纪开始。《新约》部分,就是基督教。当今人类最伟大的宗教基督教有27亿信徒,这个宗教的源头是犹太教,而犹太教的源头是琐罗亚斯德教,这些全部都在中东。


去过以色列的人都会对这个民族产生非常特殊的认知,觉得犹太人太了不起了,犹太人从他的祖先亚伯拉罕走到迦南地一直到现在,这个民族一直是苦难深重的民族,但是这个苦难的民族并没有随着历史而灭亡,而是在今天成为一个强国,就是以色列。它在1948年复国,1949年就开始跟中东的阿拉伯人打仗,但是它并没有被阿拉伯人灭亡,反而不断打败周围这些强大的阿拉伯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犹太人有着非常特殊的精神结构。


曾经有人统计过一百年来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有四分之一是犹太人;在美国这么强大的国家,四分之一的律师是犹太人,四分之一的医生是犹太人,也就是美国上层社会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犹太人。你或许会问为什么?这就是我们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


犹太人从哪儿来?


犹太教的《旧约》、基督教的《新约》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它们都属于同一个宗教——亚伯拉罕宗教,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祖先“亚伯拉罕”。亚伯拉罕最早从两河流域的一个城市乌尔,北迁到了迦南,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犹太的文明今天仍然可以找到很多痕迹,可以往前推,它的文明的来源全是来自两河流域,后面我将会讲到摩西的法典其实是苏美尔法典的翻版,而苏美尔法典是对汉莫拉比法典的继承。


波斯国家博物馆的很大的一块石头柱子上用楔形文字刻有汉莫拉比法典,它的核心是“同态复仇”。什么是“同态复仇”?就是你把我的耳朵割下来,我就把你的耳朵割下来;你把我的左手打断,我就把你的左手打断,这是由法官裁定,要我这么去做的。假如你杀了我家里的一个人,法官就裁定我杀你家里的一个人,假如你打断我左边的胳膊,法官就判打断打人的这个人的左边的胳膊。同态复仇的原则起源于汉莫拉比法典,汉莫拉比法典影响到苏美尔法典,苏美尔法典影响到摩西十诫。


三王时期的部落领袖来自于苏美尔人,圣经里面首先记载的大洪水,这个传说就从苏美尔来,因为它来自两河流域,只有两河流域才会有河水泛滥,所以这些都证明以色列人的文明的源泉是两河。


《摩西十诫》


摩西手上拿着两块板,是泥板,泥板上是“摩西十诫”,律法。以色列精神信仰最核心的地方是圣殿,圣殿里面放什么呢?什么都没有,是一个空空的房子,里面放一个柜子,这个柜子叫“约柜”。“约柜”里有什么?就是这两块石板。石板上是什么?摩西十诫。摩西的经典,律法是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我在后面会讲,它的第一圣殿、第二圣殿,这些历史全部是围绕着约柜,围绕着律法,围绕着这两个泥板。这个也是苏美尔人创造,苏美尔人把楔形文字,嵌在泥板上,然后把泥板放在阳光下烤干,或者用火烘干,变得非常硬,历史就是这样记录下来的。摩西十诫就刻在泥板上,泥板放在约柜里面,约柜放在至圣所里,至圣所外面就是圣殿,你可以看到它在犹太人心中那种至高无上的地位。


“士师时期”和“三王时期”


我们这次去埃及,先去开罗,去第比利斯,然后到达红海,到胡尔格达(Hurghada),从胡尔格达跨过红海海峡,到达对岸的沙姆沙依赫,再从这里去西奈山。圣经《旧约》中记载,摩西带着他的族人、部众逃出埃及,逃往以色列,到达西奈山,在这里,他的部众发生了叛变,不服从他的领导——他们认为当初在埃及那个地方虽然很苦,但是还有吃有喝,现在把他们带到的这个荒野地方,没有吃没有喝,什么都没有,他们会不会灭亡?他们对摩西表示怀疑。于是摩西上西奈山求助上帝,上帝赐给他《摩西十诫》。


我们第一天下午去西奈山时,狂风大作,沙尘暴来了!我们的车开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前面的道路已经封闭,不能进去,也不能确定什么时间能进去,只好又回到酒店躲避沙尘。第二天我们再去西奈山,寻找当年摩西在这里接受耶和华的指示,赐给他《摩西十诫》之处。“摩西出埃及”,摩西这两个字,不是犹太人的名字,是埃及人的名字。因为摩西出生在埃及,他出生的时候,埃及的法老知道这些以色列人的后代将来是不会善待他们的,所以就下令把以色列男孩全部杀死。摩西生下来以后,被放到一个篮子里,漂到河里,被一个宫女收留了,所以他是在宫里长大的。


这里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理清楚。“希伯来”是种族概念,意为“来自两河流域的人”,使用希伯来语和希伯来文,我们讲到以色列的时候经常说到犹太、希伯来、以色列,那么这3个不同的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希伯来的概念,说他们是希伯来人,因为他们是从和河那面(两河流域)过来的。亚伯拉罕有12个儿子,他们到了迦南以后就成了2个部落联盟,在北边的部落联盟称为以色列,有10个部落;南面的部落联盟称为犹大或者叫犹太,有2个部落。我们今天说到以色列是一个国家,但以色列的历史概念是南、北两个部落联盟。


在迦南,发生最重要的历史变迁就是在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950年,这是游牧民族对整个农耕民族的第二次大迁徙,是战争和动乱的时期,整个中东的历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段。和它对应的以色列,在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050年,这个时期是“士师时期”;公元前1050年—公元前933年,是“三王时期”。在整个中东最战乱的几百年中,以色列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时期,分别就是“士师时期”和“三王时期”。


什么是“士师时期”?士师,三者的统一:先知、军事统帅、行政长官,因为当时他们周围全是非利士人(现在的希腊人),非利士人首先从赫梯尔人那里学习了冶铁技术,他们掌握了铁器,拥有很强的兵器,以色列人打不过他们。面对强大的非利士人,这些部族就要联合起来,就需要部族领袖,这位领袖就是“士师”。


《旧约》里有一部分叫“士师记”,里面写了12个人,6个大士师和6个小士师,这些士师在当时如何带领以色列人,把部族联合起来,如何跟非利士人战斗。士师时期大概持续了100多年,这个时候非利士人更加强大了,他们开始占领以色列的领土,原来简单的士师已经不能应对这个局面,在这个背景之下,“三王时期”开始了。


“三王时期”有三位王,分别是扫罗王、大卫王和所罗门王,这个时期在以色列非常重要。


因为“士师时期”虽然持续了100多年,但并没有留下非常知名的领袖人物。以色列国10个部族和犹太国2个部族这两个部落联盟联合起来推举了一位王——扫罗王,他是以色列国土上第一个统一了南北2个部落联盟的国王。但是他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很光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在位的时候对祭司很不好,他杀了很多祭司,而历史都是祭司们写的,所以对他的评价比较负面。但是有一个人能够治他,这个人就是大卫。大卫长得非常俊美,才华横溢,身材矫健,更重要的是他会弹一手好琴,听到他弹琴的声音,扫罗王精神就稳定了,所以他离不开大卫。他带领以色列民族打了几次胜仗,但是由于人们认为他的精神不正常,后来被人杀死。


扫罗和大卫之间的关系非常奇妙,因为非常多的女性非常迷恋大卫,扫罗就很吃大卫的醋,因为他是国王。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他的女儿嫁给大卫,他想着大卫成为他的女婿后,其他女人就不会再迷恋他。但就算是这样,他都几次冲到他女儿的房间想把大卫杀死,所以大卫非常痛苦。作为女婿,他对岳父要好,但是这位岳父整天嫉妒他并且想杀死他,因此他也很困惑。后来大卫万不得已,就逃到非利士人那里。严格来讲,这是他的污点。但是后来,以色列的民众还是推举他为他们的国王,因为他实在太优秀,而且非常英勇。


有一次和非利士人打仗时,对方派了一个非常高大健壮的男人出战,就是歌利亚,扫罗王就派大卫应战。歌利亚的身高几乎是大卫的两倍,大卫出去应战时,手里拿了一个抛索环,在河滩捡了几块光滑的鹅卵石,因为他抛索的技能非常高,就用绳子套上石头走向对方。在离歌利亚还有十几步时,大卫就把石头甩出去,竟然打进了对方的脑袋里面,歌利亚当时就倒下。然后,大卫上去把他的头割下来,他的军队全部冲过去,把非利士人打败了。他是真有本事,所以后来以色列人就立他为王。

 

大卫击杀歌利亚


大卫王在“三王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他用他的武功和才华征服了12个部落的首领。但是大卫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好色。历史记载他是一个国王,同时也记载了他是一位通奸者。有一天在他的宫廷里,看到对面屋子里有一个女人在沐浴,容貌美丽,他就叫部下把这个女人召进宫,然后他们之间就发生了关系。发生了关系以后,他才知道,这个美女名叫拔示巴,是他的军事将领乌利亚的妻子,她的丈夫正在前线征战。大卫想把这个事情掩盖一下,他就跟他的统帅说,赶快到前线去把这个人召回来。待乌利亚召回来后,大卫王说你辛苦了,赶快回去洗脚,去跟你老婆睡觉。结果乌利亚不听,说我要忠于大王,我要战死在疆场。大卫就写了一封信给前线的指挥官,要求对方把这个人派到战争最艰苦、最激烈的地方,让他战死,结果这个人真就战死在前线。然后拔示巴就成为宫廷里的宠妃,她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所罗门。


大卫王有一个非常棒的儿子,叫押沙龙,他跟大卫一样,长得也非常俊美,且讨人喜欢,但是他在他的父亲还在位时就发动叛乱——他按捺不住,想要夺取他父亲的王位。结果押沙龙在战争中被打败,于是逃跑。由于他有一头长发,骑着一头驴(他的坐骑)从树下经过时,蓬乱的树枝把他的头发扯住——驴跑了,他却被挂在树枝上,结果被大卫王的士兵砍死。


那么谁来接大卫王的班呢?这时的拔示巴已经成为后宫非常彪悍的王妃,她一定要大卫王立所罗门为王,作为他的继承人,于是大卫王就立了所罗门,这就是“三王时期”的第三位王。所罗门这个王更是了不起,而且特别会经商,他和腓尼基人联手做生意。


腓尼基就是今天的黎巴嫩,腓尼基在希腊语里是“紫色”的意思,为什么?海里面有一种生物,腓尼基人在海边遛狗的时候,发现狗的嘴巴里流着一种紫色的液体,感到很奇怪,通过观察发现是狗把冲到海滩上的一种动物咬碎以后流出的液体。由此,腓尼基人就发现这种动物里面可以提取一种颜料,所染的布是紫色的,所以他们就被称为腓尼基人。腓尼基在历史上是文化非常先进的一个民族,我们今天用的英语最早来源于拉丁文,而拉丁文最早是来源于腓尼基人发明的20个字母,所以腓尼基人是发明字母的祖先。当时为什么要发明字母呢?因为要记账,今天收入多少、支出多少,要有一个记录,他们就用这个来作为记账的代号,结果成为一种文字,今天在黎巴嫩的博物馆能看到这些记录。


黎巴嫩人非常会做生意,黎巴嫩的国旗上有一棵树,这个树就是黎巴嫩雪松,就可以想象这种雪松在黎巴嫩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我们到黎巴嫩南部靠近以色列的地方去看,有3000年树龄的雪松到今天还在,那个笔直的树干粗大得要数十人才可以环抱。它又粗又直,纹理细腻,而且含油不易腐坏,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筑材料之一。而且黎巴嫩人用它来造船,世界上的造船业也是从腓尼基人开始的。


再谈一个概念,腓尼基人凭借优秀的造船技术,他们到地中海对岸的突尼斯建了一个殖民地,这个殖民地叫“迦太基”,有一个非常勇敢的将军叫“汉尼拔”,跟罗马人打仗,唯一能够打败罗马人的就是这个汉尼拔。他是什么人?迦太基人,是腓尼基人的子孙,他们在迦太基这个根据地上,成为罗马人的劲敌。


所罗门和腓尼基人一起做生意,做什么生意呢?腓尼基人会航海,他们发现了锡矿,因为炼铁必须要有锡,形成合金,才够坚韧,这个锡矿被腓尼基人垄断了;而所罗门垄断了印度的香料。当时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贸易产品,东方的香料和印度的锡,全部被他们成立的联合贸易集团所垄断,所以他们赚了很多钱,所罗门王时期是以色列最富有的时候。


“第一圣殿”与“第二圣殿”


当时以色列人赚钱干什么?所罗门王的父亲大卫王告诉他,你要修圣殿,所以所罗门王赚了大量的钱以后就开始修圣殿,这个圣殿叫第一圣殿,也叫所罗门圣殿。第一圣殿修得是如此之辉煌,以至于后来埃及长老都眼馋圣殿的黄金,派兵攻打以色列时,从圣殿缴获黄金384吨,埃及长老派了很多运输工具才把黄金运回到埃及,可以想象这个圣殿当初是何等辉煌!


我刚才讲过圣殿里面放约柜,约柜里面放摩西十诫——为了放两块泥板,修了多么豪华的圣殿,但是它的核心是表达以色列人对上帝耶和华的崇敬之心。第一圣殿里用的所有木头全是黎巴嫩雪松,所有金属全是黄金。而且,按照以色列人当时对耶和华的尊崇,他们修圣殿时没有杂音,怕惊扰到神,惊扰到上帝,所以他们当年是在黎巴嫩的提尔,一个很重要的港口城市,把所有的木材、石头、黄金等部件做好,运到那里进行组装,构成这么大的一个圣殿,整个耶路撒冷没有一点声音!这是所罗门为以色列人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一圣殿复原图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圣殿太奢靡,引起周围那些民族对它的嫉妒,成为他们攻击的对象。第一个敌人是亚述,当时在中东非常强大的一个帝国,因为它垄断了铸铁。亚述首先灭了以色列,在这次灭以色列的过程中,摧毁了圣殿,标志着第一圣殿时期的结束。亚述人把当时以色列的2万多人包括国王、贵族、青年、祭司全部都掳到了亚述,从此以色列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今天的以色列和我在这里讲的不是一个概念,这个民族在被俘虏的过程中就已经消失了,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相隔100多年以后,另一个国家兴起,新巴比伦,不是原来的巴比伦,它的国王叫尼布甲尼撒。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空中花园”,说的是尼布甲尼撒有一个王妃来自南方,她的家乡有非常多的花,尼布甲尼撒带着这个宠妃在城墙上转时,问她这里好不好看?她回答说不好看,因为没有花。尼布甲尼撒就用他的专制,在城墙上修建了一个花园,这个花园就叫“空中花园”。后来尼布甲尼撒所在的新巴比伦把犹大国灭掉了,把犹大国的国王、祭司、青年都掳到了巴比伦,这个是“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不是指南面犹大国的这些囚徒。


这些犹太人流浪到巴比伦之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犹太人有祭司,我们把他称为先知,先知在以色列民众当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他站出来讲话是非常有影响的。当时有一个祭司叫耶利米,他对所有的以色列人讲:我们今天之所以沦为这样的状况,不是尼布甲尼撒太残忍,不是巴比伦人太坏,而是我们犹太人做了太多的坏事,上帝在惩罚我们。先知之所以称为先知,就是因为他跟别人不一样,他在巴比伦人没有攻打犹太人的时候,就已经警告过国王,警告过犹太人,你们不能违背神的意志,你们做了太多的坏事,你们要遭报应的,你们要尽快回到上帝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但是犹太人没有听他的。


他们有哪些罪恶呢?举个例子说,犹太人到了迦南地区,就是“士师时期”、“三王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他们接受了迦南这些神的崇拜。迦南信奉的是巴力神,巴力神的崇拜是生殖崇拜,所以迦南人的神庙里有一种特殊的职务,叫“庙妓”。为什么叫庙妓?因为他们在从事神的活动中,要在庙堂里性交,来表达他们对神的崇拜,来表达他们的强大,你越成功表示你越虔诚。所以耶利米这样的先知非常看不惯他们这些习惯:如果说我们这些人,亚伯拉罕的子孙,接受了巴力神的崇拜,把这些东西引进来作为我们的崇拜,那简直是我们最大的罪恶!所以他一直在呼吁,重新回服到上帝。当然,那个时候的国王不听他的,反而把耶利米关到地牢里。耶利米是巴比伦人攻占了耶路撒冷以后,才在地牢里面被找到的,他也随着这些人被掳到巴比伦。他就利用在巴比伦的这种机会,不断地给犹太人讲:我们的今天是非常值得反省的,要反省我们犹太人在哪些地方做了对不起上帝的事,我们做错了哪些事,我们怎么样违背了神的意志,所以我们要在被关押期间、在流放期间认真地反省。



犹太教莉亚堂至圣所内存放的《摩西五经》


“巴比伦之囚”囚了50年,这50年做了什么?每个人都在看书、反省、检讨、悔过。所以被囚的50年是犹太人精神涅槃的50年,这时候有一个重要的成果出现,就是《摩西五经》。《摩西五经》不是在和平年代形成的,是在犹太人最艰苦、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反省而成的。当圣殿被毁灭的时候,犹太人已经不是“圣殿之民”(people of the temple),而是“圣书之民”(people of the books)。圣书是什么?就是《摩西五经》,当他们没有圣殿的时候,就回到书上来,什么书?就是《圣经》!


犹太人“巴比伦之囚”如何被解放出来?在公元前538年,有一个帝国兴起,就是古波斯帝国。古波斯帝国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国王,叫居鲁士,他创立了一个王朝叫阿黑门尼德王朝。他非常宽容,中东这些民族都把居鲁士作为解放者,作为救星,作为圣人来看待,他的名字写进了圣经。你们今天到联合国的大厅去,里面嵌了很大一块碑,这块碑上就是居鲁士的语录。讲他建立阿黑门尼德王朝以后怎么对异教的宽容,符合“和平”的概念。他把所有的“巴比伦之囚”都释放回到以色列,并且给他们拨了钱,把当年从圣殿里抢来的圣物,一件一件都还给了以色列,让他们回去,回到他们的领土,而且回去以后让他们先把圣殿修起来。


后来大流士国王的时候,有一个家臣,有一天大流士看到他满脸哀色、唉声叹气,就问他有什么不高兴的事?这个家臣回说:国王,我的家乡以色列已经败落成这个样子,我的心里怎么会舒服呢?大流士于是把他任命为耶路撒冷省的总督,派他回去负责修圣殿。所以他回去以后和他们以前的先知,就修了第二圣殿。当第二圣殿完工时,耶路撒冷所有的人不是兴高采烈,而是放声痛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第二圣殿修得太小了,和当年所罗门修建的圣殿没法比,所以这些人觉得很悲哀:我们以色列的圣殿就这个样子吗?


今天的以色列有个墙叫West Wall,中国人也称之为“哭墙”,其实它正确的名字叫西墙,这是第二圣殿的遗址。这个圣殿是后来一位叫希律的国王重新修建的第二圣殿,他和所罗门王一样,从黎巴嫩采购雪松,从印度采购黄金,从遥远的地方采购巨石,也是在外地做好,然后来这里拼装,这个希律王也很了不起,但是他死得很惨。


在公元70年,罗马将军提多摧毁了第二圣殿,为什么?因为大希律王死了以后,以色列人经常造反,所以罗马就派人镇压,这个提督是当时罗马皇帝的太子。现在的意大利罗马,可以看到凯旋门,就是提多出兵摧毁耶路撒冷回到罗马时,罗马人为了纪念这件事,给他修建的凯旋门。


公元一世纪时,罗马人在第一圣殿的遗址上修建了一座神庙,这个神是朱庇特,因为罗马人信奉的神是太阳神。这个时期,罗马人把所有的以色列人全部赶走,以色列人从公元一世纪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叫“大流散”——这个民族没有国家,被流散到世界各地,犹太人进入一个真正的亡国时期。


纳粹和欧洲杀了660万犹太人,其中儿童40万,我们去以色列的时候,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的馆长对我们说,她是一位幸存者,在6岁的时候,她的家人都被杀死。那个时候希特勒杀人怎么杀?有一个工具叫卡尺钳,纳粹用这个工具在人的脑袋上进行测量,在一排人中,凡是脑袋过窄的,就被拉到一边杀掉——因为犹太人非常特殊,他们的颅骨非常窄,没有一般民族的宽度,纳粹就认为他们是劣等民族,因为脑容积小。纳粹在杀犹太人的同时,杀妓女、杀小偷、杀吉普赛人、杀共产党,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都是人类的渣滓。


犹太人特殊的精神结构


我再讲一下犹太人特殊的精神结构,有这么几件事情:


马萨达


它位于死海旁边,当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有一千人逃到了马萨达,这个地方是大希律王为自己修建的一座堡垒,非常不易攻破。在山顶上,储藏有大量的水和粮食,他们在这里一直守了三年时间。最后罗马人采取一种办法,他们修了一个跟这座山差不多高的台子,筑起来,用抛石机攻打他们。在被攻破之前,这些犹太人做了一件事,他们分成十组,每个组里面票选出一个杀人者:你的任务是把其他99个人杀死!因为按照犹太人律法,他们不能自杀,自杀是不能升天的,必须是他杀,然后剩下的这10个人再来抽签,由其中的1人把另外9人杀死。所以当罗马人上去看到这种情况以后,罗马人震撼了!这就是犹太人的精神,所谓宁死不屈!这些情形被躲在地道的一个人看到了,并成为这一事件的记录者。


现在所有的以色列人,要成为士兵,首先就是去马萨达宣誓。我们在那里旅游,看到一队列一队列的士兵和军官到马萨达,他们来宣誓,要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为保卫祖国具有视死如归的精神,它成为一个精神符号。


犹太会所


亚述人摧毁了第一圣殿,提多将军摧毁了第二圣殿,犹太人从此流离失所,从“圣殿之民”变成为“圣书之民”,他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犹太人的地方,每10家人就会选出“拉比”,由他们供养。拉比的任务就是在他们家里讲道、传圣经,这个就叫“犹太会所”。凡是有犹太人的地方就有犹太会所,犹太人并不会因为流散而使他们的信仰放弃,就是之前我讲过的,耶利米特别强调说,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回到信奉上帝,这就是他们这种虔诚的一神教信仰。


塔木德


犹太人已经没有圣殿了,他们怎么办?他们是圣书之民,他们就要每天读圣经。圣经如此庞大,怎么读?必须在拉比的领导下来读,拉比就形成一个职业,叫“释经”,这是拉比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因为他要辅导这些犹太人的后人,让他们明白圣经在讲什么,这些先知、律法、《摩西五经》等等,要让他们了解。所以在提多之前(公元70年之前),叫“圣经犹太教”,在此之后,叫“拉比犹太教”。他们写了一本书,这是在犹太教中很重要的一本书,叫《塔木德》,它就是对圣经的解读;然后还有一本书,是对这本书的解读。我们到一位犹太拉比的家里去看,《塔木德》有多大呢?700卷!前面一段写圣经,下面一段是对圣经的解读,再下面一段是另一位拉比对这位拉比的讨论,再下面一段是这位拉比的子孙对他的先人的讨论……两千年来,他们一直在做这件事,就是释经。当然,他们也有其他的版本,针对儿童、学生、妇女等。从公元五百年至今,仍然在不断地丰富。这就是犹太人之所以称为犹太人,就是因为这本书,这是他们行动的纲领和价值坐标。


我们前些天在讨论,犹太人抄《圣经》,抄了两千多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错别字,要知道这些都是手抄的。犹太人对自己祖先、对自己信仰的虔诚,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塔木德》非常独特的一种精神。


《约伯记》


《旧约》中的一个人物“约伯”,有一本《约伯记》专门写他,体现了犹太人独特精神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讲他?他是一个什么人?


有一天上帝在天庭里看到撒旦,问他在干什么?撒旦回说我在人间行走。上帝问他有没有看到他的子民约伯?他是一个非常虔诚善良的信徒,他生活很幸福。撒旦回说我天天看到他,他现在非常快活,有700头骆驼、5000只羊、有1万头牛,还有多少多少儿子、女儿、房子。上帝又说约伯对他非常虔诚,撒旦回说他拥有这么多东西,当然很虔诚。你要是把他的财产都拿走他还虔诚吗?上帝就让撒旦去试探他。于是约伯先后经历了失去他的牛羊、家人等一切事物,但是他依然非常虔诚,他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神给我的,神要拿走就拿走吧,他依然解开长袍匍匐在地祷告。此时上帝问撒旦:怎么样?撒旦回说,人是以皮换皮,这些都是你原来给他的,现在你拿回去,当然没有什么,你要是把他本身的东西拿回去,你再看他是否虔诚?


于是,在上帝再次观望时,约伯在树底下,浑身长满了疮疖,拿瓦片刮自己的皮肤,因为到处都痒、流脓。此时有三个先知来到约伯面前,让他坚持信仰上帝,但是此时的约伯开始有怨言。撒旦听了可高兴了,《约伯记》里有一首非常漂亮的长诗,里面就是讲约伯和三个先知的对话,他把他精神里的东西往外倾诉,那些人怎么劝他,最后上帝开始在空中发言说,我当初“创世纪”的时候都还没有你。约伯这个时候领悟到:我还是要信奉上帝,这是我唯一的出路。于是上帝又赐予他更多的财富。


这则故事讲什么道理?为什么要放在圣经里?它要说明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信仰不是以幸福、财富为前提的,信仰就是信仰,没有条件,对上帝的服从是毫无条件的服从,这就是犹太人的精神结构。《约伯记》对约伯故事的描写,是形成犹太人精神结构的另一个独特的例子。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对待圣经、如何对待上帝,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犹太人精神结构状态。


我认为犹太民族是非常特殊的,他们对上帝的虔诚,他们一神教的信仰,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个楷模,所以上帝拣选犹太人作为救赎的民族,是完全有道理的。回到我们当下的中国,我们最应该去完成的事情,不是去修建多少高楼大厦、高速公路等等,最重要的是这个民族要建立精神信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遗失约柜,以色列心中最深刻的痛
最值得中国学习的是犹太人,来看看犹太人的教育是多么震撼
(本文略长)犹太人的从前:建国、灭国、流亡……
一篇文章读懂巴以战争根源,从犹太教的历史渊源深度剖析中东问题
以色列的故事(二)
以色列历史追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