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昌硕专栏 | 吴昌硕与西泠印社
userphoto

2023.09.01 甘肃

关注

吴昌硕与西泠印社

光绪三十年(1904)夏,浙派印人丁仁、王禔、叶为铭、吴隐“慨然有感于印学之将湮没也,谋于西泠数峰阁之侧,辟地若干弓,筑茅三两室,风潇雨晦,乐石吉金,唯印是求,即以为社。社因地名,遂曰西泠”。四人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买山立社”,研讨印学。又团结同仁,集资、规划,建“仰贤亭”等,印社粗具规模。

吴昌硕题“西泠印社”匾额

吴昌硕撰观乐楼联

释文:

印讵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1913年重阳节,西泠印社建社十周年之际,印社召集社员召开大会,修启立约,公推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吴昌硕对印社怀有特殊情感,多次到印社指导、创作,留下大量墨迹。在吴昌硕担任社长期间,西泠印社兴土木,建亭阁,凿岭开道,栽竹植梅,大致成型。吴昌硕在《西泠印社记》中对西泠印社的发展提出过明确的指导思想:“顾社虽名西泠,不以自域。秦玺汉章与夫吉金乐石之有文字者,兼收并蓄,以资博览考证,多多益善。”

吴昌硕在西泠印社缶龛前留影

吴昌硕在西泠印社锦带桥上留影

吴昌硕、叶为铭、王个簃、高时敷等在缶龛前留影

在杭州西泠印社孤山顶上观乐楼前,有一间小石室,称“汉三老石室”。石室不大,中间石座上奉置的却是在中国千年碑学史及西泠印社百年社史上享有盛誉的“汉三老碑”。汉三老碑,全称“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据考此石刻制年代应在东汉初建武年间(公元25年至公元56年)。是现存早期东汉石刻名碑之一,史称“浙东第一碑”。

汉三老石室

1921年,这块碑石被运到上海,日本商人欲以重金购买运至海外,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得知此事,与印社的四位创建者等经多方呼吁,并发佈募捐公启。昌硕先生自身先行,以身作则,昼夜作画义卖助捐。印社同仁及浙江同乡也纷纷响应,积极认捐。经旬月之募集,参捐者65人,共捐资大洋11270元。其中8000元大洋用以购碑,并运返浙江杭州奉置于孤山之巅的西泠印社。印社将购碑所捐余款为三老碑设置石座再为之筑石室。吴昌硕特撰《汉三老石室记》,志述其事,著诗以赞:“三老神碑去复还,长教灵气壮湖山。漫言片石无轻重,点点犹留汉土斑。”

吴昌硕(右二)与钱瘦铁夫妇、吴藏龛(左二)合影于汉三老石室前

吴昌硕以开放之姿态,拓宽印社发展视野,团结、聚合国内著名书画篆刻家,引进海上题襟馆书画会入驻进行互动,积极推动与日本书画篆刻界之交流,发展吸收日本社员,确立了西泠印社的国际地位,扩大了西泠印社的社会影响。

今年是西泠印社建社120周年,也是吴昌硕担任首任社长110周年。百年以来,西泠印社已由一个纯民间学术团体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学术机构,继吴昌硕后任社长的先后有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等,期间历代名人辈出,如来楚生、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钱君陶等等。截止2023年5月,社员516人(含名誉社员44人),分布于中国境内近30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瑞典、加拿大等国家。

西泠印社于2004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 2006年,“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一步确立了西泠印社作为篆刻传承代表组织和国际印学中心的地位。时至今日,西泠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已成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地位,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编辑:周晓丽

审校:邱晓云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劳动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面孔:西泠峰骨·社长名片之吴昌硕
西泠印社:印坛盟主百年潮
“西泠印社社员(60-70岁)新作展”作品欣赏
西泠名家篆刻欣赏
诗书画印的守望——西泠印社走过一百一十周年启示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