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来弄风雅 | 炉烟袅清香——宋代文艺青年们的焚香日常

当下,不少文艺青年对各类香水、固体香膏、香薰蜡烛情有独钟,这些香氛产品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使人心旷神怡,缓解一天学习工作中的疲劳。殊不知,古代的文艺青年同样热衷于用香,特别是两宋时,香事日益盛行,不但敬神祭祖要燃香,居室厅堂里有焚香,宴会庆典也要焚香助兴,文人雅士书斋更离不开焚香。焚香深受宫廷贵族、文人雅士的喜爱,可以说宋代焚香是宋朝文艺青年必备的技艺之一!


文 人
香 事
宋朝,文人喜香、爱香、用香、赠香成一时风气。他们视焚香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焚香与他们而言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仅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生活情趣,他们把原本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过得诗意悠闲,可以说平常处处是风雅,亦或说风雅处处是平常。


▲湖南省博物馆“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展场景照

如果说宋人好香,皇宫贵族促进了当朝熏香文化的兴盛,而文人雅士则升华了熏香的文化内涵,文人与香是传统熏香文化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文人追求雅致生活,精通“点茶、插花、挂画、焚香”四艺。他们透过这四般闲事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焚香”作为“四艺”中的一艺,除了给文人带来莫大的感官享受之外,还在于彰显文人的身份地位,满足精神追求。

▲湖南省博物馆“宋风·雅集”活动场景照

“焚香”用的香具多种多样,如香炉、手炉、香斗、香熏、熏球、香盒、香箸、香匙等,而各式香炉最具特色。香料被制成香品在炉内焚烧,避免了将原材料直接放入炉内燃烧引起明火飞溅。

▲北宋 “卍”字顶盖石熏炉  铜香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展品

文人用香不仅是享用其香味,还在于其能正心养神、令人忘却烦恼。因此,他们对焚香环境也格外讲究,常选择幽静的树林、竹丛、整洁的书房等静谧的场景焚香,再择以造型简练的香炉,以衬托其个人的审美素养。

▲北宋 越窑青釉炉
常州博物馆藏展品

马远的《竹涧焚香图》虽是纨扇面上的小景,却是远山近水、硬石疏竹和潺潺流水形成的幽静环境。画面描绘了一个人静坐于溪畔的巨石上,神气宁谧,旁置香炉,香烟袅袅。画面简约却意境深远,仿佛画中人内心里蕴藏的一切喜怒哀乐,已在天地之间趋于内心的气定神闲、波澜不惊。画中所绘香炉近似鱼耳炉,鱼耳炉是仿古式小型香炉之一,其造型仿自商周青铜礼器铜簋。铜簋本是材质厚重之物,传承其线条简洁的风格将材质改为瓷以后,使得鱼耳炉呈现出优雅的气质。

▲南宋 马远《竹涧焚香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南宋哥窑鱼耳炉,即是此炉常见的形制。造型仿古铜簋,“S”形轮廓线上敛下丰,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

▲南宋 哥窑鱼耳炉(故宫博物院藏)

焚 香
抚 琴
文人的书房中,常设有古琴,抚琴之时也必然焚香,以营造静谧雅致的氛围。文人常焚香对琴,暗香浮动,确能增添听琴雅兴,但唯香清琴雅,方两相得宜。抚琴时均备有专用的香炉,或称琴炉,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其形制小。一般而言,凡口径小于10厘米的香炉均可作琴炉之用。宋徽宗赵佶《听琴图》画中主人左侧香几上放置的即为香炉。

▲宋 徽宗赵佶《听琴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香炉呈圆筒形,中间束腰,足底呈喇叭状,造型精巧别致。画中所描绘的香炉为白色,疑为享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美誉、胎薄而质密、温润如玉的定窑所产白瓷器。

▲宋 刘松年《松荫鸣琴图》

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刘松年《松荫鸣琴图》中描绘了琴人于松荫之下抚琴,好友相伴,知音共赏的画面。琴旁同样放置了香几,几上有仿古鼎式香炉,且炉烟仅一缕,并不喧宾夺主。香炉中的袅袅青烟更为琴声增添情趣,都呈现出一派古典、高雅的意境。

焚 香
雅 集
雅集,类似文人圈子开Party, 期间酌酒、焚香、品茗、交流的小众聚会。雅集最不能缺的就是古器,比如茶器、酒器、香器,宋代的雅集中无论是抚琴、饮酒、品茗都离不开焚香,一些仿古式小型香炉因造型精巧便于携带,为文人外出游历或文会时所常用。传世的宋画《西园雅集图》有南宋画院画家马远所作的《春游赋诗图》,据学者研究,此画即是描绘苏东坡与友人雅集的场景。

▲南宋 马远《西园雅集图》局部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藏

图中一位头戴东坡巾的持杖文人正要过桥,过桥之后,一群人围绕着桌案观看一位文人挥毫创作,画卷后段则有数个文人在园林中游赏,卷末则是童仆备茶的场景。石桌上摆放一个香炉,似属鬲式炉。

▲南宋 马远《西园雅集图》局部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馆藏 

鬲式炉是南宋龙泉窑所产代表器形之一,造型虽仿古铜鬲,但亦有其自身特点,如肩部凸起棱线一周,与三足上的凸棱交汇,俗称“出筋”。南宋时期所产的鬲式炉釉质细腻,釉色如玉,有“琢瓷坐鼎碧于水”的美誉。正因其色泽雅致低调、造型古朴同士大夫文人所追求的“隐逸”精神相呼应,才使其备受喜好。

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的龙泉窑青釉鬲式炉,素朴得几乎省略掉一切装饰,其实独特的釉色才是它的精魂,薄胎厚釉恰到好处的配合,洗练出娇滴滴、水灵灵的一泓梅子青,玉一般的品质才是它的难得之处。

▲南宋 龙泉窑鬲式炉

四川宋瓷博物院藏

燕 居
焚 香
宋代文人的书房较小,从他们常用“小阁”“小室”来命名自己的书房便知。文人也常通过书房的布置摆设,来渲染自身的人文修养与品格。尽管在宋代,文案书桌较之前的席坐时代有所不同,变的长且宽敞许多,但案上所摆设物件也随之增多,故小型香炉最为合适。节省占地空间的同时,也能营造雅致的书房案头。

▲燕居闲雅,隔火熏香

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描绘:“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商周。端砚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人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阆苑瑶池,未必是过。”

刘松年的《秋窗读易图》中描绘了一文人靠窗而坐,窗前的书桌上的摆放,除笔墨纸砚之外,旁置鼎式炉。

▲宋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和此画所绘香炉形制一样的还有南宋佚名《女孝经图》,画中亦绘有鼎式炉。

▲宋 佚名《女孝经图》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鼎式炉古朴典雅,为书房燃香常见之器。如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的龙泉窑青釉兽耳衔环鼎式炉,造型典雅,具有浓郁古韵。该窖藏共出4件景德镇窑瓷炉,均属仿古样式,选型优美,制作精良。

▲南宋 龙泉窑青釉兽耳衔环鼎式炉

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莲荷纹鼎式炉,肩腹部饰刻花莲荷纹,刀锋犀利挺拔,纹饰深入器表。三足上端饰兽面,下端作象腿直立状。肩腹部莲荷纹时代气息浓厚,三足兽面则古意盎然,两种似乎不和谐的因素却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宋代以崇古、慕古为时尚,窑场瓷工们纷纷创烧仿古瓷器,仿鼎造型的瓷器自然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代表性产品。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莲荷纹鼎式炉

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受“红袖夜添香,相伴读文章”的文人风气所影响,香炉在宋代成为了文人读书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槐荫消夏图》更是描绘了夏日的午后,在绿槐浓阴之下,一人袒胸赤足而卧,条案上罗列着多足香炉、烛台和书卷什物。焚上一柱香,躺在手工编制的竹榻上,来一趟庄周的逍遥游。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两宋文人燕居焚香,追求的是闲静气息和清致生活。不仅仅是风雅的点缀,更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而书房焚香,一是因为香料散发的香味可以去除房间内的浊气,二是可以通过焚香在读书时提神醒脑,三是可以用于计算读书的时间。香炉已经完全渗透并内化到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之中,作为一种实用器具,为生活增添了风雅与意趣。燕居焚香作为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成为雅俗共赏的佳事。

  参考资料  

1.扬之水《宋元香事》:文汇报,2018年3月16日
2.刘 静《宋画香炉释意》: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3.张 婷《燕居焚香:宋代文人与香炉造物》:山西档案,2015年第1期

撰稿|郑曙斌
专家审核|王树金 方昭远
编辑、初审、二审|数据中心
审核|陈滨 袁建平
终审|段晓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3 宋瓷 | 宋人的瓷器使用之道
书房中的宋瓷
文房雅趣|宋韵 瓷器背后的宋代生活
宋人的“玉炉”,真的是玉做的吗?|青瓷|白瓷|香炉|汝窑|龙泉窑|范成大|粉青釉
龙泉窑青釉刻划缠枝牡丹纹凤尾尊元代故宫博物院藏
中华古瓷香炉文化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