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脾胃病的中医辨证

脾胃病中医辨证



一.脾胃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人体的后天之本是脾胃,脾胃之气左升右降,阴阳相交是为中气,脾胃不和,脾湿过旺使胃气敌不过,该升不升,该降不降会造成很多疾病。脾能升清,胃能降浊,肺气降气顺畅。正常下降,这样,心气在下,肾气在上,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济济。胃能纳谷,脾能运化,运送精微物质到达小肠,糟泊排送到大肠,营养人体百骸五脏,肺气下降,肝肾的功能都能正常运转,这就是健康的人。

二.临床常见的脾胃病症

1.呕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对呕吐的释名,前人有两说:一说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另一说认为呕以声响名,吐以吐物言,有声无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有物曰呕吐。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因此无细分的必要,故近世多并称为呕吐。

2.泄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大便量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明万全《幼科发挥·泄泻》云:“泄,谓水谷之物泄出也;泻,谓胃肠之气下陷也。”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两季为多。发病以婴幼儿为主,6个月~2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本病轻预后良好,重极易伤津耗液,导致气阴两伤,甚至出现阴竭阳脱之危候;久泻迁延不愈,可导致疳证,或慢惊风。

3.脘腹痛

脘腹痛包括腹痛和胃脘痛。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的病证。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卷四》云:“痛在胃之下,脐之四旁,毛际之上,名曰腹痛;若痛在胁肋,曰胁痛;痛在脐上,则曰胃痛,而非腹痛。”根据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大腹痛、脐腹痛、少腹痛和小腹痛。胃脘以下、脐部以上疼痛为大腹痛,脐周围疼痛为脐腹痛,脐下腹部正中疼痛为小腹痛,小腹两侧或单侧疼痛为少腹痛。胃脘痛,又称为胃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小儿胃脘痛虽不及成人多见,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儿童胃脘痛逐年增多,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小儿消化不良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4.厌食

厌食又称恶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脾胃病,临床以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至不思摄食为主要特征。古代文献所载的“恶食”“不思食”“不嗜食”“伤食”“食积”等与本病大致相同。

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病症。《灵枢·脉度篇》“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小儿药证直诀·虚羸》亦云:“脾胃不和,不能食乳。”《赤水玄珠全集·卷十三·伤饮伤食门》曰,“不能食,由脾胃虚弱或病后而脾胃之气未复……以故不思食”,均指出厌食与脾胃的关系。

5.积滞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部胀满,食而不化,嗳腐呕吐,大便酸臭溏薄或秘结为特征。明代《婴童百问·积滞》把“积滞”分为“乳积”“食积”和“气积”三类;《活幼心书·明本论·伤积》云:“婴孩所患积证,皆因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停中脘。”“有食饱伤脾,脾气稍虚,物难消化,留而成积。”此皆认为积滞缘于脾胃。

6.疳病

疳病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不当药治,影响了脾胃的纳运功能,以致化生无源、无力,或直接耗伤气液,使化生的气血津液不能满足小儿机体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病证,以全身虚弱羸瘦、面黄发枯、头大颈细、肤色不华、精神异常为主症,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古人谓“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明·薛铠《保婴撮要》说“盖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涸而患。”

7.滞颐

滞者,凝也,水之积也,颐者,同顄也,同颔,指下颌。滞颐以小儿口中涎液不自主地从口内流出为主要特征。因其涎水常流。滞渍于颐下而得名,俗称流涎、流口水。《小儿杂病论诸候·滞颐候》云:“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津液,故令涎流出,滞渍于颐也。”

三.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一)   病因

1.  外感六淫邪气,直中脾胃。

2.  乳食内伤,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油炸,损伤脾胃。

3.  情志因素,较大儿童所欲不遂或被打骂,致肝气犯胃和肝脾不调。

4.  正虚因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久病,或误治,皆可损伤脾胃。

以上病因可单独致病,亦常错综复杂为患。

(二)  病机

1.胃失和降,气机上逆。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以上原因损伤胃气,致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呕吐拒纳。

治则:健脾和胃,平冲降逆。

处方:清胃,板门,逆八卦,平肝,清大肠。

2.脾气不足,运化无力。

脾主运化、主升,以上原因损伤脾气,则脾不能运化水谷、水湿,不能传输水谷之精微,则出现泄泻、厌食、积滞及疳症等。

治则:健脾益气,分清别浊。

处方:补脾,三关,板门,平肝,二马,外劳。

3.  气机不畅,脾胃失和。

脾主升,胃主降,相互为用,相反相成,则气机通畅。反之,上述原因损伤脾胃,则脾胃升降失调,变生呕吐、腹泻、厌食、积滞等病症。脾胃病病因虽多,但病机则一,总不离胃失和降,脾不健运,气机不畅。

治则:调和脾胃,疏通气机。

处方:平肝,板门,清补脾,四横纹,二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小儿脾胃病的中医诊治
蛔虫病
浅析“胃以通为补”
第二节 脾胃系疾病 山西中医儿科贾六金
陆长清:八法诊治小儿脾胃病(3)
【白长川:从“滞” 论治小儿脾胃病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