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2年,毛泽东到山东参观孔庙,许世友吐槽:孔家是全国一号地主

前言

1952年10月28日,在许世友(山东军区司令员)和高克亭(山东省委书记)的陪同下到曲阜参观。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毛泽东醉心中国历史文化,自然是感兴趣的。

早晨,吃过早饭,众人一起登上毛泽东的专列,前往曲阜。毛泽东1920年曾来过曲阜,但只参观了孔林,因为当时孔府和孔庙都不开放。

这次再来曲阜,自然是弥补上一次的遗憾。参观过程中,众人一直闲聊有关孔子和孔家的历史,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不少观点独特的见解,戎马一生的许世友将军直言:“孔家是全国一号地主,一号贵族。”

让我们跟随伟人的步伐,一同了解孔府、孔庙、孔林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底蕴。

毛泽东、许世友、高克亭等人

毛泽东在专列上要许世友表演少林拳

众人在专列的会客室坐下,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抽了一口,问高克亭:“你和高克林同志(绥远省委书记,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三兵团政委,赴朝鲜作战)谁大谁小?”

高克亭回答:“我们不是兄弟,他是陕西关中人,我是陕北人。”

毛泽东笑笑,说:“你们陕北出了很多干部。”

高克亭是陕北府谷人,高克林是陕南渭南人,两人虽然名字相似,但实际并没有亲缘关系,都是参加革命之后,才从陕西出来工作。

搞清这个事情,毛泽东又对许世友说:“你把少林寺的情况谈谈。”

高克林

许世友以前曾在少林寺学过很长时间功夫,说起这些侃侃而谈:“到少林寺习武,由徒弟到出师要过三关:一是棍关;二是刀关;能打出去,和老师比武这是三关,不分胜负也算这关过了,就可以出师了。一次有千余名土匪攻打少林寺,我们把他们打跑了。”

毛泽东笑着说:“可能是吓跑了。”

许世友也笑了,说:“是又大又吓,他们逃跑了。”

毛泽东来了兴趣,说:“你来几手少林拳,我学一下。”

许世友二话不说,把帽子摘了,外衣一脱,攥紧拳头,就开始表演少林拳。毛泽东也站起来,在后面比划着学。

事后,高克亭问许世友:“主席让你打拳你就打?”

许世友一本正经地回答:“咱们在主席面前还不都是小孩子么,主席叫咱干什么咱就干什么。”

许世友表演少林拳法

许世友就是这么个性格,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毛泽东对他也颇多照顾。

专列行驶途中,毛泽东见外面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感慨说:“山上有树就好了。”

说话间专列抵达泰安车站,要换前往曲阜。毛泽东在杨尚昆、罗瑞卿、许世友等人的陪同下,下车散步。走着走着,毛泽东突然停下,倒背着手,俯首仰望泰山。

巍巍泰山,拔地而起,显得格外高峻雄伟。毛泽东对陪同人员说:“古代帝王登基之初,或外出巡猎,常到泰山一带。有的在太平盛世,也要来泰山搞什么什么封禅大典。我们共产党人和封建帝王相反,不信迷信,不相信那一套。我们来游山和他们的目的也完全不一样,是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嘛!”

火车司机跑来问好,毛泽东微笑着点点头问:“老同志开车几年了?”

司机回答:“我早年开车,现在搞行政工作,为保证主席的安全,特意为主席开车。”

毛泽东在泰安火车站

高克亭在一旁忙给毛泽东介绍:“这个同志战争年代开过车,是位老同志,现在是济南机务段的段长。”

毛泽东听后,握着段长的手说:“谢谢你,老同志!”

很快,众人回到火车上,继续向曲阜进发。在火车上,大家闲聊,话题自然而然聊到曲阜的历史文化。据说最早来到曲阜的是神农炎帝,少昊也曾在这里发展,曲阜还成了少昊文化的中心。

再后来,周武王分封的时候,封周公旦为鲁公,封地就在曲阜一带。曲阜作为鲁国王都先后700多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孔子的儒家文化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发扬光大的。

火车到达兖(yan)州车站,众人下车,从兖州乘汽车前往曲阜。毛泽东乘坐的是一辆黑色轿车,很快就抵达了孔府大门口。

兖州火车站

毛泽东刚下车,中共曲阜县委书记孔子玉就大步上前,一把握住毛泽东的手,激动地说:“主席您好!”

毛泽东微笑着答复:“好!好!”

接着,在孔子玉的引导下,毛泽东一行人走进孔庙大门。如果不了解孔庙的历史,可能以为他就是一座家庙。但实际孔庙规模宏大,可以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相比,是我国三古建筑群之一。

这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院、两堂、十七座碑亭。毛泽东等人走进东华门,眼前就是玲珑雅致的御碑亭。亭内有各朝各代皇帝立的53处石碑。

接着,穿过大成门来到杏坛,这里颜色搭配很醒目。两边是苍碧的柏树,廊柱是朱红色,屋顶是金色,头顶则是海蓝色的匾额,上书“杏坛”二字。

毛泽东在孔庙

孔子玉向毛泽东介绍说:“这是杏坛,据史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返回鲁国后,曾在杏树下设坛讲学,所以在孔庙修建了杏坛。”

毛泽东听完,环顾一圈,见杏坛是一座双重飞檐、四面悬山的凉亭式建筑。

毛泽东锐评:孔夫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

而后,毛泽东便健步登上台阶,来到大成殿前。大成殿是孔庙主体建筑,堪称孔庙的瑰宝。毛泽东仰望着宏伟的大殿,只见雕龙画栋、祥云缭绕、金碧辉煌。

他一边欣赏古代建筑的精巧,一边说:“'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把孔子和几先圣先贤进行比较,找出了孔子的独特之处,正是'大成’。”

在大殿中走了一圈,毛泽东又说:“由于孔子的思想比较符合统治阶级的胃口,历代统治阶级给孔子戴了很多高帽子,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清朝都对孔子有加封。”

孔庙老照片

说到这里,毛泽东哈哈笑了两声,继而幽默地说:“孔夫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啊!”

随后,毛泽东漫步来到前檐下的10根深雕盘龙石柱前,仔细看了雕刻的两龙对翔,盘绕升腾之象。10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活灵活现。

这处的雕刻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展示,郭沫若来参观时,曾赞美:

“石柱盘龙二十株,大成一殿此尤殊。天公开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读圣书。”

大成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两侧则为颜回、曾参、子思、孟子的配象,在靠后的位置是十二哲人塑像。塑像前有供桌、香案,摆满了祭祀孔子时使用的礼器。

更显眼的是殿中康熙所题“万世师表”的匾额,还有一块是光绪皇帝所题,是“斯文在兹”。顺着大成殿东边的廊台,毛泽东向北走去,来到寝殿,简单一看,殿内珍藏着石刻的《圣迹图》。

圣迹图

《圣迹图》以编年顺势,按照孔子一生的重大经历,依事绘图,共120幅画面,比如“宋人伐木”、“苛政猛于虎”等孔子经典故事都有展现。

这幅图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毛泽东似乎对这些图画很感兴趣,一副一副细细欣赏。看完《圣迹图》,毛泽东又兴致勃勃来到礼诗堂。

孔子玉介绍说:“这是孔子教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地方。”

毛泽东点点头,环顾四周,又漫步来到院中,欣赏院中的唐槐和宋银杏。这些植物历经千载,仍然枝繁叶茂、遒劲挺拔,在头顶撑起一大片树荫。

又随处转了转,毛泽东一行人走出孔庙,去参观孔府。孔府在孔庙的东边,是孔子的嫡系世袭居住的府第。这个私人家族历代延续千年之久,底蕴之深很难想象。

整个府第雕梁画栋、飞檐彩绘,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官衙和住宅相结合的建筑群。人站在孔府大门处就很有压迫感,漆黑的大门上镶嵌着狮头形状的大铜环,孟倩两侧一对明代雕刻的两米多高石狮子昂首矗立。

跨进大门的时候,孔子玉向毛泽东讲解:“宋仁宗时,把'文宣公’改为'衍圣公’。'衍圣公’是我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最大的贵族。五代时箱单与五品官,元朝时提升为三品,明初为一品文官,地位仅次于丞相。到了清代,'衍圣公’不但班列阁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的御道上行走。”

一边向府第内部走,孔子玉继续说:“随着孔家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宅地也不断扩大,而且是在历代王朝支持下扩建的。孔府三路布局:东面为'东学’,有一贯堂等建筑;西路为'东学’,有红萼轩、忠恕堂等;中间前面为衙署,后面为内宅,最后还有一个后花园。”

听到这里,许世友愤愤地说:“孔家不愧为全国一号地主,一号贵族!”

毛泽东和孔子玉

随后,众人又穿过一条狭长的庭院,路过一处屏风,一个华丽的门楼,8个垂花门。穿过这些门,毛泽东来到大堂,这里是过去接圣旨、传授族规家法的地方。

接着有看了二堂、三堂,然后到前上房休息。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族的客厅,院子内两侧各有一株高大的香树。室内陈设豪华,家具精美,古物文玩琳琅满目。

预先在这里准备好了茶水,因此孔子玉请毛泽东等人在这里休息。毛泽东点了一支烟,吸了两口,又端起茶碗喝了几口清茶,问孔子玉:“你叫什么名字?”

孔子玉:“我叫孔子玉。”

毛泽东:“你和曲阜的孔姓是否是一家子?”

孔子玉:“是。”

毛泽东:“你们的行辈是怎么排的?”

孔府古井

孔子玉:“据说,乾隆时候赐给孔姓30个字作辈分,有: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我只知道这几个,其余都记不清了。”

毛泽东听了点点头,顺手把口袋里的一个白烟盒撕开,递给孔子玉,让他在烟盒的白纸上写下来。孔子玉写好双手递给毛泽东,毛泽东接过来看了看,看完交给秘书说:“你怎么叫孔子玉?行辈里没有你这一辈嘛?”

孔子玉:“子玉是我的字,不是辈。我原名叫孔宪彬,参加革命后改名叫孔子玉。”

毛泽东点点头,又问:“以后你的孩子还接着这些辈起名吗?”

孔子玉笑着回答:“按辈行,不按辈也行,起个名就行了。”

毛泽东听后笑着点点头。众人在前上房休息了20多分钟,动身乘车前往孔林。

孔府

毛泽东感慨:这个古墓群大概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孔林已经形成了10万多株树的规模,其中古树就有2万多株,林中盘根错节,根深叶茂,遮天盖日。

汽车进入孔林的神道,只见两边苍柏林立,但都矮矮的。毛泽东好奇地问:“两边的柏树为什么都锯了头?”

孔子玉并不清楚真实原因,只凭主观印象说:“都是些老树了,树梢干了,才把树头锯掉。”

后来经过调查,真实的情况是清朝初年,曲阜12府的人出于对孔林的极度,把神道两边的柏树头都锯掉了,意思是锯掉正枝,长偏枝。

汽车很快驶进了孔林内部,在洙水桥前停下,众人下车。洙水桥桥下流水潺潺,岸边绿草茵茵,环境相当幽静。毛泽东漫步登上洙水桥,依着桥中间的青石雕栏观赏桥下的景色。

洙水桥

忽然,后面“砰”的一声,非常像是枪响。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在场的所有随行人员心里都咯噔一下,毛泽东很坦然,笑着问孔子玉:“你们这里还经常打枪吗?”

孔子玉心情一下紧张起来,回答:“有时也打。”

就在大家紧张又纳闷时,后面一位同志跑步过来,报告说:“刚才响声是后面的吉普车轮胎打炮了。”闻言众人才放下心来。

孔子玉长出了一口气,继续尽职尽责的当向导,给毛泽东介绍:“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把他葬在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是坟,就是高土堆。到了秦汉时期,坟增高了,但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大家和毛泽东边走边看,孔子林继续介绍:“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两千多年来埋葬从未间断。这里有春秋之葬、秦汉之葬,每个朝代的墓葬都有。”

毛泽东和许世友在孔林

听到这里,毛泽东感慨:“这个古墓群,不仅中国独此一家,大概全世界也找不到啊!研究中国的墓葬文化,不用到别的地方,这一处就够了!”

接着,毛泽东走下洙水桥,来到去享殿的雨道上,路两边有四对石雕,很是精致。毛泽东穿过享殿,来到孔子墓前。此墓像一处隆起的马背,四周是红色的垣墙。

孔子墓东面是他的儿子孔鲤的墓,南边是他的孙子孔伋的墓。这种墓葬的布局在古代叫做“携子抱孙”,寓意家族兴旺。

在孔子墓前,毛泽东自己看墓前的巨碑篆刻,上面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孔子玉说:“这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代修建,唐代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代乾隆时又进行了扩大。”

孔子墓

看完孔子墓,毛泽东又点了一支烟,边走边抽,问:“舞雩台在什么地方?”

孔子玉回答:“在曲阜城南,只是个台子,什么也没有。”

毛泽东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参观完孔林,毛泽东等人乘车回住处休息,逛了孔府、孔庙、孔林三个地方,其实才用了一上午的时间。

1952年10月28日午后,原本的计划是让毛泽东到兖州看看。但回到住处后,毛泽东决定改变计划,直接乘坐专列去徐州。

50年代,徐州还属于山东省,所以依旧是高克亭和许世友陪同毛泽东去。

在专列上,许世友提出:“主席历史知识丰富,请您快讲讲这里的军事故事吧。”许世友特备喜欢听毛泽东讲军事故事。

毛泽东笑了,说:“我们世友不愧是行伍武神,对军事非常感兴趣。那好,我就满足你的要求。”

小小的列车中,欢声笑语不断,载着众人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的特殊维度
毛主席畅游孔府,好奇询问曲阜书记孔子玉:你和孔子是一家人吗?
52年伟人游孔庙,交谈中突然问曲阜县委书记:莫非你是孔子后人?
1952年,毛泽东前往山东参观孔庙,许世友吐槽:孔家是全国一号地主
毛主席游孔林,突听“砰”一声响,他问孔子后人:这里常打枪吗?
1952年,毛主席游孔庙打趣问许世友等人:我考考你们,孔子姓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