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要贯穿始终的要领吗?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要贯穿始终的要领吗?

长期以来,“立身中正”都是被当作太极拳的基本要领而出现在各种现代太极拳著作和教学要求中.最近出版的一本由余功保编写的《中国太极拳辞典》中说,立身中正是“太极拳练习基本要领”,并说,立身中正的具体要求是“练拳过程中始终保持身体正直,中正,不能前倾后仰,左右歪斜,要保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处于端正状态”。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吗?是练拳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的吗?

  翻开192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太极拳术》(陈微明著),其中有“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述”的《太极拳十要》,依次为:

  一、 虚灵顶劲;

  二、 含胸拔背;

  三、 松腰;
 
  四、 分虚实;

  五、 沉肩坠肘;

  六、 用意不用力;

  七、 上下相随;

  八、 内外相合;

  九、 相连不断;

  十、 动中求静。

  显然,在《太极拳术十要》中不包含“立身中正”。

  我们知道,太极拳是内家拳。那么其它内家拳中是不是讲“立身中正”呢?

  翻开《形意拳十四要则》,其中清楚地写道:

  一、 胸宽腹实;

  二、 虚灵顶劲;

  三、 含胸拔背;

  四、 沉肩坠肘;

  五、 急起急落;

  六、 虚精实灵;

  七、 上下相随;

  八、 阴阳结合;

  九、 内外如一;

  十、 相连不断;

  十一、动中求静、静能治动;

  十二、用意不用力,意能使力;

  十三、尚守不尚攻,守能御攻;

  十四、尚柔不尚刚,柔能克刚。

  显然,在《形意拳十四要则》中也不包含“立身中正”。

  我们再往前追溯。翻开李亦畲手书、郝和珍藏的《太极拳论》原文影印件,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太极拳论》的第三篇《身法》中只写有“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腾挪、闪战”,还是没有“立身中正”。可见,在传统太极拳或形意拳中都不仅不把“立身中正”作为身法,而且还不当作练习要领来看的,更没有要在练拳过程中“始终保持”的说法。

  这么说,是不是就不要“立身中正”呢?当然也不是。因为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有这样的记载:

  “1、摹练时头部不可偏侧或俯仰,所谓要顶头悬~”

  2、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初学时节须注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功夫虽深,难以得益致用矣。”

  这段文字如此清楚明确,既讲了“身躯宜中正而不倚”,又指出“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这难道不就是告诉我们,在运动过程中或在开合变化时,身躯是不宜中正的吗?并且,杨澄甫大师还告诫我们,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将会“日久难改”、“流于板滞”;虽然看上去功夫很深,但“难以致用矣”。

  凡是稍加思考和稍有武术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杨澄甫所谈的“身躯中正”是有条件的,不是“始终”贯穿的。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这里杨澄甫只提“身躯中正”,同样不提“立身中正”。这里有什么讲究呢?先让我们看看“立身中正”在太极拳论中的位置吧。

  我们知道,武禹襄在“身法”中没有说过要“立身中正”,而在《打手要言》中说了,并且一共说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打手要言》开头的第三句,叫“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另一次是在此文后面谈发劲时说的“立身须中正不偏,能支撑八面”。

  我们看李亦畲的《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其中只字未提“立身中正”。

  我们再看《拳论》中的其它篇章,同样没有提。

  因此把“立身中正”提到“要领”和必须贯彻始终的讲法是没有根据的,又没有实际意义的,是错误的。

  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理解上的错误;二是个别“权威”人士别有用心的误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打手歌》探释(7)
如何把握太极拳的要领
谈太极拳的“前不露手、后不露肘”
太极拳教程 如何把握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身法:虚灵顶劲、沉肩垂肘
张小浩:形意二十四法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