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写诗4万多首,他最后一首诗是什么?原来和一场战争有关!

文/晚风暮雨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一生写诗4万余首,数量堪比《全唐诗》,但真正有水平的佳作却是凤毛麟角。

嘉庆四年正月初二,已过耄耋之年乾隆皇帝写下人生中最后一首诗后,于当天夜里去世。

那么,乾隆皇帝临终之前写了一首什么诗呢?



这首诗名为《望捷诗》,和清王朝当时进行的一场战争有关。

诗曰:

三年师屡开,实数不应猜。

邪教轻由误,官军剿复该。

领兵数观望,残赤不胜烖。

执讯迅获丑,都同逆首来。

嘉庆元年,清王朝西南地区爆发白莲教起义,这次起义来势凶猛,很快便席卷川、陕、豫、鄂四省大部。



太上皇乾隆急令湖广总督毕沅、湖北巡抚惠龄、西安将军恒瑞等将领率兵镇压,清军虽然击溃多支白莲教乱军,但乱军主力在王聪儿、姚之富等首领的带领下,躲入山区。

清军继续围剿,王聪儿、姚之富等先后战死,余部在张汉潮带领下和其他省份乱军汇合。

清军与乱军多次激战,始终无法平息叛乱,坐镇京城的乾隆,一直密切关注战事情况。

权臣和珅为了讨乾隆欢心,勾结前线清军将领,多次假传捷报,乾隆信以为真,以为清军连打胜仗,很快就能平定叛乱。



龙颜大悦的乾隆对和珅与前线将士大加赏赐,但赏赐的财物基本上被和珅和将领们瓜分,流入他们的腰包,普通士兵并未得到分毫奖赏。

战争持续到嘉庆四年,依然没有结束的趋势,白莲教乱军甚至有愈战愈强的势头。

乾隆找来和珅询问,却被和珅用各种借口敷衍过去,80多岁的乾隆年老衰弱,没有精力去辨别真伪,再加上对和珅的绝对信任,事情最终不了了之。

尽管如此,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内心深处依然对白莲教起义耿耿于怀,尤其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之后,乾隆更是对自己没能平息叛乱而心急如焚。

到了嘉庆四年正月初二这天,太上皇乾隆似乎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传令召集大臣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平乱问题,因极度渴望收到前线捷报,乾隆皇帝写下了这首《望捷诗》。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作的最后一首诗,当天夜里乾隆去世,临终之际,乾隆依然念念不忘平定白莲教起义。

这次声势浩大的起义,直到嘉庆九年即乾隆去世5年之后才被平定。

长达九年的白莲教起义共消耗了清王朝16省的数十万军力,清廷共有10余名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及副将以下400余名中级武官阵亡。此外,战争消耗白银超过2亿两,相当当时清朝5年的财政收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临死前一天,写下一首五言诗,嘉庆读了大哭:父皇早就该死了
乾隆当了三年的太上皇,这期间都在干什么呢?说出来你别不信
乾隆帝做的最后一首诗
白莲教战争重创大清帝国:汉族反抗满洲人统治的宗教战争
乾隆十三年发生了什么?让“宽仁”的皇帝走上黑化之路 | 循迹晓讲
满清帝国衰亡简史(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