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并不完美,我们必须努力——记一次家访

520日,是周六。

由杨伟才副校长带队,和镇安中学的刘显明、陈欣雨、宋佳阳三位老师一起,我们一行五人前往镇安县青铜关镇青梅村两位同学家里家访。

前天,高一年级组开了家访工作安排会,高一的所有班主任和“苏陕合作”帮扶团队的老师分成10组,前往28位家庭贫困的学生家里家访慰问。铁一中其他三位老师也承担家访任务:杨欢庆老师被分派到较远的高峰镇,史美丽、董楠两位女老师则被派到了较近的县城附近。学校给学生家里准备了米面油等慰问品。从会上了解到,高二已经在上周末进行了家访慰问活动,本周是高一和高三家访。

早上,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初夏的阳光威力初显。

(贺永进老师家访途中拍摄)

8点半,由刘显明老师驾车,我们从镇安县城出发。我们刚上高速,杨伟才副校长就打电话来,问我们到哪里了,说自己已经到东坪收费站了。杨校长早上6点多从西安出发赶过来的。他是铁一帮扶团队的带队领导,每周一至周三在镇安中学上班,周四和周五回西安铁一中分校上班。这个周六,初二的学生要进行信息技术测试,刚好是他的分管工作。而这次家访,镇安中学也希望他能够带队前往,他把考试的工作安排好就匆匆赶了过来。

山路弯弯曲曲,何至九曲十八弯。211国道顺着河流一路修筑,也就曲似回肠。漫山遍野绿意葱茏,生机勃勃。如若只作为一名游人,你一定会心旷神怡。但是,当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山区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只有美好。当你看到陡峭的山坡窄窄的一绺麦田或者土豆地的时候,当你发现田里一半是石头的时候,当你看到乡民沟壑纵横的黝黑的脸的时候,你一定会思考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只能分散居住,河沟里三五家,半山腰一两家,因为大山和河流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平地,他们只能用好几代人的努力和山斗,和水斗,开辟出一点住的地方,房背后是崖背,房前面是崖脑。偶尔见到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房前,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到处都是大自然的天地。自然而荒凉。

镇安是贫困县。上一学期,光我班就有8位同学家庭是建档立卡户,10位同学是一般贫困户,还有五六位同学接受衣恋阳光资助和南京一中师生的爱心捐助。我们尽量做到每位学生只享受一项资助,可就是这样,依然还有家长给我打电话希望能够资助自己的孩子,一问原因,说是单亲家庭。这学期开学初,有一项本地企业的资助,给我班一个名额,当我在班上宣布的时候,有7个人举手。我说只有一个名额,给最需要的同学。有4个同学退出了。可是还有3个人,怎么办?我只好把他们叫到教室门外,让他们三个人说说自己的情况……最后,用抓阄来决定的。那时候起,我就想去看看,这些同学家里到底是什么情况。

过了青铜关,从211国道上拐上了一座小桥。小桥只能容一辆车通过。过了小桥,就进了人家的院子。当你以为到了的时候,却发现出了院子是一条通向山上的小路。小路也是只能走一辆车,要会车,就必须远鸣笛示意。路开始还比较平缓,不久就变成了陡坡、急弯,不停地轰油门,发动机发出低沉的吼叫声。随着地势逐渐升高,车窗外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沟。不知绕了多少弯,终于到了峰顶。翻过了山口,来到了另一座山上。又是陡坡。还好,两位司机都是好手。

(陈欣雨老师拍摄)

到达小毛同学家里的时候,她已经在路口等候了。她告诉我们,这条路是今年才修好的。以前是土路,一下雨就无法通行。现在不用走土路了,每周放学,先坐公交到下面的桥口,爸爸再骑摩托车来接她。她指着散布在山坡上的几座房屋给我们说,这些都是本家的伯父叔父家,她家在最上面,还要爬一段山路。

我们拎着慰问品边走边聊,太阳火辣辣的,不一会儿就冒汗了。我今天特意穿了工作装,不一会衣服就沾在了身上,石子路高低不平,黑皮鞋早就变成了土灰色。看几位老师,也早是汗流浃背了。桑树叶子绿油油,木瓜树、枇杷树结满了果实,竹林里竹笋有半人高,坡地上麦子已经变黄了,麦穗饱满结实,玉米苗有一拃来高了,黑绿黑绿的。

(黄金宝老师拍摄于学生家中)

小毛的父母和两个妹妹早就屋子外迎接了。小毛的父母看起来比较年轻。在山村,结婚普遍比较早。一些女性只有三十多岁,孩子就已经上高中了。屋子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在交谈中了解到,家里在2012年建了房子,父亲身体不好,主要靠母亲种地、养蚕、打零工维持生计。三个孩子都在上学。虽然他们可能在经济上不是很宽裕,但是,能够感受到这一家人非常和睦,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杨副校长鼓励小毛同学努力学习,给两个妹妹做好榜样,遇到困难,有学校和老师帮她解决。刘显明老师安慰小毛的父母,孩子大了,也很懂事,现在辛苦,将来一定幸福。

从小毛同学家里出来的时候,杨副校长把一个信封塞给了小毛同学,里面是他自己送给小毛同学的500元钱。

回到车旁不久,从山下又上来两辆车。正在我们诧异这山沟今天怎么这么热闹的时候,从车上走下来一位熟人——镇安中学蔡欣校长。原来,蔡校长今天也家访,是高三小组的带队领导,目的地比我们还要远一些。

四月份班主任团建,与蔡欣校长(中)杨欢庆(右)合影与木王山杜鹃岭

从山上下来的路更不好走,坡太陡,有时候看不到车前的路,我坐在副驾座上都非常紧张,不由自主地在脚下做出踩刹车的动作。

下一个目的地是小莉同学家。她家就在刚才走过的桥旁,211国道边。这里一溜边住着十几户从山上搬下来的山民。小莉家在中间最不起眼。迎接我们的,是小莉的二伯。小莉的妈妈去世了,爸爸在煤矿打工,大哥上大四,二哥也是镇中的学生,上高三,马上要毕业了。老师来家访,哥哥和妹妹就把二伯从山上叫下来,帮忙接待。在屋子里坐下来,两个孩子都很瘦,都显得非常沉默,腼腆。这和小毛同学家里完全不同。或许是因为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这个家不像一个家,显得很冷落,孩子脸上就更没有幸福的表情。两个孩子平时也不回来,就住在学校里,家更像是一个客栈。对面的墙上贴着几张奖状,有小莉的,也有哥哥的,在皱巴巴的贴纸挂历上面,最显眼的就是那个橘红色的“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这是一个真正的贫困家庭。两个孩子的房间,除了床、桌子,别无长物,空荡荡的,让人心酸。只有在小莉的房间里放着一把吉他,显示着这个家庭唯一的青春气息。我都不忍心去想,在这几条弦上,弹出音符该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在整个过程中,我都忘不了小莉哥哥的表情,他不说话,笑容也很勉强,那只是附和的笑,根本不是来自于他的内心的。不知道他有多久没有过笑容了。我们给孩子讲,你们兄妹都很优秀,继续用努力改变命运,上大学也有许多好政策,不用发愁……可是,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它怎么能够改变残酷现实加在孩子心头的阴影!

(摄于小莉同学家中)

杨副校长出门去打电话,在给小莉兄妹的信封里又多放了200元。

从小莉家里出来,我们的心情都有些沉重。这才是真实的情况。

在回来的路上,刘显明老师又专程去看了自己班上的一个学生,这个孩子住在移民搬迁社区里。

下午一点钟,回到县城。5个人匆匆吃了饭,我和杨伟才副校长要回西安,镇安中学的三位老师也急着回家——好不容易有一个周末,家人还在等待着他们。

在家访结束后,我们在年级群里看到了一幅图片:破坛烂罐,天棚漏光,四面透风,挨墙一张破长沙发,那是一张床!这是来自南京一中的谭海军副校长班上的一位学生的家。看了这张照片,我才明白了为什么谭副校长一直关注这个孩子,即使他不当班主任了,也一直牵挂着这个孩子。这次,他特地要求到这位同学家去家访慰问。

人都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作为老师,我们也不忍心看到年龄这么小的孩子受苦。再退一步,即使环境无法改变,天灾人祸不可避免,我们也希望即使他们受了苦,这苦也没有伤害到他的内心。因为,对他们来说,人生的路还很漫长。

(黄金宝老师摄于学生家里)

是什么驱使我写下这些文字?我说不清。但是,我感觉必须写,写了,才会内心安宁一些。我深切同情身边的不幸,也热情赞美身边那些崇高的人。是他,用不懈的努力在改变着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有幸,我和他们在一起,我和他们一起努力。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隐私,文中全部用的是化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门家访是否必要存争议 老师喊累家长纠结
张宝泉|师徒情深,传承杏坛(随笔)
家访记录
【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海州高级中学校长周艳书写2017年高考作文~
一个没有书的书架
六十六、家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