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府诗集》第二十一首《怨歌行》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怨歌行


        [乐府诗集·汉乐府诗·相和歌辞】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作品介绍]

《怨歌行》是西汉女诗人班婕妤所作的一首宫怨诗。诗人以团扇自喻,借团扇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失宠妇女的痛苦心情。全诗语言清新秀美,构思巧妙,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含意隽咏,耐人寻味。

      [注释]

  1. ⑴怨歌行:属乐府《相和歌·楚调曲》。

  2. ⑵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齐纨(wán)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政府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

  3. ⑶皎洁:一作“鲜洁”,洁白无瑕。

  4. ⑷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

  5. ⑸团团:圆圆的样子。

  6. ⑹君:指意中人。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

  7. ⑺动摇:摇动。

  8. ⑻秋节:秋季。节,节令。

  9. ⑼凉飙(biāo):凉风。飙,疾风。

  10. ⑽捐:抛弃。箧(qiè)笥(sì):盛物的竹箱。

  11. ⑾恩情:恩爱之情。中道绝:中途断绝。


[译文]

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赏析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年),名字不详,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西汉女辞赋家,贤德才女,母仪天下。祖籍楼烦(今山西朔州市),汉成帝的嫔妃,班婕妤为班况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班婕妤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悼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班婕妤本为汉成帝专宠,谨言慎行,严守礼义,以德行见重。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班婕妤逐渐失宠,为了避免与赵氏姐妹争斗,主动请愿去长信宫服侍太后,太后死后又为太后守陵,最后孤单而终。团扇出现在西汉时期,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寂寂汉宫中,班婕妤藉秋扇以自伤,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象征,又称“班女扇”。纳兰性德《木兰词》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两句,即是哀悼班婕妤凄楚悲凉的人生,本是比翼连枝,转眼相离相弃。

班婕妤虽然她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但其作品却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出身名门   入宫得宠

班婕妤的先祖是秦灭六国后,从楚地迁到山西北部来的,后来定居在楼烦(朔城区梵王寺一带),以游猎为业。从她的曾祖父班长开始,世代为官,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其父班况,官至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三个儿子也都有官职。班婕妤的侄儿班嗣、班彪和侄孙班固、班超、侄孙女班昭更是后来活跃在东汉上层的著名学者和高官。班婕妤幼时相貌俊美,聪明伶俐,勤学多才,尤喜诗文。长到十七岁时,亭亭玉立,艳美有加,遂被汉成帝刘骜选中入宫。

在皇宫中,班婕妤深得成帝喜爱,初任少使,后立为婕妤(当时宫中女子有“后”、“妃”、“嫔”等级别,“婕妤”为“嫔”之首,不是名字,她的名字已无考)。成帝和她朝夕相伴,行住不离,但她始终谨言慎行,严守礼义,从不谄媚争宠,其德行在后宫有口皆碑。她的谏言也多为成帝所采纳。为了能和班婕妤一同乘车巡游,成帝特命人制作了一辆前位可二人同坐的辇车。可当他邀请班婕妤乘车时,班氏却婉辞谢绝。她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指夏桀、商纣、周幽王)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勿近似之乎?”成帝深感其言,只好作罢。王太后听到这件事后,十分赞赏,高兴地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爱妃,楚庄王即位初沉于游猎,贪图享乐,疏于朝政,她十分担忧,不但苦苦相劝,而且以不再食肉相激,终使楚庄王悔悟,不再出猎,专心政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是对她的最高褒奖。

班婕妤曾生一皇子,但数月后夭折,以后再未生育。

遭遇情敌    失宠急退

班婕妤本希望汉成帝能成为一代明君,但后来发生的事情使她寒心。刘骜原本就是好色之徒,做太子时,就“湛(同耽)于酒色”,即位后更甚之。一次,他微行到阳阿公主家中,深为一个舞女婀娜秀美的舞姿所吸引,便把她召入宫中。这个舞女姓赵,因身轻善舞,人称“飞燕”。后听说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生得妩媚多姿,倾城倾国,成帝又把合德也召进宫来。

新人笑,旧人哭。赵氏姊妹受宠得势,贵倾后宫,不但许皇后早遭冷落,连班婕妤也受到威胁。许皇后为了抗争,在寝宫中设置了一处神坛,晨昏礼拜,既为皇帝祝福,也对赵氏姊妹加以诅咒。事情败露后,赵氏姊妹便在成帝面前对许皇后肆意攻击。成帝盛怒之下,就把皇后贬废在昭台宫。赵氏姊妹并不就此罢休,又牵连到班婕妤,向成帝进谗言。当成帝追究时,班婕妤从容不迫,委婉陈词:“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无知,愬之何益?故不为也!”成帝看她说得真诚,既觉有理,又念旧恩,便不再责问,还厚加赏赐。

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为昭仪。

退处后宫的班婕妤,饱尝失宠的心酸。人不如物,被弃如秋扇,班婕妤不禁黯然神伤。面对情敌的淫威,为避免事端,明哲保身,她便急流勇退,向成帝要求到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成帝顺水推舟,当即准其所请。从此班婕妤悄然隐退,深居长信宫,日夜陪侍王太后,迴避了宫廷争宠的角斗。

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死掉。汉成帝一夜暴卒,朝野归罪于赵氏姐妹,传说是赵氏姐妹致汉成帝服食过多春药暴卒。于是,赵合德自杀了。数年后,曾经贵为皇太后的姐姐飞燕也自杀了。

汉成帝死后,王太后让班婕妤去守护陵寝。在荒漠的山野,班婕妤在孤寂哀伤中空对着石人石马,谛听着松风天籁,眼看着供桌上的香烟缭绕,冷冷清清地打发着她孤单落寞的流年,煎熬了许多年,大概年岁50上下的时候凄然辞世。死后葬于延陵。

史家笔法,微言大义,一个字便落定了终生的褒贬。《汉书》落在飞燕与合德二人身上的字是“诛”。早就退守东宫的班婕妤,虽然连去世时间都没有记录,却得到了“薨”字的首肯。

诗赋传世    评说多有

班婕妤少有才学,工于诗赋,经常诵读《诗经》和《窈窕》、《德象》、《女师》等作品。入宫后诗作不少,尤其在失宠后,其哀怨之情,往往寄于诗赋。《隋书·经籍志》本有《成帝班婕妤集》一卷,但此集已佚。班婕妤流传至今的诗赋只有三首,即《怨歌行》、《捣素赋》、《自悼赋》。

《怨歌行》又名《怨诗》、《团扇歌》、《急歌行》等,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五言诗,《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古代著名诗集均有收录,近年来的各种古诗选本也多予选刊。《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疑此诗为伪托,但历代众多学者从多方面分析,认定其确系班婕妤所作。全诗如下: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裂,裁开;齐纨素,产于齐国的精细生绢;箧笥,小竹箱。)

这是一首咏物言情诗,借团扇来比喻嫔妃虽曾受宠,而后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抒发了诗人在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之情。虽字字言扇,却句句皆怨。其比贴切,其情动人,文辞婉约,耐人品味。南朝梁的著名学者钟嵘在《诗品》一书中评论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并指出:“从李都尉(指李陵)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给了班婕妤很高的评价。

这首怨诗,使历代文人深受感染。他们或品评,或和吟,或寄情,产生过不少动人的诗文和画作。好多名家动情地探掘班氏内心的哀伤和悲苦,赞赏她美好的德行和精妙的文辞,评价班诗的艺术价值和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把《怨歌行》看作宫廷诗歌的开篇。

三国曹植《班婕妤赞》:“有德有言,实惟班婕。盈充其骄,穷其厌悦。在夷贞艰,在晋正接。临飙端干,冲霜振叶。”

三国陆机《婕妤怨》:“婕妤去辞宠,淹留终不见。寄情在玉阶,托意惟团扇。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黄昏履綦绝,愁来空雨面。”

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现存九段中的第二段,描绘了班捷妤辞辇的情景,意在表现班婕妤的美德懿行,规劝女子谨守妇道。这幅画作,是我国古代价值连城的珍品,但唐摹本上世纪初被英国人掠去,现藏大英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仅存宋摹本。

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应门寂已闭,非复后庭时。况在青春日,萋萋绿草滋。妾身似秋扇,君思绝履綦。谁忆游轻辇,从今贱妾辞。”

唐李益《宫怨》:“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共五首绝句,第三首《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不同时代有关班婕妤的诗画等文艺作品,无论述、评、赞、悼,都可看到我国古代首位知名女诗人班婕妤和她的诗作在历史上的影响。

佚名

赏析

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入,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故近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 琴歌二首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 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佚名

赏析

   

该诗又题为《团扇诗》《纨扇诗》《怨诗》,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

该诗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瑕,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也是写其内在本质之美。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圆的月亮。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两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她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班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乐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怒之幽深,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丽感慨其不幸!

该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佚名

赏析

        

《怨歌行》为班婕妤所做,又名《团扇歌》,以团扇自比,忧切动人.班婕妤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妃班婕妤,史书上著名的幽雅贤德的女子,名门闺秀。成帝初年入宫,因美而贤,深获殊宠。一次,成帝想与她同辇出游,她言道:“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bì女。”退而不敢奉诏。

那是君王爱恋正浓的时候,因赞她贤,后宫亦逢迎她,传为美谈,仿佛她是那楚庄王的樊姬,李世民的长孙贤后。她也自得,以为深承君恩,又不没家训,如此地相得益彰。许皇后愚钝,她是不动声色宠冠六宫的人,这样好的日子哪里找去?只愿恩爱长久,如宫名长信。
  可是,有一天,飞燕入汉宫,是她寂寞的开始。一切,是那么地出乎意料。所有的怜爱,宠幸,都随着那身轻如燕的舞女入宫,戛然而止。
  山盟虽在情已成空。
  人世如此翻云覆雨,似纳兰说的:“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也似刘禹锡的《竹叶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本诗,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
  三四句(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

“出入”二句,(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奁中,恩情中道绝。)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很多年后,王昌龄仿佛从《团扇歌》中窥到她的苦况,作了《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二)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唐代诗人常借汉言唐。此诗借汉成帝时班婕妤、赵飞燕故事,并用《怨歌行》诗意,代后宫女性一抒孤寂之情怀。每天平明时分,得不到皇帝宠爱的宫女持帚清扫庭院,然后就只有与团扇为伴,消磨岁月了。那姣好的容颜还不如空中飞过的寒鸦幸运,因为它们尚能从昭阳殿上飞过,君恩如日,它们的翅膀尚有机会沐浴一点光泽。这是一种生命无着的深沉的幽怨和无奈,是古代宫中多数女性不幸生活的写照。诗人以冷峻之语出之,以无情之物比之,团扇、寒鸦极不足道,用于此处,则令人惊心动魄。

(四)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五)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佚名

赏析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本篇最早见于昭明太子的《文选》和徐陵的《玉台新咏》。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把此诗收入相和歌的楚调集。作者皆题为班婕妤。班婕妤(公元前48年一公元2年),女,楼烦(今朔州市)人。她自幼聪颖,相貌俊秀,读书甚多。建始元年(前32),汉成帝刘骜即位,班十七岁时被选入皇宫,不久得宠,赐封“婕妤”。因她不干预朝政,谨守礼教,据《汉书·班捷妤传》载:一次成帝到后宫去游玩,让婕妤与其同辇而行,她以古之贤君臣在侧,而亡国之主则是嬖女相随,谢绝同辇而行。因而深受时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称。后遭赵飞燕妒嫉,受到排挤,求往长信宫伺候太后,死后葬于距长安60余里的延陵。班婕妤工于辞赋创作,有集一卷,可惜大部佚失,现仅存《自悼赋》、《怨歌行》、《捣素赋》三篇,另有这首五言诗《怨歌行》。《自悼赋》叙述了自己一生荣辱悲欢的经历,及后来居深宫中苦闷与幽怨的心情,可以说是一篇小小的自传。班婕妤的诗歌当时评价很高:钟嵘《诗品》将她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西晋博玄诗赞她:“彬彬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臣君。纳侍显得,谠对解份。退身避害,云邈浮云。”

关于这首诗的本事,《玉台新咏》介绍说:“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这段介绍的依据是班固的《汉书·班捷妤传》,但班固在传中只录了班的《自悼赋》、《怨歌行》和《捣素赋》,并未提到怨诗,更没有录下这首《怨歌行》。因此,这首《怨歌行》可能是古辞,因其内容、情节与班婕妤的身世极其相近,所以被后人附会成班婕妤所作。唐人李善注《文选》时,就指出《怨歌行》是“古辞”,看来是很有见地的。但此诗无论是写班捷妤的遭遇,还是写民间某个弃妇的怨苦,它都是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们任人摆布、玩弄的悲惨命运,力图揭示作为封建伦理道德支柱的夫权制和多妻制的罪恶。

这首《怨歌行》竭力突出的就是一个“怨”字,就这点来说,它和历代的弃妇诗《氓》、《谷风》、《有所思》、《上山采蘼芜》等并无什么不同,所独异的是其表现手法,表面上它是首咏物诗,通篇都是在咏扇:咏扇的功用、遭遇及扇的担心和不平。诗中处处在咏扇,又时时在借扇来喻人,抒发一位已婚妇女的伤感与忧虑:扇有“动摇微风发”之功用,因而受到“出入君怀袖”的恩宠。一旦时过境迁就会恩断情绝、被忘得一干二净,这又多么像男性社会中妇女任人摆布的地位,又多么像一夫多妻制下,妻子对丈夫的人身依附关系。所以,以物喻人、借物抒怨,是本诗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在结构上,这首可分为三层:“新裂齐纨素”四句是写新扇的鲜洁、精美和制作过程,暗喻女方的品格和出嫁过程。“纨素”,是白色的细绢,战国时齐国的丝绢很著名,这块细绢正是齐国产的细绢。用这种质地精美“齐纨素”来制扇,扇面当然像霜雪一样洁白晶莹了。这是在咏扇,也是在喻人,比喻这位姑娘的品德和操守是冰清玉洁,这样的新妇居然被抛弃,更加突出女方的无辜和夫权制下男方的霸道和薄幸。“合欢扇”是指在扇子上绘有合欢花的图案,暗示出嫁为人之妇;“似明月”的含义有二,一是说是把团扇,它像圆月般的秀媚喜人;二是再次强调它的质地像明月般的皎洁,这俨然是个刚刚出嫁的、天真无邪又秀媚喜人的少妇形象。她由一位少女变成了少妇,就像齐纨素裁成了合欢扇,但内心仍是那样纯洁,外形又仍是那样娇媚。清代学者吴湛说:“‘裁成’二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诗人在此首先强调这位少妇外貌内德俱美,然后再写她的被玩弄、被遗弃,这就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也更能引起人们对那个不合理的夫权制度的憎恨。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是写新妇的受宠,也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玩弄。她就像一把秀媚洁白的新扇一样,夏天被人随身携带、时时使用,但这种形影相伴、片刻不离并不是建立在心心相印、相亲相爱的基础上,而是男方感到新鲜,像扇子在夏天可以“动摇微风发”,有使用价值。所以,这两句表面上是写男方对新妇的宠爱,实际上是在暗喻男方的寡情薄幸,也是在暗喻当时妇女那种任人摆布、供人玩弄的可怜处境。

“常恐秋节至”至结尾四句是写新妇的担心和结局。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深知自己在家庭中之地位的,她时时担心失去爱,但又没有任何办法来左右自己的命运,这就像扇子一样,夏天一过,就会被遗弃一样。但夏天终究要过去的,因此团扇被冷落、遭遗弃的命运也是不可避免的。透过这位女主人翁对扇子的悲愁和结局的咏叹,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她们即使受到了宠爱也仍在忧愁和担心,而一旦担心变成现实时,又只能无可奈何地哀叹。可以说,她们无时无刻不在忧虑,无时无刻不在忐忑不安,从来就没有一种安定感。

这首诗除了以扇喻人,突出一个“怨”字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语言清丽自然、委婉含蓄。纵观全诗,没有什么新巧的句式,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作者用一种似乎极平淡、极自然的语言,来倾诉她的愁和怨,但人们读起来,却像是秋千摇晃在瑟瑟秋风下,丁香俯首于潇潇暮雨中,给人一种无穷的哀怨感。如开头四句,写扇的洁白无瑕、扇的精美可爱,表面上是在称颂,暗含的却是哀怨,女主人翁的自怜自艾无不含蓄于其中。钟嵘《诗品》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志。”“怨深而文绮”,正是这首汉乐府语言风格之所在。

这首汉乐府用以扇喻人的新鲜表达方式和“怨深而文绮”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学习典范,仅在唐代就有许多著名诗人仿效,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团扇成了这个孤寂宫人终日相伴的物品,更成为这位宫人人生命运的象征。那种被玩弄被抛弃的命运到头来连一只乌鸦也不如:乌鸦还可以飞过君主居住的昭阳宫,她却只能在长信宫与秋后的团扇为伴。王昌龄着意点出《长信秋词》,明显是受是《玉台新咏》影响,拟托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某一个秋天的事情而作。中唐诗人王建写有一百首著名的《宫词》,其中有首又与团扇有关,诗曰:“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不仅暗用班婕妤著名的《怨歌行》的全部诗意,即以“秋扇见弃”暗示“恩情中道绝”;而且也袭用了《白头吟》的婉曲手法:“美人病来”用团扇“遮面”,亦不仅是自惭形秽,更是担心被君主看见病容,失去恩宠,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的深深悲苦。但是一旦到了用团扇来遮蔽病容,被抛弃的命运也就离“弃捐箧笥中”秋扇不远了。刘禹锡《团扇歌》:“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立足于被抛弃以后的处境:“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就不仅是“从此不相见”的被抛弃和孤独感了,还有受到的打击和伤害。作者是以扇喻己,抒发永贞革新后自己受到的迫害和打击。但从选题、立意,还是从《白头吟》延伸而来。

明代的唐寅被誉为明代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为文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其绘画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他的人物画,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如《王蜀宫妓图》;另一种是从南宋的院体脱胎而出,画风由工丽变为简逸高雅。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秋风纨扇图》就是后者的代表之作。在这幅传世之作中,他还有首题画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家谁不逐炎凉。”诗人由传统的代被抛弃的妇女申说改为安慰,但名为安慰,实则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社会意义更加放大。但仍是以《白头吟》为祖本的。

佚名

《怨歌行》   [乐府诗集·两汉乐诗]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白话译文一:

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白话译文二:

舞袖刚刚被撕裂了,手臂洁白得如秋天的明月。
        最美的时光,莫过于出出入入都在君怀里,那微风轻拂发的感觉真的很幸福。
        现在常常担心中秋过后,天气转凉,穿上大衣以后,不能再和君这样耳鬓思磨,情也会这样渐渐变淡变没了。

《怨歌行》是一首咏物言情诗,更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尽管有争议,但主流看法还是认为作者就是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才女班婕妤。

《怨歌行》可以分为这么两个段落:

第一段受宠。是从首句到“动摇微风发”。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首两句,是描写合欢团扇的洁白和精美。合欢团扇,象征着男女爱情关系,诗人用了“皎洁如霜雪”、“团团似明诗句月”的诗句来形容,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纯洁爱情观和对团圆相亲相爱婚姻爱情的向往。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合欢团扇常陪伴爱人左右,也寓意一对亲密爱人在热恋时相依相随,惬意幸福。这里,是班婕妤在失宠后对于曾有过的跟汉成帝成双结对幸福时光的回忆。

第二段宮怨。是从“常恐秋节至”到末句。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越是在热恋当中啊,越是对于今后有着相当的恐惧。因为,炎热的夏季才是团扇的用武之时,待到秋冬季节来到,团扇的弃用,就是注定的宿命。位于深宫,见惯受宠、失宠事例的班婕妤就是她自己在当初与汉成帝如胶似漆时,也忍不住心中暗自发凉、恐惧,害怕自己会失宠、会失去皇帝欢心的一天终将到来。而越是当初恩爱,就越是怕遭遗弃失宠时刻的到来--不说别人,就说让班婕妤失宠的当初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独占后宫的飞燕姐妹在汉成帝死后,不也落得个自杀的结局吗?这一诗句,既有着当初专宠中的班婕妤对于将来失宠的恐惧,也是在无声地抨击着封建社会妇女尤其是帝王后宫妇女的悲哀。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秋天这一天终于会到来,等这一天来临,团扇将注定被抛弃。哪怕当初最是纯洁、最是高贵、最是专宠的婚姻爱情,在帝王后宫,也注定是遭遗弃的悲哀结局。

《怨歌行》借团扇来比喻嫔妃虽曾受宠,而后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抒发了诗人在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之情。

点击《古风泊客》辑期,畅游古诗文世界。

《古风泊客》第一辑《文言文经典》

《古风泊客》第二辑《诗经》

《古风泊客》第三辑《楚辞》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古风泊客》第四辑主要辑录汉魏南北朝乐府诗经典诗作,其他朝代乐府诗则跟随朝代专辑介绍。

作者:佚名

编订:郭茂倩

成书时间:公元11世纪

《古风泊客》第四辑《乐府诗集》
乐府诗21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婕妤·怨歌行》------ 汉诗 — 中文阅读网
班婕妤《怨歌行》赏析
班婕妤的墓在什么地方?班婕妤为何号称中国古代最完美的女人?
汉乐府~团扇歌·班婕妤
西窗一夕悲人事,团扇无情不待秋
不同诗人写了不同的《怨歌行》,但他们要表达的都是这个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