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在影像上(主要是胸片)辨识各种纵隔肿瘤【经典影像25】

文字整理:新乡医学影像:无泪幽灵

内容来源:《美国经典影像教程》

纵隔肿瘤

    ■纵隔的侧缘为两肺的内侧缘,前界为胸骨和前胸壁,后界是脊柱,包括脊柱旁沟。

    纵隔可细分为三部分:前、中、后纵隔一每部分都有其易发的疾病。

    上纵隔大致为主动脉弓平面以上的区域,现通常是指上面提到三部分合并的区域。

诊断误区:由于这些区域没有确切的结构上的分隔,疾病可从一个区域蔓延到另一个区域,当纵隔病变很广泛或纵隔肿物非常大时,通常很难确定病变具体来自哪个区域。

在正位和侧位胸部X线片上鉴别纵隔和肺的实性肿物

    ●纵隔肿物来源于纵隔,然而大肿块可能难以定位。

     ●若在正位片和侧位片上肿物都被肺组织包围,那么肿物位于肺内。若肿物只在--个体位而非正侧位都被肺组织包围,它可能位于肺内或纵隔。不过正侧位都无肺组织包围的肿物仍有可能起源于肺内。

   ●通常纵隔肿物边界比肺内肿物锐利。

  ●纵隔内肿瘤常移位、压迫或阻塞纵隔内其他结构。


前纵隔
■前纵隔是从胸骨后到心脏及大血管前缘的区域。

甲状腺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最常见的前纵隔肿块,绝大部分是结节状甲状腺肿,通常被称为胸骨后甲状腺肿或胸骨后甲状腺。

    ■有时,在甲状腺峡部或两叶”下极可增大,向下延伸至上胸部而不是向前至颈部。

   ●约3/4的甲状腺肿延伸至气管前,其余沿气管后方向下延伸(几乎都位于右侧)。

   ■通常,胸骨后甲状腺肿使主动脉弓上方气管向左或右侧移位,这是其他前纵隔肿瘤不具备的特点。胸骨后甲状腺肿通常不会超过主动脉弓顶部以下。

     因此,当看见前纵隔肿物推移气管时,应考虑到胸骨后甲状腺。

    ■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扫描是证实胸骨后甲状腺肿的首选方法,因为几乎所有的甲状腺肿都会摄取放射性示踪剂,然后通过特殊相机显影。

    ■在CT上,胸骨后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相连,常有钙化,呈明显的斑片状不均匀强化。

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是纵隔肿物最常见的原因,肿大原因可以是淋巴瘤、转移瘤、结节病或结核。

    ■前纵隔淋巴结肿大在霍奇金病中最常见,尤其是结节硬化型。

    ■霍奇金病是一种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女性常见,最常见表现为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通常认为畸胎瘤和胸腺瘤是由单个异常细胞发展而来,与之不同的是,淋巴瘤常是由几个连续的肿大淋巴结组成,病变边缘呈分叶状或多环形。


   在胸部X线片上,以下特征可用于鉴别淋巴结肿大与其他纵隔肿物。

    霍奇金病的纵隔淋巴结肿大通常呈双侧不对称性。

   另外,在许多霍奇金病患者中,非对称肺门淋巴结肿大常与纵隔淋巴结肿大同时存在。

    通常在胸部CT上,纵隔淋巴结短径超过1cm,则可认为是淋巴结增大。

   淋巴瘤表现为多发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或者来自淋巴结聚集的软组织大肿块。

   肿块在CT上通常密度均匀。当肿块足够大时,且发生坏死(较黑的低密度区)和出血(较白的高密度区)时,密度变为不均匀。

    ■淋巴瘤的一些表现可能与结节病相似,因为二者都会引起胸部的淋巴结肿大。二者的鉴别要点。


胸腺瘤

   ■尽管20岁以后胸腺开始退化,正常胸腺组织在CT上终身可见。

   ■胸腺瘤是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肿瘤,多发于中年人,发病年龄较畸胎瘤晚。大多数胸腺瘤是良性的。约35%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而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约15%有胸腺瘤。胸腺瘤伴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中,胸腺切除术后预后良好。

   ■在CT上可见胸腺瘤为一-光滑的或分叶状肿物,常位于近心脏和大血管的连接处。像畸胎瘤一-样,可出现钙化。


    其他可引起胸腺增大的病变包括胸腺囊肿、增生、淋巴瘤、癌或脂肪瘤。

畸胎瘤

   ■畸胎瘤属于生殖细胞肿瘤,常包含3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大多数畸胎瘤是良性的,发病时间较胸腺瘤早。通常无症状,多为偶然被发现。约30%的纵隔畸胎瘤为恶性,预后较差。

    ■最常见的畸胎瘤为囊性畸胎瘤,为大血管起始部旁边界清晰的肿物,在CT. 上可见典型的畸胎瘤包含脂肪、软骨,也可能有骨骼


中纵隔


    ■中纵隔相当于心脏和主动脉弓的前界到心脏后缘,包括心脏、大血管起始部、气管和主支气管及其周围淋巴结。


   ■中纵隔最常见的肿块是淋巴结肿大。虽然霍奇金病为引起淋巴结肿大的最常见原因,其他的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也可能有这样的表现。

   ●其他引起淋巴结肿大的恶性肿瘤包括小细胞肺癌和转移瘤,如乳腺癌的转移。

   ●良性病变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结核,后者通常为单侧的纵隔淋巴结肿大。

后纵隔


    ■后纵隔是心脏后缘与脊柱前缘之间的区域。在实际应用中,后纵隔包括两侧的脊柱旁沟。


   ■后纵隔包括降主动脉、食管和淋巴结,为髓外造血的高发部位。最为重要的是,后纵隔是神经源性肿瘤的起始部位。


神经源性肿瘤

   ■虽然神经源性肿瘤在后纵隔肿瘤中占的比例最大,但都不常见。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节瘤和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鞘瘤(施万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几乎都是良性的。好发于20~50岁,这些生长缓慢的肿瘤可无任何症状,直到病程晚期。

    ■起源于神经鞘外的其他神经部分的肿瘤,通常是恶性的,如神经节瘤和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常为位于脊柱旁沟边界清晰锐利的软组织肿块。

良性和恶性的肿瘤都可能侵蚀肋骨,

肿瘤来源于椎管,可呈哑铃状,椎间孔扩大,肿瘤通过椎间孔进入纵隔。

   ■神经纤维瘤可为来源于神经鞘施万细胞的孤立肿瘤,或者为神经纤维瘤病的表现之一 。若为后者,其神经、皮肤、骨骼发育不良,可引起许多异常表现:皮下结节、邻近骨质侵蚀(肋骨切迹)、椎体后侧的扇形改变、蝶骨翼缺如、假关节和胸腰段连接处脊柱后侧凸。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呼吸系统之纵隔肿瘤考点解析
【读书笔记】4种前纵隔常见肿瘤的CT分析
什么是纵膈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现代诊断与治疗』第十六章 纵隔疾病
【图王争霸赛】胸部——病例读片(三)
切勿认为畸胎瘤一例,大家一起来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