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古瓷:土沁真伪鉴别方法


陶瓷文化是中國元素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是我國的瑰寶。陶瓷制品的品種繁多,它們之間的化學成分,礦物組成,物理性質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錯。


瓷器的入土可能會有壹系列的物理與化學反應形成土沁。土沁,是古陶瓷鑒別的壹大要素。如今的玩古陶瓷人是視土沁為寶的,似乎寶貴的程度更甚於器物本身。


土沁之痕是器物入土受浸所致。土沁可分兩大類:壹是器表之沁,二是釉內釉下直入胎骨的沁。土沁之痕與自然界中的多色澤酸、堿、鹽等土質相關。


原則上宋以前壹元配的器物較二元配的器物受沁嚴重。當然也與存放環境的墓穴坍塌、完好等因素相關;也與器物本身的多元用料、制作和所存放的地質的鐵等元素含量不同有關。而在我國特定地區的特殊樹種根須沁於器表的也有。



我國幅員遼闊,土質結構多種多樣,酸堿等沁以及現代工業的微沁也是存在的。出土器會出現其特殊的變化。因受沁而氣泡破裂,以及二次開片等,因受沁程度不壹,也會使釉表發生另類變化。


因而,不能以某壹種環境下的器物之沁作為通用標準來試行運用,而要客觀公正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下面的土沁是大開門明碗上的:



假土沁:


其实这是低仿元青花上的土沁,微观照片就有点迷惑人,但看龙的土沁就很容易分辨了。



这件土沁应是对的,但依然有点打眼,土沁太重的本来惹人生疑,这件还是看对:



虽然这件东西看对,但仍不建议藏友选择这类藏品,沁成这样,已没多大价值(瓷史名品除外),记住下面的一句话:土沁多的,未必老,即使老,未必好!初学者常常陷入这个误区,迷信土沁多的“老瓷”!


这件是开门宋代官窑瓷片的土沁:


明代民窑土沁(水坑品),这种开门水(土)沁,仿不出来。



因为是明代官窑瓷上的沁色,难度很大,但青花发色有味道,如对,应是永宣苏料。



明代官窑瓷片的冲线中的“土沁”


官窑瓷片上的土沁图

官窑瓷因胎釉精细,且结合紧密,土沁很难沁入釉下(宋代汝、官、钧、哥以及部分元青花除外)。也就是说,看到土沁很重(深入胎骨)的官窑瓷,要多留个心眼!



以下两张来自“元青花瓷片博物馆”:


斗彩被土沁腐蚀的效果:


往往是越高级的精品,越受人保护,经常是没有使用痕迹或很少使用痕迹的。相反,仿古作旧的瓷器一般都做上使用痕迹,企图让人误以为是老东西。因此遇到脏乎乎碰划痕迹明显的一定要仔细看,不要认错。用有无使用痕迹来判断真假往往把真正的高级精品否定了。


显微镜下的土沁


收藏界历来讲究瓷器的是真、精、美、“新”,其中的“新”就是指一件真正精美的老瓷器,又新又亮,没有使用痕迹,或很少使用痕迹,才是最好的,才具有最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土沁鉴定只是鉴定其中一方面!看瓷器是个综合判断过程!瓷器本身如果对,有土沁和没土沁都是对的,瓷器本身不对,有土沁或没有土沁仍然都是不对的。只是说,假土沁的一定不对!真土沁的很可能对!


土沁、海捞和使用痕迹都只是外部因素,不能决定器物的真假,要看器物本质定真假,看器物的器型、釉面、胎骨、青料、画风、工艺,其它都是表相!因此学会土沁的鉴别就能瞬间排除很多低仿品,从而提高鉴别瓷器的效率。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   转载于世界华人收藏家俱乐部   若有侵权请联系典藏君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识别高仿假土浸,带你入行瓷器
就笔者多年收藏宋瓷的经验,和各位分享宋代官窑的特征&收藏鉴别
观底足识真假瓷器
鉴定篇:老瓷器,底足断代!
一文读懂汝瓷(下)
宋代官窑瓷器浅探(补充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