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确把握城市的开发强度

正确把握城市的开发强度

余永佳

城市开发强度,是指一个城市建设空间占该城市总面积的比例,也就是城市建成区与城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之比。

一般来说,城市开发强度低,说明土地利用不充分,城市缺乏前行活力,发展速度缓慢或后劲不足。开发强度高,则说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高,城市充满生机,经济呈快速上行发展态势。不过若是城市开发强度过高,就容易造成生态失衡,导致人地矛盾冲突、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卫生设施奇缺贫富差距悬殊等城市病集中爆发。

按照国际惯例30%被认为是城市开发强度的警戒线。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都市,为确保城市经济繁荣与和谐发展,其开发强度一般都控制在较为合理的区间。例如大巴黎为21%,大伦敦24%,东京29%……

尽管这样,这些城市依然不同程度地显现出危房林立、路堵车塞、绿化覆盖率骤降等社会乱象。这显然是与城市建成区房屋、道路、广场、城市公共设施等水泥硬地面占比过高有关。

例如我国香港,开发强度虽仅为21%,但是因建成区容积率过高、人口过于密集,使生态环境成了城市无法愈合的伤疤。寸土寸金的闹市中心基本被硬地覆盖建筑物密密匝匝,水泥森林高耸入云,绿色植物只能见缝插针。尤其是一些街区的人口密度,已远远超出了城市的生态承受力,其中九龙旺角高达13万/平方公里;九龙城寨在拆迁之前,居民大量聚集,人均建设用地只有0.5平凡米。

其实,香港拥有很多未开发的山地资源,提高城市开发强度度突破所谓的警戒线,将一部分山地开发成宜居、宜业、畅行的新城区,不仅有助于优化建成区的生态环境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更能有效提升市民住行质量,进一步增强香港的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中国一方面是人多可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1000平方米;另一方面却普遍存在着城市摊大饼扩张、开发强度高等怪象

例如,国内开发强度超30%城市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其中,上海市建设用地规模在2011年就达到了2961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43.6%深圳、东莞开发强度超过45%,珠海、佛山35%左右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许多城市拓展新城区的过程中,往往是大手大脚、节地意识淡薄,片面模仿和追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松散型的城市发展模式,粗放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据国土资源部权威人士2006年透露,我国城市平均建筑容积率0.33,人均建设用地113平方米;而国外一些城市容积率都在2以上,发达国家城市人均建设用地88.3平方米

即便是土地资源高度紧缺上海市,其城乡建设用地的1/3也多用于各类功能单一、建筑物稀矮、容积率极低的工业园区。例如开发时间较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浦东金桥开发区,平均容积率仅0.7。浦东新区除陆家嘴金融区、前滩国际商务区等顶级开发区外,普遍采了低密度的规划和建设方案,其后果是人均建设用地量人均基础设施投入高、商务成本高以及建筑容积率低、人口密度低土地产出率低。

如今在绝大多数城市的开发新区,尽管其景色日趋艳美,但是宜居和行质量却始终是强差人意。新城区人气低迷,活力不足,市民上班、上学、入托、就医、购物路途遥远,困难重重。由于生意难做,商店、企业往往都沦为开关店或开关公司。出行在外,若逢雷雨、风雪天,沿街绿荫道上,甚至连个避雷、躲雨、抗风、御寒的安全港湾都寻觅。

因此,我国今后不仅需要正确控制城市的开发强度,应该探索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建成区水泥硬地面占比值、建筑容积率和人口密度值。

只要坚持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城市宜居畅行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潜能,城市建成区水泥硬地面占比就完全可以控制在50%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100平方米以内”,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5人口密度则可保持在10000-15000人/平方公里或更高水平线上。

在这里,不能不提及中国城市开发的样板——雄安

雄安是城市绿色发展、科技领先、经济振兴、文明进步、市民富裕幸福的楷模,因此必须科学把握好新区开发强度,为扭转土地粗放开发歪风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新区节地型、紧凑型、高效繁荣型开发,提升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和市民住行质量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在完成硬地面占比、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建筑容积率、人口密度等指标方面,应做的更加优秀、甚至更“冒进”一点

雄安开发采用组团布局方案,并有个蓝绿空间不低于70%的硬指标,因此其开发强度必须与此项指标相匹配根据现有的建筑产能和技术能力,即便是在即将开发的起步区,其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占地也不宜超过30%。

宗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地块为例,若能将由房屋、道路等水泥组成的硬地面控制在30%(即300000平方米范围内,就不仅能真正打造出天青、水蓝、地绿以及繁荣兴旺、宜居畅行、洁净有序城市新环境,更能为子孙后代预留大量可开发空间。

其中:道路占地面积不宜小于250000平方米若能推广“路房合一”新工艺,就能在道路上方打造800000-1000000平方米的新型过街楼绿色庭院建筑,既可轻松满足10000名中低收入者家属的高品质租房需求,还增加大量公共服务用房和价廉实用的空中车库。

封闭型的畅行道路两侧另辟总面积为50000平方米的建筑地块采用底层架空的技术工艺,建设与过街住宅楼进行良性竞争的高层、小高层绿色商品房以及商务楼科技园或其他公共建筑。若是兴建平均为15层的小高层,或20层、30层的高层建筑,总面积分别为750000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和1500000平方米不仅能将密不透风的水泥森林转型为大间距、宽视野和花草树木攀高登顶的现代化绿色建筑,还能使底层架空的地面土地资源得到二次开发利用;更可圆满解决5000-10000名中高收入者及家属高层次的住房消费难题,有效满足新区未来发展对公共建筑用房的需求

当然,要想谋划上述城市发展的新美景,对于雄安来说,一个迎面的新困惑就是不建高楼大厦”的行政指令。希望有关父母官们,本着求真唯实的精神,进一步强化科学论证,最终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决策和规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刊精粹 | 大城市“中密度”建设的必要性及管控策略「2021.4期优先看 · 特稿」
成都“中优”规划出炉 未来将对建筑形体进行严格控制
看见雪山还不够,成都将这样打造最美天际线!
每日科技名词|容积率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不懂“容积率”,还梦想当深圳的拆迁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