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车互扰、车车互扰乱象何时休

余永佳

城市交通拥堵是世界性顽症。治理拥堵难度大、投入高、成效低和挫折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治堵行为惯性化、纠错机制缺位、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治堵细节被忽视、可行性差的治堵措施持续受宠、彰显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交通畅行创新方案长期遭冷落。

人车互扰、车车互扰是城市交通的运行短板。中国早已迈入汽车社会门槛,城市交通只有实现道路“结构”和“功能”升级转型,构建“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分离’”以及“有序停车”“有偿停车”“入库停车”交通新格局,才能彻底消除“人车互扰”“车车互扰”等乱象,根绝道路拥堵源,开创城市交通安全畅行新局面。

老祖宗传承的城市道路,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人车混行”的旧格局。自从汽车和自行车崛起,马车便迅速从城市街头消失,各国城市也开始探索一种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行人“各行其道、互不相扰”的新模式。

然而,此类模式的实际运行成效却不尽人意。

尽管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一般都规划了绿化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更设有台阶等清晰界线。但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均未能真正实施规范的封闭,“三分离”则更难掩秀而不实、质非文是等破绽。

机动车强势驶入或停放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行人或非机动车擅自闯入机动车道、行人和非机动车相互“越界侵扰”等违规行为有禁不止,人车争路、车车争路现象俯拾可见。

目前国内各城市的治堵都倾向于开发轨道交通、高架、立交桥、隧道和窄路密网等形象工程,人车互扰、车车互扰以及人车争路、车车争路等细微的交通难题并没有引起城市决策者的关注和重视,至于破题的方法和措施就更显得遥远。

符合畅行要求的城市交通“三分离”以及“入库停车” 格局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一是严格分离、封闭运行。

地面机动车道封闭运行,唯有右侧的即时停车道允许机动车依法进行短时间的停留。

十字路口等平面交叉的城市交通拥堵节点,统一实施简约化、低造价的立体交叉技术改造。

机动车“进与出”需垂直穿越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故应同样采用封闭的立体交叉方式,一般以“机动车道入地”为主。当然,若遇车站、公园、学校、医院、文体场馆以及大型商场、企事业单位等景观地段,则可改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双入地”等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此类通道必须简约化和低成本,每个街区的机动车立交进出通道数量不宜超过12条。

机动车道两边兴建一层高经济附加值“路房两用”商业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用房,其屋顶分别隔离成非机动车道和观光人行道。这是解决“三分离”难题的关键。

传统的人行道经不起日晒、风吹、雨淋、雷击和冰雪的侵扰。由于“路房两用”建筑的外侧为即时停车道的配套人行设施,内侧是人行道,因此其平顶上盖应向两侧延伸,既有助于扩展非机动车道和观光人行道的宽度,又能有效增强两侧人行道的遮阳、挡风、避雨、防雷击、抗冰雪等功能。

二是各行其道、互不侵扰。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必须依法各行其道,不得违规越界和相互侵扰。  

机动车只能在机动车道行驶,除了法规特许的时段或因突发事件经交管部门特批外,一律不准进入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非机动车应在空中走,不得擅自驶入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当然,在人流低谷时段,可以适度允许非机动车以推行方式进入人行道。

行人应规范行走于地面的人行道和“路房两用”建筑上方的观光道。

横跨道路的新型过街楼,其二层必须配设可供非机动车和行人安全穿越马路的专用通道。

“三分离”的交通格局,既有助于城市交通的畅行,更能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

三是有序停车、有偿停车和入库停车。

停车难、停车乱现已成为新的城市病。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城市的停车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抄照搬。日本因国情所限,车库往下发展,由于开发成本昂贵和使用高消费,管理和运行不便,故出现了车库发展后劲不足以及一些地面道路两侧车停为患等后遗症。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是供车辆和行人出行往来的交通设施,若放任车辆随意在库(场)外停放,不仅会给城市交通添乱造堵,还将使城市建成区蜕变为汽车万国博览会以及无序堆放自行车的垃圾场。例如,前一时期共享单车因管理滞后而导致乱停乱放现象大泛滥,至今仍给城市生态环境和交通秩序留下了许多负面影响。

我国城市建筑容积率普遍偏低,车辆无序停放、无库停放以及有偿停车和无偿停车并存等乱象已成常态。开发城市车库,不能紧盯着地面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而是应该积极提倡和鼓励城市往上发展,多开发间距大、视野宽、采光和通风条件好的百米以下高层或小高层建筑,既有助于提升城市容积率,发挥城市的集约优势和聚集效应,又能使城市建筑高低错落有致,蓝绿空间熠熠生辉。城市高层或小高层建筑的2-4层,应成为小汽车低消费栖息的安乐窝;道路两旁建筑物的底层架空空间,则更是大型重载汽车的理想停车载体。

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中国必须开创一条规范有序停车、有偿停车和入库停车的新路,各城市更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开发空中停车场等方面超前一步和取得历史性突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验日记
北京,所有城市道路必须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我国第一部统筹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的地方标准/解读(之...
应着力解决城市慢行交通问题
申论热词:“还路权于行人”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案例:人行道
人行道缩水暴露路权分配失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