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契丹编年钱谱》总 述1

《契丹编年钱谱》

总    

契丹民族是东汉末年出现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自称“天神裔族”,并以此义“契丹”一词命名自己的民族。它原是作为中国北方古民族东胡后裔鲜卑宇文部的一个分支存在,公元386年始脱离宇文部而在中国史书上独立出现。

契丹族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濡源(今河北滦河上游)以东,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以西,即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上游)及老哈河流域,古称松漠一带游牧狩猎为生。随着契丹族群的逐渐繁衍壮大,北魏时形成古八部,并在隋末唐初开始,先后建立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氏族部落联盟性质的契丹汗国。至唐朝末年,契丹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不可小觑的少数民族政权。

从北魏初年至唐朝末年的五百多年间,契丹在与中原国家和突厥、回纥等北方强国的交往中,学会了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手工业制造等技艺,萌发了货币经济的萌芽。唐末战乱,大量汉人涌入契丹境内,他们带来的先进的农耕、养殖、冶炼、制盐等技术,更极大地促进了契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迅猛发展,使契丹逐步进入了货币经济社会。

公元907年,契丹遥辇汗国大于越耶律阿宝机接受痕德堇可汗“禅让”称帝,建立了契丹帝国。阿宝机先后收室韦、灭渤海统一了中国北方。辽太宗联合石敬塘灭亡了后唐,得到了汉人聚居富庶的燕云十六州。至此,契丹帝国政令所及:东起朝鲜半岛,西抵阿尔泰山,北及西伯利亚森林,南界雁门滹沱河。幅员数万里,属国六十,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封建帝国。在此后的三百余年中,契丹帝国先后与五代、北宋等中原帝国相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的又一“南北朝”,直至1125年契丹帝国灭亡。

一、契丹货币经济的独特状况及产生原因。

契丹货币经济萌芽较早,钱币铸造也很早。但因契丹族兴盛建国后,三百多年中始终保持了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强势地位,使其货币经济产生了一种有别于其它封建王朝的奇特情况,即:通过多种岁贡、掠夺、仿铸、贸易取得的各种邻国新旧钱币已足国用,无需再大量自铸钱币投入流通,铸钱只是作为王朝权力“象征”而不是作为通货而存在。产生这种奇特情况的原因有五:

1、邻国岁贡和掠夺的钱币数量超过了境内的需求。日积月累家底越积越厚,自然而然地无需再自铸行用钱投入流通。自公元936——1121年的185年中,仅后晋、后汉、北宋、西夏、吐蕃五国就向契丹纳贡岁币白银4000万两,绢2500万匹。其中北宋一朝118年中竟纳岁币银3150万两,绢1970万匹。至于掠夺的银钱、绢帛更是多得无法计数。契丹自在北魏出现时起,就一直把抢掠视为增加民族财富的重要手段。在契丹各项事业发展中,每前进一步都是靠抢掠周邻部族或国家银钱、绢帛、牲畜、人丁获得动力的。其中较大的几次抢掠:灭渤海、取后晋、凿大安山取刘仁恭父子藏钱,获得的绢帛、银钱数量恐怕远超于百年岁币。

2、边界贸易以契丹及属国土特产,西亚转口货物,仿铸邻国铜钱铁钱,换回契丹急需物资和大量绢帛、银钱。仅和北宋在河北榷场一地,一年易羊一项交易,就能换回北宋公私岁费40万缗。1105年七月仅以女真贡北珠一次就换回相当于唐年铸钱总量三至五倍的宋钱三百万缗。边界贸易就这样使大量前朝及北宋铜钱源源不断流向契丹境内。

3、契丹矿冶、铸造业的发达,使契丹获得数量巨大的黄金、白银,可以用于与西亚各国的大额贸易和国际流通结算。铁冶的优势,使契丹能铸造大量铁钱在边贸中换回境内缺少的铜钱。21世纪以来,在四川、河北、山西等地发现的数量巨大的契丹造铁钱,有力地证实了这一史实。

4、契丹实行灵活可行,符合实际,宽松利民的货币政策,既杜绝了通货膨胀,又避免了经济衰退。契丹早期是实行钱帛实物兼行货币政策,中期是实行银钱实物兼行的货币政策,后期是实行银钱同行的货币政策,并按“胡汉分治,因俗而治”的原则,在不同的民族和经济地区,实行不同的货币政策。在契丹部族等游牧狩猎地区,实行以金银(大宗或国际贸易)实物货币(布帛、盐茶、牲畜)为主适当辅以铜钱的货币政策;在汉族、渤海族等农耕地区,实行以银与布帛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政策。曾居留契丹七年(947-953年)的宋国使臣胡峤之所以在《陷辽记》能记载到:“上京西楼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的情况,盖因上京位处契丹部族中心地区,故因俗而用布。灵活的货币政策方便了民众,促进了地区贸易,也减少了铜钱的需求量。

5、契丹国的赋税虽较低但却也为国家敛取了巨额财富,回笼了数量巨大的铜钱,进一步减少了自铸钱币的需求。契丹赋税有正税、匹帛钱、鞋钱、地钱、榷麹钱(酒税)、农器钱、户丁税、盐铁钱、义仓税等。这些税都规定可折铜钱、银或布帛缴纳,折铜钱交纳者占90%。道宗年诏杨尊勗征户部逋户(逃亡户)旧钱,一次竟征得40余万贯。刘伸为户部使时,每年仅税外盈余就可收入30万贯。契丹税收数额之巨可见一斑。

以上五种原因使地广人稀、经济总量相对北宋落后的契丹帝国“钱不胜多”,既没出现通货膨胀,更没发生所谓“钱荒”,而且始终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低廉,成为历代王朝中唯一具有铸钱少经济却无比发达的独特货币制度的封建王朝。其独特的货币制度主要独特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规定历代古钱和邻国货币一律为契丹国家法定通行货币。规定既为非本朝货币在契丹境内流通发放了通行证,也为契丹历代仿铸的,(约占非本朝钱总量1/4)各朝代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使其可以自由地以非契丹钱的身份在契丹境内外流通。以上情况已为历年考古发掘的契丹窖藏和墓葬出土钱币所证实。历代古钱和邻国钱(含契丹历代仿铸各朝代钱)约占出土钱(亦即契丹当时的流通行用钱)的98%,契丹自铸年号钱仅占2%,而且其中90%又为辽道宗、天祚帝所铸。

其二、契丹自铸钱币无论年号钱、非年号钱、民俗钱,都被赋予了政治、经济、文化象征的内涵,其做为政治、外交宣传工具的作用,远远大过经济的作用。

其三、契丹自铸钱币总体数量虽少,品种、类别却创历代钱币之最。契丹王朝九个皇帝、22个年号不仅百分之百铸造了年号钱,而且几乎都铸造了折二以上大钱。此外,还铸造了许多具有特殊使命的非年号钱。其中,既有流通行用钱、流通纪念币、巡幸专用钱,也有外交专用聘享钱、政治宣传钱,更有纪史(事)钱、赏赐钱、庆典钱、供养钱、宫钱、镇库钱等等五花八门的钱币。

其四、契丹早期年号钱不参与流通,仅作为赏赐、馈赠使用。而法定自铸行用钱,因“钱不胜多”,真正投入流通者少,被百姓收藏者却多。21世纪以来,原契丹故地小规模窖藏(罐、瓮、缸藏)中契丹钱所占比例最高多达70%,最少也占30%的情况,正揭示了这一秘密。

其五、契丹金银被铸成方孔钱者,在历代钱币中可称冠军。不仅年号钱均有金银铸币,非年号钱、民俗钱重要品种也均有金银铸币。这从侧面反映了契丹金银数量也是“不胜其多”。

契丹这种独特的货币制度,是契丹民族所持的南北平等的民族观所决定的。契丹人视中华共祖炎黄二帝为自己的祖先,视本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当然成员,认为契丹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兄弟之间的平等关系。“虽境分两国,而义若一家。”(《续资治通鉴》卷151)一家人造的钱,弟弟用哥哥造的钱,自然是花得心安理得。至于,中原汉人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契丹人是不计较的。

二、契丹铸币情况概述

契丹人掌握冶铸技术应该很早,并不象《辽史》所说始于耶律阿宝机之父撒刺的时期。原契丹故地二十世纪未至当今,不断发现的传世和出土的大量钱币实物和金属制品证明,最迟在东汉末年,契丹人或该地原住民(东胡人族群)或在该地域落户的汉人,就已经掌握了冶炼和铸造技术,已经批量铸造出当时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钱币。近几十年来,在原契丹统治地区发现的大量汉、新莽、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的钱币中,就夹杂着数量不少的契丹人私铸和仿铸的当时钱名钱。这些契丹故地私铸仿铸钱既有模仿得真假难辨的纯仿钱;也有经长期变造,不仅在制作工艺上区别明显,就是在形制、文字、风格上也和被仿的中原钱迥然不同的,别具草原民族独特风韵和傲骨的异造钱。这些异造钱中有原始契丹文,即“胡书”(俚俗变形汉字)铭铸的“五铢”、“小泉直一”、“大泉五铢”,也有契丹风格的汉文钱“大泉五十”、“太元货泉”、“开元通宝”等等。

唐中期,由于宗主国唐朝的政策失误,摧生出一个叛唐后转归突厥的契丹遥辇汗国。在叛唐建国的初年,汗国的统治者松漠大都督涅里和阻午可汗遥辇俎里,为彰显汗国成立的合法性,铸造了契丹最早的国号钱“大丹国宝”、“大丹重宝”。“大丹”即“契丹”,“大”应是“契”的意译。从钱文可知遥辇汗国的国号是“大丹国”。这两种钱铸后不久,遥辇汗国就先后归附于北方强邻突厥汗国、回纥汗国,“大丹钱”可能就停止了铸造,所以这两种“大丹钱”原铸钱存世极罕。目前见到较多的“大丹重宝”钱应是公元870年至907年期间续铸。

唐末,唐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加深,内乱此起彼伏,再也无暇顾及契丹。契丹依附的突厥、回纥也都相继衰败。遥辇汗国趁机得以迅猛发展。公元870年,时任遥辇汗国大迭烈府夷离堇的撒刺的,为自己统治下的汗国社会铸造了第一枚流通行用钱---“通行泉货”。公元901年,胸怀大志的撒刺的之子耶律阿宝机就任遥辇汗国大迭烈府夷离堇,在攫取了汗国的所有军政大权后,乘痕德堇可汗荒疏政务对各部管理不作为时,他挺身而出径自代可汗到各部去巡狩,并特意铸造了一套巡狩时的专用赏赐钱----“巡宝钱”。用补贴银钱、布帛、粮草的方式,笼络民心,团结各部,为夺取汗国政权进行思想物质准备。

公元907年,耶律阿宝机接受遥辇氏的“禅让”,改“可汗”为“皇帝”,改“大丹国”为“天朝国”,自任天皇帝。在即位之时,阿宝机就下令颁铸了“天朝国”的正式行用钱“千秋万岁”钱。同时,铸造了契丹文“天朝万岁”,汉文“皇帝万岁”,两种流通纪念币。与此同时,阿宝机铸造了大量用于宣传他是“真龙天子”、“天生圣人”的各种钱币,为耶律王朝世袭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制造舆论。现仍传世可见的镂空、实体龙纹钱,以及“乔龙谢钱”、“奣龙谢钱”、“三才下界”钱,都应是此时铸造。

公元916年,经过近十年的政活、军事斗争,在诸多世袭制的反对者被铲除后,耶律阿宝机宣币建元“神册”,改“天朝国”为“大契丹国”(意为“大天神裔族之国”),正式建立了封建世袭制的契丹帝国。在916年二月,即在建元神册(916-922年)的当月,契丹诞生了帝国的第一种年号钱“神册通宝”与“神册元宝”钱,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还铸造了“神册元年”祭祀纪年钱和“神册万年”年号吉语钱,为契丹二百年钱币规范做了示范性试验。阿宝机仍规定“千秋万岁”钱作为契丹流通行用钱,要历代续铸,千秋万代铸去!年号钱作为契丹天皇帝的个人“名片(王信)”不参与流通使用,仅作为赏赐聘享用钱。为贯彻民族分治政策,在部族管理机构和“汉儿司”分别设立了铸钱机构,各自按规定铸钱。继“神册钱”之后,耶律阿宝机在“天赞”年(922-926年)和“天显”年(926年),又先后铸制了“天赞通宝”、“天赞元宝”与“天显通宝”、“天显元宝”钱。

公元926年二月,在改渤海国为东丹国,册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兼东丹国主后,东丹国铸制了“开丹圣宝”钱,以纪念大圣天皇帝的神功伟绩。同月,东丹国建元“甘露”(926-936年),按契丹钱制铸制了“甘露元宝”与“甘露通宝”年号钱。

公元926年七月阿宝机病故,应天地皇后述律平称制。首先她铸制了有别于阿宝机“天显钱”的属于她个人特征的“天显钱”。八月东丹国按照当时习俗,特铸“助国元、通宝”钱以助契丹国修筑阿宝机山陵。九月在给阿宝机上谥“升天皇帝”的同时,契丹国铸制了“天子乘龙,九州同庆”铜铁祭祀大钱以作纪念。

公元927年,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在其母应天皇太后的支持下,逼其兄人皇王耶律倍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于天显二年(927年)十一月登上皇帝宝座。他“继志述事”不改父亲的政策和年号,当月铸造了在流通钱中嵌铸年号钱的“钱中钱”:“千秋万岁中天显通宝”庆典钱

公元927年十一月,东丹国王耶律倍为祝贺弟弟登上皇帝宝座,特铸了“壮国元、通宝”贡献庆贺。为安抚让位给自己的哥哥,嗣圣皇帝耶律德光特铸了数量不菲的“尧舜衕宝”背天或光背当五、当十金银铜钱及“尧天舜日”吉语钱以答谢耶律倍。

公元938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灭后唐,约后晋为儿朝后,改元“会同”(938-947年)时,铸制了钱文简繁不同的“会同通宝”和“会同元宝”钱。在与后晋儿皇帝石敬塘交往的十几年中,两国共铸了许多表达两国亲密关系的“珍币”,如“家国永安”、“父贤子孝”、“国泰仁安”等等。

公元947年二月,耶律德光在灭亡后晋驾临汴京后,建国号“大辽”,改元“大同”,并改谥契丹太祖阿宝机庙号为“辽太祖”,补铸了太祖三年号加“大辽”国号的“国号年号一体钱”:“大辽神册”、“大辽天赞”、“大辽天显”,以祭祀纪念。同时,铸造了国号钱“大辽元宝”、“大辽通宝”,年号钱“大同元宝”、“大同通宝”等金银铜铁钱。这些钱因铸期仅两个月,数量很少,存世极罕。

公元947年四月耶律倍之子耶律阮继病故的辽太宗耶律德光即皇帝位,九月改元“天禄”(947-951),庙号世宗。铸“大辽天禄”国号年号一体钱和年号钱“天禄通宝”“天禄元宝”金银铜铁钱。

公元951年九月辽太宗长子耶律景在辽世宗耶律阮遇害后继皇帝位,改元“应历”(951-969年),铸“应历元、通宝”金银铜铁钱。

公元969年(应历十九年)二月,穆宗遇弑,辽世宗第二子耶律贤即皇帝位,改元“保宁”(969-979年),铸“保宁元宝”、“保宁通宝”金银铜铁年号钱。979年十一月,改元“乾亨”铸“乾亨元宝”金银铜铁年号钱。982年正月,以“千秋万岁”旧行用钱不足于用,始造“乾亨通宝”对读(亦称“顺读”)新钱,并颁令年号钱自此始亦作为行用钱投入流通和“千秋万岁”等旧行用钱一并使用。

公元982年九月,景宗崩。其子,十二岁的耶律隆绪继皇帝位,母后萧燕燕摄政。983年六月改元“统和”(983-1012年),铸“统和元、通宝”金银铜铁钱。统和年间重新续铸“丹贴巡宝”金银铜套钱,用做巡幸各地“捺钵”时的赏赐钱。985年六月,宣政殿学士马得臣卒,诏赠太子少保,赐钱十万,粟百石。985年十一月诏谕在部族地区禁行在市易布帛不中尺度者。986年六月,南京留守奏百姓岁输三司盐铁钱,折绢不如直,诏增之。996年四月,凿大安山取刘守光所藏钱。1002年十二月,奚王府五帐六节度使上七金山土河川地,赐金币。1012年十一月,改元“开泰”(1012-1021年),铸“开泰元、通宝”金银铜钱。1021年十一月,改元“太平”(1021-1031年),颁行“太平元、通宝”顺、旋读各两种金银铜钱。

公元1031年六月,圣宗崩,其子耶律宗真即皇帝位,宗真生母法天皇太后听政。改元“景福”(1031-1032年),铸“景福元、通宝”金银铜年号钱。1032年十一月,改元“重熙”(1032-1055年),铸“重熙元、通宝”金银铜铁年号钱,试铸“重熙元年”供养纪年钱。

1055年八月,兴宗崩,其子耶律洪基即皇帝位,改元“清宁”(1055-1064年),铸“清宁元、通宝”金银铜铁年号钱和“大辽清宁”国号年号一体钱。1056年九月祭圣宗、兴宗于会安殿,特铸“清宁二年”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65年正月,改元“咸雍”(1065-1074年),铸“咸雍元、通宝”金银铜年号钱。1074年九月,幸东京,谒二仪、五鸾殿,祠木叶山。特铸“咸雍十年”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75年正月,改元“大康(太康)”(1075-1084),铸“大康(太康)元、通宝”金银铜铁年号钱。三月,命皇太子写佛书,特铸“大康元年”金银铜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76年(大康二年)六月,葬仁懿皇后于庆陵,特铸“大康二年”金银铜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77年(大康三年)七八月谒庆陵,九月修乾陵庙,特铸“大康三年”金银铜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78年(大康四年)秋七月,饭僧尼三十六万,特铸“大康四年”金银铜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79年(大康五年),十一月,召沙门守道开坛于内殿,特铸“大康五年”金银铜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80年(大康六年)五月,以旱,祷雨,命左右以水相沃,俄而雨降。特铸“大康六年”金银铜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81年(大康七年)六月月祭观德殿,致奠景宗御容殿,七月谒庆陵,九月谒怀陵、祖陵。特铸“大康七年”金银铜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85年正月,改元“大安”(1085-1094年),铸“大安元、通宝”金银铜铁陶钱。元宝分长安、短安两种钱文,通宝改范对读钱属试铸性质。八月,谒庆陵,十一月史臣进太祖以下七帝实录,特铸“大安元年”金银铜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87年(大安三年),五月,海云寺进济民钱千万,特铸“大安元年”金银铜供养纪年钱以誌之。1095年正月,改元“寿隆”,铸“寿隆元、通宝”金银铜铁钱。1096年(寿昌二年)换年号“隆”字为“昌”字。铸“寿昌元、通宝”金银铜铁钱,并特铸“寿昌贰年”金银铜供养纪年钱以誌之。

1101年正月,道宗崩,其孙耶律延禧继帝位,称天祚帝。二月改元“乾统”(1101-1110年),铸“乾统元、通宝”金银铜铁钱。1111年正月,改元“天庆”(1111-1120年),铸“天庆元、通宝”金银铜铁钱和“大辽天庆”国号年号一体钱。1121年正月,改元“保大”,铸“保大元、通宝”背天或光背金银铜铁钱。1125年二月,天祚帝被金兵俘获,八月以疾终,辽亡。

纵观契丹386-1125年七百多年的铸造和使用钱币的历史,可知契丹民族是一个汉化程度很深的民族,他们善于学习、勇于学习,集突厥、回纥、汉多民族的智慧于己身,使一个刚刚跨出氏族社会的民族迅速迈进封建专制的时代。由于历代汉族文人的歪曲和契丹本身历史被毁坏得过于彻底,人们头脑和眼中的契丹已经是严重变形的形象。可是事实总归是事实,契丹的钱币史真实地告诉人们,契丹的货币经济不仅起源很早而且异常发达。纵观契丹帝国九帝,建元二十二个年号,全部铸造了年号钱,并铸了伴随契丹王朝始终的流通行用钱“千秋万岁”钱。其铸钱史堪称中国铸钱史上别开生面的最辉煌的一页,它所留给后世的谜一样的铸钱史,值得钱币学家久久咀嚼,久久思考,久久回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道宗“寿隆”年号考
汇总篇---历史上出现过的非行用金银币有哪些,在古代作何用途?
南宋纪年钱之淳熙元宝
钱币赏析:会同通宝超大型银钱鉴赏
辽代隶书“神册元宝”品鉴,辽钱第一珍非它莫属
南宋年号钱币一览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